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京创新周|2020国际医疗科技创新空中峰会圆满结束,科技创新助力高淳医械产业腾飞

作者:动脉网 2020-06-27 12:52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20年6月24日,由高淳区人民政府主办,高淳区科学技术局、动脉网承办,江苏省高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办,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指导的2020南京创新周高淳专场活动——2020国际医疗科技创新空中峰会圆满结束。作为创新周“开放合作日”的“重头戏”,本次峰会以“集智创新、共筑高地”为主题,以器械、科技、创新为核心,邀请诺奖得主、院士专家、龙头企业、创新企业、科室主任、投资机构等演讲嘉宾,从政策导向、技术演进、模式创新、产业合作等角度切入,围绕技术创新推动国产进口替代以及新基建背景下的医械投资机会两大主题,打造一场开放创投、聚合发展的高端峰会。


胡万进.jpg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万进致辞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万进在峰会现场发表致辞,希望高淳区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支持,重点抓好鼓励产品模式创新、做好专业服务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工作,吸引更多重大产业项目集聚,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吴勇强.jpg

高淳区委书记吴勇强致辞


高淳区委书记吴勇强表示就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南京高淳将虚心听取参会各方的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创新和成果转化先进经验,加强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以本次峰会为窗口,通过与大家面对面地、深入地沟通交流,达成更多的合作共识,并通过各位的宣传推介,对接更多优质项目、更多高端人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省市大力支持下,高淳把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优先战略选择,主动谋划、加紧布局,全力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高淳高地”。高淳区平台载体日益完善,围绕省医疗器械检验所高淳分所、医疗器械运行监管大数据中心等“一所六中心”,构建要素齐全、开放协同的良好生态。


杨勇.jpg

高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勇在榜单启动仪式上致辞


此外,借助此次峰会,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政府将联合动脉网,共同打造2020医疗器械创新生命力榜,重点发展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康复器械、家庭医疗器械等行业,在细分产业方向进行产业集聚,引进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淳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助推高淳医疗健康产业高地建设。峰会现场,高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勇参与了榜单启动仪式。


胡宁宁.jpg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长致辞


峰会现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长胡宁宁女士参与线上连线并发表致辞,表达了自己对于本次峰会的诚挚祝贺和对南京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的美好期望。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在疫情初期,反应迅速,将第一笔捐赠用在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之上,为抗击疫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签约仪式.jpg

路演项目同江苏省高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约


作为南京的南部现代活力新副城、美丽南京示范区、创新名城南部支点,高淳正乘着全市重点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东风,聚焦医疗健康产业,聚合发展势能,加快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峰会现场,特别设置了路演环节,精心挑选6个优质项目参与现场路演,并特邀知名投资机构资深投资人参与现场点评。其中,2家路演项目与江苏省高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了意向签约。


启动仪式.jpg

首届长三角医学转化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


与此同时,由长三角健康产业联盟主办的首届长三角医学转化创新创业大赛也在峰会现场启动。长三角健康产业联盟当值主席虞海宁表示,希望通过举办首届长三角医学转化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联合更多的医疗机构、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医健产业平台、投资机构等,为促进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领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峰会主题一:科技创新与医疗进步


峰会现场,一氧化氮之父、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斐里德·穆拉德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韩济生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先生参与线上“云”分享,分别为大家带来《从科学与医学进步看IVD发展》、《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的原理及创新应用》、《心血管疾病新药研发及启示》等主题分享。


诺奖.jpg

一氧化氮之父、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斐里德·穆拉德


斐里德·穆拉德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学院终身名誉教授;1996年获颁拉斯克奖;1997年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颁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98年获颁美国心脏协会Ciba奖;1998年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院士;2007年获选首位生物医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峰会当天,斐里德·穆拉德受邀参与线上连线,发表《从科学与医学进步看IVD发展》主题演讲。


韩济生.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韩济生


韩济生院士在国外杂志及专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中文专著9册。1979年以来应邀到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演讲209次。曾任世界卫生组织(WHO)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顾问。1987年被选为瑞典隆德皇家学院国际院士。创建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中国疼痛学会,国际神经肽学会中国分会。韩济生院士受邀连线,发表《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的原理及创新应用》主题演讲。


杨宝峰.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


杨宝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中俄医科大学联盟(110所大学)联盟中方主席。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第六届成都市科学技术顾问团顾问。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研究,发现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离子通道的特点和规律。杨宝峰院士以《心血管疾病新药研发及启示》受邀参与峰会云分享。


>>>>

峰会主题二: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蔡洌.jpg

沛嘉医疗CFO蔡洌


蔡洌先生发表了《创新医疗器械的机会和突破》主题演讲。他认为医疗器械创新突破,就是基于一个临床的需求,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最终形成一个产品之后,大家各自从不同的突破的方向,逐步的优化发展,最终形成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同时在这个突破发生之后,第一个方向是以基于已经有的这个突破,往其他未知的领域横向探索;第二个方向就是纵向的,在技术上跨入的新台阶。



陈坚.jpg

鱼跃医疗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陈坚


陈坚先生发表了《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器械创新》主题演讲。他表示在整个疫情期间,中国的医疗产业呈现出品类非常多的特点。疫情后的医疗器械产业,并没有改变我们基本的格局和发展逻辑。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是要慢下来,需要切实的临床基础研究,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

新技术圆桌:心血管介入治疗创新方案的产业化之路


当医疗器械遇上新技术,会有什么样的产业火花?峰会上午的圆桌论坛,邀请到知名投资人创瑞投资集团董事长唐浩夫、国内心血管领域上市企业高管沛嘉医疗CFO蔡洌与优秀创新企业心玮医疗创始人兼CEO王国辉、比利时驻沪总领事馆法兰德斯大区商务领事Bart Boschmans(林柏森)以及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相关负责人美敦力APV主动脉市场高级产品经理章君琪,共话心血管介入的国产进口替代与创新方案。


新技术圆桌、.jpg

从左至右依次为:创瑞投资集团董事长唐浩夫、沛嘉医疗CFO蔡洌、比利时驻沪总领事馆法兰德斯大区商务领事Bart Boschmans(林柏森)、心玮医疗创始人兼CEO王国辉、美敦力APV主动脉市场高级产品经理章君琪


唐浩夫:心血管产品的替代率在提高,总体上市场在扩大,局部的细分市场有一些国产替代。您觉得在心血管领域,中国的本土创新有什么特点呢?

