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中国医院院长谈互联网+ 焦虑背后是机会

作者:费力波 2015-11-30 08:07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 动脉网(ID: vcbeat)



既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生后,动脉网将目光放到了互联网+医院上面。11月26-27日,由健康界、武汉市中心医院联合主办的“2015长青藤百年医院论坛”上在武汉市举行,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当医院遇上互联网+”,动脉网作为合作媒体参与了全程活动,并对一些院长进行了专访。

过去一年多来,针对互联网医疗,大家很多目光都是放在互联网上面。尤其是许多偏互联网的项目在碰壁之后,感慨医疗行业的保守与难攻,但这并不是真相的全部。在医疗的核心资源医院这一端,动脉网注意到了如下几个重要现象:

1、面对互联网的骚扰与声势,普遍的医院感觉到焦虑,想迎合又不知道该如何迎合,想抗拒又觉得哪儿不对;

2、不少的医院不仅主动拥抱互联网,还尝到了不少甜头,反而还希望互联网革新可以更快一点,政策推进力度可以更强一点,让医院的控制能力变得更强;

3、医院与互联网合作是主流,医院自建互联网团队的可能性较少,更愿意合作为主。

4、医院的责任感非常强,使命感也非常强,互联网产品需要更了解医院的心态。

5、医改政策的执行,互联网医疗的演进,需要强有力的医院管理层与时俱进,与互联网完美结合,在实践中前进。譬如说分级诊疗、多点执业、医保等,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围墙。


下面直接上干货,动脉网精心整理了各大院长和医院高管层的发言,他们许都是来自于百年医院,所以我们不要去讲医院保守、医疗保守什么的,更多的交流、沟通和信任,才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伍冀湘伍冀湘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


伍冀湘表示:在“互联网+”的时代,大家都在拥抱互联网,谁都不会拒绝。

“我在这里个小的故事:我们都会照相,在我们脑海里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大家都记住柯达胶卷、富士胶卷,但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变成了数码相机,进入了数字时代。互联网也是一样,现在没有一家医院可以说跟互联网是没有关系的。

我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定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至于互联网如何与医疗结合,我认为,医生看病是必须要接触病人的,互联网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一个工具,为医生、医院、医学服务,但互联网无法取代医院的实体,无法取代医生给病人看病。”

之后动脉网像伍院长提问,作为一名院长如何看医生多点执业,这是互联网+医疗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伍院长谈到,个人对于多点执业完全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并且同仁医院还走在了前面。在国外,任何一个医院都会有全职和兼职的工作人员,兼职人员一周可以在医院工作一天或者三天等等。同仁医院和安贞医院就有很好的合作,双方的优势科室在两家医院流动执业,双方共同加强医院实力。

伍院长认为,下一步医改关键是要分级诊疗,分级诊疗的难点在哪?中国越大的医院门诊越多,基层的医院、社区没有好的医生,老百姓不信任。实际上多点执业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来铺一条路,那么大医院的医生可以到社区去,甚至可以开私人诊所。

王以朋▲王以朋丨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当提到“互联网+”,王院长表示,我们国家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我建议互联网公司要多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手段让这些优质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优势。双方去融合共赢而不是去说颠覆、竞争,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强势医院也都自己去做互联网产品的话,那互联网公司又如何面对这种竞争?

对于动脉网提的医生多点执业这个问题,王院长认为,开放心态一定是院方坚持的原则,但是要做好,大家一家要注意两个事情。

第一,我们和美国的情况不同,我们的医生不是自由人,毕业出来就是进单位,这中间涉及到医生方方面面的事情,譬如说能力提升、职业晋级、保险、福利等等,医生和医院的关系非常紧密。如果医生去选择多点职业,很多医院可能就会想,你是不是不再爱医院了。这是我们多点执业目前面临的一点点坎。

第二,多点执业并不是今天才放开的,2009年卫计委就出台了试点,在云南和广东,但是效果也不是特点的好。现在互联网公司进来,可以做什么?是技术还是资源?但是多点执业关键还是看医生,而优秀医生又95%集中在大医院。所以我想的是,互联网公司应该要和医院有更好的沟通,共同发挥双方的优势。

