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00年前的“古代医学”到当下的医疗“黑科技”,探索精神是推动医学发展的第一动力

作者:高康平 2018-05-22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医学的进步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在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中,东方和西方都产生了“古代医学”,不过由于当时人类认知世界以经验和观察为主,尚不能以科学视角解读疾病、死亡等现象,故医学多与“神学”、“卜筮”相关。

 

1522400799729454.jpg

拉斐尔·桑西 (1483 —1520)《基督显圣》


拉斐尔·桑西所作的《基督显圣》又名《基督变容图》,反映了人们对于当时医学和疾病的认识,即认为疾病的产生是因为人今生或前世的罪孽而导致的被惩罚的过程,而借助宗教的力量是可以治愈疾病的,于是就有了该图所示的耶稣显圣治愈人间。


古代东方医学出现在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四个地区较早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社会基础。


古巴比仑和埃及有两种医生,一种为僧侣,治病方法是咒文、祈祷,另一种是有实际经验的医生,由平民担任;在古印度,医生这一职业大约出现在公元四世纪,当时就能做断肢、眼科及剖腹产等手术;古中国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出现了名医扁鹊,最早用望、闻、问、切四法来诊断疾病,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系统的中医理论。


扁鹊.jpg

名医扁鹊 百度百科图


古代西方医学发源于希腊,公元前七世纪至六世纪,希腊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希腊医学是罗马以后全欧洲医学发展的基础,直到现在欧洲所用的诸多医药符号,如手仗和陀,也是源于希腊医学。

 

近代医学起源于西方,指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医学。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解剖学首先建立,让人类更了解其身体构造;17世纪,体温计、脉搏计、显微镜等实验、量度工具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18世纪,病理解剖学、预防医学开始发展;19世纪,现代医学已经基本成型,之后,现代医学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医学与科技有了更多碰撞,比如医学人工智能、各类可穿戴设备、基因编辑技术、细胞治疗等“黑科技”。

 

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有探索、突破精神的个人,比如最先在医学上使用量度工具的圣托里奥(1561~1636),他制作了体温计和脉搏计;T·威利斯(1621~1675),他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液的固有特征;以及E·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感染率大幅下降。

 

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迎接困难的探索者,是人类医学进步的最大驱动力。现在,我们每天都看到医疗健康领域诞生新的公司,他们或致力于以新的方法治疗疾病,或致力于以最便捷、安全的设备监测身体状态;或致力于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为大众提供医疗服务,他们推动医学向前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医疗创新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将一个“idea”变为产品或服务、如何招徕投资人、如何找到市场推广资源、如何将美好的商业构想变为现实?创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孵化”,助力其从小小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些都是创新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幸的是,创新已经不是一个人的背水一战,也不是某一个公司的独角戏,政府、市场、资本、大公司为创新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贴心服务。“让创新者专注于创新,成功交给我们。”

 

拜耳,作为一家极具创新基因的跨国药企,近年在创新孵化上着墨颇多,推出了“拜耳初创计划”,旨在帮助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创新项目持续成长。现在,拜耳初创计划来到中国,希望发现、培育中国的优质医疗健康创新项目,与国内创新者分享创新路上的艰辛与喜悦。

 

G4A.jpg

(扫描图中二维码可进行项目申请)

Grants4Apps项目申请网址:http://www.grants4apps.com.cn/

更多项目相关信息请访问:http://www.grants4apps.bayer.com


作为国内医疗产业创新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动脉网一直试图用我们的笔来记录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录为医疗创新付出的汗水和泪水。

 

从2016年第一期“拜耳初创计划”开始,拜耳已经和动脉网合作了三年,我们向国内医疗健康领域创新项目发出邀请,邀请其加入“拜耳初创计划”,一起改变、推动医学发展与进步。

 

今年,“拜耳初创计划上海”如期而至,分为“孵化器计划”和“Dealmaker”两个部分,前者面向医疗创新初创公司,后者面向能够解答拜耳提出的业务挑战的公司。

 

关于“拜耳初创计划”,关于我们要找寻哪些项目,参与项目能够获得什么,我们做了系统整理。我们同时采访了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朱丽仙,2016、2017年“拜耳初创计划”的优胜队伍,前者将分享拜耳对初创计划的期许,后者将用他们的实际经历告诉创新们参与初创计划的感受。


