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论坛中美对话专场论坛

作者:动脉网 2015-11-02 16:36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第二届中国国际远程医疗峰会于10月31日顺利召开,其中“中美医疗对话专场”是整场峰会的重要部分也是亮点之一,这次峰会的主办单位包括天津高新开发区,分论坛的主办方包括动脉网,以及美国VESALIUS天津跨境商业孵化器等。

本次分论坛邀请到的嘉宾包括天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威、CVS MinuteClinic医疗运营副总裁Tobias BarkerTobias Barker、Curely公司CEO、VSEE公司米尔顿•陈、2nd MD公司巴巴克•莫瓦萨吉、DynoSense公司杨云,春雨国际联合创始人刘渝女士、艾佩克CEO吴新华、小爱科技CEO龙汝倩、美国富理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Tad Ferris。

IMG_7376

以下是演讲节选:

Mr Tobias Barker,CVS迷你诊所的首席医疗官

Tobias Barker先生介绍了CVS的一分钟诊所,数量上大概将近一千个迷你诊所,覆盖美国34个洲,全天候营业。迷你诊所只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譬如耳朵的感染、喉咙疼、免疫的注射之类的。

整个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是EMR系统的核心流程和算法,不论病人在哪个州看病,只要是同一种症状,是可以得到相同诊断的。CVS病人的收费基本上还是由保险来支付的,另外在美国医疗系统当中有medicare和medicade两项,medicade是给收入很低、孕妇、小宝宝这一类的。CVS和美国60所医院是有合作的,共享医疗资源。所以如果病人以前办有保险,或去过其他医院,相关信息都是在诊所之间共享的。

刚刚是介绍一下迷你诊所,下面是远程医疗。通常在迷你诊所,病人不想排队的话,是可以到虚拟诊所去的。比如,加州或者德州。虚拟诊所中会有高清录像,还会有听诊器,还会有检查耳朵或者是喉咙的设备,诊断器能把图片拍下来。

也有一些仪器是可以检查生化指标的,比如血糖等等其他的一些生化指标。病人非常满意,大概有95%的病人觉得远程医疗其实和医生面对面见面能够达到一样的效果。所以医生端和病人端可以在任意的地方,这个才是真正的远程医疗的模式,在中国农村或者边远的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的意义。

Curely公司的CEO Paul Lee医生

通过我们的数据调查显示,我们发现患者通过一些手段与医生取得联系,其中有三种方法是他们最为喜欢的方法。暨通过发电子邮件、发信息以及采用视频,而采用视频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我们这个平台主要专注于最后一点。我们想要医生与患者取得联系,其中面对的一个困难是,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想要视频是有难度的,而且让医生一直举着自己的手机坚持15分钟也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在Curely我们想要扩展到人群的85%,想要实现这一点技术传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是IBM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可以帮助医生做更好的诊断,同时避免产生错误的医疗纠纷。我们的做法是,直接进入到患者市场,医生可以在网上进行个人诊断,并且信息私有化,不被别人看到。我们在手机和电脑上都提供应用软件。患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爱好去选择想要的医生。我们提供了两种最主要的应用模式,其中一点是发送信息文本,可以及时进行回复,就像微信一样。

首先医生要进行注册,然后可以写个人的履历,填上电子邮件地址,问诊价格由医生本人决定,并且医生可以自由选择显示在线或者不在线,完全根据个人时间来决定。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看到病人的各个信息,包括图像还有文本信息,甚至可以将图片进行放大,医生填写病人问答后,再发布出去,这非常的简单。就像微信一样,还可以进行多方的会谈,可以看到医生,并且与他进行对话。

VSee公司CEO Milton Chen博士

我是VSe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希拉里•克林顿用Vsee软件看过病,一位医生也将我们的VSee便携箱带到非洲,我们的箱子非常便于携带,可以带到很多的地方。举个例子,我过去一年中曾经去过两次伊拉克,在人们的印象中远程医疗的设备非常昂贵,但Vsee用非常低廉的成本就能把普通的手术室变成远程医疗的手术室。这是另外一个例子,三台高清摄像头加苹果笔记本就能变成一个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现在我们设计了一个便携的远程医疗的问诊箱,可以随时带上飞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远程医疗的问诊。