黄勇▲黄勇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


百年医院发展至今走的路都还可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承,因为传承带来的是文化,给了我们营养和底蕴,但在创新过程中也会是一种副作用。最难改变恰恰是运营比较好的机构,很难及时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我们遇到了“互联网+”,可能它现在带来改变的范围和深度是过去100多年来没有遇见过的,我个人认为这是很值得重视的事情。虽然现在大家都说拥抱“互联网+”,但是真实情况是,医生有一些行动,但是作为公立医院机构来说没有大的行动。原因有两点:

其一,公立医院可能在认知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并且,想拥抱是一个基本态度,如何拥抱还要有方法。

其二,其实公立医院看“互联网+医疗”与全社会看的角度不同,要改变的不仅是机构方面的协调,更重要的是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升级。

目前,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医疗的辅助服务,怎么样便捷就医,方便病人挂号、结算,它还没有涉及到医疗服务本身。如果要真正意义在网上开展诊断和治疗,恐怕以现在的技术将会有很大的局限。

姚尚龙▲姚尚龙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


武汉协和医院有着149年历史,和另两家“正宗”协和医院——北京协和、福建协和都有着西方文化渗透的基因。他们标志着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也代表中国医学的进步。

一直以来,武汉协和秉承着仁爱济世的理念,好的传统我们希望秉承,但作为百年医院,有优越性也有缺点,要想改变传统很困难。在互联网时代,不改变就不可能有未来。

未来的时代可以没有大学,在互联网上大学完全有可能,这一天只不过是早晚问题,所以我想互联网来临的时候,不改变未来就不可能。

陈海啸▲陈海啸丨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


我们现在去北京,在高速公路重要还是在上面跑的车重要?当然是车。我们医院、医生就是车,高速公路就是互联网,我们需要“换挡”去拥抱它,它会给医院和医生更多发挥自己的机会,但是要颠覆,可能还需要时间。

医学是百年的学科,是为人类终极目标服务的。医学是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因而面对各种科学,包括互联网技术,我们医学一定要开放,拥抱它,让它为我们服务,我们和它进行嫁接。

其实,中国优秀医生数量和它的巨大人口相比是很小的,我作为院长也是一位医生,我最期待互联网怎么样把优秀医生的想法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低成本的实现重复。这是互联网跟医院结合的一个很好的点,当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那两者就真的走到一起了。

游向东▲游向东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以患者为中心和服务至上。“互联网+医疗“一定要回归出发点,如果是要方便医生和有利于病人的,我觉得无论是怎么样的一种载体或者抓手,这都是应该去做的。

我院在2006年开始做远程医疗,2011年开始做智慧医疗。我认为,医院的围墙是守不住的,但是完全靠互联网也是靠不住的,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很好的结合体,是目前我们在思考的。

现在我们正在做网络医院,网络医院是连接病人、医护人员和医院非常好的平台和抓手,更多是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同时还连接医药配送,这就是“互联网+医疗服务”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内容。

我们的医生已经在外面公开地多点执业,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公立医院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它,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学科建设,管理者主要做服务、搭平台,吸引更多优秀的医生、护理管理人员到这个平台上来,那才是我们平台做的事情。

龚志成:▲龚志成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副书记


我认为“互联网+”是国家战略,关键是在座每个医院领导和医生去抓自己的核心医疗技术,医院自己强大怎么样“互联网+”都能做得好。

例如在10年前、20年前修建五星级酒店七星级酒店,如果它的服务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很难生存下去。

李文洲▲李文洲丨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提到当医院遇上“互联网+”,我认为是“医院+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医院”,尽管两个词前后颠倒一下,反映的关系还是不同。这场新时代革新的浪潮,我们是配合它、结合它,还是融合它,这要从医院管理者角度去思考。

我觉得“互联网+”来到今天,最受欢迎群体就是医生。因为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品牌,把医院大门打开了,医生从原来单位人变成自由人,但是院长要思考这个问题。

从两方面看,医院医生会走出去,但也会有更多医生走进来。医院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在管理、品牌建设上做好,这样一来,我相信不仅是医生会更多,病人也会更多。