Grants4Apps项目介绍


Grants4Apps项目始于德国柏林,是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一个开放式创新项目。2016年这个项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落地。上海作为这一项目全球落地的重要一站,拜耳中国启动了Grants4Apps“拜耳初创计划上海”。

 

2016年,有数十个项目进入“拜耳初创计划” ,最后有3支队伍脱颖而出——花生觅(柔性智能体温计)、乌贝(智能药箱)、睿佳(医学图像处理); 2017年,有100多个项目进入初选,最后有4支队伍脱颖而出——拓萧智能(云听)、慧云堂、诺童及Drop Technology。

 

>>>>

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朱丽仙说


“创新是拜耳的基因。150多年来,创新一直是我们保持增长的关键,并且,我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对于拜耳,创新就是寻找新的途径,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提供能够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解决方案。这一核心创新理念正是拜耳在全球开展G4A项目的出发点,也体现了拜耳渴求通过与外界合作,寻求更好解决方案的强烈愿望。面对中国在创新方面发出的郑重承诺,在包括数字医疗健康等众多行业中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以及创业精神,拜耳决定于2016年将G4A引入中国。

 

微信图片_20180521165205.jpg

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朱丽仙(左三)参与“G4A”活动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在包括健康和营养等造福中国民众的各领域开展技术创新,这无疑为激发成熟企业和初创公司探索各种新思路和解决方案提供了成长的沃土。拜耳积极响应这一号召,通过我们的G4A上海项目,为初创公司提供孵化并牵线搭桥引入投资者。在为期88天的G4A上海项目中,初创公司可以和拜耳交流彼此的想法并互相学习。我们通过此项目帮助初创公司将其产品和商业模式推向市场,从而惠及广大患者和消费者。我十分期待2018年G4A上海项目的到来!”


历届参与者说


>>>>

2016年优胜者——“花生觅”CEO江波涛


“花生觅”是一款创新的可穿戴式智能体温计,产品采用全柔性的设计,更加贴合人体的皮肤,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尤其是对于婴幼儿群体)和量测结果的准确性。该项目是2016年“拜耳初创计划”三支获胜队伍之一。

 

“花生觅”CEO江波涛说,他们通过动脉网知晓了拜耳初创项目的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项目角逐。拜耳对“初创计划”非常看重,首次路演现场拜耳多位高管都在场。

 

入选拜耳初创项目之后,“花生觅”获得了资金、人脉、市场、营销多方面的支持。目前,花生觅已经完成了600万元规模的第一轮融资,投资方正是通过拜耳引荐接洽的。花生觅产品也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我们是技术出身,对于商业的敏感性没有那么强,对于产品的商业化也是一知半解,拜耳初创计划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包括对接拜耳内部的一些资源,让我们更理解技术和市场。” 江波涛说,参与拜耳初创计划,帮助他开拓了视野,获得了资源,走出了成长的关键一步。

 

>>>>

2017年优胜者——拓萧智能(云听)CEO周宏远


上海拓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致力于心肺听诊智能诊断系统的研发与运营。系统包括数字听诊器、人工智能算法与云端心肺音大数据平台,可针对肺炎、哮喘与心脏疾病,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分析心肺音,用于辅助诊断。

 

拓萧智能现有产品“云听”儿童智能听诊器,专注于为0-5岁儿童提供心肺健康监测管理,配合云听健康APP,将医生的听诊经验通过专利算法转化成有病症提示的可视化肺音波形,并显示定量的健康指数的结果。

 

拓萧智能创始人兼CEO周宏远告诉动脉网,目前产品已获得CE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已积累二万多个有效心肺音数据,与上海儿童医院和辽宁中医院合作,在安徽省芜湖市社区医院试点。

 

拓萧智能参与了2017年“拜耳初创计划上海”,是四支优胜队伍之一。周宏远告诉动脉网,入选“拜耳初创计划”之后,获得了资源、培训、市场等方面的帮助。目前,云听已经拿到了新一轮融资,新产品预计在2018年秋季上市。

 

“参与‘拜耳初创计划’对于创业公司和拜耳来说均是一个学习过程,初创公司介绍创业理念和思路,能够为拜耳的员工带去新思考,鼓励员工保持创新活力;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在创业资源上有所帮助,在业务上,与拜耳也有合作的空间。” 周宏远说。

 

“拜耳初创计划上海”2018年招募信息


2018年活动是Grants4Apps“拜耳初创计划上海”的第三期,仍然由“孵化器计划”和“Dealmaker计划”组成。

 