王国辉:一个新的产品需要新的医疗技术,还需要医生认可,在逐步的临床运营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的将这个产品做到真正的符合病人需求。比如可吸收支架,未必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但是不排除未来通过医生、企业的共同努力,最后将其改进成下一代的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产品。


唐浩夫:目前比较明显的是中国现在的中小型的医疗器械创新公司增加的速度是全世界第一的,相比较而言,美国中小型的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动力稍显不足。请您谈谈美敦力在中国的策略定位,以及怎么看待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个跟创新品质间的关系?

章君琪:美敦力上新产品时会更多的考量在长期使用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介入这个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介入技术是医疗产业的工业革命。我们跨国公司和国内是合作的关系,全球化公司在强调本土化,大型的本土化公司在强调全球化。


唐浩夫:关于中国和比利时在医疗领域的一般性的、广泛性的合作,请您谈一谈您的看法。

Bart Boschmans(林柏森):法兰德斯这个区在比利时的北部,非常关注国际贸易。我们的政府机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希望能够搭建一个融合的平台,我们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我们的业务网络,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台北等等,我们希望能够搭建这样的网络,将各方的人才汇集到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唐浩夫:心血管领域有些赛道估值持续飙升,您从企业的解读有何解读?对于投资人有何建议?

蔡洌:随着领域的热度,估值的波动很大。从企业发展的本心上来看,我们当然希望愿景能被投资人接受,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提醒各企业,与投资机构合作不仅仅需要考虑金额这单一维度,短期一个轮次的高估值融资未必对你最终走到终点是有最大帮助的,还是需要平衡投资机构能提供的支持资源、考虑投资机构对于产业发展的长期判断。对于一个一直能拿到较好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二级市场也会给予更大的信任。

唐浩夫:我非常认同蔡总。一个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考虑到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没有用户接受,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果在融资过程中,单轮次都追求高估值,可能反而对后续的发展有所阻碍。现金流也只是短期的改善,所以对于投资机构的选择需要考虑更多增值服务的资源以及机构本身的价值观。


>>>>

新基建圆桌:物联网快速发展下的医疗器械市场挑战和机遇


当医疗器械撞上新基建,会面临什么样的市场前景?峰会下午的圆桌论坛,邀请到知名投资人华大共赢主管合伙人刘宇、资深医院科室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移动医疗教育部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黄伟红、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企业钛米机器人董事长及CEO潘晶、跨界巨头高管海信医疗副总经理陈永健、优秀医疗物联网技术研发商昂科信息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孙东辉,从投资、医院、企业视角解读医疗物联网。


新基建圆桌.jpg

从左至右依次为:华大共赢主管合伙人刘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移动医疗教育部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黄伟红、钛米机器人董事长及CEO潘晶、海信医疗副总经理陈永健、昂科信息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孙东辉


刘宇:您会认为未来在医疗健康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会是刚需吗,会成为医院、健康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或是类似于电之于工业的基本要素吗?目前医疗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处在什么阶段。

黄伟红: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医疗大数据目前还处于一个比较初期的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如何抛开国家的支持和政策支持,走向市场,形成商业价值?第二个,数据互通的问题,这些数据如何整合到一起?第三个,数据生态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在新基建的这个时代,能够把院内院外还有跨行业的数据围绕着国家的政策走向,顺着国家所需要的方向,打通不同的环节,就有可能建设成一个比较好的数据生态。

孙东辉:我觉得其实医疗行业已经算是物联网实用化推广比较靠前的一个行业,如果我来看医疗物联网现在的发展阶段,我觉得他现在可能是正在步入青春期的一个状态,就说是非常的躁动,想法很多,还存在着成熟度、实用性、客户满意度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刘宇:疫情给非手术类的智能机器人带来的机会,在院内特别是“红区”、院感控制等方面会形成使用习惯并转化为刚需吗?

潘晶:“刚需”这个词很有诱惑力,现在看到的“刚需”的事情,商业逻辑上是其实不成立的。对于创业型企业,其实就要看未来的刚需,只不过看谁看得更准。创业型的企业,需要离商业化更近的商业形态。中国医疗场景是有特殊性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场景,在大规模的场景中有非常好的可复制和商业上的安全边际。


陈永健:海信本来是个硬件基因的公司,我们做的产品像刚才说了有各种显示产品,各种医疗显示,还有医疗诊断的超声等等,包括在手术室的显示器等等。但是为什么现在软件多呢?是因为软件是给硬件赋能,或者提高硬件水平和实现真正落地应用的东西。在医生的工作流中,必须你符合他现有的工作流,不浪费医生的时间,不改变他的使用习惯,只是提高他的效率,让他很自然地把它用起来,这些服务就要一个很人性化的方案。我认为技术要跟于医疗的实际的场景结合,才能产生价值。


点击查看更多峰会精彩内容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