其实VSee是一家远程医疗后台技术的提供者,现在国内有非常多的远程医疗的公司做自己的APP,但是我们提供了后台的技术,可以整合非常多的资源,包括各种影像的信息,还有现在和可穿戴的仪器都可以整合在平台上。我在两家公司工作,一个是核心技术VSee,另外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MD.com,这家公司有个应用,就是在平台上面有88万的医生,提供的服务和挂号网是类似的。

MD.com旨在做一个一站式的医生平台,不光可以帮病人看病,也可以实现支付,很多操作都在平台上一站式实现。
讲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技术,有个照相机,是英特尔和加州一所大学合作研发的,不需要接触就可以知道病人的体温、心跳是多少。前面讲到希拉里•克林顿的案例,其实最主要要告诉大家VSee技术后台有非常稳定、安全的系统,这样被认证的系统在美国非常少,这是VSee最核心的地方。

2nd MD国际业务总裁Mr BabakMovassaghi

首先介绍下2nd MD公司的历史,我们创始人的女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得了小儿中风,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病,去当地找了很多小儿神经科方面的专家,但是当时专家和他说你的女儿没有什么太大希望了。但是他在网上得到了专业医生的意见,因此自己的女儿到现在仍然健康地活着,从此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想要在网上创建这样的一个网站,可以让人们通过网站获得顶级医生的意见。

公司的目标是让人们三天之内就可以得到医生的建议。所以我们任务主要是可以通过视频来获得最好的医生建议,我们在网上雇佣了很多的医生,有三百名医生,这些医生并不是在我们公司工作的,但是为我们提供咨询,可是没有顾客。因为在美国,人们并不习惯为这样的服务付费,通常是由保险公司来付费。所以2nd MD现在在美国的工作模式有所转变,我们的客户不再是病人,而是针对公司,比如像星巴克这样的公司,因为人们使用2nd MD是为了省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手术。
我们做的是把病人的病历先提取出来,找到医生一起会诊。在美国其实病人他们也不在乎到底是视频还是电话,电话比较简单,所以大家都会寻求电话的方式。先强调一点,这个平台上面都是专科的医生,不是一般的医生。在这个平台上面有很多的材料都需要电子化,包括像我们都知道CT、X光或者MI之类。

2nd MD的特色就是针对雇主的。这里面要花一番工夫的是,每家公司要对员工教育,让他们用这个服务。我之前在2nd MD的职责是首席运营官,但是现在职责已经慢慢偏向于做国际业务,从全世界各地有非常多病人的需求。但是要把所有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收集起来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所以现在第一步就是专注在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有点不一样,不是自己出去找病人,而是病人有需求,他们来找到2nd MD。这些咨询公司现在保密,通过这些咨询公司可以抓到病人的病历。我们把病人和医生联系起来,最后病人能够拿到一个医疗报告。

美国DynoSense公司负责工程设计和中国市场副总裁杨云

我们是在美国硅谷的一个初创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我们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功能的、个性化的健康检测仪。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小盒子可以帮你监测身体的各种身体状况这,这里看到的就是我们第一代的产品,我们有一个机座里面藏着这个小盒子,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装置,你把它拿在左手,放在嘴里保持自然的呼吸,在半分钟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借助9个传感器就能够监测出大概33项健康指标。

这个是我们用来做DEMO的一个显示屏,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可以记录心电,还有血管的变化、PTT、呼吸频率,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算出脉率、血氧、呼吸率,还有不需要穿戴的血压计能够告诉你收缩压和舒张压,当然还有人体的体温,基本上五种人体的生理特征在一分钟之内我们可以测出来。同时根据你的个人的状况,你的职业和年龄做一个评估,可以算出一个你的健康状况。

前面说到33种健康指标这里只列出一些例子,比方说在心电方面可以监测出心率不齐或者室性早搏,根据血氧方面可以告诉你动脉硬化的指数,在呼吸方面可以告诉你慢性阻塞性肺病,你有没有这种迹象。这些都是医疗级的数据,我们是会同时通过美国的FDA和中国FDA的认证。
我们通过设备把人体的数据传送到云端,我们有一个相当复杂的云端负责监测、分析和警示,这些数据我们还可以通过API传送到第三方的合作伙伴,他们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些数据提供不同的服务。当然从云的实现来说,在美国来说我们是服从HIPAA,同时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挑战性就是要在正常运行的时间管理上,还有怎么处理灾难性的事件,因为这个系统需要保障它有后备系统,在灾难性的情况下可以保持正常运转。当然还有授权上面要有一套比较严谨的协议。

