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优秀的医疗投资者,细说艰难环境下的破局之道

作者:动脉网 2019-04-23 15:32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由浩悦资本主办的“2019第三届医疗健康投资卓悦榜峰会”4月10日在上海举行。以“破局”为主题的圆桌对话是当日首场、也是最重要的圆桌议程,来自产学研、跨国公司和投资机构的嘉宾分别深入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image.png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圆桌对话:《破局》

对话主持人:刘浩(浩悦资本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

对话嘉宾:

王晖(弘晖资本管理合伙人)

洪坦(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田子睿(麦星投资合伙人)

顾宇韶(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胡旭波(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

丁胜(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

吴夏(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


image.png

浩悦资本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刘浩


主持人刘浩:医疗健康投资领域的大机会肯定是来源于政策的红利。去年整个医改政策加速,过去医保十年带来投资的黄金十年。医保局的成立,强势推出4+7等政策,请各位谈谈各自机构对于去年这些政策红利新的体会、不同的观点和最深的感触。


image.png

弘晖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晖


王晖:弘晖资本作为在管五支基金的专业机构,面对2018年一波接着一波政策的剧变,能感受到带来的冲击。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变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毕竟是处在中青年的经济增长点。这种冲击和变化是好事情,只有在变化和冲击中才能有脱颖而出的新投资机会。


image.png

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吴夏


吴夏:宏观政策对于医疗行业影响很大。之前我是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做了很多行业研究,发现人均GDP和产业的增长沿着45度线,医疗行业是走的最好的,这个行业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业生涯投资。转到医疗行业之后,发现政策对行业的影响非常大。我们这么多年做医疗投资,先看大势:一看政策、二看行业趋势、三看整个资本市场趋势,再看企业的发展。这个是蛮重要的。


对中金资本来讲,从2014年做了整体转型:第一,往前走,不只做IPO;第二,往后走,做整合;第三,往大规模走,往集团化的资金走。现在中金资本管理资产三千亿,有一部分是母基金,一部分综合基金,一部分海外基金,还有一部分是分拆出来的专业基金,这样整体而言抗风险能力较强。从2014-2015年布局需求端开始,无论新技术、新产品,竞争出来一定要进入需求端。


一、二线城市商业人士的需求,从连锁门诊、移动检验、第三方检验、第三方影像检验、分子检验,到连锁专科、医疗大数据、信息系统管理公司的一系列布局,我们等了几年,看了很多公司,因价格太贵不敢下手。从2018年资本寒冬到现在反而出现一些机会,很多企业融不到资,慢慢心里估值下降。大的格局下,东边不亮西边亮,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子行业非常多,药品太火了,就进器械,器械太火了,就进服务,最终绕一圈变成“联合战舰”,这是我们目前对于破局的想法。


image.png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


洪坦:去年政策在我们看来变化非常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其实也比较简单。原来中国无论在支付方,所谓医药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是很具备中国特色的。因为当时医保的增速很快,很多辅助用药,基于某种原因发展很快,中国也没有创新药。这两年核心的变化是中国的特色不再是特色了,本该医保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对仿制药进行很好的管理。


第二,CFDA审评的标准确实应该按照FDA、ICH的标准来做,最主要的逻辑我认为是把中国变成不会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的市场。包括创新药也是,从去年开始,港股上了一些公司,也让我们看到哪些公司值得真正投入,哪些公司未必是二级市场买帐的。通过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研发的产品比较,它的估值应当是怎样的水平。看起来冲击很大,但是内含的逻辑,是把原来特别有特色的东西变得没那么有特色,其实是一个很标准的逻辑。


image.png

麦星投资合伙人田子睿


田子睿:麦星投资做医疗已经十年的时间,这个领域和行业一定是看长线的。我们觉得去年的动作方向都是对的,从长远来看,只不过是早来一点或晚来一点的问题。宏观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我们投个别企业的时候,更多还是看企业微观的情况。在医疗这个领域里,如果把眼光放长一点看的话,短期的变化不太会对长期行业的发展趋势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还是坦然接受这些变化。


image.png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


胡旭波:去年4+7的政策在我们意料之中,从医保局角度来讲主要是为了控费。但是对我们来讲更重要的是确认一件事情:创新药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可投的品类。中国没有投创新药的历史,从两家创新药公司在美国先上市带了一个头,香港板块从文化上更契合华人创业圈子。我们希望未来几年可以看到在科创版有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上市,这样就会把创新药投资这个局打开,毕竟在医药行业来看美国,大约50%的钱都投在了创新药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于我们投资人而言,意味着多了一个投资品类,可以有计划的建立自己的能力,投资一些好的创新药企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image.png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


顾宇韶:去年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包括中美贸易的关税问题。政策是我们密切关注的,包括医药的4+7。但在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讨论中,我们认为器械和医药不太一样,器械的价值是在最后一公里,或者在培训医师方面价值才能体现,在这一块我们持续关注,但是也希望能够通过全球的一些案例来影响到一些政策,让整个行业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image.png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


丁胜:刚刚几位嘉宾都提到了政策的主要影响是对创新更为关注,无论是医保还是药监审评一系列的改革。不光是去年,在过去两到三年内的逐步加速,更多是促进了创新的氛围。创新的药,包括市场等各方面,大家看到了非常好的前景。


在这个环节基于创新,我尝试提两个问题:作为投资人,如何去评判创新?跟随大势下的逆向思考是什么?


