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政策包含五大方向、监管标准将细化,中国互联网医院大会传递出这些重要信息

作者:钟庆宏 2020-08-27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互联网医院在疫情催化下迅速成长,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互联网医院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阶段,互联网医院应如何建设?需要注意哪些政策法规?有没有优秀案例值得借鉴?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


8月22日~23日,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主办、珠海市人民医院承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医院大会上,围绕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动脉网针对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政策方向、医疗质量和疗效保障、区域建设案例等内容进行了梳理。

互联网医疗的5个趋势预判


文俭.jpg

中国研究型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会长文俭


大会举办期间,中国研究型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会长文俭接受动脉网采访时,针对互联网医院发展的趋势做了预判,他认为主要有5个方面:


未来互联网医院医疗体系将会形成以公立互联网医院为主体,民营互联网医院作为补充的局面;

在政府监管服务平台的监管之下,通过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未来将可能形成从诊疗到康复的全链条服务;

互联网医院建设将推动医改向更深层次发展,随着互联网医院增多,服务范围将进一步覆盖社区、家庭,将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

互联网医院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发生竞争与融合,最终将建设成为互联互通更为顺畅,学科设置更为齐全、特色更加鲜明、服务范围更为广泛的新互联网医疗体系;

公立医院的功能将由目前的医疗中心,转变成为覆盖院前预防科普、院中诊断治疗、院后康复康养的综合卫生健康体。


文俭表示,研究型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将持续带领互联网医疗行业开展学术研究,繁荣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把分会办成互联网医疗工作之家和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学术俱乐部。具体而言,分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行业发展:


建好创新平台、高品质学术交流平台、资源转换平台;规范引导,组织制定互联网医院的标准制度和诊疗规范,逐步覆盖互联网医院各个方面,并以专科专家共识、临床指南、操作规程和行业标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同时,将评估推出一批互联网优秀医院和放心医院,进行典型引路。


互联网医疗政策五大方向


政策是推动和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直接动力,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斐介绍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政策的方向。 


王斐_副本.jpg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斐

 

王斐指出,互联网医院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当前医院管理者需要思考传统医疗服务应该如何与线上结合、如何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疫情的发展促使医疗参与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达成了共识,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着互联网医疗规范发展,推动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

 

结合疫情期间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和智慧服务的经验,5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发布。王斐对此进行了解读,指出互联网医疗下一步建设重点是加快建立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创新建设完善智慧医院系统、大力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等。

在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建设方面,将促成医院实现以预约为基础,建立患者服务中心,并将其线上化,减少线下患者不必要的就医次数,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滞留的时间。同时,国家卫健委也鼓励与医疗就诊相关的生活服务线上化。


在完善智慧医院建设方面,王斐特意指出了三位一体的系统建设。该系统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直接面向医务人员,辅助支持其进行临床诊疗;内部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医院管理的大数据,并可基于医院管理大数据对医院管理环节进行漏洞查找、弥补。同时,系统也需面向患者提供智慧服务。

在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方面,各地要加快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对互联网医院准入、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监管。国家卫健委也要求各个提供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完善自身的平台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于推动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政策支持,王斐介绍,医政医管局主要将从5方面推动:

 

一是分区域设置国家互联网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各区域的均衡发展。

二是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标准,明确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并对各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运行情况和发挥的监管功能进行评估。

三是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指导性文件,具体包括语言规范、病历书写要求、隐私保护等。

四是不断优化互联网预约诊疗制度和流程,进一步加强门诊号源管理。

五是完善智慧医院顶层设计,出台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体系文件,与《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估方法及标准(试行)》、《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共同组成较完善的智慧医院建设指导体系;帮助医疗机构有目标地建设和完善医院的信息化,让智慧医院建设具有可行性与可比性。同时,评判标准将根据技术发展做适时的调整变动。


互联网医疗本质是实体医疗的延伸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常务副会长、中日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强调从事物根源去理解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他指出,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实体医疗的延伸,医疗服务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促进了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


卢清君.jpg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常务副会长、中日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


卢清君认为,当前互联网医疗市场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互联网医院超出其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的执业范围。此外,相比线下,线上诊疗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互联网医疗如何实现患者安全、如何提升医疗质量、如何真正执行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职能都值得探索。互联网医疗实质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善当前医疗环境,改变当前大众生病便前往大医院治病的局面。互联网医疗需要进一步实现基层预防、基层保健,减少个体大病发生率,同时对慢病患者进行有效管理。

在卢清君看来,互联网医院是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的新机制和新平台。它离不开技术的支撑,需要运用新的通讯技术、信息化技术,将纸质病历变为数字化病历,变为可搜索可存储的信息。为了实现互联网化,支付体系需要变化,需要实现医保在线支付等。同时,需要对技术进行安全性评估测试。第三方运营的加入,可以盘活互联网医疗资源。卢清君强调,当前如何有效地对技术进行整合,使之安全有效地投入到医院,帮助医生患者获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仍旧需要各方进行探索。

