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VS北极光创始人邓锋【投资者说·第一期】

作者:动脉网 2016-02-20 08:03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5年过去,互联网医疗在经历两年的火热之后,开始了新的阶段:更大规模的投资、更多理性的思辨,以及更为期待的未来。

 数以百计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过去几年或重注、或试水,都在互联网医疗留下了不少的痕迹。爱过方知情浓,投过才知水深水浅。

 2016年,动脉网正式启动【VB访谈录◇投资者说】,我们特别邀请关注医疗尤其是互联网医疗的优秀投资人进行访谈。

 我们认为,医疗很重,一在历史,二在责任,这是人生、人命相关的事业,艰难而伟大。越是在热闹的时候,越要在意理性的声音,欢迎投资大牛们来与我们畅谈2016。

我们很荣幸的是,在启动VB访谈录时,我们邀请到了投资界大佬,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担任我们的访谈嘉宾。而第一位访谈的对象,是北极光创始人邓锋,一位既是超级创业者,又是顶尖投资人的大拿。

而陆刚和邓锋还是好朋友,他们的机智交锋非常精彩。

欢迎更多的投资人、投资机构来参与【VB访谈录◇投资者说】,可以联系邮箱:mr.liu@vcbeat.top,找到小编。

【访谈人: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

2004年加入联想控股,从事创业投资与管理业务。2009年,加入联想之星负责天使投资业务。投资的医疗健康领域项目有阳光易德、天津微纳芯、苏州派格、燃石医学等。

【访谈对象:北极光创始人】:邓锋

邓锋于1997年发起创立了网屏技术公司(NetScreen),2001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04年被瞻博网络(Juniper Networks)以42亿美元收购,获得美国“2002年度企业家”和“2003年度创新人”等荣誉。归国以后邓锋创办了北极光创投,目前投资及投后管理的公司包括:展讯通信,中信医药,美团网,百合网,安全宝等,身兼成功创业家和投资者两种角色。

【访谈主持】:动脉网副主编卜艳

正式开始之前,请让小编再啰嗦一下,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访谈人与被访谈人的背景,陆刚与邓锋相识多年,并且在多家投资项目中有过合作关系,双方对投资的理解和打法,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

lgdf

北极光为何重注医疗健康领域?

卜艳:北极光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专注于TMT领域,这几年开始频繁在医疗健康领域出手,请问你们是如何看待和布局医疗行业的?

邓锋:我觉得任何投资机构的战略制定都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你团队的DNA,即团队成员的经历、经验是什么样的、资源等是什么;第二个就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哪些地方有大的长期的机会。

我还有几个合伙人最开始都是从IT行业出身,搞的都是计算机、电子这些方面,所以刚开始做投资肯定要从TMT方向开始,互联网的东西多一些。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团队在扩大,方向也在扩展。2007年我们开始布局能源、环保、精密制造等领域。2008年、2009年我们开始布局医疗健康领域。我们判断,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国会有一个比美国更大、长期的一个巨大机会。

过去这些年的投资效果的证明了我们的判断是对的。

卜艳:在确定进入医疗这个对你们相对陌生的领域后,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论和投资策略?

邓锋:大方向定了以后,我们第一步就是找人,找专家。还有找合作伙伴,譬如说联想之星。

另外,刚开始投的时候,我们的策略是投早期的要少一点,投后期的要多一点,譬如说我们第一个投的是中信医药。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熟悉医疗健康领域,后面的投资也变得越来越早期,越来越敢投。

卜艳:所以说,可以谈谈你们对医疗领域的理解了,这和TMT有非常多的不一样的地方。

邓锋:确实有非常多的不同。

第一、医疗行业市场巨大;

第二、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度管制的行业,你一个产品的上市可能还需要经过CFDA的批准,这就很难像TMT一样可以爆发式增长,但是医疗的持续增长性要强于互联网;

第三、医疗不像互联网一样容易被颠覆,一个产品的周期可能会特别长;

第四、医疗特别医疗仪器方面满足轻回报的概念,虽然成长没那么快,但是可以持续成长,所以回报的倍数也是很高的,回报好的话几十倍上百倍也是有可能的,还是符合风险投资的。

北极光的投资逻辑

卜艳:在你眼中北极光的投资特点或优势是什么?

