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赴港IPO将如何反哺自身业务?这会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强心针吗?

作者:罗美 2018-02-02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timg.jpg


关于互联网医疗企业上市的传闻越来越烈,其中有平安好医生、微医。其策略均是采取分拆并在香港IPO。

 

而在1月29日晚,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集团已经提交了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平安好医生)于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的申请。香港联交所确认公司可进行分拆及上市。


上市后中国平安将仍为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控股股东。这将是平安集团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国内首家互联网医疗公司。此外,还包括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医疗健康管理,目前该四家子公司总估值高达6341亿元。


平安好医生从诞生到如今赴港上市,用时仅3年多,且各项数据均在业内遥遥领先。截至2017年底,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达1.93亿名、平均月活跃用户为0.33亿名、每日平均约37万次在线问诊咨询。

 

平安好医生是如何在这家万亿级大公司中率先脱颖而出的?为何选择赴香港上市?它的上市将带动母公司哪些业务?对于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有何价值与意义?动脉网(微信号:vcbeat)对此进行了梳理。

3年赴港上市是内因+外因双驱动


对于母公司来说,平安好医生赴港上市是一件好事。平安集团自创办至今30年余年,从中国蛇口一个400平米小屋起步,以全牌照著称、金融业务为根基,员工从18人增加到180万人,客户2亿多,年营收接近9000亿。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家万亿级公司能孵化出上市公司?在互联网医疗行业里,平安好医生可以率先脱颖而出赴港上市?


究其原因,可从两方面来看:


一是外部因素,医改政策风不断,医疗前景强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我国大健康产业于2016年的市场规模达人民币8.6万亿元,并预期于2026年增加至26.8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


二是内部因素,平安集团借助外部因素认为健康将是未来的风口,并由此集合全公司发展平安好医生。


作为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要想存活下去,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优秀的人才、海量的用户(流量)。而即使是互联网医疗的头部企业,如春雨医生、微医、好大夫在线、丁香园等都因此焦虑过。


相比而言,平安好医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不仅背靠平安集团,而且母公司对它极为重视。很多大公司都会内部孵化一些项目,然而很少有真正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在推动项目的过程中,总会因为各种原因阻挠,进而导致项目夭折。


2017年1月,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曾说道:“一手管住用户的钱、一手管住用户的健康,这样用户就离不开平安了。”可见,健康管理被平安集团放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在此基础下,平安好医生的融资速度也很惊人。它成立于2014年8月,2015年4月21日产品正式上线,2016年5月实现A轮融资5亿美元,刷新了当时的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纪录,彼时估值30亿美元。


赴港上市前一个月(2017年12月),软银再次向平安健康医疗科技(平安好医生)投资4亿美元,投前估值已经高达50亿元美金。据知情人士透露,孙正义做出4亿美金投资的决定,仅仅用了10分钟。


在营收方面,平安好医生去年前9月营收超10亿。其第一大收入来自消费型医疗,其次是健康商城。2015年、2016年及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营收分别为2.787亿元、6.015亿元和10.163亿元。2016年相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115.8%;2017年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240.4%。

 

尽管营收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截至目前,平安好医生并没有实现盈利。从2015年到2017年的净亏损额分别为3.237亿元、7.582亿元、4.974亿元(排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及外汇盈亏净额影响,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229亿元、9.819亿元、7.1亿元及3.307亿元)。


在用户数据方面,客群也主要来自平安集团。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分别有0.303亿、1.315亿及1.928亿名注册用户,对应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560万名、2180万名、3290万名。

 

虽然2016年是用户数量增长比较突出的一年,但是从招股书来看,平安好医生的客群主要来自平安集团的其他版块业务。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截至9月30日),平安好医生五大客户分别为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平安健康险及平安普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均为平安集团的附属公司或密切联系人)。


其中,最大客户为平安寿险,分别占总营收49%、27.9%级17%。同期,五大客户分别占总营收75.6%、40%及31.4%。


在人才招聘方面,马明哲也亲自为平安好医生挑选人才。他在2013年将时任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兼阿里软件总裁王涛成功挖走,任平安好医生的董事长兼CEO。

 

