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健:从“患者社区”进化到“癌症患者全病程康复管理平台”,延长患者数倍生命周期

作者:钟庆宏 2020-07-12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城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10万)为163.18,位居城市疾病造成的粗死亡率的第1位。2018年农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10万)为158.61,位列第3,排在农村粗死亡率前两位的则是心脏病(162.12)、脑血管疾病(160.19)。整体来看,2018年城市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城市总死亡人数的25.98%,农村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农村总死亡人数的22.96%。恶性肿瘤离我们并不遥远。

打造了癌症、重症、慢病患者交流平台的觅健创始人刘文桂,对患者患病求医过程有着切身之痛。亲人患病求医的惨痛经历,让他在创业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建患者赋能平台:从专业医学科普教育角度切入,同时为患者提供精准医疗资源的对接,进而搭建全病程康复管理体系。在一次次帮助患者的同时,也为曾同样身为患者家属的自己寻得安慰。

我没有医疗背景,但我更懂患者


刘文桂坦言,“业内同行可能会更为看重创始人是否有医疗背景”,但“患者并不会从创始人是否有医疗背景去感知”。这并非说医疗背景不重要,“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有着医疗背景是必须的。”目前,觅健的团队成员中一半以上都有着医疗背景。并且觅健有着专门的医学部,负责医疗科普内容的策划。在外部,觅健也聘请三甲医院的专家做顾问,提供专业指导。

如果没有至亲患病的经历,刘文桂或许会有另样的人生。早在2007年,刘文桂从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一头扎进了管理咨询行业,为大型企业提供战略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咨询服务。在这个行业一干就是四年之久的他,直到至亲患病才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观察医疗行业。至亲过世后,一遍遍回顾过往,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疗行业中的沉疴,也让他意识到原本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

这段求医问诊的经历给刘文桂带来的,是从患者角度对医疗行业的思考:

1、病患医学科普教育程度不够,全病程管理的体系缺失。患者没有有效的资讯了解渠道:对于药品注意事项、副作用一无所知。部分医生由于时间匆忙或粗忽大意往往忽略了对患者的告知及院外随访。
2、病患及其家属无法参与到治疗决策中。这与患者本身医学基础知识较低有关,也与患者无法获得同类病例治疗方式有关。患者只能被动接受医生提供的哪怕是十分不合理的方案。

3、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地域间的治疗方案存在很大差异。从医疗资源劣势的地区进入医疗资源相对优势的地区,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病患错过最佳就诊时间。

基于上述原因,当刘文桂在2013年准备创业时,他选择了患者社交平台切入。“我没有传统医疗人固有的思维定式,能够比较自然地从患者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也让这个患者社交平台显得有些许不同。


从“病患如我”到“觅健”,相当于推倒重来


2013年,刘文桂一手打造了“病患如我”患者社交平台。他的重要参考对象,是国外十分流行的PatientsLikeMe病患社交平台。刘文桂当时希望能够像这个平台一样,让病患贡献数据,通过对数据匹配,再将数据回馈给患者本身。


2013年开始立项的病患如我,在2014年4月上线。但直到2015年,病患如我平台的发展都不够理想,用户的增长也相当缓慢。“我们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跟美国的患者相比,中国患者本身对医学知识掌握相当匮乏,患者普遍对医学数据不了解、也不敏感,所以很难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去贡献数据。”从一开始,“启动点是患者贡献数据,但启动点是错误的。”

意识到问题后,2015年刘文桂进行了复盘与探索,在同一赛道进行二次创业的刘文桂打造了觅健患者交流平台。对刘文桂来说,这无异于推倒重来。2015年9月觅健正式上线,不同之处十分明显。觅健APP底层逻辑的变化表现在从内容切入,“我们的底层逻辑变成了先赋能用户,而不是从用户那里索要数据”,“在服务和运营过程中,数据会自然而然地留下。”这个过程让觅健变得更为贴近患者。

觅健最初做了相当多的病症板块运营,包括肿瘤病症在内总共多达二三十个。目前选择保留12个病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淋巴瘤、宫颈癌,以及两个非癌症板块自闭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对来说,这些病症板块的患者活跃度较高。此后觅健也会从上下游生态是否活跃、是否有新药、新疗法是否出现等方面,以及人群特点等进行重点运营板块的选择。

