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政策收紧市场格局将定,强者将恒强丨2016年年度盘点

作者:高康平 2016-12-18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6年行将结束,动脉网年度重磅活动“未来医疗百强榜”如期而至。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但精彩绝非仅是如此。在百强榜揭晓之前,我们还精心策划了细分领域年度盘点系列专题,针对2016年的热门医疗细分领域,陆续梳理过去一年里该领域的企业现状、热点事件和发展趋势,为大家奉上精彩纷呈的内容大餐。

 

一般认为我国医药电商是从2005年CFDA印发《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开启的,自此才有了纯线上的售药和药品流通,此后十几年间,医药电商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时而势头高涨,时而又被政策突然叫停以至夭折,到今天,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医药电商发展情况的话,方兴未艾,是最恰当的说法。

 

从以下几组数据可以略窥医药电商发展的现状。

 

752张: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数据获悉,截至11月末,可以查询到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共752张,其中医药B2B第三方平台资质的国A证书29张,医药B2B资质的B证170张,自营医药B2C资质的C证553张,三类证书数量在近几年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其中,在2015年颁发和更新的C证有159张,增加数量最多。

 

476亿:根据国家统计局市场秩序司发布《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商务部直报系统医药电商销售总额达476亿元,其中B2B市场规模达444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93.3%,B2C市场规模达32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6.7%,订单总数超4000万,订单转化率超过81%,货物准时送达率达到99%,退货率及客户投诉率均低于1%。”

 

另有数据显示,2015年医药B2C市场总规模144.2亿元,其中平台B2C规模77.9亿元,占比55.4%;自营B2C规模52.5亿元,占比36.4%;医药O2O企业及其他11.8亿元,占比8.2%。

 

而整体药品市场,估计在15000亿左右,通过互联网渠道流通的药品,还不到其十分之一,一方面说明医药电商发展缓慢,另一方面也预示未来将有爆发式的增长。

 

制约医药电商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处方药和医保对接问题,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今年在政策上出现了一些松动,包括医改文件明确不限制医院处方外流、电子处方试点、医保商业化等,说明国家对网售药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于此同时,医药电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盘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B2B、B2C、O2O几个孤立的概念已经开始在融合,有些企业还将购药送药结合在健康管理和智能硬件当中,形成了健康管理-看病就医-购药送药之间的闭环,对行业上下产业链的渗透愈深。

 

一、医药电商市场概述

 

如前所述,医药电商市场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期,从获得互联网药品流通资质的企业数量也可看得出来,这一市场的竞争也在变得越来越激烈,从行业占比和市场规模来说,传统药品流通企业和线下连锁药店是医药电商市场的主力军,如九州通、老百姓、公信网等;也有一批制药企业直营的线上销售平台,如仁和、康泽等,在B2C市场占主要市场的则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如阿里健康、健客、1药网等;O2O领域虽然企业不多,但是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入场的企业营销和知名度都非常高,包括快方、叮当、送药360等,他们实际上想把送药市场做成外卖、团购那样的O2O消费,目前制约这一市场的尚有药品来源、物流、消费者需求等多种因素,短期内出现爆发式增长并不现实;此外就是比较偏门的方式,比如将药品销售和健康管理、医保控费、智能硬件结合起来的方式,由于服务群体较为有限,市场占有也比较低,不过医药电商也在往多元化和上下游沉淀,此类公司或被并购或加入几家大的医药电商平台。未来的趋势是,强者效应凸显,强者将恒强,下文简要梳理医药电商市场市场概况。

 

1
中国医疗市场规模

 

从整体市场规模上看,我国医疗市场主要由药品和医疗器械构成,据政府统计年鉴和各大咨询机构的数据,我们合并整理了中国医药市场的总体规模,由于数据选取和测量方式差异,可能略有偏差。


图片1.jp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及研究报告整理)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进入富裕阶段,居民的医疗需求稳步扩张,我们预计今年药品加器械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7000亿左右,此后两年将达到20000亿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1%左右。从产品品类上来说,器械的增长率要高于药品,这无疑给医疗器械网销带来巨大的机会,这也表明此前互联网医疗的投资重点或可向医疗器械转移,投资者和创业者应该把握这一风向。

 

2
医药电商分类及市场规模

 