王涛的出现,第一步是重拾马明哲“三网合一”的战略,对平安健康险重新定位。即不再是单纯地销售传统健康保险产品,而是创建一个新型互联网化的健康管理整合平台,用互联网模式重塑整个医疗健康市场。


改革的第一刀落在公司体制机制上。2014年8月,王涛将互联网新业务从平安健康险剥离,单独成立了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分工明确的同时,他亦不讳言,也是为未来单独上市做准备。

紧接着一个月后,一款名为“平安健康管家”的健康医疗APP开始公测,服务功能包括在线医疗咨询、预约名医就诊等。当市场还在揣测王涛的下一步动作时,这款APP突然更名为“平安好医生”,与平安好房、平安好车、平安好戏一起跻身“平安好系列”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成员。

看似只是一款线上问诊产品,但背后是平安集团对政策、医院、医生、药店、医疗圈和保险等的全部打通,是对整个健康医疗产业链的勃勃野心。

 

上市后,反哺平安各大业务链


这次平安好医生申请赴港IPO,对平安集团和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都是好事。平安好医生是其为“大健康”战略量身打造的医疗服务的入口。相比在医疗服务各个细分领域做创新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平安好医生显然不是做挂号、问诊、分诊、医生工具、医院服务或者医学人工智能的企业,它的定位就是入口和平台,希望尽可能多的连接医疗服务链条上的各个参与方。平安好医生显示出的覆盖的用户人群、医疗机构数量等数字也可以从侧面佐证这一判断。

 

而医疗行业迄今仍是处于核心资源无法自由流通、公益性和经营性界限模糊、政策法规创新缓慢的阶段,平安好医生想直接做成连接各方的线上医疗服务平台,除了背靠平安集团庞大的保险、金融业务生态之外,还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去构建和稳固医疗服务的入口,这至少需要与线下众多的泛医疗服务达成广泛的合作才可能实现。从这个角度讲,平安好医生要想成为平安集团“大健康”战略的服务入口和各项增值服务的承载平台,上市是必由之路。


上市后也会反哺中国平安各大业务链条。这得从平安好医生的业务链条说起,主要是以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为四大业务线。


2015年刚加入平安集团不久后的王涛曾介绍,平安好医生的定位是以“轻问诊”移动医疗作为切入点,后通过搭建医疗服务网络,联动国内医疗信息,从而为健康险带来新的客户资源,之后又可进一步为客户提供各种健康服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O2O闭环。


而立意在这个健康管理的O2O闭环之上的,正是平安在大健康产业的终极“野心”,最终实现马明哲当初设想的“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新型健康产业链。王涛还透露说,“为此集团不惜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投入上百亿资金。”


在2016年,马明哲提出了“平安3.0时代”发展的全新战略,不再着眼于内部的金融服务,而是着眼于培育像全行业开放的平台。强调平安集团以“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为目标,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这将是中国平安未来发展的两大支柱。

“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连接用户、保险公司、医保、医院、诊所、检验检测机构、新兴智能设备以及各类健康服务提供商的综合性平台。”马明哲说道。   

很显然,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能成为平台,它需要有足够大量级的用户规模,在所处业务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对相关产业链具有不容置疑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平安科技首席医疗顾问谢震中关于平安健康的“大平台”曾说道,平安所认为的平台,不应该是什么东西都由我做的,而应该是有专业的分工。比如电子病历的产品厂商,专心把电子病历做好了,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会来找你,但如果你做的是保险公司的事情,迟早会被保险公司干掉。


平安有能力搭建一个协同平台,成为全国的医疗服务提供商。因为平安能够提供医疗平台最核心的部分——有力的支付方。平安好医生绑定支付方,估值就完全不同。平安的1亿用户,整合起来就能形成天然的价值平台。

那么平安如何布局其健康大平台的呢?主要是4个业务模块,分3步走。总体而言,平安大健康战略包含四大业务板块:健康医疗服务、医保、商保和健康云。

在健康医疗服务方面,对应的产品是平安好医生/万家诊所,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整合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监测机构、诊所、三甲医院医生、自建家庭医生团队等优质医疗资源,搭建一站式、全流程、O2O的健康管理及医疗服务平台。

医保与商保双管齐下,成为打通整个医疗服务闭环中的支付方。而平安健康云是通过依托云平台与试点城市上百家医疗机构合作,建立病人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收集病人数据和案例。

