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时代下的“健康”小船不再说翻就翻

作者:bros nan 2016-04-27 11:17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健康”的小船不再说翻就翻


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后,“健康中国”战略在两会中再次成为亮点。其实早在2007年,我国就曾提出过“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强调并指出健康是群众的需求,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众所周知,“健康中国”战略规划是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计划将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方面入手,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尽管随着政策的出台,大众的健康意识、知识储备和锻炼形式越来越丰富,但仍有一大批人群的亚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据《2016上海白领健康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白领亚健康指数高达86.2(指数范围在0-100,分值越高亚健康的程度越严重),比上一年增加了2.3;健康意识指数为81.7(指数范围在0-100,分值越高健康意识越高),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健康行为指数为65.4(指数范围在0-100,分值越高健康行为的实践越多、越正确、越全面),比上一年提高了17.2%;企业健康管理指数为55.3(指数范围在0-100,分值越高企业健康管理的实践越全面),比上一年提高了2.6%。


由此可见,尽管上海白领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及企业健康管理都有所提升,但白领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却仍未改善,甚至继续加深。尽管我们出入职场忙忙碌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健康”的小船说翻就翻。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晰“大健康”的意义并确定奋斗目标,才能更好的在全面拥抱大健康道路上愉快的奔跑。


拥抱飞速发展的“大健康”时代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21世纪是人人享有保健的新时代;21世纪是由发展经济到关心自己健康的新阶段。这一路走来,都经历着不同时期的持续发展与转型。以美国为例,1875年~1925年是环境时代,特征是天花免疫接种、外科消毒、公共卫生服务;1925年~1950年是医药时代,特征是磺胺药、青霉素、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1950年~1980年是生活方式时代,特征是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移植、冠状动脉搭桥;30年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改革美国的医药卫生体制。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与美国健康产业作为国内第五大产业,占GDP比重15%的发展不同,我国大健康产业在GDP的占比不足5%,未来仍有极大的追赶空间。同时,大健康产业结构上,我国医院医疗服务与商品占比高达90%以上,对比美国在医疗服务、家庭与社区保健、医疗商品、健康风险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平衡发展的情形,我国大健康产业结构未来需要极大改善。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大健康领域的服务内涵和发展方向;2014年,围绕着健康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对大健康的市场探索不断深入;2015年,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5年中,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出发的健康产业将频获政策 利好,并不断被落实。在政策不断利好的大环境下,预计“十三五”期间,大健康产业规模与各细分领域都将快速发展,在这5年中,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可达10万亿元。


可以说整个大健康产业已经处于产业升级的入口,迎接它的是加速发展的黄金期。面对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变革,医疗健康业界众多渴望创新发展的大中小型企业需要快速适应国家相关政策,跟进其产业或项目的创新整合。与此同时,来自各方颇具实力的企业投资方也在拭目以待,积极寻找新环境下的投资方向与合作伙伴。


之所以“大健康”是目前全民追随的热门话题,正因它围绕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对生命全过程的呵护。除此之外,“大健康”所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同时,“大健康”还倡导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未来,“大健康”理念将更加积极地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促进人们吸收科学的健康指导,并建立正确的健康消费。


全球最大的健康产业盛会在上海开幕


为全面促进中国在世界医疗及健康产业的发展,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励展")融合旗下贯通医药医疗健康产业链的三大展会CMEF(医博会)、PharmChina(药交会)、API China(原料会)倾力打造的全球最大的健康产业盛会——健康产业领袖峰会(The Health Industry Summit, tHIS)已于4月17日在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启幕。


以“融合∙健康产业新动力”为主题的第二届tHIS健康产业领袖峰会,深入诠释了“融合”这一理念,实现了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无缝链接与覆盖。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峰会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900家参展企业,预计峰会期间将迎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万人次的专业观众,火爆程度可谓完全吸引了全球大健康业的目光,并为大健康产业整体创新与升级注入新动力并提供新支持。


国药励展董事总经理胡昆坪在采访中表示:“我们精心安排了本届峰会的日程,在4月17日率先开展的医博会(CMEF),展出了40大类上万种产品,覆盖医疗器械整条产业链。同时,国内外行业巨头还带来了最前沿的产品与技术,其中600多款新产品选择医博会的平台发布。其中包含智能设备、互联网技术、远程医疗系统、基因诊断、康复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等方面,此外,我们还特别设立“酷科技”展示区,集中展示科技创新的产品,让大家可以最直观的的体验,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和智慧。”


要说全面展现医疗行业研发领域的蓬勃生机与极速发展,药交会(PHARMCHINA)紧跟行业热点,努力开拓展会新的增长点,拓展“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健康营养展(NE)也开拓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首次设置专区即实现40个展位18家企业参展,并打造专题论坛引领行业关注。国际化方面,开设多个国际展区,并加大海外观众组织力度,共实现30多个国家约3000名观众注册,其中组团观众近300人;并首次引入中韩制药行业论坛。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药交会制定了TAP(特邀买家)计划,精准组织高质量专业观众,与展商进行商业配对。


同样备受行业期待的原料会(API)也带来了涵盖24大类5万余种的原料药。主办方还顺应行业发展需求,推出全球首个药用辅料与功能性食品配料品牌展会——2016中国国际药用辅料/功能性食品配料展(PHARMEX,简称辅料配料展)。此外,国际制药工程中国展SINOPHEX、PHARMPACK医药包装材料展、第三届PHARMPACK明星产品评选活动、第七届中印论坛、第五届中韩制药工业交流研讨会等重量级活动让与会者目不暇接。


迈着“创新”的步伐稳固前进


2016是中国进入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健康中国被列入中国十三五规划,以及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新政出台,创新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创新也是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永续动力。为创新企业家与投资者建立高效的对接平台,此次峰会前国药励展还举办了以“创新×资本”为主题的2016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大会暨国药励展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对接会(Healthcare China 2016)。


“这次参加2016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大会的企业和机构达到500多家,本届大会不仅广泛探讨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遇,而且精心筛选了5大领域,近80家国内外最优秀创新公司CEO,做专场路演,致力于打造产业投资对接的直通车,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生态系统的完善。此外,我们继续与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共同推出并发布《2016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蓝皮书》,推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最权威专业报告,全方位、多视角客观分析产业现状和未来的机遇。” 国药励展董事总经理胡昆坪女士表示。


让创新插上资本的翅膀,腾飞中国的健康产业,靠的是脚踏实地的创新项目实施落地。在融合了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先技术,市民的挂号难题已逐步被网上预约挂号所简化,而自动化的抓药机制也让药剂师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原本费时费力的工作。未来凭借O2O运营模式的蓝卡,可以通过基于云平台上汇集的基层医院数据等快速全网处理能力,带给我们更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而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中医连锁领域的美年大健康,也能将融合中医标准化的线上线下全面闭环式服务带给大家更好的体验。


总结来看,tHIS健康产业领袖峰会不仅是大佬云集,更为大家共同探讨热点与技术趋势创造了思维碰撞与观点磨砺的广阔平台。而在实现全产业链联通的基础上,全面体现了中国在促进世界医疗及健康产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积极且重大的影响。此外,在互联网+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指引下,整个健康产业不仅会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更可以为国内和国际企业同台竞技与交流提供全新契机,开启新的合作篇章。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