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健康产业的合作机遇是什么?2019未来医疗100强探寻答案【2019VB100】

作者:动脉网 2019-12-26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12月20日到22日,由动脉网主办,毕马威中国、君联资本、BV百度风投 、为来资本 、普华资本、清华野村中国研究中心、长岭资本、联想之星、元璟资本、中国研究型医学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艾美达、清科资本、研值联合主办的“2019未来医疗100强”论坛在北京·九华山庄拉开帷幕。

 

本届大会报名人数超过5000人,设置15场论坛,分别为:未来医疗峰会、百强峰会、领袖峰会、健康医疗基金合伙人峰会、中日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创新药论坛、创新健康险论坛、数字病理与精准诊断论坛、健康管理论坛、医疗器械论坛、互联网医院论坛、智慧医院建设论坛、药企数字化营销论坛、生物技术论坛、医学人工智能论坛,覆盖2019年度11大热门领域。

 

在12月21日下午举行的中日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上,株式会社野村综合研究所咨询事业本部高级顾问尾本巧、动脉网联合创始人、COO毕元锋、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医疗制品事业部本部长浅房勝也、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养老介护事业推进本部总经理傅子毅、复星健康险与健康管理集团副总裁郑毅、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邢立萍、清科资本合伙人、清科医疗投资合伙人喻聚蓉来到现场并发表精彩演讲,株式会社野村综合研究所副主任川嶋一郎担任主持人。

 

两国嘉宾围绕中日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双方合作机遇、及各自发展的创新及特色等话题发表了演讲,动脉网(微信:vcbeat)对嘉宾的精彩观点进行了整理。

 

尾本巧:数字化——日本健康产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111.JPG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医疗健康产业中QCA缺一不可。Q:品质,即服务质量;A:可及性,即医疗便捷程度;C:成本:费用。日本在QA两方面具有优势,但C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医疗费用占GDP比例高、老龄化程度高导致医疗成本不好控等。

 

日本政府致力于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效率(降低C)及优化服务内容(改善QA)。因此日本政府提出了三种措施:多种形式的就业和社会参与、延长健康寿命,及医疗与福利服务改革。

 

在数字化医疗服务改革方面,日本政府设定了4大重点领域:

 

第一,推进基因组医疗及AI的应用。在基因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利用全基因组信息等来查明癌症等病因、推动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发,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实现。


第二,推进PHR(个人健康数据)。通过将政府和医疗机构所拥有的PHR数据反馈给个人来帮助其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改善健康状况。


第三,推动医疗及护理临床信息的应用。日本希望建立一个覆盖全国患者医疗信息查询的体系,在日本任意一个地方都可以查询并参考历史诊疗记录,并接受最适合的医疗和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第四,推进对数据库的有效利用。推进医疗和护理领域的大数据建设。

 

具体到民营企业的措施方面,主要有六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开发和销售新的商业保险、利用先进设备进行临床检查、研发数字化药物、研发院内沟通软件和机器人。

 

毕元锋:区域医疗产业集群


222.JPG

 

波士顿是全球知名的生命科学产业聚集地。截至目前,该地区聚集了6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48所大学,拥有美国六大医院中的5家。如波斯顿地区一样,中国是否也能产生一个这样的集群城市呢?

 

我们根据医疗大健康产业情况,划分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产业带。具体通过金融、人才、技术三个视角来分析区域的差距及特色。

 

在具体分析产业的时候,我们具有一个核心的基础模型。这个模型分为三个部分:域、重新域定、关系时间。我们发现任何一个产业的变化,都是由底层技术来推动的。由底层技术衍生出新的场景、新的需求,诞生了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甚至整个体系被重构。

 

我们发现在特别长的周期内,在不断衍生创新企业的过程中,各个区域、各个城市,是有机会通过对产业规律的认知,把他们导入到一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这个物理空间不是一个小尺度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范围)最终形成一个区域产业的集群,所以我们开始尝试定义未来医疗坐标城市。

 

我们提炼了未来医疗坐标城市的要素,未来医疗坐标城市是指以医疗产业为核心,某城市(或区域,直线距离一般在50km-100km以内)健康医疗产业链直接带动的产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占城市(或区域)GDP超过5%,成为城市(或区域)的支柱产业。

 

当前,大部分城市仍然处于未来医疗产业坐标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动脉网结合自身的深度研究和优势资源,我们提出“城市特色定位、产业品牌定位、资源渠道定位”的未来医疗产业坐标城市A计划,以建设健康医疗产业融合发展圈为核心目标。

 

我们总结了3个层次、7个要素:

 

第一层次只有一个要素,即政策的配置,政策配置是城市产业推动者,最具主动性的产业发展调节器。

第二个层次有三个要素:物理空间、人才的聚集和资源的储备,物理空间是产业载体,也是产业定位的关键考量。人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第三个层次也是三个要素:金融体系、产业链核心节点和产业生态氛围,多层次、有针对性的金融体系是产业得以有效运转的血液。大企业是核心节点,小企业是活力源泉。

 

浅房勝也:预防、诊断、治疗三者结合的医疗健康


333.JPG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最终确定为“快乐的100岁”。日本的老龄化程度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人类健康带来有效而全面的保障,让人们获得越老越有快乐的人生。

