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医疗事业部总经理李政:未来会和谷歌一样,建立开放的生态平台

作者:高道龙 2016-08-25 15:22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近日,在泰康保险20周年庆典,2016健康医疗+互联网保险创新论坛上,百度医疗事业部总经理李政先生,从信息聚合以及人工智能和就医场景化角度,对互联网保险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发表了深度观点,以下为动脉网整理的核心内容。


回顾过去的医疗历程,大约五年、十年前,我们的就医路径只有一条——线下就医,你去医院挂号、就诊、手术、康复等。第一代医疗互联网的进程中,主要是为百姓,为网民提供医疗健康的信息。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第二代互联网医疗未来一定是连接人与服务,是聚合的信息与服务,能够患者提供服务,谁做出这样的平台和体验,谁将是第二代互联网医疗之牛耳者。第三代是人工智能,基于万物互联的人工智能。


信息的聚合化


今天已经有超过一个亿的网民在百度上寻找健康的信息和服务,百度围绕着这些方面构建了一些技术优势,其中包括语言识别、图象识别,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等等。我们围绕着这几个技术的优势在医疗行业展开未来的布局,希望用这些技术在每天的一亿个搜索中,能够为用户构建起用户画像。


另外,提供健康的信息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是会聚集到移动端,你的手机或者可穿戴设备上,这些数据的上传非常方便,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查询,寻找你需要的健康服务。第二个是聚合化,信息未来更向个性化、聚合化发展,你只需要关心你的信息,比如百度医生完全可以在移动端针对你以前的搜索情况,清晰地告诉你只需要关注你什么,你并不需要慢无目的地搜索,另外未来一定是UJC、PJC,一定是社交化、自媒体,一定是有服务属性。


在信息聚合的专业性上,今年5月份百度推出了跟国家卫计委合作的医疗科普的权威宣传平台,这上面有最权威的专家提供的信息,聚合了相关疾病症状检查,以及相关的科普文章、问答等。现在百度医生平台上,每天已经接收数以几万计的咨询、视频。百度去年进行免费医院挂号,已经实现为四百万人快速便捷的预约网上挂号。


从连接信息到连接服务


医疗服务最终一定是要构建在用户的需求上。最开始解决你得什么病,百度提供了权威聚合的内容,让你非常方便得到。第二是找谁看,我们从今年开始通过跟战略合作伙伴好大夫在线和春雨医生合作,线上已经有60万的公立医院的医生随时等候回答患者的问题。


疾病怎么治?百度未来希望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构建起一个服务的生态,我们已经跟慈明在体检上都有合作。百度医生APP目前已经提供包括上门体检,远程会诊,在线咨询,保险等等12种服务。以后,还将有预防,诊后的管理等。


谷歌已经开始推出所谓的基于手机端的医疗大卡,可以让用户自编辑,自上传自己的医疗健康信息。这是一个很开放的方式和战略。百度也希望未来在数据上能够最终实现整合。未来的方向会从连接信息会向连接人和服务转变,会从原来单纯提供信息,变成医生介入来给患者进行医疗服务咨询。


就医场景化与保险融合


关于保险,需要引进就医场景的概念,未来将针对线上线下一个新路径出现的新场景,新需求,出现很多定制的保险,比如在线的咨询部分,会有咨询的延误险,或者智能问诊险。8月20号百度医生将上线人工智能的问诊功能,针对患者端,类似于美国的(palos),大数据统计跟你一样得病的人的诊疗情况。同时还有给医生提供的类似于美国(沃森)诊断类的服务,基于临床指南、文献或者病例,真正帮助基层医疗进行诊疗,降低误诊率。预计9月下旬会进行一个人机大战,邀请三甲医院的医生来跟机器PK问诊结果。


人工智能在进程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接下来的服务,比如预约、挂号,如果有停诊险,老百姓挂不上号我们能不能给他一个保险,给他一个赔偿。在百度医生平台上,我们已经接入了12种垂直类服务商,我们期待更多的保险出现,比如母婴、女性疾病,高端医疗保险等。


我们希望构建用户的画像,把用户进行人工智能的精准匹配,然后深入地理解行业的服务特质和不同的服务特点,递送给最合适的那个患者。其中当然是服务商加保险的形式,在整个产业链过程中,保险始终是底层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