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CAR-T成为下一个“格列宁”,安诺柏德研发肿瘤疗法缓解率已达90%以上

作者:王婵 2018-08-30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我不是药神》里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格列宁”国内售价为2.5万元/瓶,患者需要每月吃一瓶,终生服用。这无疑是让患者“用钱续命”。

 

“格列宁”的研发,诺华公司历时近半个世纪,投入了50亿美元,但法律规定的专利保护期只有二十年。对药企而言,如此巨额的投入要想取得回报,新药的定价必然不低。若将这些抗肿瘤新药引进国内,累加各种各样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药品增值税等费用,最终国内售价是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的。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CAR-T疗法在B淋巴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约90%的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CAR-T治疗后可以实现完全缓解。目前诺华和凯特公司已经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新药Kymriah(CTL-019)和Yescarta(KTE-C19),分别定价为47.5万美元和37.3万美元,当这些药物再售卖到中国时,将成为下一个“格列宁”。


>>>>

究竟该如何化解《我不是药神》里面的困窘呢?


宏观政策上,国家采用医保、降低药品关税、减少流通环节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药价进行了控制,但多数患者依然高攀不起,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国内研发实力羸弱,一直在跟随国外、模仿国外的路上。只有我们自己也能研发生产这些“灵丹妙药”,产品的定价权由中国人自己掌握时,《我不是药神》里的困窘才能得到真正的化解。所以在CAR-T疗法这个新战场,我们一定要坚持完全自主创新,加快CAR-T技术的全流程的研发与验证,降低成本,让“药神”不再续演。

 

肿瘤治疗新战场:CAR-T疗法


免疫治疗是现今最受热捧的癌症治疗方法,可分为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肿瘤疫苗和溶瘤病毒等。其中,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的CAR-T疗法备受业界青睐,成为血液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CAR-T疗法全名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通俗地讲,就是把人体内的免疫T细胞分离出来,给T细胞装上“新雷达”——可以识别某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嵌合抗体,就获得了CAR-T细胞。这些经过改造的CAR-T细胞将被输回患者体内,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

 

CAR-T疗法不再是传统的药物治疗,而是一种活的“细胞药物”,好比人类手把手“教”T细胞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肿瘤的效果。


国人当自强,未雨绸缪避免专利之争


2017年,张锋团队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关于谁能获得CRISPR/Cas9专利权的事儿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专利之战是权的维护也是利的纷争。

 

目前中国CAR-T技术研发公司有数十家,但仍有部分公司还在模仿国外的研发流程,套用国外已经获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临床实验,在花费的大量的经费后,仅能验证国外技术的有效性。


宁波安诺柏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Gary Jing告诉记者,国际药企巨头已瞄准中国CAR-T市场,药明巨诺、复星凯特这些中外合资药企已在中国开展临床实验。当这些企业的产品获得上市许可时,必将与本土企业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战。而此时,知识产权将成为一柄悬在本土企业头顶的 “达摩斯利剑”。一旦发生知识产权诉讼,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企业在与国外药企正面对决时,将面临巨大挑战。所以,只有坚持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R-T技术才能避免被外企来中国“割韭菜”的命运。

 

>>>>

Gary Jing:“安诺柏德的发展目标就是开发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CAR-T技术。”

 

宁波安诺柏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诺柏德)是抗体药物研发中的后起之秀,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公司创始人Gary Jing 曾任美国University of Oklahoma健康科学中心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免疫学基础研究和抗体药物的筛选研发工作,并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2012年Gary Jing回国后,担任GenScript高级研究员,带领团队从事抗体药物筛选、基因编辑、重组慢病毒包装等技术领域的研究。

 

在公司合伙人的共同努力下,安诺柏德吸引了大量的高端生物领域人才,迅速组建了一支有技术创新实现能力、有临床验证转化能力、有市场开发运营能力的专业团队。目前安诺柏德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单克隆抗体筛选、抗体工程、噬菌体展示和细胞基因编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攻关人源化/全人源CAR-T技术、抗体药物创新研发。


