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医疗保障系统要使用“通用语言”

作者:张晓旭 2019-06-27 15:39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动脉网(微信号:vcbeat)获悉,为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6月27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医疗保障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其标准化工作将会影响到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运行20多年,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难以适应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医疗保障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要求,结合医疗保障改革发展需求,制定了本意见。


《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

目标:到2020年实现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落地使用


《意见》明确医疗保障标准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国家医疗保障局主导、相关部门认同、各地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形成与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到2020年,在全国统一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逐步实现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等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使用。“十四五”期间,形成全国医疗保障标准清单,启动部分医疗保障标准的研究制定和试用完善。


基本原则包括:


1. 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围绕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建设目标,发挥国家医疗保障局在政策指引、体系建设、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推进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


2. 坚持科学权威、以人为本。参照国际、国家和行业已有标准,广泛征询意见,凝聚各界共识,科学制定标准。以规范管理和提升服务为出发点,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可及性。


3. 坚持需求导向、急用先立。根据医疗保障改革发展需要,突出重点,急用先立,分批制定实施各类医疗保障标准。以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为支撑,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


4. 坚持试点先行、平稳推进。根据标准化建设需要,在信息化试点地区率先贯彻医疗保障标准,加强动态维护,不断完善修订,促进标准平稳落地,确保群众就医结算不受影响。


>>>>

途径:建立健全新时期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


一是完善标准化工作基础。


1. 开展基础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国家标准化战略框架下加强医疗保障标准化基础研究,为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开展对国外医疗保障标准化和相关行业标准化的比较研究,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促进医疗保障标准与其他行业标准衔接。


2. 建立工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系统合力、职责分明的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机制。国家医疗保障局归口管理,集系统之力组织各类标准的研究制定,开展动态维护和完善修订等工作。地方医疗保障部门按照国家统一安排,积极参与标准制定,贯彻实施各项标准,根据实际需求和区域特点制定地方标准。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


1. 基础共性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基础共性标准,形成全国医疗保障系统共建共享、相关部门单位衔接交换的“通用语言”。包括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统一标识、档案管理规范等,以及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涉及的网络安全、数据交换、运行维护等技术标准。


2. 管理工作规范。完善覆盖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业务经办管理、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管理等工作规范。包括审核结算支付、转移接续、异地结算、支付方式管理等基金管理和经办业务规范,经办机构建设、经办人员行为等经办体系建设规范,医疗服务项目与价格以及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管理规范等。


3. 公共服务标准。优化快捷高效、方便实用的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信息披露、个人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规范,医疗保障经办部门与定点医药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协议管理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估标准、服务项目标准等。


4. 评价监督标准。建立医疗保障绩效考核和服务评价标准。包括对参保人、参保单位、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信用评价标准,以及医疗保障基金运行监控管理规范、医药服务价格监测规范等。


三是做好标准贯彻实施。


1. 组织试点使用。按照先试点完善、再推广普及的方式,稳妥推进各类医疗保障标准的贯彻实施。前期重点开展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医用耗材4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测试使用,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为其余11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全面实施提供可行经验和示范引领。


2. 加强动态维护。组建动态维护小组,搭建动态维护平台,开展医疗保障标准动态维护。做好国家和省级动态维护工作的协调联动,加强维护小组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提升标准维护效率。组建各类标准咨询专家团队,协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 促进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利用标准化强化对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发挥信息化对标准化工作的提升引领。将信息化贯穿标准化工作全程,提升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效率。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事件管理,实行全程留痕。


4. 做好标准实施的监督评价。建立医疗保障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估办法。建立标准激励约束和优化改进机制,实施跟踪调查和检查评估,形成制定标准、贯彻实施、监督评估、完善修订等良性循环,提升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实效。


>>>>

保障:强化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力量,将标准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合理制定工作规划,周密组织实施标准化工作。


二是汇聚各方力量。建立高水平医疗保障标准化智库,吸纳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加强标准化理论研究,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建立与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部门单位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为标准的制定贯彻提供支撑。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医疗保障标准培训力度,编制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标准培训效率。着重提高标准化从业人员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培养造就一支专业扎实、经验丰富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医疗保障标准及实施成果,提升标准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指导相关机构准确掌握标准内容、理解标准要求,提高标准化实施水平。在医疗保障系统内普及推广标准,营造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浓厚氛围。


>>>>

一图读懂国家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


mmexport1561619030470.jpeg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公众号


内容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