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改已投入900多亿元,卫健委新闻发布会着重介绍广东经验

作者:动脉网 2019-09-10 10:22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深化医改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把基层卫生改革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作为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将强基层始终作为深化医改的基本原则。我国在基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等方面逐步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成效,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地踊跃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很多可圈可点的亮点做法。


动脉网(微信号:vcbeat)获悉今天,卫健委在广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基层医改成绩,并重点聚焦广东省和广州市等基层综合医改的经验。


中央财政投入900多亿,已取得初步成绩


在基层综合改革方面,各地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深化县域综合医改,不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特别是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建立健全责权利明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推进形成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整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一是以服务可及为重点,实现基层“看得上病”。2012-2018年,中央财政投入900多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医院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


二是以服务能力为重点,推动基层“看得好病”。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到396.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30.5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7.1%和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到44.29亿人次。从2016开始,招收培训“3+2”助理全科医生17450人,并有82877人获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进一步壮大了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同时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医院建设试点,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是以医保提质增效为重点,保障群众“看得起病”。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健全,推进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目前覆盖城乡居民人数超过13.5亿。2019年全国各级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520元和250元,总体筹资水平是2009年制度建立伊始的5.9倍。全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经济保障。


四是以健康为中心,促进群众“少生病,晚得病”。坚持预防为主,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9年的69元,服务内容不断扩大,服务项目逐步丰富。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丰富签约内涵,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整合型服务。


提升能力和激发活力为重点,广东经验被重点推介


广东省围绕调动基层服务积极性、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在基层落实“两个允许”,推进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公益一类予以保障,收入分配按照公益二类管理和运行,有效解决基层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据初步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省县域内住院率83.2%,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

一、补短板攻弱项,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2017-2019年,广东省各级财政投入500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补齐基层医疗软硬件短板。


一是加强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施全省190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将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医院。在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推动10000家村卫生站公建标准化建设,至今年7月,已完成6772间村卫生站。同时,启动县级急救服务体系建设,为县人民医院配齐76种关键设备。


二是千方百计为基层引才育才。实施千医下百县、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千名大学生下基层等计划。为县级医院培养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每年订单定向培养1400名大学生。规定城市三甲医院每年5%的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一年。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管理和业务骨干人才。设立基层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省财政按每个岗位每年6万元安排补助。将村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村每年2万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开展组团式帮扶,由城市三甲医院派出医疗团队对口支援县级医院。


>>>>

二、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一是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落实“两个允许”,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完善基层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将“两个允许”细化成“六个允许”,进一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是推行灵活的人事管理政策。实行“县招县管镇用”,鼓励建立“人才池”制度,编制和人才可在全县统一调配和流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欠发达地区取得中级职称后连续在基层工作满10年的紧缺专业卫生技术人才,直接认定为副高级职称。推行基层卫生机构院长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赋予院长用人权、做事权、分配权。


>>>>

三、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促进上下联、信息通


一是出台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信息便民惠民“五个一”攻坚行动。


二是推进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完成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平台全面上线,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与56家县级医院实现了信息联接,年底前将覆盖到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省定贫困村。启动建设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三是推进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应用。全省1438个贫困村用上了人工智能医生助手和医疗可穿戴设备,9月底将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四是利用大数据助推县域精准医改。初步建成广东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汇集广东近1亿常住人口的基础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精准分析县域居民就医流向、病种和费用等信息,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四、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


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在城市,主要推广深圳罗湖医疗集团经验;在农村,主要促进县镇村一体化建设。推动30家高水平建设医院和县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制订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同体建设等政策文件,逐步完善医保支付、服务价格等政策,建立考核指标体系,规范医联体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70个、县域医共体206个、专科联盟232个、远程医疗协作网78个。省部属医院牵头建成15个重大疾病和短缺医疗资源专科联盟。


>>>>

五、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签约居民获得感


签约服务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个、履约一个、做实一个。实行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和差别化签约,制定各类人群不同类型服务包、签约服务费标准,满足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建设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开展为期六年的家庭医生团队“滚雪球”项目培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水平。


接下来,广州市、广州市花都区、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政府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基层医改相关典型经验。


2010-2018年,广州市市区两级财政对基层卫生机构投入共160多亿元。通过制定实施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基本建成城区“15分钟医疗圈”和农村地区“30分钟医疗圈”。广州市打造了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和4个省级家医团队服务培训基地,成功创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花都区通过建机制、稳队伍、增活力,闯出了一条“区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新路子,开创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树形象的良好局面。近几年来医疗卫生工作的群众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区内就诊率达到90%。


阳江县通过横向整合3间县级医院,纵向联合8间镇卫生院组建了阳西总医院,做到人员、业务、药械、财务、信息和医保支付管理“六统一”。将村卫生站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县镇、镇村医疗资源高度融合。2018年,全县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中耗材占比较改革前下降42.6%,人均门诊费用同比下降12.7%,人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0.1%。全县镇卫生院门急诊量增长18.0%,住院量增长21.0%,医疗服务占比升到32.1%,人员经费支出占比升到45.3%。


英德市按照“县强、镇活、村稳”的思路,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三升一降一控制”的良好态势。医疗业务量显著提升,2018年基层门急诊人数和住院人数分别比改革前增长1.7倍和93.4%,基层门急诊人数占全市门急诊人数的67%,病人回流基层明显。2019年一季度县域内住院率达90.7%,比2015年提高6.9个百分点。医务人员收入持续提升,2018年基层医务人员人均年工资性收入达10.7万元,比改革前增加6.6万元。药品费用逐年下降,2018年基层药品费用比率为26%,比改革前下降14个百分点。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