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访谈】周生来:医院+医生+互联网 是时候在一起了

作者:动脉活动 2015-12-03 22:35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精彩观点


1、如果环境变了,社会变了,您还不变,抱着您昨天所谓的成功模式,搞惯性运转,今天继续复制你的昨天,那么你明天必败无疑。


2、实际上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他不需要取代医生,也不需要让医生失业,实际上它是需要跟医生,跟医院进行很好的合作。

3、医疗不等于医学,医疗与医学最大的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实践的艺术。

4、医生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

5、信息流里头,健康信息数据的流动以及流动中产生的价值,是尤其需要我们关注的。

6、医生集团的价值作用,我给他归纳了三大作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优化生产力。

7、医生多点执业不是最好的一个体系,最理想的是要医生自由职业。

8、医生集团最大的价值,一定要记住,叫轻资产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说你们最值钱的是医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是一种知本家形成的机构。

9、医疗服务机构的三大特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所以服务必须是,知本+资本的一个主架结构。

10、院后的疾病管理服务是培养忠实用户,而院前的健康管理服务是提前发现和锁定目标客户,培育潜在顾客。

11、从事互联网医疗的非医疗人员可以和医院医生协作来完成一个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服务,这才是医疗健康行业最好的一个前景。

今天讨论的三大议题:第一是医疗+互联网+移动,第二是医院+诊所+医生集团,第三是院前+院中+院后,首先我们讨论第一个大议题:医疗+互联网+移动。


——————医疗+互联网+移动——————


面对互联网冲击,医院医生必须改变


我注意了我们群里的人分两类,一个是学医的,一个不是学医的,我先给我们医生谈谈我的核心观点,最近我在医疗行业内部的研讨会上多次分享给我们院长、医生、护士们的一个观点,也是我常说的一句话,昨天的成功模式就是明天失败的原因,那么这句话的核心就是提示我们的院长、主任、大夫,当环境变了,社会变了的时候,我们也要改变。


如果环境变了,社会变了,您还不变,抱着您昨天所谓的成功模式,搞惯性运转,今天继续复制你的昨天,那么你明天必败无疑。很多人都认为,医生和医院是最为保守的,我们的医生、医院已早习惯了,以不变应万变,甭管哪朝哪代谁来当皇上都需要看病,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还都是这样当医生,还都是这样看病。


特别是大家对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的认识是不足的,很多人包括很多大院长都认为,移动互联网说破天不就是一个工具吗?工具最重要的是看使用工具的人,要怎么使用它。这个说得没错,它是一个技术,它是属于术,但是当技术革新以后,它对人的观念乃至整个社会制度、体系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冲击


那么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人类生活中各类组织的理念、服务模式,各行各业都在变,所以我们的医生、医院,包括医院的领导者、管理者,必须要及时审时度势,适应社会的变化,及时的调整自己,迎接和拥抱移动互联网。


以前,医生再有本事也,也得一个一个地看病人,一上午专家顶多看三十个。那么移动互联网技术产生以后,使得每个医生的受众面,特别是专家,将会增多,将会使您的价值发挥的更大,这只是一个小小例子,当然还不止这些。


关于移动互联网对医生和医院的冲击,今天晚上,我就不多讲。大家如果想研究,一会儿我给大家发一个帖子,是我专门在医院内部研讨时给大家讲的一个题目,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生如何当、科室如何管、医院如何办三大命题。


那么接下来我想主要对那些从事移动医疗服务的,非医疗背景的各位同仁讲一点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大家从事移动医疗服务可以说是选择了一个朝阳产业,这个战略选择,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当中需要注意些问题。


互联网不能取代医院、医生 他们是协作关系


作为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除了掌握解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外,一定要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规律。你不一定要从头学医,像医生一样去学医,了解医学知识,但是你一定要了解医生的职业特点和医疗行业的特殊属性。如果不了解,就可能发生与行业核心价值和核心服务模式相违背,甚至相冲突的地方。一些话语就说得有点不太得体和符合医疗行业规律相违背,比如说30年以后让医生失业,这话就讲得不够科学、不够严谨。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他不需要取代医生,也不需要让医生失业,实际上它是需要跟医生,跟医院进行很好的合作。那么从事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的非医疗人员,最关键是要吃透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属性,另外了解医疗行业的特点。医疗行业是所有行业当中最独特的,主要体现在三大特点,医院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具备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一体的组织。所以这样一个机构,你单纯的有钱是不够,单纯有技术不够,单纯的有人也不行,他必须是三个核心要素的综合体。


