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群访谈No.6丨掌上心电·宋银峰: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移动类心电产品如何抓住房颤患者的痛点

作者:动脉活动 2015-08-15 17: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宋银峰


本期嘉宾:南京熙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宋银峰
时间:2015.08.12 20:00-21:00
主持人:赵占石

嘉宾介绍:宋银峰,男,超过15年的医疗科技行业经验,曾任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科技部主任,主导过多项“临床科研项目”,深圳微点生物联合创始人,负责市场,南京熙健联合创始人(天使投资人),负责掌上心电的市场工作。

★主题分享
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房颤患者的需求主要有:(1)日常监测和相关指标的定期检测;(2)专业医护人员的交互;(3)患者在医院时间有限,更多时间是院外,所以长期干预也是患者需求。

概况:房颤在中国发病率较高,理论上有800万-1000万人,也就是说近1%的成年人是房颤患者,并且大约1/3 的房颤病人患有血栓,而血栓病人当中约有3/4患有脑梗塞,至少为300万人。
房颤主要分四种: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其中,对于阵发性房颤而言,检测诊断比较困难。而移动类的心电检测产品对阵发性房颤的捕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对临床来说更是特别有价值。

此外,房颤的危害性很大,可以诱发很多心脏疾病,例如导致心绞痛或者引发更严重的脑卒中或者猝死等等。有房颤的患者的中风发病率是普通人的5倍以上,死亡率也是2倍以上。

房颤现有的检测手段无外乎心电图及长时效的holter等等。房颤的治疗有两种,分别是药物和非药物,药物的就不讲了,在这主要分享的是移动类的心电产品怎样抓中患者痛点,并切入市场。

痛点与解答:就目前而言,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彻底治愈房颤,房颤的药物均需要配合检测来进行,这也是心电可运用最大的角度。移动类的心电也是时代的特点,尤其像掌上心电的定位就是工具,它并不能颠覆什么,只是可以更加便捷的帮助临床,比如可以方便服药的患者作为自我检测的工具。

掌上心电出现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而是以房颤患者真实的需求而产生的,患者需要日常监测。

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掌上心电和杏树林病历夹的合作,尤其针对房颤患者,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都可以由专业人士根据情况做一个干预,主要是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我们这次合作还给很多健康管理服务的公司提供了病例的管理服务,并且我们的无缝对接也实现了患者的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到后台。

从患者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的是小而美、使用方便的产品;对后台医护人员来讲,需要一个采集数据准确、最好是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产品,所以我们设计了掌上心电。

无论从临床诊断角度还是后台的信息反馈来讲,对于房颤患者的监测而言,单导联是完全够用的。

★精彩问题及解答

一、掌上心电详解:
1.产品谁买单?
宋:关键是设置合理的增值服务,最好从房颤患者自付费的角度去思考,客户要的不是简单的硬件产品,而真正需要的是后续服务。

2.移动心电检测到房颤后,对病人有哪方面实质提高?
宋:慢病管理不是急症,而移动心电主要用作病程管理。

3.数据收集之后,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于谁?
宋:数据是共享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主要提倡的是分散式服务,后台并非公司所有而是让医生自己去建立。

4.掌上心电是医生用还是患者用?
宋:掌上心电是家用设备,由于熙健和杏树林取得了合作,可以将测量数据放到杏树林app上,医生通过杏树林的病历夹就可以直接查看病人的情况,并且通过app还可以让病人和医生直接取得沟通。

5.已知的房颤患者是否需要移动心电检测,还是掌上心电主要聚焦预防?
宋:在理解客户方面,越聚焦越能理解客户需要什么,已知的房颤患者特别需要移动心电检测,尤其是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会不会再发作,有没有前兆,心电图都可以表达出来。

6.每天一般连续记录多少时间?
宋:移动医疗只是作为工具使用,主要记录方式也是因人而异,需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所以时间不是统一的。

7.和杏树林合作以及康康血压合作有怎样的考量?
宋:与杏树林的合作是软和硬的合作,房颤患者有这样的需求,鼓励合作伙伴创立自己的健康俱乐部、健康服务中心甚至随访服务。软的有随访系统,硬的包括我们还和康康血压进行了合作。有些房颤患者还患有高血压,这些病人的脑卒中发病率非常高,他们需要更全面的监测。以患者的需求为核心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合作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软的、有硬的、有横向的、有纵向的。

二、医疗智硬领域解析:
1.医疗移动化是否是必须的?
宋:对于某些疾病,尤其比如说心脑血管慢性病,移动化可以对患者服务更有效率,但更多的是提高健康维护的效率。

2.如何增加用户粘性?
宋:从人性的角度,人都是懒惰的,我们服务提供方需要做的是主动拉客户而非等客户,服务驱动。

3.用药指导这方面,有没有建立相应的模块,或者说怎么看待患者对这块服务的需求强弱?
宋:用药指导是非常关键的长期干预手段。从熙健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做的,因为熙健仅仅是移动医疗设备或者系统的提供者。这部分主要交给各大药厂或者药剂师做,患者对药品的理解以及疾病与用药之间的关系是有短板和误区的,所以我们更提倡药剂师的主动服务而不是患者的主动接受服务。

4.产品主要针对已经有异常的病患,还是以预防为目的的?
宋:建议移动医疗从已知的患者点来切入。

5.医院的设备有的检测水平还不如移动设备高,这什么原因呢?医院为什么允许这种情况存在呢?
宋:建议大家从院外服务的点来切入。移动医疗便携心电是医院传统医疗设备的一个补充。在测量效果方面讲,移动设备并不比传统设备强,但由于本身特点使得它更有利于捕捉到心律失常、偶发房颤、间歇性心律不齐等疾病。简而言之,移动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医生在临床上更加准确高效的对病人做出诊断。

6.心脑血管市场是否存在设备同质化的情况?
宋:心电产品非常多,心电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同质同类的产品非常多,关键在于怎么样为客户提供服务,客户真正需要什么,也就是得服务者得天下。

7.可否这样理解,目前的心脑血管产品,比拼的是APP用户界面的友好性,背后的服务支撑?
宋:在市场中,创业公司主要比拼的并不是谁家APP、设备做的好,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利他主义时代,哪一个企业能和合作伙伴实现真正的B+B共赢,那么他就可能赢得了市场。

8.在心电领域短期内无法出现突破性的进步,在此领域主要比拼资源整合?技术和准确度也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服务?
宋:关键在于,“谁更有对客户提供服务的意识”,心电领域近期应该无法出现突破性的进步,比拼的是“创业者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般不会出现一家独大,它是一个发挥各家优势的时代。

9.云端的医生资质保证?
宋:我们推崇的是熟人健康健康管理、熟人医疗服务,患者对产品及医生的信任必须来自于线下的见面。

10.用户数量?盈利?
宋:现在谈盈利和用户数量为时过早,现在更多的是市场培育和用户教育,正在探索模式的过程,并没有把盈利和用户数量放在第一位。现在掌上心电在全国用户突破一万人,一年的时间,一万人,速度还是挺快的,盈利并不是我们现在所担心的事情。

最后希望各位群友,要有用户思维,要抛开自己的产品,产品就交给专业的技术人员按照需求去完成就好了。我们上个时代是产品为核心的时代,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给我们带来的是以人为本,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的时代,所以我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与时代同步,谢谢各位群友。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