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亿元基层市场蛋糕,互联网医疗公司如何抢食?

作者:周超 2016-06-06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随后分级诊疗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医院体系、医疗市场等几个方面迅速展开。在国家对分级诊疗的16字原则“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 上下联动”中,基层医疗因为承担着首诊、转诊、慢性病诊治、健康管理等多种重任,无疑将在未来几年国家快速推进分级诊疗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创业投资机会。本文特对中央和部分地方省市的最新分级诊疗政策进行梳理,探究基层医疗的机会到底会有多大,机会将具体出现在哪些方向,以及互联网医疗公司如何才能更好地分享这场盛宴。


中央政策体系确立基层医疗机构入口地位  


根据2015年3月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和军队基层卫生机构等。如果从市场或资本角度,其实还可以划分成国有基层医疗机构、民营诊所和港澳台及外资诊所。


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相配合,中央关于基层医疗的主要政策还有2015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11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2016年4月公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综合来看,对基层医疗的政策意图和发展导向主要是:

 

导向一:基层医疗机构承担门诊首诊重任

  •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控制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

 

导向二: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提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

 

导向三: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建立分工协作体系

  •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

  • 公立医院要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帮扶和指导与之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 建立区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人优先安排诊疗和住院。

 

基层首诊量将占比65%以上 基层医疗或现4500亿元市场


中央出台相关政策后,地方政府纷纷积极响应。据近期新华社所做的梳理,全国范围内已有22省份出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分别是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深圳、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黑龙江、青海、新疆;同时吉林、山东、天津、湖南、贵州、宁夏等6省份逐步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在地方政府出台的建设实施方案中,大多都对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基层诊疗量提出了明确的政策目标。家庭医生签约率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到2016年底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大部分地方政府提出城市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30%,广东和深圳还提出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和80%。

 

在诊疗量方面,中央没有提出具体指标,地方政府大多提出要达到65%以上,深圳则提出达到70%以上:

  • 甘肃: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65%以上;

  • 福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 河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 江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60%以上;

  • 广东: 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 深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

 

粗略估算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带来的市场影响,可发现基层医疗市场有望超过4500亿元。根据2015年11月发布的《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43.6亿人次(占总诊疗量的57.4%),次均门诊费用为92.3元。如果基层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假定次均门诊费用维持2014年92.3元不变,则基层医疗门诊全年费用将达到4557亿元。如果将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入院费用计算在内,这个数字将会更高。


基层机构将现多元并存格局 民营诊所具备战略性入口价值


设想未来几年的基层医疗行业格局,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或许仍会占据重要地位,但民营诊所具备的战略性的医疗线下入口价值将不断凸显。因为公立机构的运营效率受体制约束、人员素质、激励机制等各方面拖累颇大,而民营诊所机制灵活、追求效率,在内部管理、人员团队、市场开拓等各方面都具备巨大的提升潜力。


从功能来看,民营诊所主要分为西医、中医及细分领域的医美、口腔等几类。从消费水平上看,除了本土自然生长的民营诊所,部分境外诊所也在积极向大陆高端医疗市场布局。由于医美、口腔等专科诊所的行业环境一直较为市场化,增长潜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释放。西医及中医的全科诊所此前受制于公立医院体系,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全科诊所尤其是西医全科诊所,或许会在未来承担基层医疗的首诊重任,成为具备战略性价值的医疗线下入口。


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来看,也特别鼓励社会资本开办民营诊所,具体表现在放开开办权限、规划布局不受限制、推进试点工作、鼓励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

  •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放开民营个体诊所的开办权限,提出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则提出,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试点放开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还提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助。


地方政府在中央文件公布前后也出台了相应配套政策。比如山西省近期出台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提出下放设置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放宽准入范围,鼓励社会资本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并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纳入当地“120”急救网络。


广东省则在近期出台的《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护士到基层开办个体诊所、护理站。

 

深圳在基层医疗市场化上则起步更早,走得更远。早在2015年1月深圳就出台了《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政策措施》,提出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今年3月又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康中心,取消有关社康中心数量、选址距离等限制,与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在政府购买服务、人才保障、预约转诊、医保协议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深圳还提出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机制,规定2016年12月前,对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协议管理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对其为参保人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补助。

 

基层医疗的四大机会


综合未来行业格局和中央地方政策来看,可以发现未来市场机会除了抢占民营诊所这一战略性的医疗线下入口外,还有六个方面。


机会一: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化

 

  • 中央政策提出:

  • 以省(区、市)为单位,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严重精神障碍等各相关业务系统;

  • 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

  • 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逐步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收费、医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

  • 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医患互动,改善居民感受,提高服务效能。

 

信息化方面,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落地配套政策。广东近期提出,2017年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基本覆盖全部二级、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场角度看,目前已经有许多以医院HIS系统和区域医疗信息化为主要业务的公司,竞争颇为激烈。不过根据动脉网观察,医疗SaaS正在逐渐兴起,或许会在市场化的民营诊所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

 

机会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带来的器械、设备、耗材等市场


中央政策提出:

  • 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升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 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子叫号、化验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


基层医疗机构为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将会产生器械、设备、耗材等庞大的采购需求。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将主要采取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形式,民营诊所则存在B2B电商、通过SaaS切入供应链等重大市场机会。


机会三: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入口的远程医疗


中央政策提出:

  • 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

  • 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

 

推广远程医疗,基层医疗机构因承担慢性病管理等重担,而成为重要一环。相关信息系统、电子设备及服务,或许会成为重要市场机会。

 

机会四:护理康复、慢性病管理及养老服务


中央政策提出:

  •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 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为切入点,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加强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与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协同,为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提供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互助护理、家庭病床、医疗康复等服务;

  •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协同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目前中国医疗体系缺少护理康复的重要一环,基层医疗机构恰好适合承担这一重任,另外慢性病管理和养老服务都是现状刚刚起步但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诊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互联网、物联网、医疗可穿戴、POCT等技术产品的全面应用,基层医疗机构将在这三块市场发挥巨大作用。


分级诊疗是国家力推的医疗改革方向,以基层医疗为代表的领域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动脉网将持续关注基层医疗发展动态及创业投资机会,欢迎添加微信yeyurenlei共同探讨交流。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