邓锋:第一个特点可能是我们比较有耐心,在TMT里面我们也都有投资早期企业,我们的逻辑是要和企业一起成长。

第二个特点是我们投比较偏技术的企业。从这一点来说,IT和医疗有很多的共性。璧如说做medical image,医疗的影像,其实背后是IT系统在支撑,很多医疗仪器今天都是嵌入式系统,有电子设计也有医疗传感器、数据分析。

所以这些过去在IT行业投资的经验和我们本身IT行业的背景,对于我们技术化要求很高的医疗投资有相当的帮助,北极光从来都投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在医疗行业也是。

这一点我们可能和联想比较像,相对来说投得比较早期,有耐心,看这些东西可能是看长远,而且技术东西相对多一些。

陆刚:同意,我也挺喜欢技术含量高的项目。

邓锋:另外,我们把重点放在投后,我们认为创业企业刚开始大家差不多,但有些自我学习能力强的企业,随风着风投的帮助、扶持,就会越走越快,越做越好。这一点也和联想之星比较像。

第三个特点可能和很多风投类似,投资关键还是看人。我最痛苦的,或者投资人最痛苦的是人的风险。timing都对,technology也不错,创业家和你不是一条路,那最难受。但如果创业家和你是一条路,最后technology失败了,失败就失败了,我们做投资人都知道有成功和失败,不可能只是成功,但是他一旦打对了,就会变成行业的领军者了。

陆刚:我们也八年投了一百多个项目,从概率来看,基本上你担心某人会出某种问题,最后往往都会出问题,没有太多侥幸。

邓锋:是的,甚至公司都上市了,你发现你最早那些担心的问题还是会出现,只是出现的时间点稍微晚点。

北极光如何看互联网医疗

陆刚:最近这几年,大家的热点都在移动互联网,而到了2012年、2013年,互联网医疗这个词火了,并出了挂号网、春雨医生这样的明星企业,市值上得比较快,对互联网医疗的趋势你如何看?

邓锋:我们内部在相当一段时间有过争论,互联网+医疗是个热点,但过去我们的团队是互联网团队、医疗团队,把二者结合起来不容易。

陆刚:很多投资机构里面都这样,两个团队观念有很大的冲突。

邓锋:因为你用互联网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觉得它可能还太初级、太早期,成长速度不够快。而你从医疗角度来看,普通互联网这些东西也不行,还处在边缘状态。

到今天为止我觉得这个争论还在进行,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争论归争论,很多东西其实历史上也是这样,好的投资案子并不是说大家都是很一致了才能投出来。

而从布局角度来讲,你还是应该做,但是要控制风险。现在确实没有一个定性说,互联网医疗会从哪端先获得成功,譬如说到底是医生这块、医院这块还是从病人这块引爆,我今天真的没法给答案。实事求是讲,要是想清楚,今天就去投了。

卜艳:那你认为现在互联网医疗最不清楚的地方是什么?

邓锋:以轻问诊为例,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未来变现方式,譬如说不能诊断开药。所以当这种大的制度性的东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你做这些东西变现就不是很清晰的。但我不是说没机会,因为很多中国的事就是有时候你得往前先走一步,倒逼政策改变是有可能的,滴滴、快的在创造这种可能性。所以我对移动医疗看法是,大幕还没有拉开。

