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健康产业投融资领袖峰会研判投融未来:后疫情时代中国将是最大医药投资沃土

作者:陈宣合 2020-11-03 09:55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20年,将是中国医药投资并购和创新研发的又一个高峰期年。医疗健康成为当下市场最直接的需求,已逆势上扬成为VC/PE机构最为关注的赛道。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弱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医疗技术行业大型并购接连不断、医疗行业股权投资回报持续稳健,科创板的推出、创业板注册制的施行、IPO审核速度加快等一系列市场新规的到来,使得中国医疗健康创投行业未来可期。

 

《2020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分析报告》指出,2020上半年国内医疗健康领域企业融资数量占全行业比重已跃升至16%,创下了历史新高。从上市情况来看,上半年全市场医疗企业IPO共募资415亿元,其中A股募资178亿,港股募资144亿,美股募资93亿。科创板的创立也吸引了众多创新医疗企业上市,据统计,上半年共有11家医疗企业登陆科创板。 

 

从融资规模和上市规模可见资本对于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信心。

 

为共同挖掘生物医药领域优质成果,帮助相关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落地,助力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11月1日,由人民日报社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健康时报、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动脉网作为首席媒体支持的第三届健康产业投融资领袖峰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隆重举行。

 

会议图片1.png

 

会议图片2.png

 

该会议邀请了来自沪港两市、药品监管部门、经济学界、医疗产业、投融资等多领域的行业翘楚、专家学者代表嘉宾,一同聚焦全球医药、医健领域创新发展趋势、投融资方向预判、新政应对等多个专题进行了观点的分享和热切探讨,同时设置高端路演专场,为优质企业打通投融资渠道。

 

在会议的开场,人民日报社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CEO李彤分别致辞。

 

孟宪励先生表示,出现在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正在刷新人类社会整体形态,对各个国家社会影响之深、对人类社会未来影响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是新冠疫情,人类社会信息的加工、传播生态正急剧地发生变革,全媒体时代与媒体融合发展同样正在重塑着快速变化的社会形态。媒体已高度泛化、高度物化,“人人都是麦克风”。孟宪励先生强调,主流媒体、健康专业媒体应该发挥智库价值,研判行业发展、把脉行业发展走向,通过对医投资与产业发展的研究,输出有价值的意见,助推医药产业发展。

 

李彤女士讲到,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之下,人类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随着近20年生物制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AI、 5G、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健康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健康产业的核心推动力,为人类健康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保障,为健康产业经济提供了无穷动力。近几年上市规则的改革、推出为健康产业,尤其是创新型的医疗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李彤女士表示,希望中银国际通过参与此次大会,能与健康产业界、投资界同仁精诚合作,全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老龄化社会时代,带病生存、医养结合将成为新的需要

 

 会议图片3.png

 

“中国健康产业的绝对规模潜力居世界前列,中国居民健康理念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这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先生做了主旨发言。

 

曹远征先生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概念在日益扩大,不仅仅是治病,健康会贯穿人的整个生老病死全过程。

 

他进一步指出,201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2%。根据联合国对中国人口的预测,2050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基础疾病和器质性病变大幅上升,对医疗需要更为急迫,这不仅意味着对健康行业的需要持续不减,而且意味着健康产业有可持续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75岁,并正有延长趋势,带病生存,慢病管理,医养结合成为新的需要,为健康产业丰富化带来了新的契机。

 

曹远征先生表示,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要解决得病需要治的问题,带病生存、医养结合将成为新的需要。

 

“中高收入阶层收入稳定,其服务性产品边际倾向消费,并更看重质量,引导投资者进入高档养老社区,成为目前医养结合养老产品的市场主流,进而也是竞争性最高的领域。”与此同时,曹远征先生强调,“中低收入阶层才是中国的人口主体,潜力巨大。中低收入的可持续提高才是健康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只有满足这一阶层的健康发展需要,才能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健康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会议图片4.png