王一方▲王一方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


百年医院是崇尚品牌积淀,而互联网是一个因素,既要返本也要创新。“互联网+医疗”,便捷医疗,轻问诊,长期照顾,医养结合,可以带来很大的革命,可以改变很多医患之间的、医生之间的矛盾。

哈佛大学有一个教授写了一本书说医患之间为什么有矛盾,最大的原因是陌生人的照顾,来到医院是陌生人,相互之间不信任。而互联网医院就不是陌生人,我们在互联网上把医生的情况弄清楚了,病人的情况医生也可以提前去了解,这会有效减少医患矛盾。

互联网医疗不是互联网医学,所以医疗面临的是完整病人,病人是有身心社灵。所以说“互联网+”仅仅是第一步,今天推导院墙并不可怕。我们通常称医学用CARE,医生如果不在场那叫service,“互联网+”做service,service+CARE才是未来的医学方向,这才是医学的本源。

孙喜琢孙喜琢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


互联网对医院来讲就是一个手段,怎么样能够简单便捷、包括云存储和数据。现在公立医院的无限度扩张,谁来终结?一是社会资本冲击。二是互联网的冲击。

我认为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提的就是分级诊疗,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但是越做越难,我不希望分级诊疗成为形式化的东西,我希望能够很彻底地推进。

公立医院改革是系统的工程,最后还是靠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社会的力量推动,这里面公立医院、医生、医护人员都是主体,现在我们这么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的目标,能否利用我们所有的手段,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了,也算是对公立医院改革做的一点贡献。

丁义涛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名誉院长丁义涛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名誉院长


分级诊疗并不能天真地理解为三级医院将病人分给县医院,这是市场竞争。真正的变化是,以后的模式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做好服务,而这正是中小医院的机会。

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思想解放。目前公立医院一个最最诟病的就是效率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工具的正确使用会带来大规模的医疗模式转变。

互联网用线上和线下不断效率提高,快速精准的医疗,病人要求在变,政府逼着你在变,民营医院会异军突起,大家要敏感站在这个潮流,意识到这个变化。

刘建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原党委书记刘建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原党委书记


“互联网+”对政府、医院、医务人员都是有影响的。

对医务人员来说,他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产生行医的行为,尽管现在还有很多屏障没有打破,但是至少医务人员多了一种择业的途径。

对医院来说,“互联网+”提供第二个平台,医患可以不通过医院直接在网上有沟通和交流,这打破了任何一个医疗机构过去对唯一平台的垄断。所以它会带来传统医疗模式改变。

对政府来说,现在每一个地方政府都遇到的同一个问题,就是医保筹资的速度远不及花费的速度,入不敷出是迟早的事情。未来政府首要任务就是要控制费用。“互联网+医疗”是将来政府的首选,同样一个病到三级医院看花费高,到社区医院花费低,到互联网医院去花费更低。

“互联网+”这个新平台对传统医疗模式构成强有力的冲击,所能做的和所必须做的是使用它、驾驭它、完善它,而不是和它对抗。

孙昌林丨武汉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孙昌林丨武汉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2015年公立医院是焦虑期,从国家顶层设计来看提出分级诊疗、取消药品加成、分开社会资本来进入医疗市场,但是如何来落实这些,或者公立医院怎么发展,还没有具体政策来落地。

政府希望或者说少投入,能够让医院体现公益性,老百姓希望少花钱看好病,公立医院如何能够少赚钱,让医院又能够得到发展,或者职工积极性能够调动,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处于一种焦虑期,并且这个焦虑期我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互联网+”最大的改变:

一是在医院里从现在以疾病作为医院的诊疗模式为中心转到关心健康上面来,转变病人就医体验和我们服务方式。

二是,目前从经营模式来看还是以医院为中心,今后要真正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

特别说明:

干货分享并没有结束,随后动脉网还将发出对实战派院长:武汉市中心医院杨国良副院长的专访,武汉市中心医院是国内公立医院中,互联网化、医疗信息化做得最好的医院之一。另外还有一位互联网思维非常强、极具亲和力的女院长的实战分享,敬请关注动脉网微信号:vcbeat,稍后收看。

(注:以上人物图片来自大会或网络)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