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比格威医疗科技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将加速应用场景落地与商业模式探索

作者:高道龙 2018-09-26 20:27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微信图片_20180926201514_meitu_4.jpg

比格威医疗科技创始人陈新建在演讲


9月26-27日,2018医疗科技世界论坛(MTWF2018)在上海闵行宝龙艾美酒店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产学研合作协调部联合动脉网、蛋壳研究院主办,主题为“无穷大INFINITY”。


本次论坛聚集国内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机构、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医疗健康创新企业等,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3D打印、基因检测五大技术,在医院、药企、健康管理机构的三大商业化场景,开展8场核心论坛。


会议第一天,专注于眼科AI的医疗公司比格威医疗科技创始人陈新建发布了题为《基于人工智能的眼科影像诊断与分析》主题演讲。记者得知,公司宣布已完成由翔石资本投资的3000万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将加速比格威眼科人工智能产品产品在三甲及基层医院的实际临床应用落地,以及推动眼健康筛查产品的商业模式探索。


比格威医疗科技是国内最早专注于眼科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之一,公司创始人陈新建早在2011年就开始专注于眼科影像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研究。


2012年,获得国家青年、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后,陈新建组建了一个由40多个博士和硕士组成的研发团队,耗时6年完成了国内首个OCT+眼底彩照双模态人工智能眼科疾病诊断系统,可识别10多种高发眼底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等,自动标注病灶并给出精准的量化辅助诊断报告,对于基层医院和体检等缺乏高水平眼科医生的应用场景有巨大的实际意义。


陈新建认为,医学人工智能的落地一直是业界的讨论焦点,相比较而言,“专注”是快速落地的必要条件,也是比格威的一大优势和特色。与许多同类公司的影像产品涉足多个科室不同的是,比格威从诞生之初就一直专注在眼科,未来也会继续专注在眼科。


陈新建表示:“眼科疾病本身的发病率非常高,各类眼底病的确诊患者就有将近1亿人,处于早期眼底的患者超过2亿人。正是由于眼科医生的稀缺,导致在早期缺乏有效的发现手段,造成大部分眼底病患者延误了就医时机,导致了不可逆的严重后果。比格威人工智能解决的就是基层医院和体检系统缺乏眼底病筛查和初诊的问题,比格威的使命就是‘及早发现每一双有问题的眼睛,并给予最好的治疗方案’,真正要让每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出门即得的医疗服务。”


多年的研发积累和与医院的科研合作,让比格威获得了海量高质量临床数据,特别是OCT数据,目前市面上没有公开数据集,这使得OCT影像的人工智能算法十分稀缺,并且拥有成熟的产品。


为了保证数据原料的严谨性,比格威每一例样本的数据标注都经过2位医生独立标注、交叉质控,使得比格威的产品不仅在测试数据集上实现了超过96%的分类准确率,在实际临床的表现也遥遥领先。


陈新建介绍,过去一年内,比格威人工智能眼科疾病筛查及辅助诊断系统MIAS已经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云南等多个省市,进入了超过8家三甲医院和50多家基层医院进行使用。产品即将于今年10月获得CFDA注册证书。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To C市场,为普通人提供触手可及的智能、精准、便捷的眼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已与多家医院以及连锁药房签订了合作协议,截止发稿前筛查人数已超过1万人。


此次比格威A轮投资方翔石资本的负责人尹大伟表示,比格威医疗所掌握的数据优势与创始人陈新建博士在人工智能眼底疾病诊断领域的深厚积淀相结合,使得比格威先发优势明显,易于形成壁垒;从技术的落地来看,比格威医疗的诊断结果已能得到诸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顶级医院的认可。


在眼底疾病诊断方面,陈新建博士创立的比格威拥有核心技术与已被验证的商业模式,也正因为如此,比格威成为翔石非常看重的项目。作为投资方,翔石希望能够和比格威共同成长,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眼科疾病的问题。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