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教授:“智能化”、“云端化”是未来病理必然趋势

作者:徐文娟 2020-01-02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12月20日—22日,由动脉网主办,以“生命的新增量”为主题的2019未来医疗100强大会在北京·九华山庄盛大启幕。

 

在数字病理与精诊诊断论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步宏教授带来了以《未来病理:智能化&云端化》为题的演讲,本文对其精彩内容进行了整编。


WechatIMG4247.jpg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有删减):

 

智能化和云端化是未来病理必然的趋势。智能化是基于人工智能介入病理,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而云端化意味着病理工作的模式,由个体,向群体协同的方式转变。

 

病理诊断正朝着基于临床治疗的专科病理发展,分子病理、数字病理更是病理诊断的发展方向。今天,我们强调病理不是一个个体的经验性活动,其规范化甚至比对组织形态的认识还要重要。以前认为病理医生需要更多的形态感悟,实际上,病理诊断是可以规范、重复、量化和标准化的领域,这是它能发展为智能化的基础。

 

病理目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其中“用户体验”不理想是一个重要方面,这包括:报告的时间、报告的形式、报告的内容、内容的规范等。

 

病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


在我看来,智能化和云端化的病理的发展阶段可大致分为:

第一阶段:技术创新、远程病理。全玻片数字化扫描是数字病理的开端。

第二阶段:应用普及、数字化病理科。病理科全面数字化及数字病理应用普及。

第三阶段:未来憧憬、智能病理。人工智能化,数据化精准病理的融入。

 

智能病理要踏实地走过这三段历程,实际上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很多医院还处在第一个阶段。目前很多人工智能的初级产品还不能在病理行业应用,主要原因是病理AI产品的应用需要合理的工作场景,病理科需要数字化的基础,我们还没有经过这一阶段,所以智能病理的落地就很难实现。

 

显然,病理数据没有充分实现数字化,要进入第三阶段的智能病理就不可能。有不少病理科医生表示现在确实有很多好的软件了,但是为了一个诊断再重新去扫片子,这对于医生来说耗时耗力。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通常依靠经验只花几十秒的时间就基本解决问题了,智能病理就没了用武之地。

 

没有动力、没有场景,没有数字化的基础,病理智能化目标就难以实现。

 

因此,抓紧发展病理科的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智能化&云端化是病理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个病理人,我认为至少有五个理由来佐证这是必然的趋势。如下:

 

一、人员不足的解决方案

人员不足是病理行业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被有效解决。今年统计的病理行业大数据显示,人员不足在未来还将持续。

 

数据统计,全国病理科的数量为4900余个,医生的数量17000余人。病理科技师人数13000余人。

 

从职称情况统计来看,病理科医生正高级职称占比9.8%、副高级占比19.5%、中级及以下占比70.7%,其中绝大多数是刚刚踏入门槛的初级人员;病理科技师高级职称占比4.5%,中级及以下占比95.5%。

 

从学历数据来看,病理科医生学历中,博士生占比11%,硕士研究生占比33%,本科及以下占比56%。而在病理科技师学历中,博士仅占比1%,硕士研究生占比8%,本科及以下的学历占比91%。

 

病理科人员中真正具备新时代病理科所需的人才数量是不理想的。加上病理科工作量的日益增长,未来形势还会非常严峻。

 

二、专科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绝大多数基层病理科平均人数在3人左右,这种情况下推广专科化是很困难的。而不实行专科化,注定病理科将作为一个二级学科来面对临床已经向四级学科和亚方向的细分现状会一直很被动,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专科化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想未来一定要靠协同、靠大家资源的共享,也就是用“云概念”才能够实现。

 

三、运行框架的必然需求

我习惯把运行框架分为大概三个层面:国家级团队和国家区域中心医院、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这种框架本来是可以均衡地承担各方面的任务,而现状是上面的人“累死”,下面的人“饿死”。当然,这样的方案靠云模式才能够得到解决。

 

未来,中国病理科的格局或者基层病理科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模式?我们设想可能是是以三甲医院病理科为主导、一县一科为底线、第三方实验室协同发展,形成跨区域协作的格局。

 

四、技术方法的日益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5G技术等,智能化和云端化的支撑技术会比我们想象的发展更快。

 

五、前期实践的充分证明

近十年的实践证明,智能化&云端化的初级应用是成功的和有效的。早期传统的病理医生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已经在慢慢成为现实。中国已完成超过100万例的远程病理诊断、成功实现了远程病理首诊和术中冰冻诊断、远程病理的亚专科诊断也开始发挥了积极作用。

 

智能化和云端化未来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


如果没有梦想就没有发展,没有未来。智能化&云端化未来愿景应该是追求:智慧病理、幸福病理;专科化和质量的提高;报告速度和效率的不断提高;自我纠错防错能力;自动整合预分析功能;分级诊断结构的均衡和公平发展。

 

今年我在全国病理年会上提到,病理应该是“智慧的病理”和“幸福的病理”,大家都觉得还比较遥远,其实真的也不遥远。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病理由于云端化和智能化以后,一个病理医生早上起来可能不用急着开着车经历拥堵的城市交通到医院工作,而是在家打开计算机,查看前一晚经过智能化处理的数据及初步报告,做进一步确认就可以完成诊断。经云端发出后,智能工具帮助检查错误、整合报告、提出临床规范意见,格式化的报告就产生了。我们坐在海边晒着太阳,为病人服务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现在很多技术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是我们忽略了它需要最后落地的工作场景,而这个工作场景需要病理医生来参与。技术可以由工程师来做,但是场景一定要由病理医生来加以完善。

 

未来的病理应该不是只对自己生产的数据加以解释应用,还应该是对整个疾病领域产生数据的解释和整合。这是未来病理的景象。或许未来病理诊断系统将会是一个更完整、更系统化的整合系统,而不是今天传统病理的思路和框架。

 

病理科还在发生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智能化和云端化的帮助,只有走到了这两步,未来的变化才可以顺利的实现。


实现智能化和云端化的病理,今天该做些什么?


当下可从这六大方面着手实现病理的智能化和云端化:一、样本的良好保存;二、取材制片的标准化;三、染色和非染色方法创新;四、智能和云端技术的不断改进;五、诊断方案和理论的不断进步;六、医生和病人体验的不断提升。

 

实际上,今天我们仍然是传统病理的思维,推行的仍然是生物医学模式,完全没有走到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医学模式上来。

 

我想,要解决病理这些问题,不是病理行业自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跟企业、跟跨行业的合作伙伴结合起来,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这就是我对于未来要走向智能化和云端化的一些基本的思考。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