在整体医药市场向好的情况下,医药电商规模也将持续扩大,但是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线下渠道仍是主流方式,以药品零售为例,由于网售处方药尚未放开,医保对接问题悬而未决,加之药品不同于一般消费品,对来源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网售药品整体市场还不足整体药品市场的十分之一,而其中又由制药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为主,针对终端消费者的药品零售规模才达到数亿元。


医药电商

B2B

药品终端网

药材买卖网等

B2C

健客网

1药网等

O2O

快方送药

叮当快药等

B2B2C

公信网

阿里健康等

信息服务

雨诺信息

药脉通等

医药电商分类及代表企业

 

图片2.jpg

 (数据来源:政府年鉴及中商研究院研报)

 

图片3.jpg

 医药电商销售额占比情况(数据来源:统计局市场统计司)

 

图片4.jpg

 (数据来源:政府年鉴及中商研究院研报)

 

3
医药电商商品品类

 

从产品品类来看,OTC药品、保健品、计生用品是主流交易商品;但是还有一些专注于中药材、中成药的中间商;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医疗器械,包括医院用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器械以及医用耗材。

 

图片5.jpg

 数据来源:中商研究院

 

 

二、医药电商初创企业扫描

 

我们重点关注了医药电商领域的初创企业,对已上市或被上市公司直接控股的公司进行了一些排除,最后留下的这60家企业截至11月末累计融资额为8.93亿美元(人民币58.94亿),加上未进入表单的上市公司和子公司所获的投资,在资本寒冬之下,医药电商初创或新设立的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00亿,这既显示了投资者对于医药电商发展的信心,也从侧面证明了当前医药电商领域正在经历“血拼期”,谁能得到资本的跟投就能在寒冬中熬下去。不幸的是,我们在梳理数据的时候发现,很多初创公司由“运营”变为了“注销”,有些企业是先天不足,缺乏合理的商业模式,有些企业还是因为资金紧张造成业务停摆,其团队和发力的领域是值得深耕的。


企业图表更新1.png


1
医药电商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我国医药电商发展时间从2005年开始,当年9月,CFDA引发《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开启了互联网网上售药,但是当时涉足的企业并不多。直到2012年前后,医药电商开始改变不温不火的情况,入场博弈的企业增多多,原因是整体电商环境已趋成熟,虽然居民消费习惯还惯于线下消费,特别是对于药品这样需要充分信息才能决策的商品,但是保健品、OTC药品等开始网上售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网售药品规模逐渐增大,引起资本的注意,初创医药电商公司成为一个好方向。

 

此后,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进入快速成长期,我们回顾发现针对终端消费的B2C医药电商还是主要被几大电商平台获得,特别是获得网上零售药品第三方试点的企业(天猫医药馆、八百方医药健康城、1号店),据统计,平台B2C占到了整体B2C市场规模的四分之三左右。在平台的带动下,不少药企加入医药电商大军,成立电商部门或投资控股电商公司,线下药店也开始注意到这一渠道,开始接入平台或者自建网上药房,医药电商领域竞争凸显。以此来分,医药电商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多元化探索期。

 

2
医药电商企业规模

 

图片6.jpg

 (数据来源:动脉网)

 

我们对进入统计的企业规模人数进行了分析,发现100-150人、150-500人区间是人数最为集中的两个区域,此外有7家公司人数规模在15-30人区间,他们多为去年的初创公司,而500人以上的企业加起来不足10家,也说明医药电商企业体量下,不需要大规模人力堆叠。整体来看,医药电商企业的人数规模的中位数应该在50-100人区间,一方面医药电商公司是技术公司,药品采购和物流配送都有成熟的体系,处理效率非常高。另外有一些超过100人的医药电商公司是送药O2O企业,包括快方、叮当、嗖嗖等,这类公司不同于网站类电商公司,需要线下的直营门店和送药队伍保证购药的快速送达,说他们是“重资产公司”也不为过,包括门店、配送车辆、仓配等都需要大量投入,管理成本较高。

 

3
初创公司融资情况

 

图片7.jpg

 

我们的统计情况显示,有公开投融资信息的企业一共37家,其中天使轮和A轮是最多的,达到了25家,他们总共的投资金额为24353万美元,占到了总融资金额的27%,相比起众多的获投企业来说,这个数值是不尽如人意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已获投的总金额当中,战略投资和以子公司方式投资的金额较大,比如天士力投资众友健康、康恩贝投资可得网和珍诚医药在线等。