 

“在过去的两年里,香港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新经济公司的规模占到了整个香港市场首发融资的50%以上。而今年以来1月至9月底,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76%。两年多前,香港市场医疗健康行业总市值规模大概8000多亿的港币,如今已经达到了2.5万亿港币的规模。健康产业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鲍海洁女士说道。

 

她进一步指出,这些变化和香港资本市场2018年4月引入新的上市章节有密切的关系。她介绍道,新的上市章节大概分为三部分:允许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在18A章节下在香港上市以及允许已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创新产业公司回港第二上市。

 

鲍海洁女士认为,这些新上市章节的推出大大提高了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积极性。“自上市新规生效以来,香港交易所已迎来44家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总融资额达1, 800亿港元。”鲍海洁女士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香港市场共有156家医疗健康公司上市,总市值达2.5万亿港元。香港资本市场医疗健康及生物科技行业增幅迅猛,在短短两年内,香港资本市场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鲍海洁女士指出,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四倍,但整个医疗健康板块的市值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会有更多的创新药、医疗器械、创新疗法、互联网医疗等企业出现,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药品价值创新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投资风向应关注患者需求

 

会议图片5.png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有一个战略是子战略——制药强国战略,该战略在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提出。”沈阳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悦女士表示,“制药强国战略从简单层面讲,包括两个核心,一是质量,二是创新。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关注创新,也要关注药品的质量,这两者都极具临床价值。”

 

杨悦女士指出,从2009年的新医改方案到2015年的42号文再次强化,再到2019年新药品管理法的出台,都有条款涉及到了专门鼓励药物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在药物审评、药品价格和医保政策方面,也有类似的表述。总之,都是在强调把定价、医保的支付与临床价值相关联。

 

“在药品这个领域,或者器械这个领域,国家都有多部的法律法规去为医疗健康保驾护航,这其中包括中医药法,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以及基本医疗与卫生健康促进法,这几大法案后续都有非常详细的配套的政策去鼓励创新。这就意味着,未来药物研发的关注点是在于改变。”

 

杨悦女士认为,原来的投资可能更关注产品本身、其所属赛道的火热程度。“比如一款药物是一个PD-1,或许不少人就认为其有投资价值。未来的投资风向应该改变。投资者应该改变关注点——把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放在具有临床价值的患者需求上。这才是真正的市场。”

 

预见未来,用合作破局投资决策界限

 

会议图片6.png

 

“大型医疗企业在未来业务发展战略和布局过程中,要看边界,所有医生、教授不断探索的治疗的边界、科技的边界、人类的边界。”富煜亚洲总裁姒亭佑先生表示,最高决策者和团队一定要预见未来,才能适应市场变迁;只有不断持续创新,才能持续进步。

 

谈到后疫情时代对于投资的影响,姒亭佑先生表示,“从创新的角度看,投资的逻辑并没有变化。”但是,姒亭佑先生进一步指出,如今的医保收支、政策、发展阶段以及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面对这样的改变,投资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进行精诚合作,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置换。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存在界限。我们的界限包括知识上的、经验上的、能力上的,资源上的等等。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只有24个小时,大家的时间边界一致。所以,唯有合作才能取得突破。”

 

姒亭佑先生认为,资金有它的分期与目的,资本可以分投资早、中、晚期的资金,建立资金的接棒体系,让不同的资金做不同的事。

 

“现在整个经济发展模式与国际格局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对于投资事业来讲,投资不是只为了赚钱,在盈利的同时,让社会因为我们的投资而让社会受益、同时改善人类科技进步。”

 

新靶点分子靶向药开发、双功能单抗和细胞治疗技术或是未来投资方向

 

会议图片7.png

 

“保持理性,戒骄戒躁,以资本助力中国医药创新是投资人的社会责任。”科创板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亚洲肿瘤联盟主席李进教授在大会上做了主旨发言。

