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二):他们为什么活着? 9大细分领域大解析

作者:刘宗宇 2016-09-11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在上一篇报告中,通过数据整理,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医疗企业在这五年多以来获得了飞速发展,创立数量在2014、2015年达到了高峰。而从投融资来看,2016年的投融资金额相比往年并没有明显减少,资本寒冬无从谈起。


但是资本的流向确实产生了变化, 2016年的投资金额大多数投向了早期建立的企业。而新企业想要再进入这个领域已经非常困难,尤其是针对大众的产品,无论是行业门槛还是融资难度上都明显提高,但是各大专科领域都还有大量的投资机会。


我们对2011年以来成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投融资数据和创始人背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统计了各个领域的成立企业数量和投融资金额。这一篇我们将对各个领域的细分行业进行拆解,剖析存活的467家企业创始人背景,看看他们为什么活下来,哪些领域发展得更好。


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


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一):5年来获得投资的533家公司活得还好吗?

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二):他们为什么活着? 9大细分领域大分析

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三):他们为什么死去? 资本寒冬不能做替罪羊


以下是第二部分。


先看看互联网+医疗企业是如何分类的

QQ图片20160828190157.png


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面向的主要是四个群体:医院、医生护士、医药企业和患者,他们也是最有可能在这场商业活动中进行付费的群体。


患者为诊疗服务、硬件产品和药品付费;医院为HIS、FIS系统、医疗器械付费;医疗机构为企业向它们提供的产品付费;医生护士向移动医疗平台或APP为他们提供的学术参考资料付费。


围绕着付费方,我们将互联网+医疗行业分为了9大细分领域,分别是寻医诊疗、健康保健、专科服务、生物技术、医药电商、医生服务、医疗信息化、医疗健康硬件、医疗综合服务。


为什么要这样拆解,因为像市场上动不动就流传资本寒冬这样的故事,总是有意无意去忽略市场的特殊性、具体情况,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给行业打标签。9大领域,因为付费方的不同,创业者背景的不同,市场需求的不同,资本的反应从来就不是一致性的,既有寒冬,也有暖春。


下面,我们就来看9大领域在过去5年的表现,尤其是不同身份创业者的表现。


1寻医诊疗:吃螃蟹的互联网人跑在了前面


寻医诊疗.jpg


寻医诊疗2.jpg


前面我们说过,寻医诊疗绝对是互联网+医疗行业中最热门的细分领域,也是行业和用户最关注的痛点。从企业发展状况来看,寻医诊疗也是进入B轮以后企业数量最多的细分领域,总的融资额达到了9亿6945万美金。他们解决的是最大面积用户关注的诊疗环节。


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企业数量多,背景复杂。其中医疗背景的人还是占了多数,但是从融资的额度来说互联网人却占了绝对的优势。这也和寻医诊疗最为市场化、用户数量高有直接的关系。


医疗背景的创始人他们能拿到更多的医院和医生的资源。在初期的平台搭建中,这类资源非常重要。


但是想要做成千万级甚至是亿级的用户,在产品打造方面还是互联网背景的人更占优势。譬如说,亿万级的医患沟通平台和多通道视频在线远程诊断服务,就能把很多企业挡在门外。而海量用户背后,是通过融资竞赛砸钱模式去抢用户、买用户,对医生、医院等线下医疗资源进行抢夺,这都是医疗出身的创始人不太熟悉的战斗模式。


还有个原因是寻医诊疗的产品对医疗专业知识的要求不高,在理清业务逻辑和运营模式后,互联网人的起步要快很多。


创立于2011年的春雨医生已经在2014年进入C轮,成为行业巨头。微医更是走向了E轮,融资超过3亿美金,同时还有寻药问药、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几大巨头,这也让寻医问诊成为市场认知度最高的领域。他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找到更好的商业变现办法。


2健康保健:互联网人遥遥领先,和TMT领域最为接近


健康保健.jpg


健康保健2.jpg


健康保健领域是发展得最早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有两家走到了E轮,分别是美柚经期助手和大姨吗。这个领域针对的用户规模最大,健康和亚健康人群都是目标客户,活跃度和留存率比较高。因为部分健身、运动、保健等应用对医疗专业的门槛要求比较低,所以互联网背景的创始人很容易切入,数量和融资额度都是医疗背景创始人的两倍左右。


