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各级康复机构分别要花多少钱?一文分清各级康复机构类型、业务范围、投资规模【康复专题九】

作者:动脉网的小伙伴们 2019-04-13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海曼健康,原文标题《十分钟浅读国内康复现状(机构类型篇)》。动脉网获授权转载。


引言


康复医学理念自上世纪80 年代引入我国,经过30余年探索和实践,我国康复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


近十年来,一些投资机构、保险公司、民营企业纷纷把投资目光聚焦康复产业,推动行业标准提升与产业模式的扩充。在传统机构与新兴机构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目前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康复医疗服务。


然而在康复机构快速激增与全面铺开的形式下,部分投资者前期因对康复领域基本认识缺少认识等原因,自己投资经营的机构逐渐暴露出相关连锁问题,让业内开始沉淀下来进行反思。笔者立足康复领域的基本现状与客观定义,结合自身经验与相关总结,抛砖引玉,仅供从业人员与爱好者参考。


目前投资界对国内康复机构类型的主流认识分为:医院型、康复科、门诊型、疗养院型、不完全康复型以及群体型六大类型。为让读者有直观清晰的认识,本文仅根据我国医疗机构设置规范以及实际业态情况(不根据公立机构、民营资本或者国外资本进行区分),罗列如下:


>>>>

1. 三级医院康复科


发展追溯:早期多数由体疗科、针灸推拿科或理疗科等科室为发展源头,一般由中医、神内、骨科等相关医务人员组建初创团队,并委派人员参与康复专项学习、吸收康复从业(含教学)专业人士,逐步发展为自有特色的康复科室与团队。


现状概况:目前,在三级综合性医院的科室中,主流的概念还有“康复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等,主要根据自身规模与医院定位。近几年,因康复科建立纳入三级医疗机构考评标准等缘故,三级医疗机构的康复科基本完成全覆盖。部分知名机构,已开始联合相关机构或资本,以康复医联体为载体,开展建设其机构的“康复分院”等工作。


机构职责:康复医疗、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工程、教学、科研。


业务范围:本病区(中心)康复、外病区康复、门诊康复等相关服务;下级康复机构孵化与技术支援;康复医技培训与考核;康复科研等。


建设标准:参见各省、直辖市关于《三级医院等级考评标准》及各自医院的相关要求。


典型推荐: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等。


投资规模:500万—4000万。


>>>>

2. 三级康复医院


发展追溯:早期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发起,围绕发起诉求与服务对象,以康复为建设核心,通过相关医疗机构评审核准的专业机构。


现状概况:目前国内根据医院康复对象的类型与服务内容,大致分为综合性康复医院与专科型康复医院。近几年,社会资本与相关企业也开始投资建立三级康复医院,加速部分病种与服务的“临床-康复“融合,并开展一些手术医疗服务。


机构职责:临床医疗、康复医疗、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工程、教学、科研、预防、保健。


业务范围:主要针对神经系统、肌骨系统、心肺系统等相关疾病的康复服务,也有负责对接工伤患者的专项服务,部分机构提供专科手术及相关临床医疗服务;康复医技培训与考核,康复科研等。


建设标准:参见国家关于《三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以及地方相关要求。


典型推荐:北京博爱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无锡市同仁(国际)康复医院、湘雅博爱康复医院。


投资规模:1.5亿—6亿。


>>>>

3. 二级医院康复科


发展追溯:早期因与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展开区域共建合作、医院领导相关人士力促、医院转型等原因,参照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科组建历史,逐步建立康复科室。


现状概况:目前,这一类的康复机构发展良莠不齐。部分机构,与知名三级医院康复科构建康复医联体,引入先进技术与人才,依托机构自有优势,打造为三级医院康复科的“合作病区”。也有部分机构,在理疗科或针推科的基础上,购入简单设备算成立了康复科,流于形式而未有实际内容。


机构职责:康复医疗、康复治疗、康复护理。


业务范围:本病区(中心)康复、外病区康复、门诊康复等相关服务;康复教学。


建设标准:参见各省、直辖市关于《二级医院等级考评标准》及各自医院的相关要求。


典型推荐: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康复科、上海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康复科。


投资规模:200万—800万。


>>>>

4. 二级康复医院


发展追溯:早期发展追溯参照三级康复专科医院;也有部分机构在早期自身康复科室建设中获得成功经验,进而医院整体转型为康复专科医院。


现状概况:早期公立机构主导筹建的康复专科医院或转型为康复医院的,目前建设比较规范且服务流畅。自2005年开始,社会资本、社会企业逐渐参与到二级康复医院的建设经营中来,并且2013年整体的投资规模与数量呈现加剧趋势,2016年底开始降温。


