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速读]人类更愿意向机器吐露心声

作者:动脉网 2014-08-20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Ellie是一名心理医生,她在此领域干得不错。她面带微笑,并清楚了解你每个笑容都意味着什么。一个神经抽搐或者紧张的眼神,每个细节她都能立刻捕捉到。她仔细聆听你的表达,分辨每个措辞,琢磨你每个音调、口音、手势等所有小动作的含义。她的确是高手,而根据最新研究,她最大的优势在于——她并非人类。


当面对犀利的或可能令人尴尬的问题时,人们一般不会告诉医生真实的情况。在Jonathan Gratch的领导下,来自洛杉矶的创新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多年使用电脑监控人际交流的结果,认为人们更愿意对着虚拟人像吐露心声。为测试这一想法,他们邀请了239人同Ellie交流他们的生活。其中的一半知道他们是在与人工智能技术下的虚拟医生进行交流;而另外一半参与者并不知道。


为研究心理问题而设计的Ellie以相同的方式同每个参与者交流互动。她以拉家常的问题开始每次会谈,比如“你来自哪里?”然后继以深入下去,例如“你晚上睡眠质量怎么样?”最后她的问题会刺激参与者的情绪,比如“什么事最令你感到骄傲?”在整个过程中,她会问到相关的后续问题,比如“能不能多聊聊这个?”同时还会适时点头,做出恰当地面部表情。

在同Ellie交流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面部表情都会被扫描,然后识别出悲伤的特征,并评以0到10分的不同级别(一点都不到悲痛欲绝)。同时,三位真实的人类心理医生,在对此研究的目的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分析会谈视频,评估参与人员有多愿意说出他们的个人信息。


这些观察员要特别注意对敏感而私密问题的回答,比如“你与家人有多亲密?”和“告诉我你上次觉得真的高兴是什么时候。”他们根据七分制对这些回答进行排序,-3表明完全不愿意表露信息,+3表示非常愿意。所有参与人员还要填写调查问卷,以说明他们对此次会谈的感觉。


Gratch博士称,尽管每个人都与同一个虚拟形象进行互动,他们的体验却有显著不同,这取决于他们认为自己究竟在与谁交流。与已经知道Ellie并非人类的参与者比起来,以为Ellie背后是一个真实医生的参与者更担心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在会谈期间,他们对表达的内容更细心在意。


与此同时,监测这一过程的心理学家发现,那些认为自己在同人类交流的参与者确实表现得更内向。相比于另一组1.11的平均值,他们的平均值仅为0.56。前一组所表现的悲伤表情也更少,平均0.08,而后一组则为0.12。


Gratch博士认为,怎样能更好地鼓励在评估中表现得更开放和诚实将在士兵心理评估上体现出重要价值。这一观点得到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认同,并赞助了这项研究。


士兵们往往会刻意得让自己表现得更坚强,而且许多人都极力去避免去看心理医生。但事实上,许多军人都很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问题。这意味着在发现的时候,问题往往已经变得很危险。Ellie能够改变这一现状,一旦发现可能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她能更私密地给他们提供建议和自救指导。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坚强的士兵们要确实相信Ellie真的不是经过伪装的人类心理医生。毕竟如果Ellie能够骗过人类,那人类也能欺瞒她。


(本文原载于The Economists 2014.8.16  动脉网编译)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