 

我们理解的医疗健康业务包含三个方面:预防、诊断、治疗。“预防”涵盖护肤品、保健品、洗护系列等;“诊断”涵盖有X线图像诊断(FCR/DR)、内镜、放射性诊断药物、超声图像诊断设备临床生化分析设备等。“治疗”涵盖低分子药品、生物医药、再生医疗等。

 

目前,癌症是人类的“健康杀手”,要想抗击癌症,早癌筛查刻不容缓。中国医疗现状的特征之一是医生总量不足,需要借助更快速、更高精度的诊断设备以提高效率,帮助更多医患。

 

富士胶片内镜系统中搭载的LCI(联动成像技术)/BLI(蓝光成像技术)可实现对细微血管及结构的观察,更好地区分“肿瘤性病变”和“炎症性病变”,图像清晰、易于识别,无论是早癌筛查还是精查,都有较强优势,也便于临床医生的诊断。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随着AI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界能更加有机地联系起来,共同解决医疗问题、减轻医患双方负担。在中国,医疗环境将面临着医疗市场增长、老龄化的快速推进、生活习惯病的增加以及先进技术的发展等变化,在中国的医疗第一线,也仍然存在着医师短缺、医院经营效率较低、医疗差距明显、基础医院水准尚不充分等问题。而利用医疗AI技术,将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同时借助医疗AI,还将有望帮助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促进智慧医疗、助推地区间医疗合作,从诊断、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三个方面促进中国医疗的发展。

 

医疗AI也将成为富士胶片医疗健康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富士胶片正在研发医疗AI品牌“REiLI”,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富士胶片传统优势的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实现自动识别解剖学构造、支持病变检测和测量,以及生成诊断报告,并通过学习数据不断进行提升。

 

郑毅:大健康领域新动向与新趋势


444.JPG


>>>>

政策看趋势


从政策看未来。今年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进一步具象化国家战略,明确聚焦包括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工程、“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工程、健康服务跨界融合工程、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健康保险发展深化工程、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健康产业人才提升工程、健康产业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健康产业综合监管工程等在内的十大工程。

 

11月份,国家又下发了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我国健康险发展空间巨大,且增长速度快,新修订办法中有几点我比较关注:

 

第一,规范保险经营,优化供给侧改革。强调“回归本源、保险姓保”的监管基调、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规范健康保险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二,肯定健康服务的价值,鼓励健康产业生态融合。鼓励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以实现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的目标。《新办法》将健康管理服务成本比例调整至净保险费的20%。

第三,鼓励大数据和科技应用,聚焦专业化经营。鼓励大数据等技术在保险营运风控中的运用,对健康险专业化经营提出更高要求。

 

>>>>

数字科技的发展


谈到数字科技,我认为这是未来成熟世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根据飞利浦针对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75%的受访消费者表示,数字化技术对他们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同时,依据麦肯锡预估,数据医疗带来的市场价值5000亿美元;而2018年全球数字医疗风险投资金额高达146亿美元。数字科技驱动健康产业全面升级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让产品与服务无缝化、动态化及定制化。

 

数字和技术在影响人类生活消费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与医疗健康之间的关系,更引发了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变革与创新机会。如问诊、就医、治疗等医疗行为将不再局限于医疗机构发生,而是以患者为中心,随时随地提供医疗服务;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药品研发等不再以大人群为基础,而是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定向性、个性化、精准性治疗;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也不再是上级与下级的阶层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拥有话语权;医疗健康数据不仅仅存在于医院、检验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穿戴设备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兴起,医疗健康数据来源越来越丰富;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生不再回避患者对治疗方案效果的知情权,而是更多地引导患者,分享相关的信息;医疗健康知识不再是医疗从业人员、医学专家等专业人士的专长,普通人也能通过互联网、社交软件获取专业的健康医疗知识。

 

>>>>

全球大健康产业的四大未来趋势


趋势一: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的支付与可及性

以价值医疗为导向,项目付费向结果付费的转变;支付方与供给侧打通数据,共赢合作,这其中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能力是关键。

 

趋势二:生态交叉融合

社会经济地位,就业/职业,社会服务体系,教育,环境,社区,医疗服务可及性等因素都会对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医疗健康产业与企业,房地产,教育,以及交通行业相融合,未来将通过合力建立机制解决SDOH的问题。

 

趋势三:C端客户对于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的诉求

C端对于产品及服务的价格,质量,体验以及其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与服务从被动到主动,从以医疗机构为中心转变以为客户为中心;医疗健康产业从疾病医治到健康管理的迁移,消费者更主动/更直接地参与到健康管理(预防,早期干预,以及身体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中来;消费者将基于个人健康需求和风险判断,主动配置专属个人的健康管理整体方案,产业也将通过数字客户实现由B2C到C2B的转变。

 

趋势四: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数字科技,穿戴设备,医疗健康物联网/互联网驱动将全方位提升服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与零售,金融,科技等行业在数据上的进一步打通,来支撑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技术创新全面升级产业,诸如诊断,治疗,医药质量,产品及服务的速度与精准性,自我管理,患者/消费者体验,新药/新器械的研发,个性化医疗等;数据安全与合规的体系化建设也将进一步完备与强化。