复盘投资案例 传统医疗如何转型

陆刚:看不清楚,就先复盘投资过的案例,总结一下经验。

邓锋:确实,风投自己本身也在尝试,在学习。来讲讲我们投资的一个项目,叫壹心理。

壹心理是和互联网医疗相关性很大的项目,通过互联网来做一个心理服务的东西,是2C为主,2B为辅。

现在中国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需要心理服务的人群基数很大,但是以前线下的规模和能够触及到的人群都不够,现在用互联网把这个领域的人群聚集起来了,并提供解决方案。

过去国人不太愿意对面心理健康这个问题,怕被人理解成精神病。现在通过互联网的平台,用智能手机、微信等一对一地交流,其实是很好的一个方式。

陆刚:这个特别让我想起我2007年投的一个项目,叫阳光易德,是做传统的心理健康服务的,有心理健康的素质测评,也有压力的管理和训练,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方式,最近也在向互联网医疗转型。对于这种传统医疗公司转型,你有些什么建议?

邓锋:首先这个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觉得首先要看它是互联网重还是传统行业重,不管是讲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关键是看哪一个重。如果传统行业的基因重,其实传统行业为主来做的话是可以的。如果要是互联网重的话,传统行业再转就很困难,可能需要一种颠覆式的方式来做。

譬如说电商这块,一般传统行业很难转,京东是完全用电商方式做的,但是苏宁就很难转,国美就更难转。电商已经被证明了互联网思维更容易有颠覆性做这个事,更容易成功,而转就不太容易。

但是互联网医疗这事不好说,如果他真的是医疗重,那往医疗转可能就很好,价格逐渐改回来,如果互联网很重的话,干脆颠覆从头开始做。

医疗健康爆发的几个Timing

陆刚:其实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这些年,餐饮、教育、金融、旅游都在改,到医疗来说,貌似医疗比一般的传统产业似乎更难穿透、更加复杂。

邓锋:这事反正就是看你怎么看了,因为金融也是一个高度管制的行业,金融肯定是比电商更偏传统行业。有人讲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到底是哪块重也是需要讨论的地方。

还有教育曾经也被人们认为传统行业很重,永远是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但直到最近一两年突然发现,其实线上可以做得很好,可能有一个时机的问题、时间点的问题。

确实相比教育来说,我觉得金融和医疗更传统行业成分高一些,管制更高一些、更强一些,所以它们肯定是传统行业的程度更重,也没准到哪一天时机到了,突然一下就转了,突然就变了。

陆刚:是,那天我想提一个成语叫爱财如命。金融是财,医疗是命,这两个行业都是密切相关的。

邓锋:所以要更慎重一些。

陆刚:未来你们看哪好几个方向成为医疗健康的突破点?

邓锋:我们认为检测是一个重要的分向,譬如说基因检测,也说叫精准医疗。还有POCT,这个联想之星也有投,天津的微纳芯。现在用POCT的概念,我可以在床前做诊断、做治疗,也可以走到社区医疗来做,以后可能真的觉得自己不舒服了,你不需要跑到医院排队、挂号,然后做一下化验,一个星期之后告诉你化验结果。你不舒服就去楼下取一滴血或者什么东西,马上就可以查出来我到底是病毒还是细菌,应该怎么处理。这个不是多少年以后的事,而是未来五年左右就可能实现。

当然POCT的起来,背后是一整套技术的进步,我们称之为IT云,连接一切。

陆刚:现在谈到IT云的话,还有另外一个词,叫智慧医疗,通过大数据帮助做一些临床决策,譬如说IBM做的Waston,你为中国这方面的Timing到了吗?

