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甲到社康,实地探访4家医疗机构,深圳智慧医疗正经历哪些巨变?

作者:赵泓维 2019-09-12 08:1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从“特区”到“示范区”,深圳又一次走到了聚光灯下。


新医改十年,以科技支撑发展的深圳医疗体系在诸多领域都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智慧医疗无疑是重头戏。我们看到,深圳在医疗的模式、制度、经济上都出现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首先从深圳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中就能看出端倪。


屏幕快照 2019-09-12 上午12.06.44.png

数据来源于《2018年深圳市卫生统计提要》


一个区域医院的床位总数间接的反映了该区域的医疗状况,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表中的四项指标均呈现只升不降的趋势,这意味着深圳市对医疗进行了有效的投入。但是,这一规模的投入是否弥补了医疗缺口?


统计包括2009年以后的10年数据,深圳每千人床位数增长69.77%,年均增长5.38%;每千人口卫生工作人员数增加30.9%,年均增长2.73%;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增长33.15%,年均增长2.90%;每千人口医生数增长29.77%,年均增长2.64%。


而十年以来,住院患者的数量则从约80万上升到了约143万,总体整增长78.75%,年均增长5.98%,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上述任何一项指标的增长。


深圳怎样应对?科技的赋能与模式的迭代自然是解决之道。坐拥腾讯等大企业,深圳在探索互联网医院、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与模式中,均走出了自己独有的“互联网+医疗”的道路,既有“罗湖模式”成熟紧密的医联体建设模式,又有贯穿就医全流程的移动支付支持——“深圳模式”隐隐浮现。


那么,“深圳模式”之下,社康中心如何留住医院?三甲医院如何向下延伸?医保支付如何打通?分级诊疗又该如何推进?带着诸多问题,动脉网走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东门社康四家医疗机构,从智慧社康建设、智慧医院建设、医院结构设置等角度思考深圳智慧医疗的发展。


社康中心如何留住患者?

模式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深圳社康中心的窗口和样本,东门社康这一坐落于曾经罗湖医院土地之上的社康中心在新医改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之前,东门社康的日门诊量在300例左右,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跃升为近千。在春节后这样的高峰时期,日门诊量可达1100例,如此量级的门诊量已经可以媲美一个中级医院。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进了东门社康的变化?一个主体、三向改革或是东门社康蜕变的关键。


2015年8月20日,罗湖集团成立了一体化紧密型唯一法人代表的医疗集团。该集团包括5家区属医院、23家社康中心、2家功能社康,并由6个管理中心、6个资源中心进行支持管理。


由于其唯一法人、医保费用总额额度给定的独特结构,整个医疗集团下的各子机构拥有了协同作战的动力,形成了保卫医保基金的利益共同体。相比之下,激励机制也由过去的以药养医转变为“治未病”,尽可能帮助签约的居民做好预防工作,让居民愿意留在基层。


为什么社康中心有动力让患者留在基层?从医保这个角度是激励的核心。


image.png

东门社康的宗旨,也是医保的节约之道 


从医保来看,深圳采用了四档医保收费制度,对于目录内的共有病种,患者在医院看病将扣除相比于社康看病近1.4倍的医保支出,患者与机构方都会付出额外的花费。所以,基层医疗有意愿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将患者留在基层,而对超出了能力范畴的患者进行向上转诊。


同时,医保支付对于便利性有极大需求。如何简化减少患者付费的时间成本成为困扰各地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东门社康合作腾讯,打通了微信医保支付。在这种模式下,患者收到的每一张缴费单上都会印有一个费用相关可以缴费的二维码。如图所示,患者不再需要频繁往返于医院收费处进行缴费,只需在收到单据后扫描二维码便可完成医保扣款。


image.png

通过扫描缴费单上的微信二维码,患者可以随时完成缴费


第二个角度是质量。为保证医疗服务的可靠性,将更多患者留在基层,东门社康先行在信息化方面下了功夫。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陈家林副院长表示:“为了实现罗湖集团数据的互联互通,整个集团下的所有医疗机构正逐步统一信息化系统。”


以社康中心的放射科为例,整个放射科仅有一名放射科技师,所有生成的影像将传至云端,由上级机构统一阅片。这样的好处在于,整个罗湖集团将产出同质化的影像,便于患者转诊及后续就诊,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社康中心将极大节省人力成本。


第三个角度是医药。当罗湖集团所有的社康中心与医院连接后,其医药种类的供应也变得足够丰富。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东门街道社康中心副主任郭志红表示:“东门社康能提供的药品是有1300多种。如果签约的居民对一些特殊的药品有需求,我们可以通过集团内部的调度迅速解决这个问题。”


“东门社康也引入了自助发药机。这一设备的引入既降低了患者等药的时间,又降低了医生的出错率。此外,在集团的后台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负责处方的审核,通过中心式的管理降低配药时所需的医生数量。”