机构职责:康复医疗、康复治疗、康复护理。


业务范围:主要针对神经系统、肌骨系统等相关疾病的康复服务,也有负责对接工伤患者的专项服务。


建设标准:参见国家关于《二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以及地方相关要求。


典型推荐: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无锡市梓望康复医院。


投资规模:3000万——8000万。


>>>>

5. 一级医院康复科


发展追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与知名综合医院康复科共建康复医联体的框架下,选拔原有理疗、中医人员组建康复科室开展相关服务,更有配备相应康复病区与颇具规模的康复治疗中心。还有一种较常见于民营医院,主要医院收入结构化的优化调整,通常简单配备中医、理疗的人员和设备,技术操作与业务流程的规范性要求不是很大。


现状概况:早期加入康复医联体的一级医院康复科,在科室规模与规范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机构的业务水平与能力不亚于而某些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得益于康复医联体的资源以及社区级别机构的定位覆盖,其成长成熟度很高。


民营机构对自身业务结构以及经营实际有着高度的自治与敏锐度,对于进一步发展康复有着进步的认识,但受制于人员、技术、支付结构、管理成本等困难,康复科的发展依旧较为缓慢与迟滞。此外,随着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浪潮,尤其是社区医疗机构开始向“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方向转型,基层机构的康复医疗部门开始配备,但同样由于缺少意识、技术、人员、动力等因素,大多机构仅为形式。


机构职责:康复医疗、康复治疗。


业务范围:本病区(中心)康复、外病区康复、门诊康复等相关服务。


建设标准:参见各省、直辖市关于《二级医院等级考评标准》及地方相关要求。


典型推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已转型为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


投资规模:250万—800万。


>>>>

6. 康复医疗中心


发展追溯:2017年之前,康复医疗中心的定义尚未明确,不同类型机构均有康复中心的叫法,常见于民政部门扶持建立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或“工伤康复中心”,覆盖范围包括从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到一级医院康复科。民营的康复机构,通常考虑市场营销的需要,也往往将康复科或理疗科对外命名为康复医疗中心。


现状概况:201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的要求。正式提出了康复医疗中心的定义与标准,确定其作为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身份。


机构职责:康复医疗、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居家介护。


业务范围: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慢性期康复患者提供医学康复服务。


建设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51号)。


典型推荐:暂无,欢迎建议补充。


投资规模:300万—800万。


>>>>

7. 康复医学专科门诊(部)


发展追溯:早期多见于外资在国内发达城市设立的独立医疗机构,提供相关专业康复服务。后公立医疗机构为延伸服务触角、满足基层服务需求,开始设置康复门诊(门诊部),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与专业康复内容有出入,大多仅限于形式或名称。2015年开始,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康复医学专科门诊部,并按照国际性标准进行机构筹建、产品打造、队伍建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机构。2018年,国内第一张康复诊所的牌照也得以发放。


现状概况:2017年开始,民间资本大量涌入康复门诊的投资浪潮中来。通过设立康复门诊部或运动医学门诊部等方式,作为独立医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主要的服务范围还是针对运动系统康复比较多。


机构职责:康复医疗、康复治疗。


业务范围:门诊类康复服务,常见于运动损伤、肌骨类、疼痛类康复,也有部分机构开展心肺康复或术后康复。

建设标准:国家关于《普通专科门诊部》建设标准与地方要求。有些地方尚未同意开设独立康复医学专科门诊(部),需要与地方主管机构进行沟通与确认。


典型推荐:上海赟动康复医学专科门诊部、杭州尤看运动医学诊所、北京弘道运动医学诊所。


投资规模:500万—1500万。


>>>>

8. 门诊(部)康复科


发展追溯:早期多分为两种,一种较常见于外资综合门诊部中,为了丰富机构的业务结构与服务内容,配备康复科,并多数针对运动系统或颈肩腰腿痛开展相应的康复治疗服务。另外一种为优化机构收入结构与降低药占比,多为形式,常规开展针灸推拿或者理疗。


现状概况:此种类型机构的康复规模通常不大,作为综合服务的配套与辅助较多。


机构职责:康复治疗。


业务范围:门诊类康复服务,通常见于针灸推拿或理疗。


建设标准:参照综合门诊部、诊所设置相关要求,以及地方要求。


典型推荐:和睦家医疗门诊部。


投资规模:50万—300万。


>>>>

9. 中医门诊(部)康复科


发展追溯:基于中医门诊非药物性治疗方式的传承与提升,通常方便针对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疾病进一步的集中优化处置。