邓锋:我觉得timing是这样的,首先第一个看对谁,因为对于病人timing没到,投资的timing已经到了,尤其对早期投资我至少要提前看五年。另外这种timing不是突然一下就出来,这种技术总是不断地在积累。

举个例子来说,刚才您讲的这一块,未来我们可以想象要做类似于大白的诊断机器人,关键是两点,一是传感器的进步,二是大数据的积累。

对于这种技术的渐变,我们既要看到近两三年的,也要看到5-10年的。我们也真的投了一些很超前、很酷的项目。

陆刚:因为刚才也谈到了生物这一块,最近从美国热到中国,像我们投了燃石这一类的,最近在市场上引起的动静比较大,而贝瑞和康已经喊出几百亿人民币的估值,您怎么看这个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邓锋:生物这块我自己感觉,大的方向是对的,大的timing也在到来,至于是哪年用哪个方式突破,是不是以基因测序的方式突破,都很难说。但是生物,包括抗体药,包括刚才我们讲的整个各种各样和DNA相关的领域,其实都在往前推进。我们也在这上面花了不少的精力,从华大到燃石,另外还有两家,一共投了四家,安诺优达你可能也知道。

包括我们俩投的燃石,第一次投资的时候,他们融资很困难。找半年多找不着,然后我们进去的时候他们也挺庆幸融到资了,但是一年以后估值一下就变得那么高。咱们布局方向是对了,但是估值涨这么快是真没有想到。

北极光的投资地图和投后管理

陆刚:从北极光的投资项目来看,相互之前的关联性很强,北极光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个自己的投资地图?

邓锋:对,你看我们是从医疗器械开始,然后逐渐推到医疗服务,服务就是包括刚才讲的我们投的一些社区医疗,包括电商服务,包括测序服务等等。现在我们又往下推,就推到药,开始做药。

药其实是最关键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不投特早期的药,因为这个方面需要的专业知识更强。我们投的中信医药对我们理解这个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中信医药既做医药也做医疗器械,又在流通领域,基本上帮助我们打通了对这个领域的认识。

陆刚:有逻辑的投资地图方便投后的管理,也是对被投企业的一个重要吸引力。

邓锋:每年我们都会搞年会,把大家聚在一起,让大家能够互相交流。同一个行业更容易交流。譬如都是卖药的,大家都会分享,你怎么打医院的科室,哪个科室重要,是科室决定权大,还是医院的决定权大,还是都决定权大,很多这些东西大家都可以在一起分享。

当然我觉得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这种合作不是一个投资人能够强迫他做的。投资人能做的,是搭建平台,增进他们之间的信任,还有提供协调机制,最后的合作要看他们自己。

资本不存在冬天 对创业者的建议

陆刚:最近大家喊的比较多的资本的冬天,这方面您怎么看?

邓锋:从我的角度来讲,现在可能更符合实际,资本的冷热有变化,但是中国的创新并没有变差。同时中国大量的VC、PE还是有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市场上既有好的创意又有钱,这应该是投资很好的时候。

对好的企业来说,以前是不管别的企业好不好,都能拿到钱,这样的竞争是很可怕的。现在很多不好的企业拿不到钱,对好企业反而是好事情,因为没有那么多乱玩的了。

所以从大的来说,可能现在才是一个常态,过去只是泡沫太大,现在回调一下。

卜艳:我这边最后一个问题,请您给创业者提几点建议。

邓锋:我过去也是一个创业者,我的观点是,创业要有超越财务回报的预想,这样你才能不把创业当成一个苦逼的事,而是要把它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生活方式来看待。

如果你用很悲情的方式去创业,很容易熬不下去的,碰到困难你就惨了。创业中遇到困难,坚持是非常重要,如果说你的坚持是为了事后那点钱,那后面你可能遇到别的钱更多的机会你很容易就放弃了。

当然不是说坚持就是一件事走到黑,死了我也不离开。对商业的判断要对,要敢于做决定,不管是招人、拿客户,还是调整商业模式,都要快。不要怕犯错,错了快速改过来就行。

还有,创始人一开始就要有战略思维,而不只是做产品经理。因为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公司,在早期的时候就要关注我怎么建立一个能够打仗的团队,树立什么的企业架构、企业文化。

2016年,动脉网正式启动【VB访谈录●投资者说】,从投资者、投资机构的角度来了解,分析互联网医疗领域。在经历了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