除了医疗、医药、医保三个方面,东门社康还在全科医生的模式上做了很多创新。


在全科服务方面,集团采取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4+X模式,即1名全科医生(团队长)、1名全科护士、1名公共卫生师、1名社区临床药师+X。这里的X为专科医生、健康促进员、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卫生医师中的一名或多名。通过这种模式,这个团队可以灵活应对各类患者,全面覆盖居民的健康卫生需求。


总的来说,作为分级诊疗政策的基础,东门社康凭借罗湖医院集团提供的技术上的专家支持与模式上的双向就诊,借助线上挂号、在线医保支等服务支持,实实在在地把患者留落在了基层。


就诊流程频频受阻,

流程可视化或成为患者福音


谈到就诊环节的优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的处理方式值得一谈。这家三甲医院的新楼开放于今年三月,整个大楼配合智慧医院的发展做了许多重要的调整。


从门诊大厅来看,挂号窗口已经从这栋大楼中近乎消失,患者就医可通过自动挂号机及网上预约两种形式挂号。


image.png

过去的挂号窗口已被服务窗口所代替


通过与腾讯的合作,南山医院打通了移动挂号窗口。绑定南山医院公众号后,深圳的患者可在任何地方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挂号。


小程序的作用不仅于此,在就诊的任何一个环节,患者均可通过这个小程序进行实时缴费、实时导航以及查询就诊进程与社保余额。


为了让患者了解自身的准确位置,领队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网络技术科副主任吕周平介绍到:“这栋大楼每个三米设有一个内置蓝牙,这样的设定可以定位精准到层数。医院科室的位置设置很少能考虑到患者的感受,患者往往需要多次询问才能抵达自己所在的位置,而这套系统则很好的解决了一个问题院内导航问题,为医院节省了不少人力。同时,这也将成为医院互联网化重要的一部分。”


1.jpg

通过微信小程序可导航至医院每一个科室


如今,南山医院已经实现了处方前置。通过软件系统,医生通过电脑开具处方后,该处方便会同步至药师处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药师将把药物直接发往取药窗口,而在将药物交给患者时,负责的医生会再次核对处方、药品、患者三者的一致性,以保证处方药物流转的安全性。


“整个流程发生了两次审核,在这一模式下,医生开错药、患者拿错药的情况不再发生。同时配合线上医保支付,患者在请求医生开具处方后就可以直接前往取药口取药,随即可出院。过去是人等药,现在成了药等人。”


除了就诊流程上的优化外,南山医院也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


2019年是国家医改的10年,也是南山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第十年。十年以来,医院利用南山区卫生专网和互联网优势,实现了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延伸医嘱、电子处方、远程医疗等服务,实现医院的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例等医疗信息与社康共享互用。


追溯始终,2009年新医改后的顶层设计是成就当前局面极其重要的因素。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骆旭东书记告诉动脉网:“南山医院从2009年就开始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如今的信息化系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信息化网络已经在南山医院全面铺开,医院将为患者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据悉,基于医院区域网络平台,南山医院的体验信息和诊疗信息在南山区属的5家医院与89家社康中心之间实现了互通共享,方便了患者在医院与社康之间的进行双向转诊。


此外,南山医院在深圳地区率先完成省监督平台的技术对接,并与2019年4月23日获得广东省首批互联网医院牌照,成为深圳仅有的两家互联网医院之一。


南山医院也有其建设理念的不同之处,骆旭东书记表示:“第一,我们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将其融入到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中;第二,我们理解互联网是一种思维。互联网的思维带来整个医院管理和就医模式的变革,我们拥抱这些变革。”


智慧服务延伸:深圳市中医院

用信息化与物联网自我革新


“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是我国医疗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本次形成我们也来到了深圳市中医院,一览中医院在智慧医疗方面的发展状况。


信息化一直深圳市中医院发展的重点。这里的信息化一方面是指院内信息化,另一方面是指患者就医流程的信息化。


在院内信息化方面,深圳市中医院打造了以服务总线互联互通的医院信息集成系统架构,按照国家互联互通的标准通过了四家级评测,按照国家电子病历评级工作通过五级审评。


同样重要的是面向患者的信息化。深圳市中医院质信部计算机中心副主任唐雄伟表示:“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从患者预约,到候诊,再到就诊,最后取药,这样一个全流程的信息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医院开展了电子健康码、微信移动支付等服务,优化传统门诊诊疗服务流程,以实现中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此外,为更好的实现互联网便民服务,中医院打造智慧药房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药事服务,可为患者提供中药代煎、送药上门、药事资讯等延伸服务。即患者收到医生开具的处方后,不再需要排队取药,医院将在24小时内将药物由与康美药业合作的数个药方房寄往深圳区域患者家。


“过去药物存放、配发均需要成本,现在我们把这部分省下来的资金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配送服务,也是我院‘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所价值驱使”。一位中医院的医生告诉动脉网。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中医院没有开通处方流转。即患者每次取药必须通过中医院的智慧平台打印处方。


从深圳市中医院提供的数据来看,采用配送方式取药的患者数量已经超过了50%,通过移动支付的患者超过了60%。


接下来,深圳市中医院要做的工作很多,一方面院方将尝试建设电子病历六级、互联互通五乙,进行智慧医院服务评级;另一方面,院方也在尝试将众多的中医诊疗数据标准化,从大数据中挖掘价值。


人文关怀重要吗?