另外,对医生这个职业,大家要有充分的认识,你说医生是干什么的?医疗的核心是什么?我们社会上有很多这个争议,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大家对医疗还是没有充分科学的认识。医疗是什么?医疗不等于医学,医疗与医学最大的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实践的艺术。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网上诊疗体系,以为做了个专家库,就可以给病人看病了,就可以取代医生和医院,其实你能取代的是医学知识,你取代不了的是实际的临床经验


所以一个好医生,他既要有丰富、系统、完整的医学科学知识及其技能,又要有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磨练形成的自己独到的实践经验,所以好的医生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我们移动互联网服务很重要的是明确你什么是可以替代医生的,什么是你替代不了的,什么是可以和医生合作的。我们可以把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分为,可以有由别人替代的标准化生产时间和别人不能替代他的个性化生产时间。


这样你才能既可以发挥移动互联网这个高科技的优势,方便群众就医,使就医体验更加舒服、快捷、方便,使医生的价值更大的体现,他的效益发挥的更好,解决更多人的问题,同时又可以使我们医生专家本身的这种价值,能得到更大的释放,这样医生才能够愿意与社会的其他行业的人员共同合作来进行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这里非常关键的需要两个方面的系统人士,大家共同来协作,才能做好这个行业,绝不能两张皮。


移动互联网医疗不等于互联网+医疗


第一大问题我想谈第三点,就是移动互联网医疗不等于互联网+医疗,不是学医的人和搞互联网一凑合就可以把这个行业干好了。这里既需要医生学习了解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另外也需要移动互联网的行业人员,要了解、学习、研究医生和医疗行业的特殊属性,最后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才能把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做到家,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大家要认真研究好医疗行业的四个象限


mmexport1449153194545


为了便于大家对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整个行业的认识,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一个坐标。纵坐标,我们是指的医疗服务的个性定制化成本,从零分到十分,横坐标,讲的医疗服务的技术复杂程度,零分到十分,然后,中间五分,为一个分界线。


这样一来我们把这个图可以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就是在这个图的右上角,他是个性定制化程度最高,也是五分到十分,同时又是技术复杂性程度最高,也是五分到十分,那么这个象限一般是第一象限,是医疗专家独到、独特的,他发挥作用的。


第二象限在我们图的右下角,也就是说他个性定制化程度是零到五分,属于个性化化程度低,也就意味着标准化程度高。但是技术复杂性是五到十分的,也就是技术性复杂高,也就是二象限属于技术复杂性程度高,标准化程度也高,但是个性定制化程度低的这么一个领域。这个领域的特点是容易被工业化生产阶段所重视的,过去我们工业化生产时代这种已经出现了很多。


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复杂性高、标准化程度也高的第二象限,我们将来也会产生一些新的业态,比如第三方检验不用到医院,在小区的shopping mall就可以设置,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第三象限,是在左上方,他的特点是个性定制化程度高、技术复杂性程度低。而第四象限在我们左下方,第四象限是个性定制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复杂性程度低。其实第四象限在工业时代已经让大家研究透了。比如说快餐,医院耗材的生产,这都有人做了。


那么第三象限的特点是个性定制化程度高、技术复杂性程度低,我认为这个象限是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最应该投入比较大的,因为他的风险低,另外受众面大,也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的需求的增加。比如以前我得了病到医院做化验,必须是空腹,憋着清晨的第一泡尿来检测,或者让你拿大便化验,很麻烦。现在我们移动互联网时代了,这些完全可以在家做,清晨起来在厕所就可以自主检测。


现在在国外很多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就把家庭的一些非介入性、非创伤性的检查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和医生、医院联合起来,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那么在这四个象限的划分当中,我们就可以明白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哪些是可以取代过去医生和医院做的,哪些是无法取代医生和医院做的,必须是由他们独立做的,哪些是我们需要和医院、医生协作的。这样我们我们就从技术上解决了划分的问题,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说医疗+互联网+移动,这里着重突出了移动。


健康数据流将产生巨大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跟传统的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移动,也就说流的问题。我们大家已经熟悉了物流,也熟悉了人流,中国的人流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的,每年春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看看现在的飞机场跟过去的火车站一样。这就是一个人流在移动产生的一个结果。


那么下一步就是信息流,在信息流里头,健康信息数据的流动以及流动中产生的价值,是尤其需要我们关注的,因为健康医疗需求无时不在,所以在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医疗服务,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这个数据流。


