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眼科学及视觉科学的临床转化与创新,解析眼科及视觉科学投资新趋势

作者:蔡傲雪 2019-03-25 17:17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沟通与分享,包容与交汇,跨界与碰撞,视觉科学与人类生存质量息息相关,转化型研究与创新对催生产业新产品、新工具、新模式,进而推动医疗服务品质提升、效率提高具有战略意义。

 

在2019年3月23日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国际眼科学和视光科学转化与创新论坛上,包括美国、以色列、新加坡、德国等多位海内外专家、医生(含科研人员),海外知名医院及高校的技术转化机构,海内外专注视觉科学的孵化器、投资机构,以及视觉科学上下游产业链的领军企业代表等三百余位嘉宾汇聚上海,就推动中国眼科学及视觉科学的临床转化与创新,眼科及视觉科学投资新趋势等九大议题展开对话交流。

 

微信图片_20190325085238.jpg

部分参会嘉宾合影(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此次论坛举办于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期间,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业委员会、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睿盟希资本及上海赛诺瑞会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动脉网(微信号:vcbeat)作为官方支持媒体,全程参与并报道了此次论坛。

 

创新是眼科学发展不竭的动力

 

会议伊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赵家良教授回顾了我国眼部疾病的发展历程。赵教授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致盲性如沙眼,传染性结膜炎等眼表疾病被攻克,然而如今新的眼部疾病复杂程度更加高。

 

赵教授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变性,在我国依然横行。与白内障的可治疗,及青光眼具有剧烈疼痛感及快速的视力丧失的特性相比,以黄斑变性为代表的诸多眼底疾病成为日益威胁人们视力健康的无声杀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病理性近视。这类不疼不痒的眼底疾病更具隐匿性和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

 

赵教授指出眼底病的复杂性程度之高,患病人群之大,公众认知度之低,是当今眼科医护界面临的三大难题。解决这些疾病,除了不断提高医生诊疗水平外,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通过一些创新性的成果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对发病机理的认识,进而增强治疗的效果。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回顾了眼科史上技术更新的各大突破,并指出创新与精密制造是眼科发展的源泉。

 

葛坚表示如今,信息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大数据催生眼科精准医疗,基因治疗也为很多重大眼疾的防治打开了一扇窗;人工视觉、3D视网膜、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又给眼科医生提供了新的工具;而精密制造业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眼病诊疗技术 ,让更多患者有了恢复光明的希望。

 

新技术、新药物、先进的手术设备、基础研究的快速进步带动了眼科全领域的发展。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及Duke-NUS医学院的Donald Tan教授以角膜移植领域的创新转化为例,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创新的巨大驱动力。

 

推动学科交叉和专业团队的建设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指出学科交叉很重要。孙教授表示,一个团队通常需要具有不同学科知识的人员,通过知识的交叉融合,发展新的概念和理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诞生新的技术/新的产业。

 

孙教授指出眼科的学科交叉、创新与转化是最具代表性,比如:

 

眼科的各类眼部影像扫描,如角膜地形图、OCT、OCTA、UBM、B超、多普勒等;


眼病的激光治疗,如角膜屈光手术、青光眼手术、白内障及后发障手术、眼底病以及PDT等;


芯片(生物)技术,如视觉行为监测云夹、眼病基因诊断、人工视觉假体等等。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孙兴怀教授还表示,举办本次论坛也是希望能积极撮合和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团队针对临床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合作,引导、营造学科交融和创新研究的环境,鼓励临床、科研、管理、投资等领域的跨领域协作。

 

睿盟希资本创始人Richel就眼科学及视觉科学临床转化的问题上特别强调了两点:

 

第一,希望医生辞职创业前要考虑清楚。Richel表示虽然有政策鼓励,但研发和商业化不同,医生具体创业的时候还是要衡量清楚,其项目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是否真的可以走通。

 

第二,强调发明人(医生)不要一把抓。“这也是刚才孙教授讲的学科交叉很重要的另一个体现。多学科、多方面人才组成的团队,对公司的整体运作更加有力。”Richel强调,眼科科研成果的落地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具有长线思维,要具备匠人精神和开放的视野。

