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吸引30+中外知名企业,阿斯利康推动的创新园模式如何赋能医疗产业创新?

作者:胡煊 2020-11-12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医疗创新浪潮不断向前奔涌,大健康产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大健康产业总产值已经达到约6万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突破8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大健康产业正成为各地政府经济规划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这种规划的偏向性也变得越发明显。而作为医疗创新重要的载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命科学园区已成为大多数城市的普遍共识,不少城市甚至集全市、全省之力发展生命科学园区。

 

但是,市场在变,创新企业的诉求也在变。如何更好地进行项目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的全链条服务,成为了各地政府和各个园区关心、思考的方向。在这趋势中,众多园区都在尝试新方法和新路径。其中,由无锡市政府及无锡高新区与阿斯利康合作共建的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以下简称“I·Campus”)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优质样本。

 

在11月5日至10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开园仅仅一年的I·Campus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图片1.png

第三届进博会上,12家创新企业签约入驻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


一是12家具有独特优势的医疗创新企业在本届进博会签约入驻,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的“朋友圈”不断扩容。其中包括专注于基因测序平台开发的美国高科技生物技术公司UST,国内领先创新药物临床开发机构百试达,国内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零氪科技等。新入驻企业覆盖新药研发、基因测序、智能可穿戴、医疗大数据、互联网医院等多领域。


1605097068(1).png


二是多家已入驻企业也取得了显著的里程碑进展:启益医疗年初入园并成为阿斯利康“呼吸气道慢病全程管理”项目的合作方,推动呼吸风险筛查一体机在超过470家医院的广泛落地,并获得一线美元基金的投资;观合医药在短短2个月内便迎来了“无锡观合医学检验所”开业,8月初成功取得医学检验实验室资质,并与阿斯利康达成了伴随诊断联合开发及商业化合作……


图片2.png

 阿斯利康携I·Campus各企业亮相第三届进博会


从取得的成绩来看,I·Campus正在持续地吸引来自全球的优质创新企业,且入驻企业在不断达成新的合作并取得新的突破。I·Campus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又是如何赋能企业的?未来的战略布局会是怎样?针对这些问题,动脉网采访了阿斯利康相关负责人、已入驻企业和新签约企业,以求一窥一二。

 

取得丰硕的医疗创新成果背后,I·Campus是如何做到的?


作为创新创业的集中地,园区的基础属性是为企业提供适合自己当前发展的空间。这既包括物理空间,也包括创业的生态空间。因此,合作方、区域位置、政策扶持力度、空间面积、配套设施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入驻企业的积极性,以及后续服务的效果。

 

首先来看合作方,与国内大多数的生命科学园不同,I·Campus是我国首个由跨国头部生命科学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建的产业园,有着非常鲜明的国际化和创新特色。

 

“作为全球头部的生命科学企业,阿斯利康拥有广泛的创新资源和全球网络。加上进入中国27年,阿斯利康对中国市场拥有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负责人徐晶告诉动脉网,依托阿斯利康全渠道商业化平台,I·Campus的入驻企业可以获得丰富的商业化相关协助。包括咨询阿斯利康的内部专家、进行解决方案整合、商业化合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阿斯利康在全球丰富的创新网络,I·Campus可以把国外初创企业介绍到中国来,让园区企业有机会在阿斯利康全球网络的支持下进行全球拓展。截止目前,全球阿斯利康国际创新中心已超15家,地点遍布美国、巴西、阿根廷、瑞典、英国、法国、以色列、俄罗斯、韩国、印度、新加坡等。

 

政策上,无锡市政府及无锡高新区政府为l・Campus入驻企业带来一揽子激励政策。包括药械研发资助、设备购买补贴、知识产权奖励、人才补贴、招聘支持等。对于医疗创新企业来说,审批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针对此,江苏省药监局和无锡市政府在I·Campus内设立了专业化报批流程指导的“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开通了“药械准入绿色窗口”,打造了快速审评审批服务通道。

 

不仅如此,在本届进博会上,无锡市医保局和无锡高新区签署战略框架协议,拟在创新园设立“无锡医药招标采购中心新区工作站”,为园内创新药械及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孵化争取更多政策扶持与资源保障。“I·Campus外事服务站”也正式揭牌,在园区内打造人才引进和外事服务的“绿色通道”,助力创新园建设国际化社区,提升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吸引海外创新项目。“无锡欧洲生命科学创新产业园”也在当天揭牌,为园区企业拓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支撑。另外,“无锡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和“中欧校友医疗健康产业协会”在进博会上签约落户园区,“CCHRPP无锡医药研究认证中心”同步揭牌,为完善园内从科研到产业化的医学创新生态体系提供了进一步支持

 

解决了政策问题之后,园区接下来需要为企业解决的便是资金问题。“生命科学企业持续多年的研发周期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阿斯利康与中金资本联合成立的全球医疗产业基金,会持续不断地对包括I·Campus在内的有潜力的项目提供融资。”徐晶表示,I·Campus还与礼来亚洲基金、君联资本、联想之星和启明创投等顶级投资机构合作,不断满足创新企业在各个阶段的资金需求。

 

另外,产业的协同对创新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为此,阿斯利康和无锡市为I·Campus配备了高规格、专业的CRO服务,比如园区首批入驻的企业中就有头部的CRO服务商泰格医药,及其子公司观合医药科技。这些企业能够帮助园区企业进行临床实验服务、新药研发服务、药物临床检测服务、医疗器械检测服务等专业的第三方服务。“I·Campus为我们提供了税费减免、投融资支持等服务,我们也为入驻企业提供临床试验中心实验室服务。通过优势互补,企业之间取得了业务上的正向发展,实现了多赢。”观合医药总经理徐颐表示。