 安诺柏德.jpg

安诺柏德实验仪器(图片由企业提供)


>>>>

Gary Jing表示,从鼠抗到人源化抗体,再到全人源,是CAR-T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获批上市的CAR-T新药Kymriah(CTL-019)和Yescarta(KTE-C19),使用的抗体序列仍为鼠源。但是老鼠的蛋白质结构和人的蛋白质序列毕竟不同。早期的抗体药物临床试验中显示,鼠单抗的使用剂量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加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鼠源抗体后会逐渐对鼠抗产生免疫反应,产生可以中和鼠单抗的抗体(HAMA反应)。


同样,利用鼠单抗制备的CAR-T,在进入人体后,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相应的免疫反应,并逐渐被免疫系统清除。随着CAR-T细胞的丢失,患者的疾病也就有可能复发。

 

为解决这个问题,安诺柏德决心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化CAR-T,即把鼠的抗体90%以上的序列改造成人的序列(仅保留抗体识别肿瘤的序列)。由于人源化抗体改造后的抗体序列几乎都是人的蛋白质,这样免疫系统对改造后的人源化抗体的免疫反应就会大大降低,CAR-T细胞的存活时间持久,就延长的患者的缓解时间。

 

目前,安诺柏德两个研发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一个是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人源化靶向CD19CAR-T,目前已完成3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回输,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92%以上,个别患者的缓解期已长达2年半。另一个则是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完全缓解率也在90%以上,患者最长缓解期已经超过一年,现在依然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据悉,安诺柏徳即将开展全人源靶向CD19CAR-T的临床实验,即CAR-T的抗原识别序列完全为人的抗体序列构成,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CAR-T回输后引起的HAMA反应。

 

新展望:千万融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CAR-T未来

 

安诺柏德虽然正式成立一年不到,但已经与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合作。公司分别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展开了CAR-T临床实验上的合作。


同时,安诺柏德和马来西亚VOYA therapeutics合作,建立了国际多中心CAR-T临床实验,目前取得了令人满意缓解率。公司也和马来西亚Hygieia Therapeutics合作,共同研发治疗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药物。

 

迄今,安诺柏德公司已经提交了4项发明专利,分别是《一种免疫增强试剂》、《一种可高效感染免疫细胞的AAV病毒及其制备方式与应用》、《一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制备方式》和《一种嵌合抗原细胞受体及其应用》。预计到2018年12月,公司还将提交3项重磅发明专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8年4月,安诺柏德完成了A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合作伙伴是专注于生物领域的协立投资。公司将加快推进全人源CAR-T的研发,争取挖掘更多新靶点,开发更多适应症。安诺柏德目前已经启动了通用型和实体瘤CAR-T治疗技术开发。

 

据透露,目前公司正在计划筹备B轮融资当中。

 

CAR-T现状:与国外CAR-T相比,中国CAR-T之路曲折而漫长

 

CAR-T疗法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真正将CAR-T产品化的,主要是瑞士的诺华(Novartis)、美国的凯特(Kite Pharma)和巨诺(Juno Therapeutics)等几家国际药企。

 

其中诺华的Kymriah(CTL-019)是FDA批准上市的首款CAR-T疗法药物,这款产品用于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凯特的Yescarta(KTE-C19)紧跟其后,成为第二款被FDA批准上市的CAR-T疗法药物。

 

截至目前,中国还未有任何自主研发的CAR-T药物上市。随着2017年多个管理规范的提出,CAR-T行业逐渐进入了蓬勃期。尽管涉足企业如雨后春笋,但具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却不多,这样下去,中国患者最后等来的或许不是中国人自己的“格列宁”,而是国外药企的专利战和药价垄断——虽有药可医却无钱买药。

 

“中国的医药研发企业只有立志原创,我们才能挺直腰板,让患者和市场早日摆脱对外国药企的依赖!”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