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慈医疗周彻:城市发展催生医疗产业服务升级,地产+医疗如何形成优质配套?

作者:刘露诗 2017-12-28 17:29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7未来医疗100强”论坛,以“物种大爆炸时代”为主题,2017年12月15日-17日在北京万豪酒店举办。同期由中国康复技术转化与发展促进会主办的“2017中国康复产业发展论坛”上,地产医疗这一年度热门话题获得热议,通过“医疗健康产业赋能城市发展论坛”主题平行论坛的形式得以精彩呈现。

 

微信图片_20171227140600.jpg


在12月17日的医疗健康产业赋能城市发展平行论坛上,英国国际医疗集团(International Hospitals Group,简称IHG)旗下中国品牌英慈医疗(International Hospitals Group China)的业务发展总监周彻,就英慈医疗对城市新区医疗健康产业配套的思考发表了演讲。动脉网(微信:vcbeat)对嘉宾观点进行了整理。

 

嘉宾及企业介绍


周彻毕业于北大医学院,曾在海外学习管理,近十几年先后在新世纪医疗、和睦家医疗以及上海美华妇儿从事医院发展和运营方面的工作。于去年年底加入英慈医疗,即英国国际医疗集团IHG旗下的中国品牌。

 

英国国际医疗集团(International Hospitals Group, 简称IHG)成立于1978年,总部设于英国,是全球最具经验的医疗管理服务公司。2015年,IHG落地中国,创建旗下中国品牌英慈医疗,目前已经和万达、碧桂园、香港置地等多家龙头房地产企业和政府达成合作,提供业务范围包括:战略发展规划、功能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项目管理、医疗设备装配、试运营管理、运营管理与培训、认证和质量保证方案。

 

演讲内容


>>>>

背景:产业新城如雨后春笋,促使医健服务配套升级


今天要分享的,是我们对于产业新城或特色小镇如何配套医疗机构的策略和思索,这些经验有不少都来源于我们的两项合作:一是为南京江北国际健康城做的策划咨询顾问工作,另一个是与杭州钱江产业新城合作打造产业配套医院。

 

首先要说的是,从政府层面上来看,国家对新区和新城的支持态度非常明显。从1992年上海的浦东新区,到2017年的雄安新区,一共有19个新区已落成或正在规划之中。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建成的新区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区,或者成都、重庆等中部城市。再看国家级特色小镇,它们大都在我国的东部比较密集。

 

新区和特色小镇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在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推进的新城区建设及城镇化。而它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规模上,一般来说国家级产业新区规模较大、投资较大,体量在几十到数百平方公里,政府主导性较强;小镇则通常是1-3平方公里的体量、1-3万的人口预期。两种模式的战略定位有一定区别,但总体共同点是——由产业带动人口进驻,以人口促成其进一步发展。

 

商业服务、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配套,是产业新城建设的根基。投资者做决策时,对员工的居住、消费、教育、医疗等都是有考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医疗服务配套对于产业新城和特色小镇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若缺乏这些资源,新城或特色小镇的价值将会受限。

 

医疗健康配套越发成为新城和特色小镇的价值关键。可以看到,国家的第二批特色小镇中,出现了4%的小镇是以健康为主题切入口。

   

>>>>

两种思路:医疗服务配套思维or全局医疗项目思维


一般来说,设置产业新城或者特色小镇的医疗机构时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是医疗服务配套思维。我们为几万人、几十万人提供配套的医疗服务或相关的健康服务,以此为核心,把医疗健康板块上升至此地的新业绩增长点、盈利驱动点。这是一个从功能需求演变为价值需求的维度。

 

第二种,是全局的医疗项目思维。我们把这个新区或小镇看成一个具体的项目,比如每一块两平方公里的地理范围内有多少人,由此估量是在此设立门诊部、日间手术中心或是医院。从全局思维上看,把医疗、大健康作为新的核心业态,在不同维度和不同象限上都有不同的考虑。

 

>>>>

关键:地产拥抱医疗健康投资的规划策略


投资商对于新城开发往往有较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于医疗板块投资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政府资源、资金、土地储备、社区人口资源丰富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做房地产与做医疗的思维角度差异甚大。若以开发房地产的思维去考察一个医疗项目的投资回报,通常会得到失望的结果。

 

现状是,地产投资拥抱医疗服务健康产业才刚起步,它们对医疗行业规律的掌握有所不足;而它们的相对短板更是在于缺乏专业的医生资源、护理资源以及医疗管理人才。况且,新区或者是特色小镇需要选择哪类医疗机构,从诊所、门诊部,到医疗商城,再到小型、专科的营利性医院,再者大到医疗综合体,如何契合需求,都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指导。

 

我们先举全程医疗Medical Mall的例子,来说明地产结合医疗机构如何高效配置:国内医疗门店通常会进驻城区核心地带或商业中心,要考虑的内容涉及租金承受能力、离社区的距离,以及不同诊所的设置规划、污水和医疗垃圾的处理等。而在资源利用上,全程医疗所采取的共享医疗方式值得参考——医疗商城里的门店不用全都按照对诊所的标准要求进行设置,还可通过共享诊室、手术室等资源的方式,提升投资回报。

 

那么,如果要考虑在新区或特色小镇建设营利性的医院,规模做多大,做综合还是专科医院,全科医疗、体检、老年医疗、产科、儿科等医疗需求都需要经过详细分析。在一些体量比较大的产业新区,我们也会考虑引进一些大型的医院,但难度在于投资强度大,要考虑若干年从人力资本到耗材的投入。

 

医疗服务规划策略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科学规划,最好能分期发展,根据新区或者产业小镇的发展步调逐步落实;

 

然后在产品体系上,要契合实际需求——需要哪些专科,能否连续服务,能否让大多数新区人口满足医疗需求或获取合理的就医绿色通道;

 

再就是价值体系上,支付体系是否合理,支付方式是社保、商保或是自付,长期财务的可行性高低等;

 

最后是商业模式上,是一种“算大账”的做法,一个医院投几个亿,十几年收不回成本,看上去不划算,但对于产业新城却可能有更大的价值。举例泰康,单看养老社区不挣钱,但它对于保险服务的增长却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从算大账、考虑综合收益上的一个重要做法。

 

再提一点,我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在目前公立医院主导的大背景下,单纯看医疗行业绝不是一片蓝海,所以需要仔细考虑投入与回报的合理性问题。再者,建医疗机构既是重资产投入,又有较高的壁垒,未来的市场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院,新建大型医疗机构都面临诸多的难题,包括人才、管理团队和市场。医院的小型化、专业化,是更值得我们探索的一些路径

   

医疗是一项千秋功业,不是一朝一夕,也不能挣一桶金就走,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


备注:动脉网在不改变嘉宾原意的基础上做了增补和删减。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