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硬件:全年14家企业获得融资,即将进入爆发期|2016年年度盘点

作者:刘宗宇 2016-11-21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2016年行将结束,动脉网年度重磅活动“未来医疗百强榜”如期而至。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但精彩绝非仅是如此。在百强榜揭晓之前,动脉网还精心策划了细分领域年度盘点系列专题,针对2016年的热门医疗细分领域,陆续梳理过去一年里该领域的企业现状、热点事件和发展趋势,为大家奉上精彩纷呈的内容大餐。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新产品概念,通过硬件结合软件的方式,对传统IT硬件进行升级,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功能。智能硬件的兴起是随着传感器、网络、云端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相关领域的产品功能创新度大,进步和更新也非常快。而智能医疗硬件是智能硬件的一个分支,是应用在医疗领域的智能硬件的统称,它通过监测人体的生理数据,然后存储在云端,通过分析后为用户提供具有医疗、保健价值的实时数据反馈服务。


在智能医疗硬件概念诞生以前,医疗设备市场专属于医院和医疗设备制造商之间。医疗设备供应商集中在大型跨国企业中,比如GE、西门子、飞利浦、强生、日立等。但是在智能化概念进入医疗硬件领域之后,供需双方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首先是设备制造商端,得益于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半导体方案的成熟,更多的初创企业加入智能医疗领域。智能硬件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传统医疗设备的智能化变革。智能医疗硬件可能是传统医疗设备加上了智能化功能,也可能是一种全新发明的硬件设备,应用在医疗环境中。供应方从单一的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变成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和初创企业共存。而且这些初创企业所带来的产品往往不直接竞争于传统医疗设备,而是具有更大的创新度,比如各种手表、手环、体感装置等。


其次,在用户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的结合,智能化设备可以为C端的个人用户提供监控、检测结果和建议。普通的医疗设备大部分用户是医疗机构、医生等B端用户,个人用户比例很少。而智能医疗硬件更偏向个人用户,B端也有新的用户加入。智能医疗硬件在使用中,收集了精准的医疗大数据,可以为药企、医疗机构、保险公司提供更好的后续开发研究及服务。药企、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就是为智能医疗硬件所产生的大数据买单的新用户。


一、智能医疗硬件企业统计


图1.png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智能医疗硬件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初创企业。我们统计了70家智能医疗硬件厂商,按照项目名称、创办时间、地理位置、融资历程进行了盘点。数据截止到2016年11月,这70家企业总共的融资规模达到了4亿1194万美元。


1

智能医疗硬件企业发展时间表


图3.png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2011年左右,智能穿戴式设备还属于真空期,智能手机刚刚普及,关于智能化的概念还没有扩展到其他硬件领域。在我们统计的企业中,诞生于2011年之前的企业有6家,2011年创立的企业有6家。这些企业之前大多数是一些医疗信息技术企业或者传统医疗器械厂商,在后来的公司发展中,转型加入了智能医疗设备的研发。


在2012年fitbit手环等智能穿戴产品诞生之后,引发了全球可穿戴式设备的新商机。这类手环可以实现计步、监控睡眠等健康状态监控,并没有完全切入真正的医疗。可以这样认为,2012年到2013年底,在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智能硬件行业经历了一个启动期,一些新兴的智能穿戴概念诞生,但还是仅仅局限于健康领域。


在2012年后,初创企业的诞生量逐渐增多,到了2013年和2014年达到了高潮,真正应用于医疗行业的智能硬件出现,行业进入了探索期。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体温计等医疗应用方案大量出现,针对健康应用的产品除了手环,也逐步扩展到体脂秤、手表、空气净化等领域。


在2015年到2016年,初创企业的数量虽然在下降,但是产品研发进入快车道,市场进入成长期。随着各类企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一些新兴的智能医疗硬件种类出现了,备孕、止鼾、心电监控、情绪管理、智能药箱等各类产品都有出现在我们跟踪的企业产品列表中。