3专科服务:医疗人明显领先,互联网人主要切入轻医疗


专科服务.jpg


专科服务2.jpg


专科服务其实也是寻医诊疗大类别的一种,但是它的专业性更强,只针对一种类型的疾病做服务。所以,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创始人需要专业的医疗专科背景。而互联网人只能切入糖尿病为主的慢病管理以及医美行业。进入肿瘤科、牙科、肝病、儿科等寻医诊疗的专科领域,毫无例外都是相应的科班出身,把互联网人排斥在外。目前,专注于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思路迪已经走到了D轮,获得2212万美金的融资。


专科服务3.jpg


我们再把专科服务的各种类别进行细分,肿瘤专科、牙科、儿科和医美是四个参与企业最多的行业。肿瘤、牙科、儿科,一般是以专科的诊疗为主,医疗技术门槛要求创始人熟悉医疗专科的专业技术,所以创始人几乎是清一色的医疗行业背景。而互联网人只能参与到门槛较低的慢病管理和医美行业。


肿瘤专科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大多数是以肿瘤基因检测和靶向分析为主。这个领域的患病人群多,治疗金额大,整体肿瘤医疗的市场容量已经达到3000~4000亿左右。整个肿瘤产业链最具价值的环节包括早期筛查和诊断、精准治疗以及后期的保健,我们统计的这22家肿瘤专业企业,就有2家在早诊领域,13家在精准治疗领域,4家属于后期保健和病友社区,2家做肿瘤大数据研究。


在牙科领域,14家企业中有接近一半的企业都是线下牙科诊所的O2O应用,或者口腔行业的器械商城、医生工具等,专业性不言而喻。在糖尿病、肾病、肝病等慢病专科中,主要面向C端用户,通过APP跟踪病情、医患交流进行慢病管理。特别是糖尿病领域,目前尚无法根治,一朝诊断、终生治疗,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长期、深度的支持和干预,“慢病管理”成为刚需。在我们统计的医疗健康硬件领域中,也有不少企业和糖尿病相关,通过智能血糖仪等硬件切入这个市场。


4生物技术:医疗人压倒性领先,高技术、高资本门槛


生物技术.jpg


生物技术2.jpg


在生物技术领域,无论是基因检测还是生物医药开发,高门槛的技术要求使得企业创始人几乎都来自医疗领域,而且投资额相对较高。而生物技术领域中,和基因检测、基因测序相关的企业在35家中占了23家,从侧面反映了基因检测市场的火爆,以及对未来潜力的看好。精准医疗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基因检测作为精准医疗的一个分支,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生物技术3.jpg


审视我国当前的基因检测市场,按照门槛的高低,总体上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一是面向消费者,建立渠道采集样本;二是购买设备,建立技术检测能力;三是数据存储和分析解读。所以基因检测企业也分成两类,一类是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基因检测及延伸服务,进行祖源分析、营养代谢、天赋基因、遗传性疾病分析等,占基因检测企业的40%,另一类则是B端用户,提供基因检测技术支持和云端信息服务。


5医药电商:TO B是主流,TO C在挠头


医药电商.jpg


医药电商2.jpg


医药电商其实也是电商的一种,在技术手段的实现上,和其他电商平台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为什么创始人比例差不多的情况下,医疗背景的创始人能找到更多的投资呢?原因就是药品的特殊性,监管严,门槛高。相关的资格证书很难获得,受政策影响大。


医药电商3.jpg


医药电商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是自营医药B2C,第二种是自营医药B2B,第三种是医药O2O,第四种是平台医药B2C。第四种主要是成熟大型电商平台,比如天猫,1号店,他们当然没有包含在我们统计的创业公司在内。而第二种B2B平台最多,占我们统计23家中的12家,O2O平台则有4家,但是融资额度远高于其他类别的企业。


而在医药电商中,医疗器械占了5家,其余19家为药品。器械销售主要是针对B端用户,个人消费者很难接触到。


在线下送药的O2O平台中,药给力已经在今年上半年死亡,成为资本寒冬论的最好论据。但是究竟是资本层面导致的企业倒闭还是其他原因,我们也将在下一篇的报告中详细分析。


6医生服务:医生背景创业更占优势


医生服务.jpg


医生服务2.jpg


诊疗是一个相对专业化的过程,所以使用专业化的数字工具来帮助医生,提升诊疗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医生的一生中,需要不停的学习和晋级,交流和学习也必不可少。正因为诊疗过程非常专业,所以往往医疗背景的创始人更懂医生们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提升诊疗效率,如何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医疗背景的创始人设计的医生工具产品更能够切中用户的痛点,所以获得的投资人的青睐也更明显,70%以上的投资都被他们拿走了。


