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8万:药监码叫停后,阿里健康第三方追溯平台给出了成绩单

作者:高康平 2016-12-01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近日,阿里健康公布2016年截止9月30日止的年中报,报告显示当期营收5502万,较去年同期1719万上涨220%,除税前亏损1.04亿,较去年同期1.03微涨。细分到具体业务板块,电子监管网是其主要业务来源,当期营收4898.3万元,占到总收入的89%,向天猫主体提供的外包及增值服务营收307万、B2C医药业务138万,电子监管网在其业务板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药监码摇身一变“码上放心”

 

阿里健康向动脉网(微信号:vcbeat)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后,原又阿里健康旗下子公司河北慧眼医药承担的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被叫停,阿里健康遂决定建设开放、市场化的第三方追溯平台,继续利用其在追溯体系建设领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与监管部门、药品企业、行业组织、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以及公众一起,构建一个杜防假药的追溯生态系统。

 

阿里健康表示,新平台将完全兼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技术标准,同时为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的医疗机构和药品企业免费提供入驻新平台的服务。此外,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


201604245671461465516125.jpg


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则称,在保证新追溯平台自身的技术支撑成本的基础上,阿里健康还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逐步对码制标准、接口开放性和平台安全性等多项技术指标进行升级,使平台的运行成本更低、扩展性更强、功能更丰富。阿里健康曾在药品电子监管网的运维中表现出了雄厚的技术实力,报道显示,2015年,经过阿里健康技术架构重构和优化后的药品电子监管网,数据量比3年前增加了近四倍,但系统处理速度加快了二十倍,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减低了成本。

 

六月中旬,阿里健康上线“码上放心”追溯平台,该平台兼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技术标准,同时为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的医疗机构和药品企业免费提供入驻新平台的服务,针对经销商,码上放心声称其能协助经销商记录或标识其购进的产品,掌握其产品购进来源和销售去向,满足国家和地方监管需求,并帮助企业精细化管理。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入驻码上放心平台的已有上百家药品生产企业。8月18日,盘龙云海与阿里健康签订协议,旗下“三七粉”入驻码上放心平台,用户使用阿里旗下购物、支付APP扫码可查看产品产地、销售、流向信息;9月26日,马应龙亦宣布入驻码上放心平台,旗下各类药品将打上追溯码,可验明产品真伪。

 

配合阿里健康这一系列与品牌药厂签订的消息,其年中报也终于出炉,4898万,可以看做阿里健康产品追溯系统在药监码被叫停之后的首份“成绩单”,该成绩既显示出阿里健康在医药追溯方面的布局,亦显示出药企对此系统的认可程度。

 

产品溯源是一项好生意吗?

 

其实市面上除了阿里健康产品追溯系统之外,尚有多家从事此业务的机构。11月15日,甲骨文超级码股份挂牌新三板,招股信息显示,其去年一年营收3700万,净利润为336.28万,其主营业务就是防伪溯源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销售。官网信息显示其防伪溯源系统也包括药物板块,能为制药企业提供药品生产投料过程记录、出厂检验记录、流通等环节的记录,溯码方式包括标签、喷印、热转贴、贴标等多种方式,并提供全套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记者以采访该块业务为由联系甲骨文超级码公司,对方称此业务量较小,无采访必要。记者搜索到多家从事药品溯源业务的企业,对方亦声称无采访必要,只有一家公司告诉记者,这块业务现在还不成熟,所能展示的东西有限。

 

实际上,这也反映了药品行业电子监管的现实情况。自2008年推行电子监管码以来,医药行业各方对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态度不一。


201602253731456359221781_origin.jpg


现在所称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即药品包装盒的数字条码,消费者通过扫码系统查询该码可以得到该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信息,相当于药品的身份证。同时,该药品进入流通环节之后,经销商系统、药店等系统相应的应该录入相关信息,便于监管部门监督,出现问题时可以批量处理。从实用效果和用药安全来说,电子监管码是很有必要存在的。

 

可是药监码推行的过程却不尽人意,由于不是强制措施,药企对此态度并不积极,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此前进入流通环节的药品仅有40%左右拥有电子监管码,超过60%的药品从未进入过药品电子监管码范围,这显示出电子监管系统从开始到叫停,所致的影响力有限。

 

一个原因是监管系统的赘余,在现行药品监管体系中,有GMP、GSP、飞行检查等一系列认证,尽管药品电子监管码提倡全程可追溯、面向终端,但是此套系统却并非在监管体系中起到多大多用,属于“叫好不叫座”。

 

另一个原因就是收益问题,根据核算,制药和流通企业加装电子监管码系统硬件投入在数万元之间,算上人工运营费用,实际上每年发费不小。然而收益却是有限的,对最受关心的安全问题来说,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生产批号等召回,无须电子监管码亦可。而电子监管码一个非常“意外”的效果是能够反映企业的进销存数据,如果此数据掌握在商业公司手中,对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于是一批以连锁药店为主的企业开始反对药监码,并出现了直接针对食药监局和阿里健康的诉讼,迫于压力,药监码叫停。随后颁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又提出,“企业应当建立能够符合经营和质量管理要求的计算机系统,并满足药品追溯的要求”,主体责任被划归到药企,而药企要么选择自建系统,要么选择与阿里健康这样的平台型企业合作,商业化的电子监管系统开始来临,阿里健康也顺势上线“码上放心”——本质上还是原来的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

 

不过新上线的系统,比原有政府背书的纯监管系统,又多了一层商业应用的逻辑在里面。据码上放心平台官网的消息,除了监管生产、流通环节之外,该系统还能集成企业营销、活动运营、增值服务等,成为产品之外的另外一个“入口”。

 

这样看来,以产品溯源为名称的电子监管码系统尚算一桩好生意。

 

被食药监临阵变卦之后阿里健康暗度陈仓建起的第三方产品溯源系统,实际上也承担了阿里健康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此前阿里健康内部人士曾向动脉网提及,阿里健康业务板块可分为医药电商、医疗网络、健康管理、产品溯源四个板块,如何形成联动,是阿里健康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今看来,药监码系统或可为此提供黏合剂。

 

医药电商板块,早在8月1日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叫停之前,阿里健康就受够了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C证,可开展网上药店对个人消费者的医药电商业务;医疗网络方面,阿里健康网络医院接入了武汉中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西南医院等,目前已经覆盖综合科、中医科、内科、外科、儿科、口腔科等科室,患者可通过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预约名医,并实现了医院间的远程会诊;健康管理方面则是通过阿里健康签约家庭医生,可通过签约医生管理家庭成员健康数据和慢病康复。

 

那么产品溯源怎么把这几个板块黏合起来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药物,前述无论哪一个环节,药物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吸纳药企、医药流通企业入驻,获得一手的药品数据,对此后几个业务都是有辅助作用的。

 

此外产品溯源系统新加入的营销、管理、活动等功能可与阿里电商、企业资源等业务配合,做到阿里事业群的联动,想象空间无限,阿里的平台、大数据优势也能产生协同效应,可以预见的是,从好生意到大生意,产品溯源这条路要走通尚需时日。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