觅健不仅仅运营独立的APP,还通过多个新媒体平台构建了强大的新媒体矩阵。在全平台上,觅健总覆盖用户超过150万,月活用户超过30万。“病患交流社区看似没有门槛,但是门道较深。”觅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媒体矩阵全方位的覆盖精准用户群体。通过构建20多个以疾病名称命名的新媒体号,他们实现了对患者的垂直赋能,提高了用户黏度;一对一地触达,帮助觅健实现了深度运营;温暖融洽的氛围,而非在线问诊的冰冷体验,让他们获得了用户信任。与此同时,觅健也在搭建属于自己的数据团队,提高服务的效率与服务精准程度。

从精准寻医问药,到深度化个性服务


按照流量思维的方式,在积累足够多的用户后,广告的投放变现是不可避免的。但对刘文桂来说,患者社交平台需要对广告进行限制,更重要的是广告对患者造成了不佳的使用体验。因此觅健平台目前并没有进行直接的广告投放。从另一方面来说,患者社交平台收取会员费也是不现实的,国内患者还没养成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

觅健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进行了一些商业化的探索。觅健APP上的服务栏目,展示了部分觅健的探索:乳果爱乳腺癌医疗保险业务、基因检测业务、海外就医业务、辅助治疗(康复管理(对诊疗报告的解读)、书城)业务等。对觅健来说,更多地是与第三方机构进行资源的对接,在后期可能会进行一些系统化地运营尝试。觅健会根据患者需求提供精准的一对一服务。

觅健最初切入行业想要解决的是医学信息、医疗资源信息极度不对称的状况,经过觅健患者社交平台持续不断地科普,这一状况已有所改善。患者通过平台持续学习、与病友不断沟通,掌握了大量医疗知识,甚至也发挥了化解医患矛盾的作用。平台本身,也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医疗资源分布。基于此,刘文桂认为经历浅层的医疗资源对接服务后,觅健将转向更加深度、精细化的个性化服务上。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拓展:

1、精准的寻医问药服务。觅健试图减少医疗资源对接过程,以免病情延误,错过最佳就诊期。将提供精准规范的诊疗,更好地实现药物和新型治疗方案的可及性。
2、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通过与保险公司一起设计已病人群的保险解决方案,帮助患者解决复发后的支付问题。

3、解决异地就医的需求。由于疫情的影响,异地就医的迫切性变得更为重要,觅健希望更好地提供异地就医服务。

觅健与阿斯利康、罗氏制药等多家跨国药企有紧密的合作,联合国家级基金会共同开展线上线下患者教育,同时也协助药企进行临床试验志愿者的招募工作。觅健也与中国抗癌协会、国家癌症中心等机构合作进行过活动策划。

好的医疗决策,有望带来10倍增长的生存周期


觅健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该轮融资将用于产品本身的迭代升级,同时融资将帮助公司更好地实现运营,进一步完善C端服务。短期内,觅健会继续提高业务的发展速度、完善服务系统、改善使用体验。并将为肿瘤患者创建完整的服务生态,覆盖患者治疗、营养饮食、运动健康以及心理疏导等各个方面。


在患者社交平台经营多年后,刘文桂对于这个行业也有着个人的观点。刘文桂认为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会提升人们对健康医疗本身的重视。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信息可及性程度的提升、新药研发速度的加快,用户可选择性也更加复杂,将会有大量个性化需求涌现。

对觅健来说,最重要的是患者。刘文桂始终秉持着「陪伴、互助、健康」的理念为患者打造一个系统的康复管理平台。不走弯路、更有信心的医疗决策,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周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以往,肺癌晚期患者不进行积极治疗的情形下,只有3-5个月的生存周期,但是如今随着可用方案的增多,患者接触到疾病信息的增多,通过知识赋能指导,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精准决策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周期,通过个性化干预,肺癌晚期患者甚至可以获得3-5年的生存周期。更重要的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一个专业的、有温度的、可信赖的平台为患者提供就医的指导和服务,帮助患者回归美好生活。而这,恰恰是觅健想做的事。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