2

公司规模普遍偏小


图4.png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2016年11月16日,智能医疗硬件企业中的领头羊——乐心医疗完成了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行业标杆,市值达到13亿人民币。而另一家小米的主要智能硬件产品为普通手环,没有归入我们的统计名单中,而是把小米、九安医疗投资的iHealth加入统计名单中。除上述两家之外,国内智能医疗硬件厂商在规模上普遍偏小。智能设备所必须的传感器、IC和电池技术发展很快,成套硬件方案成熟度高,所以在研发方面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智能医疗硬件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由公司负责,生产制造一般外包给代工厂。所以,该领域的公司规模一般以15~30人居多。而大企业在研发生产出高价值产品之后,就开始构筑行业壁垒,申请行业标准认证、医疗器械资格认证和专利,并进行医疗信息化等生态圈建设。


3

初创企业地域分析


图2.png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智能医疗硬件企业所在地区中,最多的是北京和上海地区,分别是26和16家。其次是广东和浙江,分别是11家和6家。电子制造业在我国分布相对比较集中,智能医疗硬件企业也是如此。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分布了80%以上的企业。北京虽然很少有制造业,但是人才相对集中,初创公司非常多。北京企业几乎都会选择产品外包的方式,将制造放在了珠三角和长三角。


4

初创企业融资轮次


图7.png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在我们统计的企业中,有公开融投资信息的企业一共有52家,其中B轮只有4家,32家企业进入了A轮,天使轮企业16家。这些企业的总共融资规模达到了40739万美元,其中在2016年度获得的融资额是9546万美元。从融资轮次上看,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C轮,大部分在A轮阶段。这说明智能医疗硬件企业大多数还处于初期,因为用户使用习惯、市场容量、用户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市场暂时还没有获得大的突破,形成独角兽企业。其中,融资额度最大的是东软熙康,总额度达到了2.34亿美元,占到了整个领域的50%以上。虽然熙康的融资额和估值已经非常大了,但是其产品在用户中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二、2016年智能医疗硬件融资事件扫描


2016年1月,小波中医助手获得极客帮创投的50万人民币种子轮投资,公司主要研发帮助中医记录并量化脉象的便携式智能设备,可以通过蓝牙将数据传送至手机。


2016年1月,妞诺科技完成了由贝壳基金投资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致力于高精准度的脑电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旨在依托于脑电实时监测技术探知人脑生理状态和认知状况,以脑电技术、人体生物电检测处理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为基石,为可穿戴设备提供脑电解决方案。


2016年3月,专注慢病大数据服务的科瓴医疗获得上市公司永太科技和盈科资本共计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蓝信康是上海科瓴在药店领域的移动医疗慢病服务品牌,包括智能血压计和血糖仪、肺功能仪、体脂、血脂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等硬件以及云端管理系统软件。本轮投资将用于打造紧密衔接“用户-云平台-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生态系统。


2016年3月,九爱科技宣布完成首轮超亿元规模的天使融资,投资方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大健康产业龙头及知名创投机构。九爱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要打造“智慧社区”互联网亲情生态系统。


2016年4月,柒贰零(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000万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诚成资本,投资将用于智能健康环境检测设备的研发。720健康科技推出的用于综合环境检测的智能硬件环境宝,再获得A轮融资后推出了第3代产品。


2016年5月,生产智能血压计的康康血压获得北京中岭燕园创业投资中心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北京中岭燕园创业投资中心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此次融资之后,康康血压在打通高血压管理生态方向继续发力,最显著的成果就是与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合作,搭建“智能硬件+血压管理+金融保险”的合作模式。


2016年5月,生产智能听诊器的ChildCare云听,获得贝壳社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云听的智能听诊器专注于为0-5岁儿童提供心肺健康监测管理。此轮融资之后,云听将继续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巩固自己技术方面的优势,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16年6月,港湾健康获得1500万人民币的A轮投资,主要用于其智能药箱以及智能血糖仪设备的研发和推广。通过智能硬件设备对患者病情的监管和管理,并提供来自春雨医生的内分泌医生团队实现糖尿病慢病管理。


2016年6月,妞诺科技在1月获得天使投资之后,6月获得了千万级的pre-A轮融资,由丰豪创投投资。本轮融资后,妞诺科技将重点构建市场销售团队、完成技术升级、签约试点医院等。


