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医疗体系建设

作者:动脉网 2020-02-17 17:16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普华永道中国《【防疫应变】普华永道: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医疗体系建设》,动脉网经授权转载。


新冠疫情并非我国首次遭遇的重大传染疫情事件。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爆发了三次严重的传染病疫情,分别是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H1N1流感、和2020年的新冠病毒肺炎。“非典”爆发时间持续3个月,最终累计确诊病例约5400例;H1N1流感爆发时间持续4个月,最终累计确诊病例13万人。很多专家预测,未来我国仍有可能遭遇新疫情。因此,我们不光需要举全国之力打赢这场战“疫”,还应该思考未来如何优化医疗体系建设,更好地保护国民健康。


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以变革直面挑战,我们观察到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在研发注册、生产和供应链、营销推广等方面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疫情。其中,围绕患者旅程,从疾病诊疗咨询、找药和送药、患者和公众教育、患者信息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少数字化创新举措。


>>>>

1.【疾病诊疗咨询】互联网医院有望突破原有诊疗范围限定


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存在三种基本模式:轻问诊、互联网医院、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诊疗。出于控制医疗风险的考虑,轻问诊模式不得确诊疾病和处方药物,互联网医院的定位是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远程诊疗的发起方是医院而非患者个人。严格来讲,诸如流感之类的传染病筛查并不在互联网医院的诊疗范围以内。


疫情当前,大量患者涌入实体医院。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剧了诊疗物资匮乏和医患关系激化。一些医疗机构在当地卫健委的指导下,利用互联网医院向公众提供义诊服务(见图1)。一方面,在线问诊能有效减少人群聚集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疾病筛查将病人按风险等级分组,引导高危疑似病例线下确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医院运营压力。这一举措得到患者、医院、医生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1.jpg


突发的大规模公共事件很可能脉冲式地影响政策制定者的风险偏好和用户的行为。公众畏惧交叉感染风险,倾向于体验当地三甲医院支持的互联网医院。同时,政府也及时承认和鼓励发热病人线上诊疗的做法。2020年2月5日和7日,国家卫健委连续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各级医疗机构拓展线上医疗服务空间,缓解线下门诊压力;要求各地卫健委组织动员当地医院针对发热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这两份文件可能为今后互联网医院进一步拓展诊疗范围提供政策指导。联系到2019年9月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一旦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未来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接受度和主观选择意识可能会极大加强。


>>>>

2.【找药和送药】找药与送药软件提高市民购买防疫药械的便捷性


疫情期间,对抗病毒的药品、消毒剂以及防护医疗器械的需求旺盛,药店断货经常发生。大众亟需信息平台了解药品和其他防疫物资的销售渠道。据“掌上药店”APP透露,仅1月31日一天其APP新增用户增长高达2648.74%。疫情之前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发布的“上海药店”和“京药通”APP可以搜索周边药店分布,药店医保资质,营业时间和药品库存信息,也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患者对购药途径的知晓度。


用户在互联网上完成找药和购药环节后,叮当快药、饿了么等服务商为药店提供专业、迅捷的药品配送到家服务,减少了人群聚集在线下药房带来的传染风险。据新闻报道,1月20日至26日期间,叮当快药为武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累计送药上门128万次,平均配送时间约28分钟。无人药柜和社区快递存取货柜实现了“无接触送药”的服务模式,进一步降低由快递员流动配送产生的传染风险。


围绕处方药电商的创新层出不穷。然而考虑到处方可追溯性、药品配送过程中的质量保障、以及医保资金安全,处方药电商仍未大规模实现。最近,腾讯开发的“个人电子医保卡”可能作为纽带,链接患者电子病历、处方、药店购药信息,完成人、单、货的信息统一,帮助监管方核实处方来源、核查医保资金使用情况、对照检查药品配送记录。互联网医院、电子医保卡、找药软件和送药服务组合在一起,可能为中国患者打造一个 “在线处方-合作药房配药-送药到家-医保在线支付”的新体验。


>>>>

3.【患者/公众教育】有品牌影响力的患教平台成为稀缺资源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利用互联网开展患者/公众教育在流感领域就有成功案例。东阳光药业旗下的流感药品“可威”,聚焦儿童这一易感人群,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流感防护知识。除了传统的线下营销活动,东阳光借力社交媒体、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儿童家长群体中塑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患教对需求产生的拉动效应,加上东阳光在等级医院、基层市场、零售市场的广覆盖,使可威在2019年上半年获得29.3亿元销售收入,相较于2016年同期提高了近6倍。


