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科技,到ME医学,腾讯要做医学界中的百科全书

作者:赵泓维 2019-11-06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脑退化不可逆,老人的痴呆没法治!”

“得了红斑狼疮的年轻人,越年轻死亡率越高。”

“孩子先天性心脏病?只有心脏移植才能活下来!”

“得了白血病,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艾滋病可是世纪大绝症!无药可治!”

“抑郁症不是病,多吃甜食人就开心了。”

……

 

在过去的某一个时间点,上述的这些言辞或许曾是真理,但时至今日,这些曾经的“真理”已成为流言。但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要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实在太难了。

 

医学信息的不对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程度不亚于金融上的信息不对称,后者造成的投资上的错误决策尚可弥补,但若一个癌症患者仍坚信癌症是绝症,或是听从偏方放弃现代医学的治疗,付出代价可能将是生命。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一本权威的、贴合实际的、全面的健康知识百科全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正是腾讯医典做科普的初心,也是腾讯举办医学ME大会的初心。我们不妨通过医学ME大会上几个例子来看看科普的重要性。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是对癌症一无所知


“我作息特别的不健康,我相信许多年轻人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很多灵感都来自于晚上,很多情绪也都来自于晚上,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它就是改变自己,所以不愿意改变。”

 

奇葩说知名辩手邱晨一直对自己的生活持有这样的态度,直到她得知自己患上了甲状腺癌。

 

在得知病情的第一个小时内,她马不停蹄地查阅了“手术前后我应该注意什么”;逐渐了解癌症信息后,她明白了得了癌症并不意味着被判了死刑,在现代医学之下,许多早期发现的患者已经可以被治愈,即便是晚期患者通过合理治疗也能大幅延长生命。

 

好的心态,及时发现,加上医学技术的优越性,邱晨的病症慢慢治愈了,但这也让她意识到健康生活节奏以及有效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我抛弃了过去不健康的生活,获得了新生,这也是中国人常有的不见棺材不落泪吧。”邱晨在采访中告诉动脉网。

 

毫无疑问,邱晨是幸运的,但不是每个癌症患者,都有如此幸运,或是有直面癌症的勇气。

 

欧洲肿瘤外科学会会长Tibor Kovacs在腾讯医学ME大会的采访中谈到了癌症之间的差异性:“很多女性都是通过自查的方式发现自己患有乳腺癌,她们触碰到乳房上的肿块时,就有了检查的动力,但更多的癌症,一般人触不可及。”

 

因此,要让更多的患者免于癌症的侵扰,或是在患癌初期就接受合理治疗,常规检查是唯一的途径,而科普则是推动人们进行筛防的动力——只有了解癌症,才能更好的防范癌症,更好的对抗癌症。

 

艾滋病:曾经的绝症与今天的慢病


腾讯医学ME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打破了另一个谣言:艾滋病不是死亡,它跟高血压一样,已经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从第一例中国艾滋病患者在协和医院被发现,艾滋病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免疫系统的缺失,更是心理上的恐惧,这种恐惧由疾病转向群体。

 

李太生在演讲中表示:“2003年中国艾滋病的死亡率是22.8%,这个数字在2014年已经下降到3.1%,2017年的数字更低。从2003年至今,中国艾滋病的病死率下降了86%。”

 

“这些成果源于中国对艾滋病防范工作的重视。从1985年发现第一个艾滋病患者,到1995年第一部艾滋病治疗的国家标准出现,再到2003年国家免费治疗政策的实施,国家的种种举措为遏制我国艾滋病的蔓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通过治疗,艾滋病患者已经可以长期存活,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认识上的误区。很多老百姓、甚至医生都仍然谈艾滋病色变,认为艾滋病是超级肿瘤,是不可治的疾病。甚至于,他们认为同患者一起吃饭、空气上的交互也会导致艾滋病毒传播传染,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艾滋病只有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没有保护的高危性行为、母婴、血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途径。

 

所以,从现在来看,我们亟需一个通道,向更多的患者传递真实的艾滋病信息,以消除社会中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让落足者在开始便接受正确的治疗措施。

 

总的来说,解除艾滋病对于人类的威胁,科学进步是第一步,让科学进步为众人所知是第二步。如果让更多的患者在患病初期就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治疗处理,艾滋病的死亡率将会进一步降低。

 

自杀是一种可以治愈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我们常常容易忽略的一种病,它不同于以上谈到的身体上的疾病,但所带来的,是大量的暴力死亡。

 

上个世纪90年代,自杀一度成为中国排名第5位的死亡原因,甚至是青少年排名第一位的死亡原因。由于得不到社会的理解,自杀一直难以成为共识性问题。

 

ME大会之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精神病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授费力鹏(Michael Phillips)在研究中外自杀数据后发现,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动,种地人口从1990年至2015年减少了2-3亿,中国的自杀率随之不断下降,其中的原因在数据下显而易见:国内农药自杀人数占总自杀人数近60%,“城镇化使更多得人不能轻易的喝到农药。”

 

但是,随着城镇化向城市化转移,这一下降趋势正在趋于平稳,这意味着传统的自杀干预模型正在逐渐失去作用。费力鹏教授认为,自杀是由外部影响、文化因素、人与人之间的网络、社会身份、生物与心理状况、个人的资料与压力、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政治因素综合决定,需要由构建动态性的多因素自杀干预与预防模型来解决现阶段的问题。

 

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个体,都应该正视自杀这个问题,了解自杀背后的因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解决这一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

 

在演讲的末尾,费力鹏教授还提了这样一组数据:“在所有暴力死亡的人数之中,自杀死亡人数为整体的87%,我们调用了大量资源去预防自杀以外暴力行为,但对自杀的预防,真的足够了吗?”

 

回到起点


所以,为什么腾讯要做以科普为核心的医典产品?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在会上做了这样的陈词。

 

“互联网是大众获取医疗信息的重要来源,根据企鹅智库调查,过去几年里我国医疗健康自媒体有40000+,周阅读量100万以上,医疗健康问题每天搜索量达到6000万。但过去,大量的互联网医学内容泥沙俱下,一些是非专业人士将不明来源的资料简单堆砌生成。

 

一方面,洗稿式科普给大众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有人因为低烧不退,单纯依靠网络信息,自己诊断得了绝症而自杀。也有人因为虚假信息,耽误治病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很多专业医生洁身自好,不愿意通过互联网释放自己的专业价值。

 

在这样的状况下,互联网医学科普也在进行一次重塑。以权威的医生为作者,以前沿的知识为内核,以专业的态度为初心,以理性的思想为基石,让真正的医学为大众所接收,增强对健康的自我掌控。”

 

科技的革新能够推动医学的进步,同样的,我们还需要一个平台来承载在些进步,以让其普惠更多的患者。

 

那么,腾讯希望收获什么呢?张猛并没有在会上给出答案。

 

流量或是其中之一。在科普类产品方向,不少产品也在布局医疗科普战场抢占流量,但没有一家企业如腾讯一般投入如此大的精力。

 

但是,如果有一家企业能够将包括常见疾病、重疾、罕见病等众多疾病的诊疗信息系统化,结构化,最终打造一张权威的、广覆盖的、实时更新的知识图谱,这将为企业乃至广大患者带来无穷的价值。

 

正如腾讯医学ME大会在开幕式中所展示的: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向善是一种选择。能意识到这一点,本身也就是一种选择。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