 

这反应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虽然传统药企、连锁药房在重视医药电商这块业务,但是他们主流的投资方式还是希望以更直接和可控制的方式主导医药电商市场,投资医药电商的目的也是为了在互联网+道路上不掉队。

 

而已经进入B轮及以后的初创公司获得的跟投金额都比较大,比如快方送药获天图资本、竞技创投3787.87万美元投资;壹药网总共获得的22272万美元投资。原因也很简单,经过B轮投资之后的企业都经过了让市场竞争的洗礼,在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一定了位置,商业模式、未来发展都是可以预见的,资本跟投的风险较小,所获的投资资本就相对较大。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未来医药电商新兴企业不能得到资本的认可,目前医药电商的主要投资方向还是药品、保健品、计生用品领域,针对中药材、耗材、器械等品类的电商企业并不多,从已有的几家从事此类业务的企业获投情况来说,相较于药品为主医药电商的初次投资已经有了较大的增长。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随着药品电商的饱和,器械、耗材、中药材领域的电商将呈现快速增长,原因在于医药电商模式已经被印证是走得通的,已有的药品电商经验可平移到上述几个领域,该领域的电商初创企业大有可为。

 

三、2016医药电商融资一览


2016融资.png

 

从我们统计的结果来看,截止11月底,今年医药电商领域累计融资额已至26681.80万美元(约人民币17.6亿元),一般年末为投融资淡季,后面出现大额投融资的概率也比较低,基本上现在的成绩就是年终的成绩。我们对比了今年的投融资情况和过去几年的投融资情况,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今年的单笔大额投资增多,过去几年是分散式的小额投资较多,我们判断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投资标的在变少,经过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当前医药电商领域的投资标的比较少。加上投资界所谓的“资本寒冬”,已经累计的巨额资本在适当的标的上爆发,表现出的就是大额投资消息的频现。

 

2016年1月1日,云开亚美披露完成A轮1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北极光创投、华盖资本。云开亚美系海正药业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为重大慢特疾病用药及产品电商平台,云开亚美特点为专注慢特、自养药师、自营线下门店,本轮融资之后,云开亚美将持续深耕“服务”,强化药师团队和线下门店。

 

1月28日,健客网CEO谢方敏对外透露,健客网已获基金“凯欣资本”1亿美A轮融资,此前健客网并未进行天使轮融资,A轮融资直接拿到1亿美元也创造了医药电商领域单次融资的最高金额。投资方凯欣资本此前曾投资宝信汽车、土豆网、宝尊电商等多家上市公司,投资健客网的逻辑也是期望健客网在医药电商领域的告诉成长。健客网的融资案例说明医药电商企业在进入一定发展阶段之后需要资本的助力才能持续下去,类似于快消品电商和3C电商,医药电商烧钱能力很强,与资本的合作能够更快速地获客和培养用户习惯。健客融资之后的运营重点放在移动医疗上,实际上“医+药”是未来医药电商的主流形式,从问诊服务切入,结合线上售药,以及售后的健康管理,形成消费闭环,能够使消费的粘性大大增强,以此再推进商业保险、线下门店业务,形成医药全产业链服务。

 

3月9日,中医O2O平台金华佗对外透露,金华佗已于2月完成Pre-A轮千万级融资,该轮投资方为联想之星、天使湾、启赋资本,其中启赋资本为跟投,天使轮曾投出600万人民币。金华佗是中医O2O领域较为领先的企业之一,此轮融资之后,其线上将继续加大推广和用户导流,投资方之一的就医160将为其开放流量入口,还将加强和母婴、女性、上门服务等公司进行合作,从单纯的线上预约问诊平台转型为中医医药电商入口。此外,金华佗线下医馆拥有自己的HIS系统,已和线上平台打通,医、患、馆三者之间的信息可以流通,资本注入之后,金华佗将此模式演变为标准体系流程,将有可能向其他医馆开放。

 