 

卢清君表示,互联网医疗最终目的是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患者和家庭的医疗保健满意度。未来,互联网医院协会希望通过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院,建立创新机制和模式,整合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联体的优质资源,结合对口支援和健康扶贫任务,辐射价值,让区域的医疗机构能够接触到优质医院的专科优势,解决区域内不能解决的专科重大疾病问题,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面对专科疾病手足无措的问题。

互联网医疗质量与疗效保障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秦明伟指出,互联网医疗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在质量控制环节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秦明伟.jpg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秦明伟


结合北京协和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经验,秦明伟提出,需要从制度建设、管理架构、流程改造和指标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质控建设。制度建设方面,需要针对人员管理、设备管理、风险防范等制定详细制度及管理规范。管理架构方面,需要搭建不同层级的组织架构,将管理委员会、主管处室、参与科室和参与医师纳入,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流程方面,线上医疗应参考线下医疗,制定互联网诊疗详细工作流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各个环节。指标方面,需要通过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反馈的闭环管理来实现整体工作的提升,在事前、事中、事后设立监测指标。

 

秦明伟认为,质量管控环节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包括知情同意制度、医疗风险评估与处置体系、医师、药师和护师的准入流程、互联网诊疗线上电子病历管理制度、药房管理等环节的建设。在质量管控环节中,需要医院进行总体设计,覆盖患者和健康人群,结合线上线下诊疗流程,形成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就医流程。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精益诊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鹤尧认为,体现互联网医疗服务最重要的指标是疗效。


王鹤尧_副本.jpg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精益诊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鹤尧


王鹤尧指出,在医院就诊人群中,住院人群由于受到医护人员24小时看管,疗效较为显著。但比住院人群多得多的其余人群,由于缺乏有效的医学照护,病情往往难以得到控制,往往不断更换医院、更换用药,可能产生大量无效诊疗,最终导致医保负担过重。

为此,王鹤尧所在的学会建设了精准医学临床联盟。联盟内387家医院建立了统一的基因测序体系、统一的精准治疗原则。相关医院已干预超过200万患者。精益诊疗专家委员会更是通过出版精准医学药物治疗纲要,以及精益报告系统,指导着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在线追踪患者最新状况。通过在线诊疗,患者可在家中获得关怀指导,获得更好的治疗干预。借此,可帮助终身服药的慢病病人实现控制达标。

王鹤尧表示,精益医疗系统,正研究采用疗效评估的策略,而非以往的按照治疗过程评估的方式,以期实现更安全、更经济、更有效的治疗目标,提升患者医疗保健的获得感。

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上海经验


今年以来,上海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一批知名医院上线互联网医院并接通医保支付。大会上,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介绍了互联网医疗发展经验。


许速_副本.jpg

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


许速指出,互联网医疗在1.0时代和2.0时代,尚未进入到医疗的本质。3.0时代,从医保支付接入到线上读卡的支付,医疗逐步从线下转向线上,形成了医药险养的一体化。目前,上海正逐步跨入互联网医疗的4.0时代,并将通过MDT多学科会诊形式,实现医生对病人的多对一,实现优质资源的放大。


结合上海的经验,许速介绍,建设互联网医疗生态需要考虑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做的是构建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新模式,通过互联网为健康管理赋能。立足于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融合现代生物医药、基因等先进技术,结合商业模式,形成优质的系统便捷、经济高效、个性化互动式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让用户自己主导自己的健康。目前上海的健康云拥有2000万用户,在平台上实现了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医疗康养。健康云也实现了互联网诊疗平台、公共卫生平台、远程医疗资源平台的整合,以及线下健康数据的采集。

其次,上海目前正推进互联网的社区应用。上海在构建社区的互联网应用时,以家庭医生为主体,以签约服务关系为纽带,以互联网+健康进行机制创新,以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为驱动,形成了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医疗资源整合,充分满足用户的健康需求。家庭医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社区每一个个体的健康管理,这使得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定位得到进一步落实。

上海还出台了互联网医院规范建设指南、以及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的规范接口,覆盖了医疗流程、医疗管理以及医院经济运行等各个方面,并且上海正通过互联网逐步渗透医院管理环节,让医院管理变得更为精准有效。

 

接下来,上海将进一步放开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进一步促成健康生态的发展,并促成新变化的发生。比如医疗模式方面,将会从患者被动治疗转向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模式方面,将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数字医学模式。保障方面,也将会从工业的集中转向信息和数据的集中,并逐步实现互联网医疗的分级诊疗。


关于互联网医疗,原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名誉会长秦银河指出,互联网+医疗健康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国家医改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平台,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医疗健康福祉的重要抓手。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也表示,互联网医疗将助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和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


 互联网医疗行业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部门进行引导和监管,医疗机构与企业进行探索实践外,行业协会或学会也可以发挥连接、规范和引领的作用。动脉网也将持续跟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动态。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