我们面对的市场其实有几个部分,一个是院后的病人跟踪,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出院之后需要在家里或者是护理院做一个进一步的护理和调理,在这个过程中希望通过这个设备给医生提供病人不在医院时候的数据。还有老人的护理,还有在慢性疾病的预防上面。

整个远程监控的市场到2020年预计是300亿,所以是个相当大的一个市场。我们总部是在硅谷,在上海也有一个小的研发团队。我们已经在中国有了合作伙伴,负责销售我们的产品,同时整合他们的服务。所以我们在2016年已经有大概20万台的订单,预计到了2018年会有一个亿的总收入。

美国富理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Tad Ferris

(Tad Ferri先生也是事务所政府与公共法规业务部以及生命科学、医疗健康业务部的成员,同时还担任事务所国际法规业务组的主席,作为医疗健康业务部门的成员,Tad Ferris先生与该法律律师事务所的部门共同研究跨接和引进医疗项目。对于中国业务,Tad Ferris先生办理过众多涉及远程医疗项目合规的项目,以及诸如跨界风险管理、机构及职业者许可以及数据隐私和转移限制的问题)

今天主要是来讲一下发生在美国的远程医疗的热点,从跨境执照开始。包括在美国境内的,美国州与洲之间的法律也不一样,还有法系之间也不一样。远程医疗现在属于发展期,很多合作公司,包括今天在场与会的很多公司也属于发展的前期,这些公司有比较强的潜力,将来公司能够更加壮大。

远程医疗在某个角度上来说,在物理地址上面是没有边界的,就使得跨境的执照、专利方面成为整个商业模式当中比较关键的部分。远程医疗比较难的地方在于最后是有非常多的诊断、治疗还有下处方,最后会牵扯到非常多的法务方面的问题。

一个案例就是会诊方面,我们之前已经做过非常多的业务,比如说放射科的或者病理科,看切片方面的,只提供服务的话,在美国的法律上来说是不算行医的,行医是有一定的法律定义的。有两个案例,有的公司是造一个平台,可以多方会诊,这些平台本身也是没有医疗实质性的服务。还有病人比如要做一些整容还是其他手术,会到一些平台上做一些初步分析,这些平台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之一。一旦有医疗服务,是要有执照和法律上的职责在,这一点是有区别的。在中国现在有一个模式提供很多医疗信息,但是是不提供所谓的诊断或者是治疗或者是下处方。

另外我们现在开展业务的方式是有科技公司、技术公司或者平台公司,把自己的技术卖给医院,另外一个现在存在的模式,刚刚提到把平台技术卖给医院,医生用这样一个平台对他已经有的病人进行远程的治疗,或者是比如说出院之后的追踪,这样的模式也是存在的。

下面会讲一些远程的医疗处方、应用,会后也欢迎大家来提问。我们现在提供不少关于远程医疗处方方面的服务,也是基于美国本身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所以病人现在有这方面远程医疗处方的需求。医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先问诊,然后再给开处方的。现在监管部门认为在远程医疗领域里面应该也要通过同样的途径,必须先问诊,然后才能开处方。在有的州即使你通过网上视频方式和病人见面了,下诊断了,但是不允许你开处方,有的州可能允许,这里有不同的地方。

刚刚讲到心理疾病方面,现在在美国也有平台通过远程方式给病人提供问诊服务,这项疾病和其他疾病不一样,你可能通过照相机、视频的方式其实就已经足够了,所以现在立法上面也在多方协调,下面应该怎么做,通过医生问诊之后直接可以给病人开药。现在还有一个领域比较热的,就是IBM公司底下现在有一个大数据的平台,叫做华生医生,它们现在也在研究华生医生的模式今后应该怎么落实到医生去用它。后台都是有很多的大数据通过算法开发怎么样应用的,现在有这样智能平台出现,可以帮助医生辅助他们对病人进行诊断,甚至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机器人或者电脑给病人下诊断,这方面其实在真正实际操作当中是会有非常多法律问题存在的,现在都是在探索当中。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