现状概况:此种类型机构的康复规模通常不大,与现代康复概念融合的较少,多数为“新中医”机构的经营概念注入和引用。


机构职责:康复治疗。


业务范围:门诊类康复服务,通常见于针灸推拿或理疗。


建设标准:参照综合门诊部、诊所设置相关要求,以及地方要求。


典型推荐:暂无,欢迎建议补充。


投资规模:10—30万。


>>>>

10.护理院/疗养院康复科


发展追溯:早期多见于护理院/疗养院为满足入住患者服务的多样性和实际需求,引入针灸推拿或理疗服务。在近几年医养融合概念推动、以及康复发展迅猛的形势下,升级为康复科。部分机构引入现代康复概念,关注护理人员分级与功能回归的重建。


现状概况:自2015年以来,配备康复科的机构增数迅猛,尤其是在医保对部分康复服务实现支付之后,部分规模较大、连锁经营的护理院/护理院已将康复科进行扩编与提升,其康复治疗中心规模与场地不亚于部分二级综合医院的康复科。也有机构选择与康复医院在同一区域内共同设立、错位开展服务。


机构职责:康复医疗、康复治疗、康复护理。


业务范围: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慢性期康复患者提供医学康复服务。


建设标准:疗养院、护理院建设标准、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和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试行)及地方要求。


典型推荐:南京欧葆庭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


投资规模:10万—500万。


>>>>

11.康复服务工作室


发展追溯:早期多见于康复从业人员(主要是康复治疗师)自行开设,未领取相关医疗机构资质,提供覆盖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盆底康复等服务。后逐渐增加培训、体能训练等相关服务。


现状概况:总体来讲,机构发展良莠不齐,人员结构复杂。随着医疗机构申请的放开、以及资本市场的涌入,早期开设工作室的从业人员,逐渐走上规范化道路,即申请医疗机构资质提供专业医疗级别服务、申请健康管理公司资质提供健康相关或康复亚科相关(非侵入性)服务,也有机构依旧在“灰色地带”徘徊。还有一些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出身,但也打着康复的名义,从事盆底、脊柱矫正、体能训练等服务。


机构职责:暂不明确,消费型服务。


业务范围:消费型服务,常见于针对运动损伤、疼痛、体能方面的服务支持。


建设标准:无。


典型推荐:福建汉凌肌骨疼痛管理中心、上海脊近完美健康管理咨询中心。


投资规模:10万—300万。


>>>>

12.居家服务照护中心


发展追溯:早期由政府机构倡导并发起,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牵头与管理。近几年陆续有社会公司参与进来,分别有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不同形式。


现状概况:逐渐呈现社会公司自营机构连锁数量增加、公立机构委托社会机构参与运营数量增加。同时收费组织、NGO公益组织的区分界线日渐清晰。服务内容与服务业态有着不同的方式,分别提供适老性房屋改造、生活辅具使用训练、运动干预等服务内容。部分机构申领养老机构牌照,可以设立康复科室,开展医疗级别的康复服务。


机构职责:居家介护。


业务范围:以功能重建为核心的康复服务,注重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的运用。


建设标准:暂无统一的官方定义,部分机构参见养老机构建设标准。


典型推荐:无。


投资规模:10万—300万。


>>>>

13.综述:


image.png


此外,部分上述康复机构,虽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批获得法律资质,但缺少具有“康复医师”执业牌照的专业人员负责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医疗”工作。


原文附注:

1)本文所提及的发展追溯、现状概况、机构职责、建设标准、投资规模等标题与内容,均围绕康复机构(医院、科室、门诊、工作室)展开,并非指所涉及或关联的整体机构。

2)其他诸如月子康复中心、皮肤康复中心、亚健康康复中心等非医疗机构机构,笔者对其机构性质、服务形式与内容未有了解,不便展开描述或讨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动脉网立场


本文作者:无锡海曼健康医疗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永杰


作者个人履历:2008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专业,后获得供应链管理硕士,具备康复领域投资规划、运营管理、基建园艺、产品研发、信息化架构等方面经验。2018年自主创立海曼健康,推进“康复精品门诊直营连锁、康复康养机构筹建顾问与经营委托、康复理论与技术的相关研究与转化”三驾马车,致力于在康复医疗及居家介护领域打造中国的康复HMO模式。


曾作为某康养投资管理公司的创始团队完成康复连锁机构投资与运营、康养中心建造于运营、4A旅游景区项目改造等工作,后任该公司董事及医疗管理公司总经理。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