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坚持,一位武汉医疗创业者的战疫日记

作者:樊鑫 2020-02-26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在武汉封城之前,杨昊林退掉了回老家的机票。


作为武汉当地的一位医疗创业者,本来比其他人更知道疫情的严重程度,杨昊林选择了留下。


杨昊林是365影像云的创始人。在疫情期间,他不仅帮助协调捐赠医疗物资、协调医疗援助,其公司产品影像云也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365影像云”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取得了在疫区第一个提供免费会诊服务,帮助孝感市发现第一个感染病例等成绩。截至2月20日,“365影像云”平台已经为15744例患者存储了完整的影像数据,已经直接帮助患者504人次,在疫情中搭起了患者与医院、与专家沟通的桥梁。


对抗疫情的这些经历,杨昊林将其写成了25篇日记。这些日记不仅记录下疫区一线的真实经历,正好也印证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那句名言——“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上篇:武汉见闻


1月23日夜晚,第二天就是除夕了。


武汉普爱医院西院区,上上下下的医护人员正忙碌着准备接收肺炎病人,院长眼睛布满血丝,连着几天没休息。病人都要进院了,同济医院廖书记正着急协调解决医生人手和防护服。医院和同济的网络很快联通了,吕主任和夏教授进行了第一次会诊。又有护士来拍CT,结果不是,万幸。明天呢?后天呢?希望幸运继续。没休息好的院长,一直焦虑的廖书记,缺少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春节,他们的安全呢?一切还在继续,疫情还需要他们付出更多。


1.jpg

(图为杨昊林到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时所拍摄)


1月24日,祝所有医务工作者除夕快乐。


武汉现实情况,缺病房(是指符合条件收治病人的),缺医生(武汉感染专业医生不足),缺防护(我们现在很多医生只有简单的口罩防护)。所有医院都缺,建议有能力提供防护设备的单位和个人与武汉指挥部联系,统一调配。


1月27日。今天是大年初三,中央发布多项重要措施,总理亲自挂帅并出现在金银潭医院,多省组织医护救援团队奔赴武汉各医院,医生力量得到加强!


现在武汉存在的现实问题,还是不断新增病人,病人很难第一时间到医院,社区人员无防护,分配给各社区的车辆不够,120更是捉襟见肘,医院接收能力已经到了上限。现在病房和防护还是大问题(生产、运输、分配都需要时间),希望大家保持判断力,不要相信网上传闻。目前还是靠我们冲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的救护车、出租车,冲在第一线的工作者用最原始的方式解决问题。


1月30日。今天是大年初六,全国新增1737例,湖北新增1032例,武汉新增356例。


过两天复工将带来巨大风险。昨天有好多朋友希望拐点出现,我抽样了武汉一家发热门诊影像检查,非常不乐观。确诊一定是要做了核酸检测的才算数。我理解大家拐点的好心,但如果往更坏的方向拐了更可怕。


2月4日,立春。截止昨天全国病例数达到20438例。武汉昨晚出现救护车队,向火神山医院大规模转运病人。武汉国际会展中山,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开设“方舱医院”。部队和地方抓紧时间安设床位,以接纳更多的感染轻症者和疑似者入院隔离。加快切断感染者和没感染者的传播路径,一定要做好隔离期的心理疏导,以防隐患。


2月6日,陆陆续续听到有人死亡的消息,从陌生人,到朋友的亲人,到朋友,感觉死亡越来越近。该死的病毒,我怕了。


今天,武汉东西湖区的爱心菜农捐出自己十个大棚的新鲜蔬菜,我帮助联系了汉口地区一些社区,这些蔬菜会陆陆续续发放到武汉灾民,希望能够帮助到别人。


2月7日,三个苹果。这是我现在剩下唯一的水果,之前一天只能被约束吃到半个。目前还待在武汉有900万人,防控秩序、医疗秩序的下一个难题就是生活秩序。


2月9日,今天协调口罩捐赠两起,防护服捐赠一起,呼吸机捐赠一起,蔬菜捐赠一起,咖啡捐赠一起,测温系统捐赠一起。昨天也有全国各地的朋友向我个人提供的捐赠,一位完全未谋面的网友,通过微信向我转2000元希望我收下,首先非常感谢所有关心武汉、关心我的人,我个人不需要任何捐赠。好消息是,从昨天开始,来武汉的物流已经开始恢复了,武汉人可以通过网络采购生活物质,中央调动大量战备肉,陆续发往武汉。


2月10日,今天抽了两个小时把公司业务系统整理了一下,作为创业公司在这次灾难面临的生存问题非常严重,尽人事,靠天命。感谢某基金,这个时间还能够想到我,想了解我们的商业计划,还在考虑我们,真是莫大的欣慰。


2月13日,小区网格群里对网格负责人发起挑战和不满。他也同样委屈,各种各样的工作需要做,原来管我们网格回家待产了。今天上午还是第一时间通告了小区感染和疑似情况,我总共收到过3次小区感染人数,人数分别从3,涨到10,涨到今天的17。但和武汉整体增量相比,我们可能还算幸运的。


中篇:杨昊林的“枪”


杨昊林曾是一位退伍军人。在抗击疫情这场战役中,他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枪”——影像云。