洪坦:丁教授的问题很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投创新药时很大的思考,我是这样理解的,以中国今天的创新药来讲,很多的企业这个题还没有完全解完。国外的很多创新企业,无论是VC投在临床前,或是被大公司收购,为何被收购?究其原因是技术真的很创新。大公司拿在手上不断产生业绩,支撑股价。我认为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这个生态一旦建立好,创新最终是体现在商业化的层面,最终体现在临床能够获益的层面。中国目前的创新问题,市场的估值还没有传导到消费层面,今天的估值是否能支撑的住,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中国今天很多的创业公司能够完整的被大公司收购,或者这个公司未来最终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反过来我们在看创新药的时候,一方面是希望中国有所创新,二是中国的创新药确实有机会做到全球市场。完整的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顾宇韶:从美敦力的角度来讲,我们关注的是临床的表现,以及所产生的意义,某种意义上这是唯一的评判标准。第二,作为长期的行业玩家,是否是最有力的长期拥有者,或者能否做好整合。讲到创新,美敦力在大中华区,三年前成立了一个与第三方合作的VC基金,我们开始做A轮到A+轮的投资,已经做了七、八单。我们也看产品,也看商业模式的创新,本身就是看好中国创新的这个阶段,我们也已经看到了一些全球的创新。我相信今后通过一定的积累,所有的积累将会厚积薄发,对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就是怎么看创新。行业的属性是中长期投资,不能急于一时。尤其是器械行业,样品注册是一回事,大批量的生产又是一回事。你做的这些产品,你家人和朋友需要的时候,你愿意不愿意他们使用你的产品和器械,注重的是临床和质量。我们看创新是三块:迭代、原创和颠覆


主持人刘浩:今天的主题是破局。破局主要讲的是企业碰到的挑战,去年投资人也面临很多的挑战。首先请问王晖总,您这边到目前为止已经是五支基金了,特别是去年Q3的时候,开始第三支基金的募集,当时是市场最艰难的时候,但您在年底就完成了募资。请您分享一下,在面临募资难时的破局之道。


王晖:首先非常感谢投资人对我们的支持,第二个感谢国家的各种政策。创业五年我感受特别深的是,少说多想,想透之后再去做,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发现自己的偏差,然后及时调整。募资也是一样,并不是因为艰难我们就一定募资,是因为有计划,在二期基金2016年完成15亿人民币融资时,就知道什么时候募三期,多大的规模,早早与投资人沟通好。投资人根据过去五年业绩的情况、团队成长的情况、新一代合伙人成长的情况,即便是面临的环境还比较复杂,但毕竟国家存量的钱还是很多的,投资人要看到一个确定性,就会为基金开出支票。


主持人刘浩:第二个请问洪坦总,君联医疗基金第一期已经完成募资,飞利浦宣布注入第二支基金,您在募资方面的破局之道是什么?


洪坦:去年募资难是一个大的趋势,资管新规的出台,我认为也是一个回归,2017-2018年上半年,无论在机构的数量,还是资金的总量来讲都是很多倍的,我们一般说在4倍左右。2018年新规出来以后,首先是大的政策环境。


第二,在募资过程中,君联作为一个已经成立很长时间的机构,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做差异化,毕竟从君联的医疗基金来看,虽然是2015年成立的第一期基金,但实际在2006年开始,已经投资医疗的公司,并且有一些公司的成长。我们同时也在想如何做基于机构的系统化,系统性方面做的更好一些。基于这两点来考虑。


主持人刘浩:不是在医疗圈的可能不是很了解麦星投资,是比较低调,扎根深圳的一支人民币本土基金,一直比较务实,并且根据今年的统计数据,投资回报比较高。请田子睿总分享一下,与美元基金竞争的破局之道?


田子睿:我们低调、务实。低调现在看起来不一定是好事,我们在反思这个事情,但是务实是正确的。今天获得的最佳投资回报奖项,我们也很看中。因为作为市场化的人民币或者美元基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投资回报。说务实,讲VC/PE,其实务实的讲就是低买高卖。刚刚丁院长讲的创新,我们觉得无论是新的技术,或者已经成熟的业务模式,如果我们能够看到长期的投资回报,那我们觉得都是有价值的投资。


麦星做医疗十几年的时间,越做越觉得这是一个长跑的事业。跟美元基金、美元投资人讲的其实就是数据,这两年大家越来越重视投资的回报,长期上来看回报第一。


主持人刘浩:最后一个问题请胡旭波总分享。启明是老牌VC,连续三年获得卓悦榜年度最佳投资回报奖项,根据浩悦数据库显示,非常少见的是在A股、港股、美股,甚至台湾股票市场都有被投企业成功IPO。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做到持续优秀,秘诀是什么?


胡旭波:我们台湾上市那家没怎么赚钱。


主持人刘浩:没有赚钱,关键是退出。很多投资人难点主要是在退出。


胡旭波:启明成立十二、三年了,有一点可以分享一下,就是我们启明内部一个包容的文化。合伙人之间相互看到彼此的优点,也看到彼此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我们比较正面的看待这个事情,相互支持,发挥对方最好的地方。总的是希望彼此之间有比较好的理解、支持,这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看到对方的缺点,就用这个事情打压或者否定一个项目,所以启明有很多内部上会的项目,绝大部分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


团队优势互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尽可能长期产生共识,因为公司最重要,只有理解、了解,策略才能保持一致,这是相对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事情。


主持人刘浩:谢谢各位的分享。


面对政策加速剧变下的一系列挑战,找准自己的优势,把握好三大要点即可破局:一是聚焦归合,聚焦赛道以保持在所处行业的领先地位;二是并购整合,通过收购或合资公司的形式扩大产品线覆盖;三是持续创新,不仅着眼于中国创新,更大胆尝试全球性创新。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