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动脉网第402篇医疗人工智能报道:我们与医疗人工智能的2017【2018新年特辑】

作者:王晓行 2018-02-16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大家新年好,祝所有关注动脉网的朋友们健康快乐!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动脉网内容团队特此策划新春系列报道,我们将过去一年在医疗各细分领域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信息汇聚成文,策划成章。此次策划不仅是动脉网过去一年深耕各医疗细分领域的一份成绩单,更是让大家能够一次性全面了解医疗领域在2017年发展演进的全过程。


新年好,这是动脉网第402篇医疗人工智能的报道。在2017年,动脉网一共发布了274篇与医疗人工智能的相关报道。新年到来,我们祝福这个行业以及行业的从业者越来越好。以下,我们将为读者呈现动脉网所看到的2017年的医疗人工智能。

 

2017年,动脉网内容部门做了重大调整,要求每位记者跟踪行业,深入扎根自己的领域,下足笨功夫,希望为读者呈现真实的行业脉搏。

 

这一年,我们出了200多份报道,2份医疗AI报告,1次医疗AI论坛。我们采访过上百位行业人士,包括创业公司CEO、高校教授、研究员、投资人、咨询师、项目负责人、产品经理、技术专家、医院医生、主任、院长、基层医生等各层级的人士。

 

在不同的阶段,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行业认知也不同。我们将2017年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概分为4个阶段:

 

沃森爆发(1月份-3月份)


这个时期国内的医疗人工智能公司还处在起步阶段,除了推想、视见医疗、森亿智能、医语通等公司的拿到了天使轮或者A轮融资以外,其他的公司还没有大的动作。

 

沃森肿瘤2016年进入中国,经过半年的磨合,2017年开始在医院落地,并凭借IBM的名声,让大家熟知,很多人也是从沃森肿瘤开始了解医疗人工智能,可以说在最初的市场教育方面 ,沃森肿瘤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

 

但是医疗人工智能到底可以为医生和医院带来哪些好处,其实大家也有些迷茫,于是在2017年3月份,我们通过杭州认知医疗采访了首批使用沃森的医生他们道出了AI的用途,并做了落地调查。详见《专访中国首批使用Watson的医生,他认为AI有4大用途、2点不足》和《Watson for Oncology实践调查:服务人数过万,合作医院数十家,有3大用处

 

四个用途分别是,以研究实证说话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减少医生的误诊;为医生提供全新的治疗方案作为参考;协助培养年轻医生。

 

同时也有两点不足分别是: Watson本身被定位为辅助医生的角色,无法针对病患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进行调整。第二是中西结合的问题

 

后来百洋智能科技成为IBM战略合作伙伴,依次代理了沃森肿瘤和沃森基因。我们又整理了沃森的产品线《解析Watson Health的四大产品线:肿瘤科产品已成体系,影像产品或将进入中国》和《以肿瘤为重心,IBM Watson人工智能在九大医疗领域中布局突破丨盘点与展望

 

另外,在这一时期,科大讯飞、阿里纷纷宣布布局 医疗人工智能。详见《【独家】揭秘科大讯飞在智慧医疗领域的三大布局,语音录入的新蓝海》,《阿里云ET医疗大脑上线,用人工智能挑战癌症》。大公司的加入极大的促进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人机PK期(4月份-6月份)


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国内的医疗人工智能公司迅猛发展,在4月份的我们做了一次行业统计,当时有55家公司的业务与医疗人工智能相关。详见《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数据图谱:55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完全扫描》。

 

在这个阶段,从统计数据来看已经可以看出医学影像和医疗文本将是人工智能大展拳脚的领域。在55家公司中,有12家公司从事了医学影像的研究,其中有9家已经获得融资,其中5月份依图科技3.8亿的融资,震惊了行业。

 

另外还有11家与医疗大数据有关。其中零氪科技、森亿智能、医渡云后来发展都非常迅猛。

 

之所以将这个时期称为人机PK阶段,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行业出现了很多人工智能代替医生的说法,各个公司在展会和论坛上以人机PK的形式宣传自己的产品(基本都是人工智能胜出),人们好似发现新大陆一般,对AI所呈现的结果,各个行业都很兴奋。

 

在疯狂之余,也有医生在冷静的思考,很多医生纷纷表达对医疗AI的使用体验,5月份,我们在写《医疗人工智能的真实使用反馈,7类医生如何看待它的价值?》的时候了解到,医生对医疗AI基本都是正面评价,只是希望,公司在研发产品的时候要多与医生沟通,这样有助于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这一时期,健培医疗、深睿医疗、迪英加、微瞰智能、上工医信、武汉兰丁纷纷获得天使和A轮融资。相较于第一阶段数百万的融资,这个时候的融资额都是数千万,医疗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水涨船高。

 

迅猛发展期(7月份-12月份)


这个阶段医疗AI的发展可以用疯狂来形容。这半年的时间里医疗AI一共发生了19起融资事件。在9月份之前大多是A轮融资,到了9月,推想科技1.2亿的B轮融资,开启了医疗AI的B轮融资时代,紧接着汇医慧影、医鸣技术、图玛深维纷纷宣布获得B轮融资,金额都超过了亿元。

 

1512609588315455.jpg

 

除了融资金额的突破,各家公司在落地医院、数据积累、商业模式探索方面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各家公司均取得巨大的突破。10月份,动脉网在《国内主流医疗AI企业落地诊疗数据盘点,加速CFDA申报至关重要》一文中指出,截止10月份,各家公司都获得了数万份的诊疗数据,落地医院少则几十家,多则数百家。

