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物医药是否还会是经济的短板?

作者:王世薇 2018-12-18 10:36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古希腊时期,世界上真正的学科只有三种,神学、哲学、医学,神学是研究人与上帝的关系,哲学研究包罗万象,包括工程、科技、人文、法律,医学是研究人与自身的关系。人类经过2000多年探索,终没有找到人与自身关系的完美解读。但有人说,未来10年,将出现生命科技革命。

 

在2018年12月14-1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科技发展论坛上,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多位国内外专家、院士、领军企业代表等千余位嘉宾汇聚石家庄,就生物医药产业的趋势与机会、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竞争等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动脉网(微信号:vcbeat)作为官方支持媒体,全程参与并报道了此次论坛。


1.jpg

 首届中国(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科技发展论坛现场


此次论坛在石家庄以岭健康城举行,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举办,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论坛由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邱震海担纲主持人,石家庄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文锋,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先后致辞。

 

2.jpg

石家庄市副市长、石家庄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文锋致辞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近年来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数据显示,2017年,石家庄高新区新引进的总投资312亿元的44个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实现落地建设,新注册生物医药企业443家,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65.65亿元,占全省的58.6%。

 

2018年,石家庄市确立了“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明确提出将“加速做优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任务。首届中国(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科技发展论坛的举办,展示石家庄高新区拥抱全球市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决心。

 

论坛以“为生命、一起赢”为主题,包括高峰论坛和五个不同主题的平行论坛。

 

在高峰论坛上,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宇宙胚胎学之父”乔治·斯穆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特穆特·米歇尔,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爱德华·莫索尔,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中村修二等诺奖获得者,就基因大数据、基因管理、膜蛋白、AI技术在神经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等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前沿话题发表主旨演讲。


4.jpg

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场发表主旨演讲

 

与大会同期举行的,还有首届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的颁奖仪式。该项赛事于11月进行初赛和决赛,通过激烈角逐,40个项目与团队,共同分享1000万元的奖金。


3.jpg

首届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的颁奖仪式


此外,本次论坛充分通过全球媒体进行推广,如引入凤凰网品牌栏目“政能亮”、组织“凤凰夜话”,让嘉宾围绕“新时代、新作为——在生物医药黄金发展期扬帆远航”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5.jpg

首届中国(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科技发展论坛现场


首届中国(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科技发展论坛,打开了一扇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和世界对话的大门,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也结出更多的交流成果。石家庄高新区欢迎世界各地的企业,来这里投资置业、安家落户,助力生物医药做优做强。


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樊代明先生分别发表题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国家投入与期望》和《医学的反向研究》的精彩演讲,为生物医药创业者的创新探索打开了新的思路。


生物医药仍是短板,需国家和社会多点发力


高强先生指出,从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人敢于想前人未想之事,做前人未做之功,走前人未走之路,求前人未求之知。不急功近利,不浅尝则止,不哗众取宠,不见异思迁,百折不挠、遇难不悔、千锤百炼、千辛万苦,最后终成正果。

 

高强先生认为,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短板。第一,人均医药消费水平不高;第二,生物医药科技力量分布高度分散,中小微小生产企业为主;第三,仿制产品,创新产品占比极少;第四,进出口失衡,出口以原料药为主。“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深思!我们要探索如何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面临空前大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另一方面,则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生物医药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WHO)衡量一个国家的健康水平,有三个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这些指标衡量的是生存与否,对生存质量并无考量。而中国的大健康理念却关注健康地出生、成长、生活并且长寿。高强先生认为这是一个远高于WHO三条标准的要求,为国内生物医药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空前的空间和市场。

 

高强先生强调,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如果创新的结果是达到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标方向就对了,道路就对了;如果反过来,没有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只能是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那我们走的路就错了。”

 

生物医药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科学地选择自己进行科技创新的项目。所谓高端的科技创新,是攻克现在在世界上依然没有攻克的难关,依然没有解决好的一些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例如癌症。对于高端科技创新,需要由政府统一组织,以国家力量为主导。

 

而对于中低端创新,例如药物疗效与适应症的改进、工艺改良等,则需要整合社会分散力量,在现有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国情,立足于现在的水平和能力,科学地完成。

   

樊代明院士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人类贡献极大,功不可没,但带来的弊病也是不可小视。他用2个O和1个F,第一个O是专业过渡分化,第二个O是专科过渡细化,F是医学知识碎片化。

 

 “OOF”带来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医学论文数量大,转化率低,仅3%的论文具有参考价值;第二,临床医生缺乏整体性理解和治疗能力;第三,患者医源性死亡增加。

 

2013年,美国FDA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疗效最好的药品是抗抑郁类药物,60%的患者能从服药中收益;疗效最差的是抗肿瘤药物,仅25%可以通过药物获益。

 

樊代明院士提醒生物医药创业者,在前进的路上,如果不及时调整方向,或将终止在起点,一事无成。


资本将向头部项目集中


高峰论坛以备受关注的《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报告》和2018年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上市企业创造力十强榜单、独角兽企业榜单、医药器械创新企业榜单等5个专业榜单发布作为结束。同时,27个生物医药项目在本次大会上签约,正式落地石家庄高新区。

 

火石创造创始人杨鸿飞先生发布榜单,并用数据解析了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杨鸿飞先生首先分享了一个现状:在美国、日本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仿制药的比重仍然较大,但集中由少部分药厂供应。中国未来的仿制药市场或呈现由4000余家厂商,逐步缩减至百余家厂商的变化。

 

随后,杨鸿飞先生用数据呈现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成果。

 

首先是机构总量快速扩增。按照医院、流通、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机构总数计算,2014年的数量是59.9万家,到2018年,增长至190.5万家,5年时间扩增3倍。其中,增速最快的是药品流通领域机构,以互联网电商为主体。

其次,区域聚集开始形成。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正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华中一带集聚生长。整个京津冀地区,2018年新增生命健康领域的企业2.8万多家,其中,石家庄2018年新增企业数量3915家,占比整个京津冀13.85%。

 

第三,细分领域呈现新的变化。国内单抗药物正从生物的类似药向改良和创新型改变,但是大量企业聚焦在少量热门的靶点上,真正创新型靶点研究仍不够快,“好在这种趋势出现了分化。” 此外,国内企业生产研发的基因测序产品正在打破上游垄断。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分工的精细化,推动CRO对新药研发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创新型小团队+大规模的资源服务提供商的新药创制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另一项细分领域的新变化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诊断、靶点发现、小分子化合物筛选、疾病作用机理判断等领域纷纷落地。

 

第四,投融资金额大幅提高。杨鸿飞先生通过数据表明,2018年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金额大幅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中后期项目比重增加,“这以为着资本开始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所收获。”同时,各个赛道都开始跑出头部企业,TOP15融资案例金额合计占全年600笔投融资总额近25%。此外,由于上市审核尺度收紧,今年IPO数量同比减少一半。

 

从投资的领域看,资本关注重点开始从医疗服务项目向新药研发、精准诊断项目转向。

   

对于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趋势,杨鸿飞提出了4个观点:第一,生物医药产业会进一步聚集发展;第二,投资会进一步往头部项目集中,并购会加速;第三,仿制药会进一步整合,创新药会快速增长;第四,人工智能大数据将在应用层面助力在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和创新。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