这个big data产生的价值,特别是有关于医疗的以及人的健康的,你会发现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也是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中,下一步最需要挖掘的金矿。


这就是我们的医疗+互联网+移动,核心要突出移动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不能跟大家展开详细讲,后边的我会给大家发一个帖子,这是今年一月十六号,我在清华大学医疗健康大数据论坛上的一个主题演讲,大家可以详细去看,下面来开始讨论第二个问题。


——————医院+诊所+医生集团——————


第二个问题就是医院+诊所+医生集团。对医院和诊所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中国老百姓主要的就医场所。但是对于医生集团,大家不熟悉,这是近一两年才涌现出来的一个业态。他在中国是个新鲜事物,但是就国际而言,他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其他西方先进国家,医生集团是早已存在的医生从业的机构组织,也是为老百姓求医问药、医疗服务的一种业态机构组织。


医生集团的作用


我个人是非常支持和拥护医生集团的发展,他现在虽然在中国还属于一棵幼苗,现在也有很多新的问题涌现,但是将来他肯定是一种新的趋势。会有更多形式的医生集团涌现出来,与我们的传统的医院和私人医生诊所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科学、医疗共济的职业机构和职业从业人员的组织体系。


医生集团的最大好处是改变了现在中国僵化的医疗服务机构的体制和机制。医生集团的价值作用,我给他归纳了三大作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优化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


首先解放生产力,就是把医生从传统的僵化的计划经济的公立医院体制当中解放出来,因为我们培养一个好医生是非常不容易,现在只在一家公立医院从业,他自己的能量价值不可能完全实现。例如安贞医院顾承雄教授,他是中国顶尖级的心脏搭桥专家,但是他在安贞医院一年做的手术例数,最多不会超过三百例,可是他的价值体系,可以达到六百例甚至九百例,如果没有其他的形式,这将是人力资源最大的浪费。


有了医生多点执业后,我们可以在第二、第三职业,可能再能增加一两百病例。但是医生多点执业不是最好的一个体系,最理想的是要医生自由职业。原因是医生从历史来看,他就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医生走到哪儿,他行医就合法到哪儿,他的医师执照,不是挂在医院的墙上,不是挂在诊所的墙上,而是应该贴在他脑门儿上。所以只有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管理体系,才能让医生的价值最大化。医生集团的出现,冲破了我们旧有体制的约束,解放了的医生,特别是大医生。


这是第一个价值,叫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由于医生集团大量出现,我们会形成更多的社会办医机构,得到更多新生专业人员的支持,因为现在中国社会办医最大阻力是人力资源的缺乏。我们很多医生没办法到民营医院、社会医疗机构行医,那么有了医生集团以后,医生集团要更多的跟医院签约,这个签约不单纯是公立医院,更主要的还是私立医院,今后的PPP模式将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合作体系。所以今后社会办医不用再担心缺医生,我们有医生集团做你强有力的后盾。


优化生产力


第三就是医生集团为什么能优化生产力?为什么要组成一个张强医生集团,组成各种医生集团?因为你这种体制,一定要比过去其它形式产生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才能体现出你的正确和发展趋势,就是必须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也就是医生集团这种组织形式 ,必须使生产效益大大提高,这才有医生集团存在的价值。


医生集团优化生产力体现在哪儿?我觉得他是冲破了固有医院的僵化体制,以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私人诊所,这两种旧的体制机制。这两种各有他自己可取的,但是也有他自身不足的,那么医生集团正好能做嫁接在这两种组织体制中的一个连接线。它既能发挥全科医生、中医医生各自为战,独立作战操作的灵活性的诊所基础,又能发挥专科集团协作,团队协作大医院的这么一种集团化的、集约式生产方式,因为医生技术再好,如果没有麻醉,没有ICU的护士,你是完成不了医疗动作的。


医生集团的价值在哪里?


