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把脉超80%复现率,脉之语的脉动传真机都做了什么?

作者:蔡傲雪 2019-08-14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对中医而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必不可少。

 

随着互联网医院政策的明朗,中医互联网医院也逐渐发展起来,视频可以解决望闻问的问题,而切脉却成了“医家所难”。

 

北京脉之语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脉之语”)成立于 2018 年 4 月,是一家致力于现代脉诊教学和中医远程医疗的技术服务商。


公司专注于脉动仿真设备和配套SaaS平台研发,成立6个月便研发出了“脉动传真脉复仪”智能硬件,该设备成功实现了远程把脉。

 

产品.png

脉之语产品图(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脉之语创始人兼CEO李俊峰告诉动脉网(微信号:vcbeat)记者,脉之语研发的采集、复现设备,能够采集中医脉象中的寸关尺、浮中沉信息,复现脉搏的强弱、迟数、缓急,复现血管的宽度、弹性等信息。复现端呈现的脉象波形相似度在80%以上。

 

帮助学生和基层医师学习切脉


现代科技已经能为中医记录图文声像,让无数中医学子能看到、听到名老中医的医案,可是还有一个缺憾——后代、远程无法摸到。

 

众所周知,医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刻诊治病人,需要临床练习、跟诊一段时间后方可实操。在中医领域,此问题更加严重。老中医带学生时,往往会用语言描述病人体征,学生往往只能依靠听、看、记的方式学习。


千人千脉,切脉讲求的是触觉感受,这是无法仅依靠语言能体会的,而患者脉象又不是想摸就摸,摸脉练习不足感受记忆难以形成。

 

脉之语脉动传真机的问世,让李俊峰有了一个想法:把名老中医诊治病人时的辨治思路、用药技巧摄录下来,连同患者的脉动、舌象和病历,制作成一份多维信息的动感医案,供中医学生和基层医生分析体悟。

 

在这个思路下,脉之语创建了中医互联网服务品牌——在线跟师。脉之语采用医教结合模式,为名老中医开通临证录播、制作动感医案,利用其平台和设备——脉复仪,为69 万中医学子和 200 万基层医生提供实际案例,从而强化摸脉和临床实践技能。

 

“脉复仪”≠“脉诊仪”


“脉诊客观化研究”已有六十余载,有过众多研发制造商,其中九成产品是诊脉、脉象采集设备。李俊峰表示,“依托互联网的脉动传真脉复仪,我们是原研专利第一家。该仪器延伸了医生望闻问切的感官能力,开创了中医诊断设备的全新品类。”

 

与最早诊脉仪器之一的脉诊仪相比,脉复仪主要具有三个优势:

 

第一,医生不需要学习脉图、分析脉图、重新将脉图和已有知识映射;

第二,不必担心内置知识库,是否完善而误诊;

第三,使用方便,零培训,容易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脉之语的平台和设备还能帮助名老中医招收海外弟子,帮助名老中医实现跨时空教学。


“传统的中医师带徒每年人数有限,而基于脉动传真在线跟师模式,就可以让中医学术传承更加通达便捷,帮助学生更好的揣摩领悟,帮助老师带出十倍、百倍的徒弟。”李俊峰说道,“这对传播中医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将摸脉传递到海外,才能真正的让全世界了解中医,了解中国。”

 

还原端波形相似度达80%以上


“现在市场上不缺采集设备,但缺少复现、验证设备,究竟采集效果如何?精度如何?这个问题就很难证明了。”李俊峰说,“我们有了复现设备以后,复现效果就很容易被验证了。”

 

据了解,脉之语在采集设备的研发上经历了几次迭代。在采集内容上,经历了二维信息采集到多维信息采集;获取方式上,经历了单点到寸关尺、浮中沉、举按寻的过程;在技术上,经历了从集成开发到与传感器厂商、零部件厂商合作开发。

 

脉之语通过高频采集来接近真实脉象,采集频率是1000赫兹,复现频率是200赫兹。采集端采用5*15阵列式传感器,采集病人三部三维脉象。还原端能达到5微米精度,波形相似度达80%以上。设备运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复现数据无限接近采集的数据。

 

但此结果李俊峰并不满意,“上一代产品,使用起来不够便利,使用条件太多。虽然也能实现寸关尺,浮中沉,但没有实现自动寻脉,自动切换采集力度等。”他透露道,“正在研发的版本我们可以做到全自动。此外,就是尺寸问题,我们一直希望脉复仪可以装进衣服口袋里,成为中医大夫必备的精密仪器。”

 

李俊峰告诉动脉网,“现在,我们可以把患者的脉搏数据传递到远端医生的手指下,让医生来做出诊断;未来,随着数据的积累,我们可以让机器辅助医生做出建议诊断。甚至,通过脉搏的连续观察来预测某些疾病,让大家防患于未然。”

 

配套SaaS平台,实现服务闭环


“这个想法其实我在搜狗的时候就萌生了,我也想过在搜狗完成,但搜狗是一家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没有办法支持我的想法,所以我只好离职创业。”李俊峰说道,“搜狗是一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寻求应用突破的公司,在思想上给我很多启发,用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硬件,从技术和运营的角度来改变传统医疗器械现状。”

 

脉之语的团队成员有一半来自硬件企业,一半来自互联网企业。李俊峰说道,“因为我们不想做传统医疗器械,要让我们做的设备更有效率,更智能,精度更高。因此核心算法是由机器学习方面的工程师和嵌入式开发工程师一起完成的。”

 

在临床验证方面,目前脉之语通过李俊峰联合创办的慈方连锁医馆来检验。数据显示,准确率达80%以上。

 

除了硬件外,脉之语还开发了配套的SaaS平台,帮助中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室完成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功能,患者只需要关注公众号就可以和医生建立联系。

 

动脉网了解到,目前脉之语正在进行A轮1000万元融资,主要用于设备的继续研发及产品的落地推广。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