目前,平安好医生的定位核心是连接,即连接医院、用户、保险支付方、服务提供商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形成开放式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生态圈。“连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当前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谁为移动医疗买单,进一步逐步探索让保险理赔纳入线上医疗付费范畴,彻底解决谁来买单的问题。

由此看来,平安集团斥巨资搭建这些医疗资源,建立起自身的核心医疗资源,寻求医疗+保险的结合,其理想的范本是HMO模式。

HMO模式通过为参保人指定服务提供方,引导参保人选择家庭首诊,提倡健康管理,力求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来控制赔款;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则通过协议共担风险,防止过度医疗。

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收费是定额的,医生的收益总体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只有员工少得病,早治病,尽量减少开支,医生的收入才会更高。这就使得医生更加关注于员工们的职业安全和日常保健,最终降低了员工的整体医疗成本,无论对于医生、员工还是雇主都是相当有利的。


这种强调预防和维护,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模式在现在被称为管理型医疗。其特点为:保险公司+医院+诊所+药房+医生+信息。

而目前来看,基于保险公司与移动医疗机构在这方面的数据积累尚不健全,HMO模式在中国的开展并不会顺利。


或将带动一波互联网医疗企业上市潮流


或许平安集团的HMO模式短时间在国内开展不顺利,但平安好医生上市对于行业的影响仍是存在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第一是会显著提振资本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信心,或将带动一波互联网医疗企业赴港上市;


值得提出的是,除了平安健康医疗的此次IPO申请,实际上互联网医疗的其他企业也有IPO之势。


2016年6月春雨医生对外确认,完成了12亿元人民币的Pre-IPO轮融资。若张锐在世,春雨医生可能很快在A股或新三板上市。


2017年12月14日,微医首席战略官CSO陈弘哲(Jeff Chen)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微医正在做5亿美元的Pre-IPO融资,目前在进行内部IPO重组的工作,预计2018年一季度完成,但向港交所递交上市资料具体时间表目前还没定。


此外,腾讯产业基金投资的好大夫在线和丁香园也分别融资至D轮和C轮。


在2017年12月底,港交所宣布将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这对于一直受盈利困扰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的条件。


第二,也可能刺激部分保险行业巨头认真考虑互联网时代的医险结合战略如何实施;


第三,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可以想见的未来将更值钱;


第四,互联网医疗的入口之争,可能逐渐演变为平台之争,如何构建多方参与、线上线下结合、以用户为中心的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将成为竞争的核心内容。


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


根据招股书透露,对于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初拟:

约40%的所得款项净额,或约编纂百万港元预期用于业务拓展,包括透过内部发展及外部合作增加产品种类、网络覆盖、服务能力以扩展我们的电子商务业务;持续吸引及挽留销售及医疗人员等人才;透过增加向用户提供的奖励计划的种类等方式获取新用户及提升用户参与度;及营销及推广活动提供资金;

约30%的所得款项净额,或约编纂百万港元预期用于为我们潜在投资、收购境内公司及与境内公司的策略联盟以及我们的海外拓展计划提供资金;

约20%的所得款项净额,或约编纂百万港元预期用于研发,包括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人工智能及其他技术;约10%的所得款项净额,或约编纂百万港元预期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对于未来发展,平安好医生方面表示将自然流量、外部营销、推广活动并转换平安集团的客户持续用户基础及黏性,并通过不断人工智能助理的能力来显著提升现有在线咨询能力,同时,凭借在渠道及大数据方面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可靠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与海外合作伙伴合作,进一步发展医疗旅游及海外二次诊疗服务。

同时,平安好医生还提到了借助自身的大数据能力,通过深化与个人客户、保险公司、其他商业组织及政府等的关系来释放平台的套现潜力,比如精确及有针对性的广告,智能产品推荐并向线下医疗机构转诊,以创造更多变现机会。


在这一波赴港上市的浪潮中,平安好医生率先成为弄潮儿,起了个大早。估计后续会陆续有更多的玩家参与进来,资本层面、资源聚集层面、资质牌照层面都可能形成良性的竞争,最终促进医疗服务行业向前后两端延伸。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