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三角专家微医对话 推动医疗健康服务全要素数字化融合

作者:动脉网 2020-09-09 13:38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刺激,医疗健康服务的数字化进程空前加快,公众对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的接受度迅速攀升,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性政策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力。资料显示,2020年1-5月互联网医院建设数量就已接近2019年总量。如何协同发挥好医疗机构的资源和诊疗技术优势,研究机构的学术前沿成果,以及企业的产业整合与服务供给能力,是数字健康发展的核心议题。


9月4日,由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联合数字健康平台微医举办的“数字技术助力医疗健康服务创新应用”研讨会在杭州微医集团总部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学界及业界权威专家分享在数字健康领域的探索实践,解读行业发展趋势。


image.png


“数字健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过数字技术重塑的医疗卫生体系,将在重大疾病防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等各方面发挥引领与支撑作用。”一开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便对数字健康对于医疗健康行业的基础支撑作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医疗健康服务的全要素数字化以及数字化之后的融合展开了激烈讨论,对数字健康的当下及未来图景做了深入展望,细数数字健康在公共卫生、全病程管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三大领域的应用成果。


image.png


在公共卫生领域,数字健康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疫情防控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得以生动显现。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李立明提出,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有数字健康平台这样的新业态予以应对。微医董事长廖杰远指出,数字健康平台已成为医疗卫生系统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必要补充,据介绍,微医疫情期间上线的“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吸纳了超过6.8万名医生上线义诊,高峰时一天完成了28万人次的线上服务;疫情高峰时,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承担了武汉97%的慢病在线的复诊量。


“数字健康不仅是远程和线上服务,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整个大健康领域的连接和赋能,包括病人、医生和技术人员,完成辅助检查、药物治疗等一系列过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迟春花教授就是“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注册医生的一员,没能到一线的她,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上线微医平台,通过互联网支援全国抗疫工作。


数字健康为慢病的全病程管理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表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通过数字健康平台将预防、医疗和康复完整的串联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浙大妇产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吕卫国进而提出,通过对传统妇幼保健体系的数字化升级,可实现在线建档、病后随访管理等系统建设,未来卵巢癌这类疾病有望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实现全病程管理。


“通过数字健康平台形成数字健康模型,实现疾病管理的标准化运营是关键。”廖杰远介绍,微医的互联网慢病医联体,通过健康管理师、家庭医师和专科专家的三司共管的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山东、天津多地落地,实现对25种慢病的全病种管理,并通过打通医保、商保,逐步形成医保商保一体化的支付体系。


面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弱,尤其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地难的问题,迟春花教授认为,数字健康将在家庭医生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得常见病、慢性病的随访、预防和管理更加便捷、有效。微医集团首席医疗官席立锁表示,数字健康实现了医疗服务体系的上下联动,微医在全国多地建立的了以二级以上医院为牵头,县乡村一体化的基层医联体,帮助当地实现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数字化升级。


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学术、临床与企业多方如何协同机制进行了探讨,达成了推动数字健康成为医疗卫生行业“新型基础设施”的共识。廖杰远在会上感慨:“过去6个多月的时间,整个老百姓习惯、医生习惯的改变和我们政策的落地,超过了过去6年。”此次国内学界与业界在数字健康平台微医举行的这场高级别对话,更是为医学、医疗服务的数字化以及医疗健康服务要素的融合按下了“加速键”。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