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化细分市场仅覆盖了20%的医院,初创公司该怎么打入?

作者:李艳瑜 2018-09-27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1978年,“卫生信息传输标准”这一战略技术在美国的推广与开发,本是用标准化的流程替代部分重复性的手工劳动,以提高效率,但是不久以后他们就发现,这一革命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整个生态的演进,彻底颠覆了整个医院管理的流程。


随着LIS(化验室信息化系统),PACS(影像学系统),EMR(电子病历系统)的不断建立,划时代的HIS(即医院信息化系统)最终整合了全部信息系统,传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当前的医疗环境中,传统的信息化市场已涌现出一批如东软、卫宁健康等实力强劲的上市公司,市场相对饱和,院内的信息化建设也趋于成熟。


在医院中,上述四大系统皆服务于诊疗环节,与医生的联系相当紧密,几乎每家医院这四大系统都已建设完成。但医院中的工作者除医生外,还有一部分相当庞大的群体,那就是——护士。


致力于提供移动化护理信息系统的提灯医疗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兼CEO谭宗威告诉动脉网(微信:vcbeat),目前在我国的医疗环境中,针对护理的信息化建设仅覆盖20%的医院。


在这片传统意义上的蓝海,初创公司要获得医院的信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提灯医疗的策略是怎样的?在接近半小时的聊天中,谭宗威透露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提升客户体验,通过更大的品牌的背书,让自己的服务进到医院中。


663835767195421101.png

提灯医疗创始人兼CEO谭宗威


床护比低,护士移动化服务效率低下


在医院中,由于床护比的低下,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乏规范和引导,容易导致工作项遗漏。无法跟踪“三查八对”的执行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引发不良事件、医疗纠纷。


在纸质办公时代,患者基本信息录入纯靠医护人员的手写,产科、ICU文书还存在手工编写模式,易出错,工作量大。因此,后期常常出现为检查而写文书,大量数据重复录入。


而在管理方面,护理工作量无考评依据,全凭大概、主观判断,对护士团队的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医嘱的执行者是护士,“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可能占到整个医院工作量的60%-70%,”谭宗威告诉记者,而对于整个医院最繁忙的护理人员,而科室大都依附于院中的HIS护理模块。护理信息化的建设还有很多不足。


个中原因,除了医院本身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先后顺序,即优先诊疗环节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外,与技术的掣肘也不无关系。


护理工作典型的特点是任务重、事情多、重细节且工作较杂,床旁护理的要求使得护士的工作通常呈现移动化的状态,因此基于个人PC端的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护理的需求。


“护士不可能在病床旁边完成了一项工作,又回到电脑面前把记录输入进去。”这是谭宗威发现的最大的痛点。因此,高度移动化,才是护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实现这一需求,则需要借助物联网的技术。


266740292163237430_副本.jpg

护士使用手持PDA记录输液信息


大规模物联网涉及医疗物联网(IoMT)生态系统,将包含数以百万计甚至数十亿的低能耗、低比特率的医疗健康监测设备、临床可穿戴设备和远程传感器。


正是基于这种技术,使得具有移动化,事务繁杂等特点的护理工作能够得到效率的提高。也是谭宗威和他的团队主攻的方向。


与14家医院合作,改善医护人员80%工作流程


提灯医疗的产品主要聚焦于院内院外的一体化信息化系统,以整体护理为设计理念,以任务式驱动模式,实现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平台,即在院内护理的流程上为医院提升医疗安全、规范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也在院后设计随访的环节,由护士完成患者的跟踪任务。


提灯医疗的产品从医嘱执行、扫码核对、治疗收费、护理文书、健康宣教和移动查房六大业务入手实现医护患一体化管理。


以合作的衡阳市中心医院为例,这是衡阳市属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编制病床1500张,医护员工1300余人。院内突出的痛点是信息采集没有延伸到病床旁,大量繁琐的手抄转录的手工作业拉低了效率。提灯医疗为每个科室配备6~10台手持PDA,2台平板电脑,2台打印机,1台电子看板。目前,院内的35个科室都已配备完成。对于医院来说,最直接的改变是,由“护士找任务”变为“任务找护士”。

微信截图_20180911102156.png

引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大屏等智能终端


从应用产品前到应用产品后,首先是节省了护士时间:摆药由原来的2人缩减为1人;电脑班不再进行医嘱转抄、腕带和床头卡编写,节省纸笔记录等手工作业环节;床旁执行护理工作,床旁登记护理信息,文书自动生成,数据共享,减少了重复数据的录入。


其次是规范了护理流程,通过信息化系统,严格遵医嘱分解护理工作任务,为管理者提供每日任务执行情况统计,跟踪管理护理任务的执行落实情况;输液时,选择留置针时,自动推送留置针宣教;执行任务时收费,避免了漏费、退费情况的发生;各种智能提醒,任务到点提醒护理,避免漏治疗;


在护理安全方面,配药由此前的前人工查对医嘱和执行单,变为双人核对,用药扫码核对、输血双人核对、采集检验标本扫码核对;提供管理监控平台,随时监测扫码核实情况。


目前,提灯医疗已与湖南、江西、河北等省市的14家三甲医院展开合作。预计2018年将可拓展到30家。


另辟蹊径,让初创企业更快地进入到医院


虽然公司仍处于初创期,以“患者为中心”、“提升用户体验”是谭宗威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他认为,提灯医疗的产品有着三大优势:


一是从运营模式上来说,相比医院自建WIFI投资大、周期长、难维护等痛点,提灯医疗采取的是设备租赁的方式进入医院,背靠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在医院的基础搭建,运营商在整体承建的过程中向医院收费,提灯医疗再向运营商“收费”,将服务提供给医院及科室。


谭宗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大的信息化公司承建医院的护理信息化建设一般需要700万-800万左右的预算,这样对于医院的决策来说,无形地拉长了决策周期,信息化项目的落地通常需要2-3年。


而通过运营商进入医院,既解决了医院对于信息化建设厂商品牌的要求,同时灵活的设备租赁的方式也为大大地缩短了医院的决策周期。“每个医院一个月支付十几万,极大地降低了医院的决策难度,所以商务推进速度比传统的项目推进要快很多。”


二是从产品体验上来说,全面的移动化设计,让医务人员能够随时随地都能够知晓病人的病情,然后同时让护士一边工作,一并完成这种相关的医疗文书的书写。 整个系统最大亮点在于院外的随访环节的设计,在不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的前提之下,加深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矛盾。“一体化的移动平台,解决了患者出院以后,随访到达率低的难题。”


此外,提灯医疗创新性地构建了国内第一个基于护理的知识图谱,即结构化的知识库,包括重点标注、语义检索、知识推理等,赋予软件“思考的大脑”,成为护士工作中的智能助手,为护士的信息录入提供选择,而尽量减少耗时的主动输入。


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强调品牌,但更强调个人体验,护理信息化市场的竞争者除了传统的HIS“豪强”外,在2007年前后,也出现了以医惠科技为主的主攻物联网智慧病区建设的企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这些品牌已逐渐为市场熟知。


虽然是一个远未饱和的市场,但要从中分一杯羹,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分割院内与院外的这道“院墙”显得尤其的“高”。


护理信息化系统进入医院,难点主要在于契合移动化工作的产品结构与医院对于传统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决策周期。在医惠科技、京颐股份等品牌信息化建设商的冲击下,初创公司更多地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已出现领头羊的蓝海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