在疫情的早期,武汉确诊一定是要做了核酸检测的才算数,然而核酸检测准确率不高,缺少检测试剂盒,影响检出速度,也加速了在家庭单位中的传染速度。直到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发布后,才规定将影像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


这一决策的推动者中,出现了杨昊林的身影。


早在1月初时,杨昊林的365影像云就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1日,医嘉互联就开始与武汉同济医院联合为联盟内100多家医院提供影像免费线上会诊服务。此后,杨昊林到疫情最前沿,协调武汉金银谭医院与武汉同济医院放射科的互联互通,尽最大可能帮助到最早确诊的59例病人。


2.jpg

(图为365影像云产品登录界面)


1月13日,武汉同济医院放射科专家利用365平台,帮助应城中医医院确定最早的两例病毒感染病例,让当地政府能第一时间做出行动。


1月20日,365平台向湖北省内所有肺部CT检查的患者提供影像专家免费二次会诊服务。


1月23日,医嘉互联再次深入救灾一线,帮助武汉普爱医院西院现场部署365平台,以保证与同济医院放射科的实时诊断。


在除夕当天,杨昊林整理了邮件,发给了湖北省科技厅,把365影像云前期在灾区一线的服务情况做了说明,同时说明了365影像云总结出来在这次灾情防护救治过程中可以起到的作用。


2月3日,武汉科技大学曾燕教授根据杨昊林提出的数据和建议,以提案形式提交给湖北省防控指挥部。


影像诊断的价值在2月13日为国人所震惊。2月13日,湖北省卫健委公布了湖北省新增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的数据,其中的临床诊断则主要是指病人的CT影像。


下篇:对影像云发展的思考


国家宏观政策上一直鼓励医疗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更好的向患者提供无边界医疗服务。陆续出现了预约挂号、轻问诊、视频会诊、影像云等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2014年-2019年投资经历了过热逐渐转向过冷,越来越多的基金把投资方向调整回传统医疗业务。互联网医疗真的叫好不叫座?


首先,华而不实的项目肯定是存在的,有些企业业务离互联网越来越近,但离医疗越来越远。其次,医疗还真不是短时间成长的项目。医疗很难象传统互联网业务一样被高频使用,既无法随机发生,也不会被事先设定好。


我做医疗影像项目整整6年,从to vc到to c,再to b,又to c,可谓经历了很多磨炼。在这期间看着一个个同行转到第三方影像中心(重资产),转到人工智能(融资快车道)。我们还能坚持,还能活下来实属不易。


2016年3月,普华资本给了我们当时影像云创业圈里最大的一笔投资,5月,我们成为创新中国北京春季赛唯一一个入围医疗影像项目;10月,我们在杭州阿里云栖大会做了云影像报告;11-12月,我们成为湖北省创业星光大道医疗组决赛总冠军。当年最辉煌的时光离我越来越远。


众所周知,新冠状病毒肺炎来得太突然,时间点也特别复杂,一方面是春运高峰,一方面是流感高峰。这种复杂程度对业务是个巨大的考验。“365影像云”和“武汉同济医院放射科联盟”是在1月1日就开始向医院、向患者提供免费影像服务了,算是最早对疫情做响应的互联网医疗项目。从1月1日到2月19日,已有15532条医学影像数据,其中提供数据存储服务3677人次,影像检查预约服务59人次,影像专家会诊服务504人次(其中帮助孝感市确诊了最初的2例感染者)。但是疫情对企业影响很大,企业业务几乎停滞。


疫情最严重时,患者几乎拿我们当亲人,咨询去哪做核酸检测,去哪能住进医院,病情进展情况也和我们讲,得到信任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影像检查预约服务,把患者在医院平均等待3个小时减少成0.5个小时,患者按照约定时间到医院,直接做检查,回家等结果。减少了交叉感染和传染给别人的机率。


影像专家会诊服务,同济医院放射科联盟上百位专家教授随时可以响应患者的会诊需求,第一时间把结论传递给患者和检查医院,没发生过一粒漏诊误诊。影像数据共享服务,患者确诊入院前要经历2-3次CT影像检查,前后病情对照非常重要,但病人多是往返于不同医院,各医院数据又无法共享,我们帮助患者,通过手机端或医生桌面就能够查阅到全部影像检查。


影像云未来商业价值越发突出,当然,前提是要改变传统交易逻辑。


保守估计中国一年影像检查有20亿人次。平均检查费用300元/人次,专家服务费用50-800元/人次,湖北省有明确收费标准272元/人次,数据存储费用20元/人次,直接市场总价值过万亿。创业初期曾对医疗做了个闭环分析,影像检查在闭环中的价值非常明显,如果能够很好的把影像服务向后延伸,价值会更大。


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会重塑,影像云一定会被重视。谁也不希望疫情发生,但疫情更象一块试金石,过后很多医疗形态会得到重视和重构。


2003年SARS的惨痛教训过后,政府非常重视CDC的建设,使得CDC有了快速的发展。同样,我们从2009年到今天的医改,也得到了考验,哪些是应该得到加强投入的,比如我们的病毒检测能力、药品研发能力、基层医院能力,比如我们的家庭医生培养,还比如影像云会得到应有的重视。至少从目前来看跨机构的医疗服务,影像云的效率最高。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