 

截至2020年9月10日,今年已有近20个抗癌药的新适应症获批。2019年,中国新的肿瘤临床试验多达338项,涉及30个瘤种的适应症。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药临床申报数量逐年增长,中国创新制药投资到了历史难得的时机。

 

但李进教授指出,这些新药绝大多数属于me-too、me-better药物,first in class药物少,90%属于仿制或者改良药物,基本没有创新。在繁花似锦的创新药研发投资领域,哪些药物是真的创新药?哪些药物值得投资?李进教授从专业学者的角度提供了一些意见供投资人参考。

 

“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主要投资方式有4种:项目投资、团队投资、企业投资、二级市场投资。项目投资只适合专业人士。项目投资时,一定要用放大镜的方式去看,看这类项目能给肿瘤病人带来多少获益。”李进教授表示,药物临床试验的成功与否,项目临床研究的领头人是关键。如果要投资临床试验项目,一定要寻找有精力、研发专一的研究者。

 

他同时强调,投资企业的时候,企业的科研投入是否够多、产品线是否够长、专利是否够多(特别是国际专利)、研发人员是否够多、研发团队是否够强也是投资人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企业的创始人或团队的领头人是关键。

 

目前,我国获批PD-1单抗药物开展临床研究的在研企业有62家。李进教授进一步预估,再过5年大概会有80家企业。“扎堆投资PD-1单抗药物已成事实,未来PD-1项目或将成为‘烫手山芋’。另外,李进教授希望投资人进行理性投资,不盲目跟风,还要理性看待IPO,不能仅从经济收益考虑,而应该看对患者对社会是否有贡献。

 

李进教授在演讲的最后提出一些可供投资人参考的未来创新药发展方向,其中包括新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双功能单抗和细胞治疗技术等。

 

国内医药研发水平仍有上升空间,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市场潜力可期

 

会议图片8.png

 

“医疗健康是投资领域的巨大金矿,未来十年医疗健康领域必将成为投资领域一热点。”华盖资本主管合伙人曾志强先生发表主旨发言。

 

曾志强先生指出,近年来,随着医疗健康行业大力发展,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增速不断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在目前来看是回报最好的细分行业之一。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水平与全球先进研发水平相比差距依然明显。美国的创新药在研产品数量几乎占到了全球一半,而中国仅占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曾志强先生表示,中国医疗投资市场的潜力和增速非常值得期待。

 

基于自身在投资领域行业积累的十几年经验,曾志强先生对未来做出一些预判:

 

未来十年,医疗健康领域仍然会是投资第一大回报行业,企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研发创新将催生科技新锐;企业间的并购整合将会打造一些国际医疗巨头;慢病和康复领域会迎来重大机遇;AI和远程医疗技术方面的突破将会重塑医疗行业格局;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趋势不可阻挡;健康险和医疗信息化领域或会出现巨头企业;基因技术会取得重大的突破、PIPE投资可能会成为医疗投资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此外,本次峰会还开展了四个分别以“内地与香港上市机遇与应对”、“创新药投融资前景展望”、“后疫情时代投资利好及下注赛道”“新医疗新基建投资策略药械专场”为主题的圆桌论坛活动,来自投融资领域、高校、医疗产业界的23位重量级嘉宾激情对话,针对相关主题进行了热切且异彩纷呈的讨论。

 

会议图片9.png

 

各位投资者与企业家通过对已发生投资事件的分析和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总结了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热点,并对投资热点的未来走势以及还可能出现的投资热点发表了看法,为在场的各位来宾贡献了一场干货满满的产业投资课程。

 

在会议的结尾,七个经过层层筛选的创新企业:鸿运华宁生物、良芯生物、尚德药缘、泰莱生物、敦博医疗、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佰美基因进行了精彩的专场路演,为本届健康产业投融资领袖峰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汇聚洞见,引领趋势,智创未来”,场外精彩未完待续。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