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临床医生创新桥梁,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博辉瑞进卓越外科专项基金启动

作者:杨雪 2019-03-25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9年3月21日,《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年会在杭州举办,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博辉瑞进卓越外科专项基金启动会暨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品上市会隆重在此年会隆重举行。

 

这一专项基金是我国外科领域首个专项基金项目,首期启动资金达200万元人民币。基金将专门支持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外科医生从事学术交流、教育培训、临床科研等活动,重点支持可降解生物材料在外科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方向的研究。2019年度共计划支持40个外科临床科研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人民币5万元,资助周期为2年。

 

为了保证专项基金研究课题的学术性和公正性,该基金专门设立了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专家分别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陈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唐健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胃肠外科李健文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陈双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腺外科中心刘子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申英末教授,为课题提供公平公正和专业权威的意见。


2.jpg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晓萌理事长、科技部陈林军主任亲临现场,疝与腹壁外科界的泰斗陈杰教授,唐健雄教授、李健文教授、陈双教授、刘子文教授、申英末教授,与博辉瑞进董事长赵博,CEO李学军共同按下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博辉瑞进卓越外科专项基金的启动按钮。 


腹壁外科发展难题,需要临床医生参与创新突破

 

在我国,疝病患者人数每年达300-500万,其中腹股沟疝发病率最高,占到整个疝发病数的90%以上。虽然中国的医生每年操刀大量的手术,但是在外科手术方式没有一种手术方式是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同样在产品上,高生物活性组织修复材料制备技术,主要也被国外厂家垄断,这背后反映了国内外外科发展的差距。

 

陈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从国内外发展差距来看,第一国内有高度没有广度,在京上广这些城市可能无张力疝补手术比欧美国家还多,但是在一些基层医院、边缘地区,张力疝修补都还不规范。第二就是随访系统的不完善,我们做了大量手术,但是结果没有长期监测,数据没有量化收集。第三就是我们国产的材料,独立自主研发的较少。第四个方面,我们的科研和论文,因为多中心的研究,大样本的研究,随机对照的研究相对比较差。我们的高质量的论文也比较少。”

 

除了在创新能力以外,诊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是国内现代外科发展的瓶颈。

 

陈双教授就说道:“其实我们医生的技术不比国外差,因为每年医生积累了大量手术经验。但基础研究比较薄弱,除此之外,几十万的外科医生,诊疗的规范性、一致性、标准化方面,我们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与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博辉瑞进卓越外科专项基金的初衷正是希望能够在推动现代外科发展上贡献力量,建立上下游产业、产学研医协同合作的桥梁,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临床应用,解决组织修复和功能再生的临床关键共性问题,提高我国本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地位,实现进口替代,为广大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组织修复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博辉瑞进卓越外科专项基金可以引起临床外科医生对科研方面的关注,尤其是青年医生,让临床医生亲身参与到创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中,临床中使用的问题也可以快速地反馈推动产品研发。”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大外科主任唐健雄教授作讲述了专项基金如何像源头活水一样带动外科中各个主体的积极性,最终惠及患者。


微信图片_20190325105610.jpg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晓萌理事长在基金启动现场发表寄语


以外科修复领域可降解生物材料为基点,突破恶性循环怪圈

 

王磊.jpg

博辉瑞进销售总监王磊博士介绍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品


为什么2019年度专项基金选择重点支持可降解生物材料在外科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方向的临床研究,选择外科临床研究范畴,鼓励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呢?

 

从医学发展角度来说,再生修复是外科的发展方向。李健文教授向记者解释道:“从重建到再生有一个巨大的分差,这一步的跨越非常难。比方说我们一个腹壁的缺损,我们用合成的补片去补,第一个要有足够的强度,钢板够硬,但是不行;同时还要有顺应性,塑料布够软,但是没有呼吸性。而生物材料放到缺损部位,可以提供支撑功能,也可以诱导腹壁再生,最后形成人体自己的组织,生物材料也在不断发展中,所以专项基金在这方面投入是很有意义的。”

 

从临床医生角度来说,可降解生物材料在外科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方向研究,由于国内外都尚未实现大规模的临床应用,临床的标准和规范是如何现在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正是中国医生填补空白的机会。

 

陈双教授指出:“生物材料可以说是第三代材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检验。就以吸收时间举例,什么时间吸收是最好的,现在都没有标准,这需要给出我们中国的答案,这也就给了临床医生发力的机会。”

 

博辉瑞进的创始人赵博是临床出身,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腹部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10余年,他看到了再生修复是外科发展方向,认识到实现进口替代,医疗器械国产化的重要意义。自2007年起,自筹经费研发再生型生物材料细胞外基质源材料。

 

以“开放式创新”为企业价值观的博辉瑞进与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共同成立的卓越外科专项基金将处于前端的临床医生同后端的产品研发相结合。打破了企业研发大投入,临床推广困难,进而病人无法负担的恶性循环。让好的产品更快更有效地应用到临床中。

 

博辉瑞进创始人赵博也表示,卓越外科专项基金第一届主要应用于腹壁外科,而接下来还将在外科中其他领域开展,推动外科现代化发展。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