在医生服务领域中,医联走到了B轮,杏树林走到了C轮,这两家公司成为了这个领域佼佼者,他们两家占了整个行业的投资额的63%。医联创始人是一名口腔医生,通过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了解到国外的同类型医生社交应用而创办了医联。而杏树林的创始人是背景协和医院的医学博士,通过病历夹、医口袋等医生工具应用切入互联网+医疗,获得了C轮融资。这两家公司前期的产品属性分别是医生社交和医生工具,但是在获得大量医生资源和大额融资后,两家公司的业务也都在互相渗透进行转型。


7医疗信息化:老家伙当家


医疗信息化.jpg


医疗信息化2.jpg


和金融、电信等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一样,医疗信息化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和移动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要求较高。参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是IT技术公司,更需要的是强大的互联网技术能力,在理清医疗机构的业务逻辑之后,开发出各种支持和服务的信息系统。所以,参与这个行业的互联网人较多。但是医疗信息化并不仅仅是HIS系统,还有基因大数据分析、医学数据分析、医疗影像云存储和数据分析等细分领域,这个领域的创始人以医疗背景居多。


医疗信息化领域在今年8月曾出现过一个行业内最大的收购案例,就是深天地A 55亿人民币收购友德医和盈医通,分别负责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开发和线下体检、健康管理服务。但是该收购案由于涉及监管政策变化而折戟。这次收购虽然失败,但是也从侧面看出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基础作用非常重要。


目前,医疗信息化领域更多的大事件来自于老牌医疗信息化公司的转型,这也是一个典型的重资源、重经验的领域。


8医疗健康硬件:很多的坑,不分互联网出身还是医疗出身


医疗健康硬件.jpg


医疗健康硬件2.jpg


从市场来看,医疗健康硬件是非常有前景的,它和普通的智能硬件有本质的区别。医疗健康硬件用户的黏性高,需求单一。加入到医疗健康硬件领域,除了需要了解用户需求之外,因为涉及到医疗和硬件制造两方面,也要求创始人必须拥有一定的医疗专业知识和硬件制造资源积累,否则很容易失败。


而目前,这个行业的创始人背景是最复杂的,各种行业领域都有。传统意义上的智能硬件,它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计步、卡路里、心跳测试等功能,但是要想和医疗沾边,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毕竟是作为医疗产品,测试数据和质量一定要达标。企业可能看到了智能硬件的方向,却很容易忽略医疗的本质。


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死亡企业的领域,漫长的开发周期,高额的试错成本,让小玩家很难在这个领域混。医疗健康硬件融资额达到2500万美金以上的分别是iHealth和有品,iHealth拥有传统医疗设备的制造背景,再加上小米互联网基因的加入,两者的强强联合使其有机会成为医疗健康硬件行业的标杆。


9医疗综合服务


医疗综合服务.jpg


医疗综合服务2.jpg


在医疗综合服务领域中,医生集团就占了9家,很显然,医疗背景是他们的统一标签。医生集团对互联网的结合度没有其他类型互联网+医疗这么高,大部分在网络上进行宣传和导流。在互联网产品开发方面目前并不突出。



总结

以上我们分析了9大细分领域的企业背景和融资情况、创始人背景。从企业成功的概率来看,市场上关于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的争议是有道理的,不同的创始人背景,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基因,有着非常不一样的发展轨道和走势。


在轻医疗领域,互联网人的优势较为明显,做大用户和大市场的概率要更高。而在重医疗、重技术的消费化医疗方面,也同样有很多的市场机会。通过9大细分领域的分析,我们也再次认识到,医疗的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活下来、坚持、专业依然是医疗创业的主旋律,浮躁、一夜爆富在医疗创业领域的成功机率很低。


接下来,我们将会针对性分析66家死亡企业,剖析他们的死因,看究竟是资本寒冬,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离去,敬请关注。


策划︱刘辉光

撰写︱刘宗宇

莫人英、王广龙对此报告亦有帮助。


注:动脉网的系列报告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蛋壳研究院数据库和部分公开资料,我们保证对数据进行客观性分析,但对一些数据来源本身的真实性并不能做保证。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


对报告有任何意见反馈,欢迎与作者联系,刘宗宇,微信:q19930797。


相关阅读:

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一):5年来获得投资的533家公司今何在?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