3月19日,上药云健康宣布完成A+轮1.35亿融资,本轮投资方为软银中国和盛太投资,两家各以现金6750万人民币出资。实际上相较于本轮融资,上药云健康的来历更惹人注目,其成立于2015年3月,由上海医药以现金出资7000万设立,后又获上药控股、京东、IDG资本11.12亿人民币增资。上药云健康商业模式为打通线上解决方案和线下零售资源的处方药O2O电商,电子处方、药品数据、患者数据是其三大平台,线下上药云健康整合了上海医药零售资源,广泛布局零售网点。此轮融资之后,上药云健康将加快打造电商平台的构建,完善处方导流、药品销售、健康管理、预约复诊等全流程医疗服务。

 

4月5日,医药移动营销平台“药师帮”宣布完成A轮7100万融资,该轮投资方为复星医药、常春藤资本。药师帮成立于2012年1月,目标用户是终端药店和第三终端(诊所、卫生站),以电商平台+SaaS服务为切入点,以移动营销方式重构药品市场供应链。本轮融资之后,药师帮将持续扩大线下营销网络并通过药学习平台、专业社区、找药易等功能聚合终端电源,持续发力药品终端分销。

 

4月20日,德开大药房宣布B轮获1.7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阳光保险,本轮融资之后,德开大药房估值将达10亿。德开大药房成立于2012年1月,2014年初,被医疗器械连锁企业康复之家收购。本轮融资之后,德开大药房将加大线下布局,继续借力母公司康复之家,推动网络医院远程处方,探索中国式药品福利管理模式。

 

5月12日,药便宜证实已完成千万级天使投资,投资方为北京吉元医药信息咨询中心和天使投资人闫志峰。药便宜成立于2016年1月1日,定位为专注药品流通环节的B2B平台,相较于其他B2B医药电商,药便宜走“特卖”的差异化路线。药便宜的商业模式是将传统的药品线下订货会搬到线上,通过 “精选”+“导购” 的模式,从厂家筛选优质品种,集中终端订货需求,压缩药品流通中间环节成本,为药品终端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及金融服务,优化产业供应链环节,提高效率及行业集中度。本轮融资完成之后,药便宜计划上线电子合同和白条等业务功能,服务药品批发零售企业。

 

5月26日,360好药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礼来亚洲基金和软银中国,本轮估值10亿美元。360好药由原“360健康”更名而来,成立于去年10月。360好药目前两大业务包括电商平台和为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电商平台方面采用开放平台模式,已吸引老百姓、好药师、益丰药房等医药电商入驻,技术方面则为医药企业提供门店管理、ERP、进销存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技术支持。

 

6月9日,春雨港湾披露获A轮1500万人民币投资,此前已完成1200万天使轮投资,投资方为春风创投(春雨医生),此轮投资方未透露。港湾健康是一家专注于慢病管理的公司,目前主要专注于专病电商,旗下产品主要为港湾智能药箱,致力于打造一个以软硬件+服务+电商+保险为核心的C2B商业模式。

 

9月6日,众友健康对外透露获得天士力健康产业基金5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获得众友健康10%以下股份,众友健康本轮估值在50-100亿之间。众友健康是一家专注于医药健康领域的连锁药店公司,2015年,其快速并购整合了陕、甘、宁、青、新30余家连锁药店企业,年营业收入25.6亿元、门店数800多家。本轮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并购,扩张市场规模,除西北基地之外,众友健康已将扩张范围放大到全国市场,在目标省份选择一至三家优质中小型连锁药店,采取股权置换方式,绑定上市。

 

回顾全年的投融资事件,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融资轮次都集中在A轮之后,计入我们统计的10笔创业公司融资事件当中,有8家是A轮或者A轮之后,另有一笔战略投资所投的企业也是在医药物流、线下布局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这表示医药电商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已经沉淀下来,新入场的企业已经不多;二是单笔额度较大,累计额度已接近去年全年(30亿左右),在这数笔大额融资当中,云开药网、健客网、德开大药房、360好药、药便宜是以网上药店为主,上医云健康、众友健康是医药流通企业,药便宜、金华佗是医药O2O企业,这也说明医药电商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多功能化,单纯的线上药店已经进入成熟期,再继续发展就是如何拓展服务的延展性,向全产业链医药发展是未来的方向,线上线下结合,营销和电商思维结合,专业性和导购结合,医药电商和医疗硬件结合,慢病管理和特价药品结合,整个实体药业的产业链有多深,医药电商就可以渗透多深;并且医药电扇团队多为技术团队,怎么把电商技术、互联网技术糅合进传统的医药销售领域也大有看点,类似于药师帮所集成的终端药店药品需求反向主导药厂货物配给,360好药为连锁门店和网上药店所做的供应链管理以及连锁药店的获客和粉丝管理,医药电商领域已经出现了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思路,又由于“触网”更深,对技术主导的行业变革更有接受程度。