现在有的医生集团有人投资了,建自己医院了,建自己的诊所了,那么到底行不行呢?不是不可以,但是那不是真正医生集团的最大价值,医生集团最大的价值,一定要记住,叫轻资产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说你们最值钱的是医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是一种知本家形成的机构。


也就是说作为医生集团,一定要明白你自己独到、独特的东西是什么,另外欠缺的是什么。所以医生集团不能取代医院,也不能取代私人诊所,肯定是医生集团要一手要连接医院,一手要连接私人诊所。这里也包括全科医师、中医诊所,这是政府办的,也包括公立的。而且医生集团必须要明白,你对这两个机构组织的益处,以及你跟他们不同的优势所在,才能把医生集团办好。


我们要记住医疗服务机构的三大特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所以服务必须是,知本+资本的一个主架结构。现在从社会办医来讲,资本不缺,但是缺知本,这个知本里头,既包括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也包括对医疗服务经营管理运营十分熟悉的,我们叫医院职业化管理的专家,所以医院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技术、服务和管理,是缺一不可的,那么目前我们的公里医院之所以让人不满意,就在于服务、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低下。


医改的难点为什么在公立医院出现?公立医院现在最大问题,我给总结的叫一流的技术,二流的服务,三流的管理。制约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落后,运行机制落后,那么我们医生集团集团就应该在管理方面和服务方面都要优于公立医院和私人诊所,你这样才能够体现你的价值。因为医生集团最大的价值是你的知本,也就说你的技术和管理。所以希望在这方面,我们有所创新,绝不能照搬过去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所以医疗服务的改革与创新,我认为必须是体制、机制、服务模式,三大创新的一体化,不能是单一的只盯着技术,特别是对我们现在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方法,一定要补上。


要加快社会办医步伐


最后第二大问题还要提一点,一提到社会办医我们就老想着办医院,这是不对的。社会办医不仅体现在办医院还需要体现在办诊所,也更需要体现在基于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平台的新型医生集团上。


从现在中国的整个医疗服务来看,我们的医疗服务量无论是门诊开还是住院手术,90%以上都是公立医院提供的,社会办医只占了10%不到。所以就有领导专家大胆预测,到2020年我们要让社会办医占到20%,我个人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个量太小了,我们还应该加快脚步努力做到50%甚至60%以上。


因为无论从当今世界还是从历史来看,社会办医提供的医疗服务都是占整体医疗服务的60%以上,以我们的台湾为例,台湾的社会办医所占的比例达到总体医疗服务的80%以上。也就是说下一步中国医改的关键就是在于加大社会办医的力度,当然不仅在于要办以营利为目的的专科医院,更加要办全科的西医及中医诊所,还有各种形式的医生集团。只有这三种业态三足鼎立才能构成现代化的医疗服务结构,弥补单纯靠公立医院的僵化医疗服务。


——————院前+院中+院后——————


老百姓需求变化 防病越来越重要


第三大问题,针对今后的医疗服务,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医生医院以及从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各位同仁不能仅盯着院中,大家都以为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是解决看病难的痛点,其实这是不对的,随着社会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民众对医疗、医生、医院的需求早已改变。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我们的生活水平较低,老百姓对医生对医院的需求就是救死扶伤,所以什么时候想起医生医院呢?要死了才想的起来,所以那时候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有钱了,这时候对医疗的需求就是好医、好药。得了病就要找中国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院,不怕花钱,旺盛的、高端的医疗需求都体现出来,现在很多老百姓要去国外看病,满足这方面需求的很多公司都涌现出来,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中国老百姓更高的需求是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不得大病。因为健康既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终最高需求。因为大家人人都想再活五百年。


所以大医院大医生都是在疑难杂症重症这个红海中厮杀,去瓜分政府有限的仨瓜俩枣的医保费用,而另一端延年益寿减少病痛、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的老百姓旺盛刚性最高需求没有满足,所以医院不去满足医生不去满足谁去满足呢?张悟本就去满足了,所以张悟本在中国横行不能怨老百姓无知,是怨我们医疗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所以我回国后的14年间,倡导我们的医生和医院不仅要我们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去治病,刚要去防病,医疗知识既可以治病又可以防病


改变医疗模式 院前培育潜在用户


特别是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我们医疗服务模式,也需要改变,因为过去得的都是疾病,都是烈性病,治疗一次就可以康复,治不好就再见了。现在得的多数是慢性病,所谓慢性病往往是终身疾病是一辈子治不好的病,所以慢性病必须持续治疗,所以这些年我号召医院要将院中诊断治疗出院后的慢性病人管起来,进行持续的医疗服务。这样可以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同时又可以巩固院中的治疗效果,否则的话你在医院给他治疗之后就不管了,开了药吃没吃不知道,吃了效果怎么样也不关心,直到他复发以后再来找你,这都是不合理的。


所以我们看到各个医院脑卒中二次中风甚至三次中风的有很多,这个跟病人有关系同时也和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有关系,所以我们倡导医院,首先要把院中的医疗服务延伸到院后,把从医院治疗过的慢性病人管起来,不让他复发,这种服务模式我们叫做疾病管理模式