 

据睿盟希资本调查结果显示,在眼科学和眼视光科学领域,我国和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就论文数量来说美国是我国两倍,然而在具体转化为项目方面,美国四我国的九倍。

 

《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中写道:当问及专利转移转化的最大障碍时,有54.1%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认为“缺乏技术转移的专业队伍’是最大障碍。

 

Richel表示,人才是眼科学和眼视光学发展的一大痛点,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该领域的重视及投入。

 

眼科及视觉科学投资新趋势


作为一家专注于眼科、视光等视觉科学领域的投资机构,睿盟希的研究团队通过三年的积累,形成了一套全面的行业研究体系,也组建了自己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显示2012-2018 全球眼视光创新领域投融资案例数,从2012年不到60起,到2018年的134起。就2018年眼视光投融资案例阶段分布来讲,处于早起VC阶段(B轮之前)的投资案例占到了41%。并购及二级市场案例占比40%,成长期PE阶段(C轮及之后)的案例占比只有19%。

 

睿盟希资本联合创始人王溯表示,这也意味着眼视光创新领域投融资的驱动因素不断加强:

 

一.市场规模基数大。全球眼视光市场总规模超过1600亿美元;

二.增长潜力强社会结构性改变:老龄化;智能视屏终端普及;眼病低龄化;

三.科研和技术成熟。基因疗法/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迭代升级;

四.投资退出路径明确。行业龙头企业大量并购/二级市场追捧。

 

而就眼视光投融资热点细分领域来看,视光膜领域占比31%,近视(含眼镜销售)领域占比26%,白内障、干眼、青光眼依次占比10%、8%、7%,还有很多其他细分领域。资料显示,科研热点细分领域与投资热点细分领域完全重合。


睿盟希进一步分析了眼视光技术的投资热点:

 

一.AI、互联网、智能化领域占比27%。该领域可解放医生劳动力,扩大单个医生的服务半径和服务病人数量,以及挖掘出更多传统诊疗方法未能发现的数据,提高诊疗准确性。据悉,全球获批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就是在眼科。

二.创新疗法如基因疗法、激光疗法、细胞疗法等占比15%。眼部相对独立的结构和环境为创新疗法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据悉,全球获批的第一个基因治疗应用也是在眼科。

三.给药新途径、传统耗材升级等新材料占比7%。纳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带来的创新药械结合产品,进一步减少产品副作用。

 

王溯表示眼视光领域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的创新技术路径,并举出六个例子:角膜领域、给药平台、青光领域、视网膜领域、白内障领域和视光领域,除此之外还有近百个技术创新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睿盟希数据库显示前十大眼视光公司控制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爱尔-睿盟希视觉科学孵化器,助力眼科科研成果转化


孙兴怀教授表示,中国的SCI论文数量目前已经达到全球第一位,但这些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却非常低。中国医师学者对于基础研究的认识还停留在‘发文章、评职称’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临床’的意识。相比而言,美国的眼科医师对于研究成果的转化意识很强,从研究立项到最终实现成果转化的整个流程也都运转流畅。

 

为助力中国眼科学及视觉科学的临床转化,2019年3月23日,爱尔-睿盟希视觉科学孵化器启动。据了解该孵化器会从种子资金、专利、设计、动物临床、专家资源以及初创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使科学家能够更专注于科研本身,从而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孵化器.jpg

爱尔-睿盟希视觉科学孵化器启动(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为优化孵化器的投资战略,睿盟希日前推出睿盟希全球眼视光指数-- Rimonci Global Vision Index (Rimonci GVX)。据了解,Rimonci GVX由从事眼科及视光业务的99家上市公司数据组成,旨在追踪全球范围内所有眼视光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

 

睿盟希合伙人戴伟伟表示,推出Rimonci GVX可以进一步看出投资者的观点和趋势,有利于孵化器进行合理的投资布局,除此之外,视觉科学的创新也需要政策、资本、研究之间的进一步协同,推动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竞价。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