 

从今年的投融资看点我们预计,明年医药电商领域将不会出现多少新的初创公司,资本还将把目光持续投向前述几家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医药电商企业,并且此轮融资过后,医药电商们都将资金用于团队改造和产品线拓宽,互相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更密切。另一方面,医药电商纷纷将发展方向向线下迁徙,线下连锁药店将为医药电商最可口的“香饽饽”,明年的投融资将有一大部分投向连锁药店,方式为资本假医药电商之后并购或与线下药店合作,共同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业务模式,服务效应将增强。

 

四、医药电商有关政策扫描


1
医药电商政策概述


医药电商,事关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有关政策一直以趋严格为主,以线上售药来说,需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前一证件类型又分为A、B、C证,分别对应药厂、医药批发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做B2B交易的第三方服务交易平台;药厂、药品批发企业自建电商网站,与同类其他企业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线下药店开设的向消费者售药的网上药店(非处方药)。从全国范围来看,C证的颁发是最多的,特别是去年一年,C证的颁发和更新达到了159张,涉足医药电商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整体上,医药电商的政策还是以“控”为主。


搜狗截图20161130132018.png

资料来源:国家食药监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



搜狗截图20161130132116.png 


除了以上政策,实际上今年医药电商领域最“震撼”的政策当属叫停第三方平台的药品在线交易,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开始于2013年,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5095”平台(后被阿里健康收购)、广州八百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八百方”平台和纽海电子商务“1号店”先后获批成为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药品试点,实验期限为一年。实验期间,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平台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去年医药电商B2C市场总规模为144.2亿元,第三方平台的销售额达77.90亿,占比55.4%;自营B2C销售额达52.5亿,占比36.4%。

 

第三方药品线上交易叫停之后,并不意味着该平台的医药电商业务停止,原先直接线上交易的流程变为线上提交需求-线下药店发货-货到付款,实际上的影响有限。不过在此政策冲击之下,不少医药电商纷纷转为自营或者加码官方渠道建设,壹药网、健客网等把运营重心移到官方渠道,老百姓大药房、益丰药房等连锁药店在自建网站上发力。政策之后的第一个“大考”,双十一之后,前述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说明第三方平台虽然重要,但并非必须。

 

另一方面,阿里健康、京东电商平台等通过收购或直接申请拍照的方式开始自营。今年3月京东投资了医药O2O平台上医云健康,6月份推出自营的京东大药房;阿里健康于7月份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获得C证,上线的阿里健康APP也包含了药品采购、B2C药品交易和O2O送药业务。

 

整体来看医药电商政策,难点集中在医药不分开、处方药外流限制、医保对接三个方面前述2014年5月国家食药监局公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开放处方药网售限制,但是由于医院不配合、处方药供应问题,处方药外流未真正开闸;当前我国医改的一个重点“医药分开”尚未真正实现,处方药流通渠道还是集中在医院、诊所渠道,如果医改持续推进医药分开、药品加成,医药电商将迎来重大利好;其三是医保账户线上支付难题,医保账户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目前沈阳、杭州、广州等城市已开始试点个人账户线上医保支付,医保中占比最大的部分统筹账户,由医保中心管理,一般只允许在医院使用,目前统筹资金并未实现线上支付。


2
医药电商受政策影响

对于医药电商政策和市场的关系,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认知:政策或呈迟缓状态,但企业已经在积极尝试,会以市场的方式倒闭政策进步。宏观政策层面,大的方向是鼓励互联网+,促进医药电商的发展;医改强调医药分开,分级诊疗,其中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形式远程诊疗就对医药电商的发展大有助益。但是具体到食药监执行层面,无论是强调用药安全还是监管难度上,医药电商都不是一件易于放开的事情。