这家医院将其视为建设目标的重点之一


严格意义上,医院的外观、科室设计从定义上并不属于“智慧医院”范畴,但当人性化的设计与智慧化的服务相结合,则对患者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


一方面,儿童病情存在易突发、反复、多变、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很难根据儿童的现状去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无法认真到自己的病情,也无法提供准确的主诉,且难以配合医生治疗,一切诊疗行为都变得尤为不易。


因此,儿童医院需要在设计上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尽可能地排除儿童的焦虑、抗拒情绪。


以口腔科室为例,深圳市儿童医院采取了独立单间设计。“过去几个孩子在一起做手术,一个孩子开始哭,就带动所有孩子开始哭。医生也没办法专心做手术。”一位口腔科医生告诉动脉网。


而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口腔科室中,每个科室都配置了电视,让儿童在手术时可以把精力放在别的地方。


image.png

符合儿童需求的手术科室 


此外,医院还为患儿开辟了“爱的空间”,建立了国内首家以医院为载体的公益服务体验港、儿童医院救助公益信息港Vcare关爱空间,为儿童提供各式各样的课程,让孩子们有了活动天地。


image.png

Vcare关爱空间


除了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之外,深圳市儿童医院同样在智慧门诊方面颇有建树。


作为深圳市唯一的儿童医院,孩子看病最大的问题来源于家长“挂号难”。“儿童医院一年门诊量230万,平均下来每天6300人的门诊量,孩子家属常常从挂号窗口排队到莲花山旁边的小路上去了。”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主任丛敏开玩笑到。


为此,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创了“非急诊号源的全面预约模式”,即开放所有预约通道,实行非急诊号源的全面预约。升级实名制就诊卡(监护人姓名必填),并要求就诊者姓名及出生日期原则上不予更改,以保证需要号的家长拿得到号。


深圳市儿童医院于2015年率先开通了移动支付业务,仅10月,以微信为主的移动支付方式日均交易数超过5000笔。而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到了2018年,深圳市儿童医院联合健康160,将微信医保支付功能创新功能应用于儿童就医场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少儿医保接入移动支付功能。从数据上看,2018年全年手机诊中支付累计2246197笔,支付金额总计21254万元。


通过模式上的变更,深圳市儿童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由2013年的16.04%跃升至2018年的90.01%。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家长的就医模式已经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深圳市儿童医院给人的就诊服务体验比智慧医院更令人深刻。其实对于患者而言,就诊服务上的便利很重要,医院给患者直观的感觉同样会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或许,成人的医院也应多增一分色彩,为置身其中的医生与患者多添一分轻松。


支付、模式、技术的革新打造“深圳模式”


三甲医院不再拥挤,社康中心熙熙攘攘是我们观摩了四家医院后的直观感受,也体现出深圳“分级就诊”的成果。


“深圳模式”的雏形便在于此,强硬件、弱服务的医疗状况已经因为模式与技术的注入而成为过去式。我们认为,带来如此变化的核心力量离不开以下三点。


第一,以“罗湖模式”、“南山模式”为代表的紧密型医联体将社康中心与三甲医院束为一个整体。整体之下,双向导诊、处方流转、病例共享等过去存在隔阂的服务纷纷因此打通,还孕育了包括样本统一检验、影片统一阅览等中心化的处理方式,将分散的资源聚集起来,将多余的医生分配到更需要医疗资源的地方。同时,这一模式下的社康中心获得了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生资源支持,患者自然开始逐渐信任社康中心的诊治能力。


第二,以人工智能、信息化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让互联网医院的诸多功能成为可能。问诊、处方审核被提速至患者见到医生之前,医患之间的资源匹配效率由此提升,患者就诊流程的可视化也成为可能。


第三,以微信端等移动医保支付为主的支付模式打通了医疗各环节之间的隔阂,患者无需往返收费口即可继续就诊,整个诊疗流程由此变得平滑。作为深圳本土企业,腾讯通过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与“腾讯健康微信小程序”的“两卡一平台”解决方案,以真正广泛的用户连接。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一体化,助力用户实现全周期的健康管理,让患者便捷就医、医生提高效率、医院高效服务、智慧管理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医疗改革终究是个缓慢的过程,当下的情况只是深圳医疗升级迭代过程中的一个剪影——这里仍有足够多的空间等待企业、医院协同发展。


正如丛敏主任所言:“旧岁已展千重景,新年更进百尺杆。”


深圳“模式”与否,结果的出现不会太遥远。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