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普及向公众提供了多元化信息,但同时,片面的、甚至误导性的信息也容易导致大众过度恐慌和盲从。专业患教平台在引导群众科学防控、粉碎谣言中展现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比如,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和腾讯新闻联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时辟谣平台,每天对每一条搜索信息标注“真”、“假”、“疑”的鉴定结果,并附带查证观点及查证医疗工作者信息,对阻断谣言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未来药企发起的患教活动,除了根据受众制定内容以外,选择有公信力的信息传递渠道将十分重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出众,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信息平台是一种稀缺资源,在未来的医药医疗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4.【患者信息管理】数字服务公司第一时间搭建疫情信息共享平台,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在疫情爆发初期,关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消息来源显得比较混乱,政府、企业、普通大众急需准确的患者统计数据。丁香园综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权威发布渠道,于1月21日上线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地图”和“实时播报”,上线一周后浏览次数已达4.76亿次。阿里巴巴也联合浙江省卫健委于1月27日开发了一整套的“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平台”,包含居民、社区街道、医疗疾控、政务管理四大模块,开展数字化疫情防控。截止到 2月6日,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阿里巴巴合作搭建“数字防疫系统”。


近年来,领先药企在慢性病、癌症等领域借助数字化手段积极探索患者信息管理,然而成功案例似乎并不多见。实践表明:一个有效的患者信息管理体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见图2)。以阿里巴巴数字防疫系统中一个热门功能为例,通过整合医疗行业的诊断病例数据和交通运输行业的乘客信息,公众可以查询自己是否曾与新冠肺炎病患同行,疾控中心也可以据此线索快速采取行动,阻断再次传播的途径。


2.jpg


基于以上观察,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疫情可能会大大推动医药医疗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探索与实践。然而转型之路并不轻松。就此,普华永道给出三点建议。


一、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跨部门共识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热潮和数字医疗创业热潮极大地影响了传统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的管理层,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抱有前所未有的期待。我们的项目经验表明,管理者在评估数字化转型方案的价值的时候,应该思考这些新颖的高科技手段是否能达到以下三个目标(见图3)。


3.jpg


其次,即使明确了大方向,项目目标的设计仍然需要紧密结合产品特性,不能泛泛而谈。比如,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商业模式中,药企从患者对药品知晓性,处方可得性,药品可及性,药品可支付性和用药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未被满足的需要。不难想象,创新药和仿制药,慢性病用药、癌症用药、和流行病用药的业务需求存在极大差异。深入理解业务需求,才能形成真正适用于该产品的数字化创新方案(见图4)。


4.jpg


另外,传统药企和医疗器械公司管理层需要格外关注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成本。在明确业务需求后,企业可能还需要规划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蓝图。定义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集成架构,规划信息化建设实施路径图,为管理层提供初期投资、管理和运营成本等数据,辅助管理决策。


二、衡量数字化项目对中国医疗体系的价值,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获得政策支持


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对现有医药医疗体系的运营模式提出挑战。比如上文提到的利用互联网医院筛查流感病例就是对原有互联网医院经营范围的一次突破。行业领先企业不应消极等待政策放开,而应主动与监管部门沟通以获得政策支持,从而取得先发优势。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项目设计过程中,企业需要换位思考,识别数字化项目对监管方、医院、医护人员、患者、支付方、企业自身的价值体现点,并说明这些价值的衡量指标。


2.在小范围试点中收集数据反映这些指标的变化,以验证项目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


3.用数据说话,客观呈现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收益和成本,并站在监管方的角度分析风险,提供风险防控措施的相关建议。


三、引导和推动企业内部构建新的核心能力


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施需要组织、人才、流程等多个层面的系统性保障,以便业务与技术部门之间的联系(见图5)。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数字技术实施团队是否仅仅是传统IT部门下属的二级单位,或是在各个职能部门(如市场部、医学部、商务运营部等)内分设技术实施团队,以支持该部门的数字化项目。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不少传统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缺乏能深入理解医疗体系的专业人才,这使得这些企业在创新商业模式的时候仍旧以产品为中心,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需求考虑不足;或是轻信某类新技术可以“颠覆”现有医疗体系,在与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时容易失去对方的信任。


5.jpg


业务和技术部门之间的沟通也是数字化转型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双方的知识体系相对独立,行业术语众多,很难达到相互理解的状态。在项目起始之初就定义项目管理团队和工作小组显得尤为重要,将医药医疗行业专家和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同时纳入项目管理团队,设计各个工作小组的沟通方式和汇报机制;在适当的时候将更多员工纳入数字化培训课程中来,将有助于整个组织的能力提升。


企业在构建新的核心能力时,需要充分考虑外部合作方,共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此次疫情中,互联网巨头和数字化服务创业公司各显神通,展现了自身产品的可靠性和团队应急反应能力。传统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数字经济下的新兴企业,在充分考虑各自利益诉求和顾虑的基础上展开合作。


总之,新冠疫情可能加速医药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普华永道总结过往项目经验,为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战略规划、战略落地实施与变革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商业模式(见图6)。


6.jpg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