不过医药+互联网的探索越来越多,尝试方式也更加多样。比如互联网+医药营销、互联网+药品采购、互联网+药店、互联网医院等,试图从诊-疗-药-服务多个层面打通医药限制的最后一道关卡。


还是从几个基本的方面还讨论医药电商受政策的影响。其一是医药分开,此前我国的医药格局是“以药养医”,前述数据也提到医药总市场在14000亿左右,通过互联网渠道的不到二十分之一,而这二十分之一当中又有不到五分之一是B2C消费,百分之一不到的互联网医药消费绝大头还是非处方药,实际上相当于处方药的网售市场根本没有,现在数十家销售领先的医药电商企业虽然动静很大,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原有的医药市场格局,属于雷声大雨点小。


我们习惯于自下而上的改革,在医药电商领域同样如此,如果处方药网售不放开,还是围绕那几十亿的非处方药打转,影响力实际上是有限的。而一旦政策开闸,医药电商的规模将扩大几十亿、上百亿,这个体量是难以想象的,以当前数家医药电商肯定吃不下如此大的市场规模。所以我们判定短期内还是不会出现医药电商政策“破冰”,不过在冰层之下,尚有涓涓细流涌动,假以时日会汇流成为巨大的力量。


那么处方药从哪几个方面突破呢。其一是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医改在公立医院推行医药分开,目的是为了杜绝“吃拿卡要”现象,防止医药腐败和过度医疗,既有降低诊疗费用也有医保控费的考量,如果医药分开了,医院会不会大大方方地把处方单拿出来呢?答案也不一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利益来源补充,尽管公立医院在盈利性上不会过分地追求,但是中作一个重要的利益诉求点,这个渠道放开较难。公立医院的处方一旦流出,受益的也是线下的药店,转化到线上的部分也很有限,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是必要去医院就诊的病人,对药物的需求是需要及时响应的,医院药房或外部药方能够达到这种便利,线上则不能。不过这会给送药类医药电商带来机会,现在送药类电商走的模式是直营或者与连锁门店合作,能够非常快速地配送患者需求的特供药品或者门店难以调货的产品,成为线下药店的一个补充。


今年流行的互联网医院也对医药电商的发展有较强的推进作用,互联网医院里面几个细分概念,电子处方、远程诊疗等对医药电商的发展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电子处方看,最核心的问题是资质,谁有资质开具电子处方,电子处方开具之后怎么流转,将被用于何种用途,最终如何处理,数据的处理权在哪,都是电子处方流通环节的几个“痛点”和“难点”。以当前医疗、医药机构进行的尝试来看,还止步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以远程诊疗看,目前的模式还仅限于有医生辅助下的远程诊疗,比如视频会诊、二次诊疗、远程会诊等,不存在处方由谁开的问题,能够很好的规避网售处方药的限制。但是回过头来看,如果是偏远地区或者是没有线下医生辅助的远程诊疗,就存在处方和处方药的问题,前者可以通过网售处方药弥补当地医药配置的不足,后者则完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诊疗。


另外几个政策影响医药电商的点集中在支付领域,一是医保、社保对接问题,二是商业保险的赔付问题。医药电商不同于线下药店,没有接入统一的医保支付范畴,买了不能报销,而在线下药店,甚至可以用医保卡购买非药物产品(利用的是医保沉淀资金,数据显示当期医保沉淀资金或达5000亿元),如果医药电商统一接入医保支付系统,实际上改变的是购药者的消费习惯,如果线上线下一样,或者线上提供的服务、价格较线下有优势,当然线上会成为主要消费渠道(类似于其他领域的电商化一样)。出现松动的是目前人社部已经启动了医保支付的探索,未来医保支付将有可能与商业支付机构合作,更远的场景就是细化到医保支付领域与电商对接,沉淀资金被利用起来,医保结算和补偿通道开放。此外就是商业保险问题,商业保险与医药电商的关系可能没有那么紧密,但是在商业医保成为医疗保险的一种补充规模越来越来越大之后,或将改变现有医药电商的结构。我们估计,如果商业医保成为居民健康保险的重要力量,并且完全与医药电商结算打通,那么在居民就医购药的选择上将成为平行渠道,进而促进医药电商的发展。


