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场医院信息化项目论证会后,我感觉“变天了” ……

作者:动脉网的小伙伴们 2019-02-15 11:11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走出会场,我最大的感受是“变天了”。这场会议上体现出来的产品新生态、发展新趋势和用户新需求,都超出了我现有的认知水平,我感觉自己急需补课……


近日,医院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信息化项目论证会。这是一次以医院决策层为主的闭门会议,我本不在参会人员之列。但是,机缘巧合,我有幸以学习者的身份旁听了整场会议,收获颇丰。会议结束后,我将洋洋洒洒的会议记录整理成文,与诸位分享。期待观点在交流和碰撞中越来越明晰,指导自己的工作继续前行。


时间:2019年2月上旬

地点:医院学术厅

参会人员:分管信息化的院领导、临床和医技科室主任(代表)、设备科和信息科主任、外请专家等。

议题:医院年度信息化项目建设论证


总体印象


1
为什么开会?

年度信息化项目论证会,一般选在新年伊始或年终岁尾召开。作为规划年度信息化工作的“一号会议”,这场会议主要有两个重要目的:


一是定方向。方向很重要。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要结合趋势和自身定位,认准一条更具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修枝芽。信息化建设千头万绪,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前提下,每个部门有各自的考量,需要分清主次,达成共识;同时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


2
会怎么开?


据不完全统计,全院有将近30个科室领导或代表参会,各科室都会提出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要上,上了有啥用,依据是什么”等重大问题。


科室陈述完毕后,与会专家和院方领导对项目进行优化调整,该减的减,该并的并,该合的合,最终形成一个可行性好、性价比高的年度信息化建设方案。


3
会议亮点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产品角度看,这是一场非常好的医疗信息化产品经验交流会,与会人员既是医院的决策层,也是产品的高频、高级使用者。“用户怎么想、需求怎么找、趋势怎么判”等老生常谈的产品问题,都会在这次会议中有所涉猎。


从功能模块到整套系统,一揽子解决方案越来越受青睐


按照以往的经验,科室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解决某个环节的痛点上,通过对现有的软件进行升级、打补丁、上插件等“微创手术”,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今年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科室,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之上,提出了覆盖整个业务流程的系统解决方案需求。


例如,设备科提出,现有的设备和耗材管理系统,修修补补用了五六年,虽然能用,但受制于软件架构和顶层设计,优化和提升空间有限。传统的库房管理模式和配套软件,已经无法满足医院的业务发展带来的管理要求。特别是高值耗材的出入库量剧增,管理跟不上,跑冒滴漏的现象屡禁不绝。因此,急需一套以高值耗材管理为重点的设备和耗材管理系统。


急诊科的案例也很典型:在医院信息化红红火火的今天,急诊信息化始终处于一个被忽视的尴尬位置。说急诊没有信息化吧,也不尽然。这几年在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急诊信息化也多多少少分得了一杯羹。但整个急诊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确实与“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治病救人”的急救目标不相匹配。所以,急诊科主任在会上,以医院即将加入全省公安系统紧急救治绿色通道为契机,再次呼吁上线全流程、全要素的急诊信息化系统。


这只是两个典型案例,从各科室主任的汇报来看,很多信息系统的体量、规模以及业务复杂度,丝毫不亚于传统的HIS。可以说,HIS“一家独大”的局面和“雨露均沾”的分配方式已经不再,专科信息化的发展壮大正在提速,围绕整套业务流程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更受青睐。


从可选到必选,信息化对医院业务的支撑地位越来越明显


当医院规模和业务水平达到一定规模时,信息化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之作,而是紧缺急需的雪中送炭之举。超声科主任汇报需求的方式直截了当,上来就放了两张科室门口的“排队”盛况(如下图所示),并且表示:超声科急需一套分时预约系统,来解决图片上这种患者怨声载道、科室压力山大的被动局面。


超声科主任的话引起了CT室、核磁室等负责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随着门诊量节节攀升,分时预约是正规诊疗秩序的必需手段。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各科室的共同呼吁下,一套全院级的医技检查分时预约系统呼之欲出。


类似上面的案例在这次会议中还有很多,不再赘述。信息化不再是医院发展的背景墙、宣传墙,而是承重墙。


从托管到主管,科室的“独立持家”意识和“数据资产”素养越来越强


按照以往的经验,医院信息化系统大多由信息科运维,科室使用。但这次会议上,我发现很多科室提出,要培养自己的IT业务骨干,建立专门的数据中心,实现“机房设在科里、数据抓在手里”的目标。


且先不说这个目标是否切合实际,可行性如何,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一种进化。过去一年,我听得最多的说法便是,数据是一种资产。我相信医院的科室也借鉴了这种说法,他们不再满足于把宝贵的数据资产存在以信息科为代表的“银行”,而是开始学习如何“理财”,掌握更多的数据,期待从中挖掘更多的价值。


用户素养的提高当然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医院信息化的生态更加繁荣,档次更高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数据治理迫在眉睫,也倒逼着信息科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未来医院的CIO须熟练理解算法和数据,职能逐步转向CDO(Chief Data Officer,首席数据官),成为具备极强“分析能力”的人。


从IT到IOT,万物互联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在医疗场景中,存在很多移动的人和物,比如医护人员、患者、药物、医疗器械等。如何让上述角色在复杂的医疗业务流程中始终保持在线,是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的前提。物联网技术在对移动个体的实时精确感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物联网技术及其产业链的成熟,物联网应用已逐渐渗透到业务极为繁杂的医疗行业中。包含了物联网的解决方案也成为此次会议中的亮点。类似电子标签、传感器等词汇,出现在很多科室的汇报方案中。


例如,护理部提出,传统的病房或者门诊输液,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观察干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对于一些输液速度控制较高的特殊药品,只能通过目测来控制滴速,存在误差。血液科和医学实验科,则提到了血液和生化药品对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要求很高,现有冷库自带的环境检测系统,大都是多年前配置的单机版系统,无论在互动还是联通能力上,都与科室要求相去甚远。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线是最稳妥的管理。物联网的积极引入,可以让医院在诸多业务环节的上实现从离线到在线,从模糊到精准,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医疗成本和改善就医体验。


思考


走出会场,我最大的感受是“变天了”。这场会议上体现出来的产品新生态、发展新趋势和用户新需求,都超出了我现有的认知水平,我感觉自己急需补课,补课的重点放在以下两点:


一是做加法:增加对临床业务的关注度。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临床业务上,通过多下科、多观察、多亲历等,掌握最真实的业务流程,最准确的业务需求,避免跑偏;

二是做减法:用户的需求不一定合理,需求在落地的过程中需要引导,避免带偏。前提依然是你对业务的了解和掌握。


在会议上,检验科提出为了建立符合ISO管理标准的实验室,需要购买一套实验室文档管理系统。在检验科讲解完毕后,信息科提出,以医院办公系统中现有的文档插件为基础,略加修改就可以实现检验科对文档管理的需求。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按信息科说的办。(信息科终于硬气了一把)


本文转载自:

一个有料且有趣的医疗信息化公众号:《愚人老黄》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