图片3.png

观合医药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亮相阿斯利康I·Campus展台


 “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建立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来支持创新企业,最为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创新园完全聚焦于医疗健康领域。这使得园区拥有足够的行业认知,以及深层的行业关系,因此能够充分了解医疗健康领域和企业的特定需求,从而给到企业最好的帮助,并加速业务发展。”来自新加坡的全球最大的心电图领域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心安医疗科技中国负责人欧德伟(David O’Dell)表示。在入驻I·Campus的一年时间里,心安医疗科技得到了园区来自第三方供应商、市场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支持,成功于近期实现了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


图片4.png

心安医疗科技展出的心电远程AI诊断设备


当然,园区的稳健发展也离不开其所在城市的区位优势。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无锡市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2019年全年GDP逾万亿,全国城市排名第14位。在人才方面,无锡具有不错的优势,通过产业积累,这里聚集了超万人的生命科学领域从业人员,在教育资源上,拥有一所211重点大学江南大学。

 

众所周知,产业联动效应对创新企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基于前瞻的规划与布局,无锡市目前拥有智慧健康产业园、医疗物联网无锡研究院、无锡(国家)软件园等产业机构,这些都为I·Campus的入驻企业带来了助力。

 

不仅如此,无锡市的医疗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无锡市有10家三甲医院、104家社区服务中心、67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科、40个可开展药品临床试验的临床专业、11家拥有药械临床试验(GCP)资质的医疗机构。

 

正是在以上政、产、学、研、医、投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I·Campus不断吸引着海内外生命科学创新力量,于是有了I·Campus在此次进博会交出的亮眼答卷。

 

从无锡出发,创新园模式走向全国


在本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与杭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正式揭牌,并迎来深至科技和溢点信息两家企业率先入驻。从无锡到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的创新生态正在不断向更多的地方扩展。


图片5.png

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首批企业入园签约仪式


 “我们在全国规划了五大区域总部,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依托的是东部总部,该区域主要聚焦数字医疗产业,未来将与无锡一道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优势来打造创新集群。”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负责人徐晶表示,随着创新园其他区域总部的建设逐渐完成,创新园模式将逐步推向全国。

 

深至科技是一家国内领先的超声人工智能公司,本次新入驻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我们将传统医用影像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扫查等技术相结合,研发了一系列体检产品,从而为顶尖医院、公共卫生和家庭提供互联网远程诊断及辅助性服务。”深至科技CEO朱瑞星博士告诉动脉网,此次入驻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将会借助园区的创新支持,加深与阿斯利康在基层市场的已有合作,加快掌上超声产品的市场下沉,为更广大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服务。

 

不难发现,无论是医疗创新企业的研发诉求,亦或是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的资源帮助,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都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从而使创新转化走上了“快车道”。随着入驻企业不断取得新成果,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也在持续吸引海内外创新力量。

 

对于创新企业来讲,它选择的不是一个园区,而是要加入到一个创新生态圈中。因此,他们关心的是生态圈能否让它们的业务模式更加成形,落地过程更加快速。”在徐晶看来,阿斯利康借力区域总部优势资源,从无锡到杭州,未来再到全国,正是不断完善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而这,将有助于创新企业获得更加丰富的产业资源,并加速医疗产业深度融合,开拓具有地方特色的医疗产业新业态。

 

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做了很多的工作。例如本届进博会上,瑞典BioVentureHub与创新园达成中瑞医疗创新战略合作,从而加速国际化合作生态圈的打造与推进。无锡政府还与阿斯利康、泰格医药、中金公司等公司联合发布 “无锡国际健康投资创新峰会”计划,将加快提升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影响力。

 

从无锡出发,到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开幕,阿斯利康医疗创新的生态布局也由点到面,逐渐开始向外延伸。而随着众多创新企业不断加入,生态圈也在持续迭代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创新园给到创新企业支持外,创新企业也帮助园区拓展了其创新的发展边界,从而形成了正向的创新循环。

 

拼出未来医疗创新蓝图


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医疗创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并逐渐发展、壮大。在这些企业背后,是一批批医疗创新园区的兴起和成长。

 

回头来看,从最开始的为创新企业提供场地等基础服务,到现在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落地全链条服务,医疗创新园区的功能正日益变得丰富,也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国家层面也在助推这一趋势。“十三五”时期,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需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区。

 

在国家顶层设计战略要求指导下,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

 

国内的医疗创新环境不断向好,创新企业因此取得了高速发展,业务层面也逐步开始向国际看齐。在这一大背景下,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这一政企合作模式的出现恰逢其时,通过汇聚全球资源与智慧,正在成为海内外生命科学创新力量拓展中国市场,链接全球市场的最佳平台。

 

“每当听到园区里的企业有获得新的融资,或者有新的技术突破,都是我们团队最激动和高兴的时候。”徐晶表示,创新园模式仍在不断迭代和优化,从而为更多的医疗创新企业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帮助它们从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的企业走进中国。“创新园欢迎各地的优质创新企业加入进来,一起拼出未来医疗创新的蓝图。

 

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是阿斯利康全球创新孵化理念在中国大陆落地的第一站,也是阿斯利康商业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创新园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与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形成强大合力,并在全球医疗产业基金的支持下,全面助力中国引领全球创新,推动中国创新走出国门,同时为患者带来更完善的全病程疾病管理方案和更优质的治疗选择,改变患者的生命质量。


随着更多创新企业加入到创新园区中,阿斯利康的医疗创新的故事还将续写出怎样的精彩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