总体看来,医药电商尚处于“靠政策吃饭”的状态,政策松绑则医药电商将获巨大发展,否则还是只能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当中发展,即使是几家有市场规模的医药电商企业,一旦政策出现倒退,也将面临危机。


五、医药电商未来趋势

 

事实上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我们可以对比美国,美国医药市场化程度较高,医药电商相对成熟,其网上药店(B2C)的销售规模占整个医药零售市场的30%左右,我们的数据是8%,美国处方药销售占整个网上药店市场规模的50%以上,我们还未起步,所以总体来看,如果对标美国,我们的医药电商(即使仅算非处方药)尚有数百亿的上升空间,未来医药电商将成为医院、连锁药店之后的医药主要流通渠道之一,构成药品拉动医药市场的三驾马车之一。

 

回到公司层面,实际上经过近年的探索,医药电商已经进入成熟期,尚可期待的就是医保支付接通、处方药解禁、电子处方三大政策上的松绑,除此之外,医药电商只能在服务和已有产业链上持续深入,把医药电商市场做透,扩充到全流程医疗服务。通过对初创企业以及上市公司控股的医药电商的营收、利润、规划分析,也可看出未来医药电商的几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行业集中度增加,这里所说的行业集中度主要表现在平台的引流上,虽然8月停止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对平台有一定的冲击,但是这一政策并未动其筋骨,购药通道尚在,只是支付流程改变,加上电商平台纷纷开始自营医药,平台的市场占有或可得到扩充。

 

其次是专业化程度以及服务的渗透将明显加强,以进入我们盘点的云开亚美为例,其注重自养药师、自营门店,这样的做法都是为了增加服务的专业性,利用自养的药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用药、给药、健康管理建议,是一种增加服务好感和消费者黏性的理想做法,今年的融资之后,云开亚美还继续加强了药师队伍。从整个行业来说,已有不少医药电商表示将强化药师和健康咨询团队,渗透到服务和健康管理当中去,专业化程度明显增强。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线上药店和线下药店无论是功能还是服务上差别不会太明显,到底选用何种渠道购药,就靠消费者自己的判断。

 

其三是慢特病医药电商、差异类医药电商将活的更好,在我们盘点的企业当中有做药品“特卖”的,有专门为慢特病用户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从他们的融资情况来看,其得到资本青睐最大的原因就是差异化,医药电商由于其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更容易聚合起有同样用药需求的用户,锚定需求而做大。

 

其四是移动端的渗透将超过PC端,实际上这也是整个电商领域的主要特征之一。易观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医药电商市场结构前两季度PC端超过移动端,后两季度移动端超过PC端。更往下细分,平台移动渠道的市场占比将超过自营移动渠道;今年前三季度平台移动渠道市场占比在75%以上,大大领先自营移动渠道。医药消费是一个低频消费,整合到平台APP中较为轻便,但是如果在电商中嵌入健康管理、轻问诊咨询等,电商APP的打开率或可提高。1药网、健客网、康爱多等网上药店都推出“药+医”模式,比如壹药网的一诊APP,从线上问诊切入到药品导购,导流效果明显。

 

其五是线上线下融合,这种趋势已现端倪,比如阿里健康联合多家药店成立的“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数据技术,打通上下游医疗医药服务产业,直接表现就是用户可在阿里健康APP下单,由附近的药店送药,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此领域还进驻了不少送药O2O企业,包括快方送药、叮当快药、送药360等。不过二者的模式略有区别,阿里健康是为线下药店提供订单导流,快方是自建药店,前者出于整合整个医药产业,后者则是希望自己掌控购药、配送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且不论两者模式各有特点,“O2O”确实是医药电商的一个发展方向,近期数家连锁药店和网上药店都宣布要切入O2O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版权声明

本报告为动脉网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有关商标和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所有权为原著者所有。没有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传递。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免责条款

本研究报告是基于动脉网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动脉网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该数据仅代表调研时间和人群的基本状况,仅服务于当前的调研目的,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基本参考。同时,动脉网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动脉网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动脉网不会因为接收人接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动脉网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股权,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筹资或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

 

注:我是动脉网作者高康平,如果您是投资者对医药产业、医药电商感兴趣或者从事医药相关创业寻求报道,欢迎与我交流,同时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相关公司线索。

微信:changyoudashijie

邮箱:gao.kp@vcbeat.top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