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病耻感,好心情联合多家媒体发布公益短片《接纳》

作者:动脉网 2020-10-09 15: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20年的10月10日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好心情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动脉网等多家媒体,发布公益短片《接纳》,共同呼吁拒绝污名化,减轻病耻感。


微信图片_20201009150739.jpg

点击图片跳转观看《接纳》短片


目前,中国大约有2亿受精神心理障碍困扰的患者,但接受正规治疗的人数却不容乐观,病耻感,绊住了人们求医的脚步,束缚着患者无法回归正常生活。

 

通常来讲,造成病耻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患者自己对自己所患疾病状态的一种偏见,即自我感到耻辱、见不得人;另外一方面,是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的歧视和偏见。

 

如果患者感知社会歧视较大,会导致其病耻感认同增加,将来更容易将病耻感内化,最终造成自尊和自我效能的下降。与此同时,伴随着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下降,反过来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病耻感,形成极大恶性循环。

 

《接纳》公益短片就反映的是这样的问题。短片以一位普通人的精神障碍诊断为开头,围绕疾病带来的日常生活困扰展开,当他面对同事的冷落、HR的质疑、朋友的误解、妈妈的关心,他想解释,却被一只名为“病耻感”的手捂住了嘴巴。短片结尾,患者与他的亲友和医生一起,呼吁社会平等对待精神障碍患者,帮助他们解开心灵束缚,减轻病耻感。

 

社会、他人的支持对精神障碍患者非常重要,他们需要社会真诚的接纳和支持。有证据支持,存在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其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较正常人偏低,而社会支持状况与生活质量高低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即病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生活质量越高。社会支持的好坏可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健康具有保护作用,不仅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且能促进疾病的康复。因此,社会周遭应该消除对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的偏见,患者本人也应该主动接受各方面的关系和支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去年6月,发布在《柳叶刀·精神病学》的首个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含老年痴呆)的终身患病率为16.57%,有1亿多焦虑症、抑郁症患者,每5名女性中可能就有一位抑郁症患者。这次对国人精神卫生状况的“摸底”结果,引起了大众对于精神心理问题的重视。精神障碍患者就在我们身边,他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同事、亲人,甚至我们自己。

 

因此,在今年这个特殊的“精神卫生日”,好心情特别制作短片《接纳》,并联合健康时报等多家媒体共同发布,呼吁社会减少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偏见和歧视,鼓励患者放下病耻感,积极回归社会,共享美好生活。

 

疫情期间,国民精神状态受到巨大冲击,心理健康受到空前关注。对于饱受精神心理问题困扰的患者来说,现在正是我们采取行动的关键时刻。能在这次历史性的危机中,借由精神卫生日和《接纳》公益短片,帮助患者解开心灵枷锁,让大众形成对精神障碍的正确态度,将在更长远的时间里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