 

傅子毅:病态迁移预测模型可实施有效的健康管理


555.JPG

 

所谓的病态迁移,就是运用大量的处方及体检数据,创立分析各种疾病的相互关联因素的【病态迁移】模型,对因生活习惯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作出高精度的预测。

 

通过机械学习计算出不同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推算出各种病态的变化,预测将来的医疗费用支出。如通过现在检测的中性脂肪、血压、血糖值等项目,预测出糖尿病、高血压症、脂肪常见症等疾病项目。

 

这种模型的建立是需要大量数据的积累及学习,首先要对原始数据做必要的数据清洗、然后构建属性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属性间相似度矩阵,计算各属性节点的条件概率表。在学习后,构建病情迁移模型:对原始数据做必要的数据清理,用以预测未来医疗费用、预测未来某些疾病的发病概率。

 

通过该病态迁移模型的技术,已验证了加入日立健康保险组合的11万日立员工的体检及医疗支出数据,预测出将来医疗费用的支出,误差率<5%。

 

借鉴病态迁移模型的预测模型可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有利于医疗费用节省。如运用预测技术针对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健康辅导,帮助大家改善生活习惯、减轻体重、预防疾病等。


邢立萍:第三方医疗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666.JPG

 

随着社会办医逐步深化,第三方医疗机构成为医改新动力。从国家政策层面看,自2013年便鼓励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中心;2017年明确鼓励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疗机构向集团化和连锁化方向发展;到2018年支持医院检验、影像业务外包;2019年6月支持公立医院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

 

在医疗控费大环境下,第三方医疗机构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各地医疗控费已从药品向耗材与检测项目发展,形成合围之势。医院将医学检测服务外包至高质量高标准的第三方医疗机构是未来发展趋势。

 

现如今,第三方医疗机构,特别是医技类第三方机构,是传统医院体系的重要合作伙伴。但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具有很高的门槛:

 

第一,技术支撑。“远程阅片”有赖于影像数据系统的数据传输、存储与处理能力,影像设备的精准度以及阅片专家的诊断水平,未来还将更多依赖于AI技术水平;

 

第二,行业标准。要实现影像检查结果在不同机构之间的互认,就需要制定并遵循医学影像行业的统一技术标准,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人为判断不一致等产生的干扰。

 

在此背景下,中国平安加速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积极布局第三方医学检测市场,旗下平安医保科技在全国设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以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为导向,构筑集影像诊断、医学检验、精密检查“三位一体”的服务闭环。

 

在医学检验领域,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与国际领先的医学检验服务集团日本SRL公司合资成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引入中日专家团队,以高自动化的流程设计和国际领先的精度管理,打造国内检验技术金标准,为客户提供高精准度的临床服务。

 

喻聚蓉:康养护一体化企业是投资机构看好的方向


777.JPG

 

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养老问题都可以总结成“康、养、护”的问题,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主动医养和接受专业康护理,最终实现一个目标:高质量的生活与终老。

 

对于康养护,国内外有多重驱动因素:政策利好、消费升级、支付创新、技术创新、资本多元。而日本和美国作为养老问题突出,养老产业先行的国家,从制度与模式上有诸多可以学习得地方。日本的养老年金制度与介护保险制度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制度的完善是养老事业最大的支撑。诸多实业企业、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财团以及政府本身也参与到了养老事业的供给端中。美国是典型的市场导向,支付端方式多样,供给端以私营企业为主。

 

而中国与日美的老龄化水平正相当。当前中国处于老龄化社会形成期的拐点,预计未来8-10年,中国康养护领域迎来行业爆发期:康养护需求急剧增长,行业龙头、上市公司集中出现。

 

看回中国,中国的康养护机构经过30年发展,呈现了“万物生长”之态,已有多家康复医院,护理院,护理中心及康复科成立。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资本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发展历程已清晰可见:传统器械和代理商,国企央企,市场化PE/VC,一直到今天战略投资逐步入局,资本端口脉络清晰。投资领域也不断变化:从产品到器械,从平台到服务,资本进行各方面全方位的投资,覆盖整个领域。就投资表现而言,炒概念的互联网医疗、简单的陪护机器人、建楼式的康养护机构,看起来机会不大了,“春花已逝”;严肃医疗级别的专科服务机构、医养护理类综合服务企业,及To B提升服务效率与覆盖范围的企业,发展正当时,“夏花绽放”;大数据驱动带病保险支付创新类、实用辅具、智能产品类、人才培养与撮合交易平台类,还需要多一些耐心,充分“夏长”后,待“秋收”。

 

全球加速老化,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复杂且时间长,没有哪个独立的行业、公司、国家能够单独承担,大家要产生合力,才能更好地面对和加以解决。一方面,大家面对养老问题需有共同的价值观:放弃独立发展,放弃过分追求短期收益和速度,更愿意相信生命增量的可能,追求长期主义,一起加强对命运的共同关注;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资本工具来产生粘合和推动协同的效应。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