另外我们医院医生不能等着老百姓发病后再治疗,例如一旦得了糖尿病,这个帽子就摘不下来了,病人在的糖尿病之前是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病变过程的,特别是在临近点有一段时期是突发病变过程,如果这个时候干预的话才最有效果,现在医学检验手段完全可以做到。


所以我们医院不仅要提供治疗糖尿病的服务,还需要提供预防糖尿病的医疗服务,通过体检健康筛查,把糖尿病高危人群筛出来,提前管他,他就可以不得糖尿病。因为糖尿病又叫生活方式疾病,所以完全可以通过现在的手段方法,使得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得糖尿病或者晚得糖尿病,这种服务我们称其为健康管理服务,这样把院中的守株待兔狗熊掰棒子的医疗服务,向两头延伸,一头是院前的健康管理服务,另一头是院后的疾病管理服务。院后的疾病管理服务是培养忠实用户,而院前的健康管理服务是提前发现和锁定目标客户,培育潜在顾客。


互联网医疗要与医院协作 搞好一体化服务


通过院前的健康管理服务,院中的诊断治疗服务和院后的疾病管理服务,为我们老百姓提供了一条从生到死的,从娘胎到坟墓的,无缝隙的持续健康呵护的医疗健康体系,这才是符合现代化民众需求的真正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三种不同层次的一体化医疗服务。如果认识到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互联网、看移动,就会发现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是任何医生、医院都离不开的手段和方法


另外对于从事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非医疗人员来讲,当您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您就会发现有很大一片蓝海或者说是一片处女地还没有被开发。您就不用杀红眼跟医院去抢生意,也不用再去弄个所谓挂号跟医院抢蛋糕了,这个时候您就会发现完全可以和医院医生协同协作来完成一个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服务,这才是医疗健康行业最好的一个前景。


——————精彩问答——————


1.请问周老师,如何看待过度治疗的问题,医生集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周生来:过度医疗是非常需要治理的问题,但单是靠医生集团是不行的,在过度医疗方面医生集团比体制内医院可能会好一些,因为医生集团更要照顾到患者或者家属的口碑和评价,而不是靠庙大,不是靠店大欺客。所以在医生集团里边的过度医疗可能比体制内好一些,但医生集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解决过度医疗的问题还得靠国家医保制度,这点在世界先进国家已经给出样板。所以过度医疗我个人认为不是不治之症而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并且可以解决的比较好。


2.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了一批新的名医,他们在微博、微信、好大夫等平台上都有很高的名望,但在第一执业地点无论是职称还是学术都不高,如何理解他们的发展?他们是不是医生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周生来: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现在真正下决心出来的,就是那些认为自己很有能量但现有体制下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价值的医生,而在现有体制内过得很得意的专家,目前是舍不得打破体制给他的优惠出来重新创业的,所以这点大家应该理解,另外什么叫好大夫,谁都不是天生的好大夫,都从小大夫年轻医生过来的,所以大家要正确看待这些出来的医生。


无论是于莺大夫还是张强大夫都是很好的例子,你看于莺大夫过去在协和的时候,根本显现不出来她,但其实她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能力的人。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体制机制给于莺大夫一个更好的平台,那么她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张强医生也是这样,无论是在上海的东方医院还是在浙江邵逸夫医院,他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张强医生集团可以完全让他发挥出100%的力量和价值,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医生集团的价值。


3.周老师,你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将会给医院带来哪些影响?


周生来:医生多点执业对医院确实是一个冲击,因为我们无论医院的院长还是科室主任,他们都习惯了单位人的管理方式,他们不习惯跟体制外专家合作的模式。其实今后的医院的医生肯定是要划分的,一个全职医生,一个是兼职医生。不光是人事档案归你管的,还有一些契约的合同制的医生专家。其实医院也有合同制的员工,多数是护士以及一些低年资的医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专家也会和医院以合同制的方式来合作。


我个人认为,阻碍医生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的不应该是医院院长也不应该是医院。因为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医院怎么管?不管是全职的医生、契约的医生、合作的专家都会有办法的。我想院长们都是通情达理的,因为很多大院长自己本身也是医疗专家。所以今年的12月12号我们将在哈尔滨工业协会疾病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组织一百个城市一百位三甲医院的一百位院长形成了健康知本家创业创新导师团,我们目的之一就是支持医生创业,支持医生创新,来带动整个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VCBEAT医疗创新院长观点系列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