 

这个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一个噱头,是可以实实在在应用在医疗机构,并切入医生工作流程的。

 

除此以外,在盈利模式上,各家公司也开始进行探索,除了依靠科研经费、技术服务等获利渠道,医疗AI公司也在积极与器械公司展开合作。在《这8家顶级医疗器械公司,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拥抱人工智能?》一文中提到,器械公司与人工智能公司的合作是共赢的。

 

对于传统的器械公司来说,组建一个新部门研发产品的流程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与人工智能公司合作,自己就无需耗费时间、财力和精力去做这个事情,通过合作的方式将人工智能系统搭载在器械上面销售,增加器械的竞争力。

 

对于医疗人工智能公司来说,产品研发出来以后,与器械厂商的合作有两种好处,一方面可以通过科研合作的方式,验证自己产品的实际临床效果。另一方面,器械公司也要为此服务付费。

 

这种器械与AI的结合如今已经被很多公司所看重,未来必将成为各个医疗AI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联影医疗还专门出资3亿元成立了医疗人工智能部门,来增强自身得实力。

 

冷静思考期(12月-至今)


猪在风口都会飞起来,风口来了,什么东西都冒充猪在飞。到了2017年年末,行业内出现了大量冒充人工智能的公司出现。于是大家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1
什么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第一个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为此,我们专门策划了一起识别真正医疗AI的选题——《真真假假?专访七位AI专家,辨析医疗人工智能真伪》。

 

各位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教我们如何识别真正的人工智能,不过老话说的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野。其中图玛深维的CEO钟昕给出了一种通俗易懂的辨别方法,让人印象深刻。

 

1、拥有长期从事医疗背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核心技术团队

 

2、 参与国内外与医疗人工智能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展会,交流成果。在参会的过程中,企业会参与学术和科研的讨论,在交流中自会展示自己的公司以及产品的情况。而且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自有明眼人看出来是真是假。如果一个公司长期脱离人工智能的圈子,只是做一些包装宣传,那就值得怀疑。

 

3、公司需要拥有落地医院的产品,以及医生对产品的认可度。如果仅仅是在公司网站上写一句自己属于人工智能公司,没有实际产品,那么最后很难获得最终落地客户认可,这样公司是难以获得长期生存机会。

 

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是初步的,有位医生说的好,其实不管什么技术,主要最终达到医生和患者想要的效果,那就是好技术。


2
医疗AI究竟如何才能获利,并持续获利


第二个思考是,医疗AI究竟如何才能获利,并持续获利。如今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与CFDA认证方面。由于国家尚未发布关于医疗AI 产品的认证细则,只是在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给出指导意见,按照最新的分类规定,若诊断软件通过算法,提供诊断建议,仅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则申报二类医疗器械,如果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则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所以行业的医疗AI产品都没有拿到CFDA的认证。实现市场化,并持久的获利需要一段时间。据动脉网了解,相关部门已经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也有了初步的成果。

 

比如说,医疗产品发生变更,需要报备,医疗AI产品变更速度快,报备频繁,这显然不符合需求。相关部门正在讨论什么情况下医疗AI 产品才算是重大变更,是数据库更新多少,又或是算法变更等,这些已经有了初步结果


3
哪些医疗AI产品是伪需求


第三个思考是,哪些医疗AI产品是伪需求。有些医疗AI产品在研发的时候充分与医疗工作人员沟通,这样的产品会受到医生欢迎,但是不乏某些产品是拍着脑门自己想出来,然后圈钱用的,医生不一定需要。


2018年做好接受暴风雨来临的准备


2017年12月,我们对医疗人工智能全行业做了一次盘点《医疗人工智能:全年疯狂融资27起,总额过17亿元,百花齐放之后进入落地比拼阶段【2017年年终盘点】》。

 

通过盘点,我们了解到,国家已经出台很多细分的指导政策,行业也进入了B轮发展阶段,各种医疗人工智能联盟和实验室悄然而起,腾讯、阿里、科大讯飞等大公司纷纷入局,它们都拥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语音识别等技术方面有很深的积累,应用到医学领域以后,各自的发展路径却不相同。

 

虽然三家公司都研发出了具体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但是发展到现在,腾讯和讯飞医疗通过和医院共建“智慧医院”的形式落地自家产品,阿里云主要向创业公司提供技术平台。而其他的创业公司大多是以单个产品切入医院的具体科室。

 

行业发展到现在,行业越发规范、小巨头已经显现,行业竞争开始出现,多模态的研究成为研发趋势。《“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跨领域协作或将成为医疗AI企业的发展新方向》。融资热潮过后,整合在所难免,下一波的融资会相对困难,尤其是B轮和C轮的融资。能否在拿到下一轮的融资之前,给医院和投资机构漂亮的产品和运营数据,关乎未来发展。

 

所以医疗AI的从业者们要做好接受暴风雨来临的准备。

 

在此新春之际,感谢在这一年中给予动脉网答疑解惑的医疗人工智能从业者、医生、行业研究人员,祝大家新春愉快!

 

感谢以下机构对动脉网内容发展的大力支持(排名不分先后):汇医慧影、推想科技、雅森科技、依图科技、希氏异构、图玛深维、深睿医疗、体素科技、Airdoc、百洋科技、武汉兰丁、杭州认知、沃森健康、上工医信、致远慧图、连心医疗、Deepcare、点内生物、医鸣技术、森亿智能、达泰资本、软银资本、君联资本以及各位医生、教授。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