“孵化器计划”将面向中国征集创新项目,主要针对初创公司(包括拥有创新项目但暂未注册公司的团队),拜耳将最终评选出3家优胜企业/团队并对其进行支持、辅导。“Dealmaker计划”则由拜耳提出业务挑战,主要针对成熟的初创公司(A/B轮或更成熟的阶段),只要你有解决方案,就可报名参与,并与拜耳专家进行高质量沟通,还将有机会一起讨论合作方案并完成交易。

 

“孵化器计划”于2018年4月10日正式开始征集,于2018年5月31日截止征集;“Dealmaker计划”则贯穿2018年全年,拜耳将不定时在Grants4Apps项目官方网站上向中国创新企业提出业务挑战。

 

【孵化器计划】

 

申请时间:2018年4月10日-5月31日

申请地址:http://www.grants4apps.com.cn/

申请条件:创新项目/初创公司

评选标准:公司成熟度,现有产品原型,团队以及申请人对拜耳专业领域的适应性。

评选过程及结果:拜耳将于2018年5月31日从申请的所有创新企业/团队中评选出8强企业/团队,并与这些企业/团队进行进一步沟通,最终将于7月9日决选出三家企业/团队,邀请其入驻拜耳中国办公室(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的花旗集团大厦)进行为期88天的培训。

 

>>>>

一、拜耳在寻找哪些项目?


“健康领域的创新项目”

 

拜耳对任何健康领域的课题都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且会特别留意与拜耳相关的重点领域。今年,拜耳将专注于自我健康管理、智能包装、环境保护、药物治疗依从性、智能流程、医生及病患管理和医疗资源优化。除了这些重点领域之外,如果初创团队具有能够帮助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拜耳也非常欢迎。

 

>>>>

二、参与企业将获得什么?


“88 Days in Bayer”

 

初创团队(3-5人)将受邀至拜耳中国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的花旗集团大厦接受为期88天(2018年7月9日—2018年10月4日)的项目培训及辅导,培训内容将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模式构建、市场情况分析和投资策略构成等。

 

拜耳将根据入选者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课程,拜耳中国高层组成的导师团队将对入选团队进行专业指导,全面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其在发展中所遇到以及即将面临的各类棘手问题。

 

“1 Demo day”

 

历时88天的项目培训及辅导结束后,每一支创业者队伍都将在成果展示日(Demo Day)上向公众呈现自己的产品和商业发展成果。届时,拜耳合作企业、投资人、其他创业者、各大媒体、拜耳员工等都将在现场了解创业团队项目,提升项目的产业知名度。

 

“360°人际关系达成”

 

在“孵化器计划”期间,创新项目团队可与拜耳中国人员、投资人、医疗健康领域专家、其他创业者等密切交流,构建自身人脉圈,整合产业资源,促进项目发展。

 

在往期孵化计划中,入选者“花生觅”就通过“孵化器计划”期间积累的人脉关系,获得了参加迪拜100训练营的机会,并获得融资。“睿佳”除获得融资并与丁香园达成合作外,更是在此次“孵化器计划”中收获了众多合作伙伴,并开启了全新的征程。

 

【Dealmaker计划】

 

申请时间:2018年5月21日-6月30日

申请地址:http://www.grants4apps.com.cn/

申请条件:符合拜耳提出的业务挑战的成熟初创企业(已经完成A或B轮融资或更加成熟的初创企业)

评选标准:市场牵引、前期销售记录、公司背景、融资、商业模式以及合作商业团队概况。

评选过程及结果:参与“Dealmaker计划”的企业将与拜耳专家团队进行深度的业务交流。如果与拜耳预期的相符,我们会把您的解决方案提交给上海或北京的团队,一起讨论合作方案并完成交易。

 

>>>>

一、拜耳需要什么?


“满足申请条件,且能解决拜耳提出的业务挑战的创新企业”

 

>>>>

二、参与企业将获得什么?


“与拜耳专家团队进行深度业务交流,获得拜耳专家团队专业意见”

 

“将有机会与拜耳合作”

 

 

 

如果企业想要加速发展,获得拜耳这个潜在客户,

欢迎报名参与Grants4Apps项目!

 

戳这里报名拜耳孵化器计划http://www.grants4apps.com.cn/ 

戳这里报名拜耳Dealmaker计划http://www.grants4apps.com.cn/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