2016年8月,东软熙康引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等战略投资者B轮融资总额6400万美金。东软熙康对外称,本轮融资面向商业保险和健康穿戴的产业战略投资人,将布局健康管理与商业保险、感知技术融合的战略部署。


2016年8月,专注于慢性病的移动医疗平台U糖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金库资本。U糖在拥有智能数据采集硬件的基础上,在全国拥有300多名内分泌医生。本轮融资后,将着重拓展线下渠道,并在今年9月之后对现有的U糖远程托管平台升级,公布U糖远程医疗平台。


2016年9月,康康血压再次获得A+轮融资,以岭药业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以岭健康城科技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000万元认购康康盛世,占增资后康康盛世注册资本的20%。此轮融资之后,康康血压将重点发力其慢病互联网医院,这将是中国首个慢病互联网医院。


2016年9月,南京熙健公司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主要产品为移动智能心律监测设备“掌上心电”,投资方为百家汇精准医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熙健公司的定位是为用户提供移动医疗保健服务,通过移动应用和智能硬件设备构建本地化的健康服务。目前主要通过心脏疾病切入,未来会推出多种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


2016年9月,隶属于上海丰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苏贝康获得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该公司会推出一个专注于家庭健康监测的智能医疗硬件,该产品通过尿检,检测12项常见指标,包括尿蛋白、尿酮体、尿糖、排卵、血压等。检测完成后,用户可以查看云端数据,也可以将数据传至医生,由医生给出相应诊断,提供建议和警示。


2016年10月,提供心脏病远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好朋友(深圳中瑞奇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涉及金额500万人民币,投资方未透露。该轮投资主要用于研发智能心电仪,开发心脏病远程管理解决方案,在传统心电图机硬件的基础上搭建硬件+软件+网络服务平台。


2016年11月,从事体外检测智能芯片的康云互联获得由青青芒果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数千万天使轮融资。此轮融资过后,康云互联将全面加快在大健康医疗领域的运用开发和市场推广,包括尿常规、生化常规、免疫检测等在基层医疗、远程医疗、慢病管理领域提供医疗+互联网的解决方案。


图5.png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从我们以上的统计来看,在2016年,智能医疗硬件领域总共有14家企业,合计16次融资事件发生(康康血压和妞诺科技各融资两次),融资总金额为9713万美元,其中东软熙康一家就占了6400万美金。所以,在除去东软熙康的投融资额后,我们可以发现智能医疗硬件领域总的投融资事件不少,但融资规模偏小,平均融资额在220万美元左右。融资额较大的企业,一般都会在智能医疗硬件的基础上,通过医疗大数据、医疗信息化、硬件产品的结合打造生态,才能获得资本更多的青睐。今年获得融资的企业,产品研发方面全部是医疗级的智能硬件。手环、手表、体脂秤等健康级产品在今年要想获得投资已经非常困难了,市场难开拓、产品无创新、技术无突破这是健康级智能硬件企业发展遇到的三大问题。


三、智能医疗硬件相关政策扫描


在《中国制造2025》和医改的推动下,大量利好政策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然而有关医疗级智能硬件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仍需尽快完善,以缩短产品审核时间,减轻企业研发成本。


2016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实施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专项行动》以提升智能硬件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以优化政策环境,繁荣产业生态,加强公共服务为牵引,明确了三年发展目标、五个重点领域、六类核心关键技术和四个重点应用领域。行动着力解决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产用互动不紧密、生态碎片化等问题,推动我国智能硬件产业高端化、创新化、自主化、生态化、服务化发展。《专项行动》的目标是到2018年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智能化应用带来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也将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支撑和拉动作用。


该政策中有关医疗领域的主要目标是旨在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建设。智能医疗健康设备重点面向医疗卫生行业,开发医疗器械级智能硬件设备并规模化商用,使之符合医疗应用对数据可信度、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在产业配套上方案重点提出设备与平台间接口、协议、数据的打通,为后续智能医疗健康设备在行业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产品和技术基础。政策的推出一方面推进智能医疗健康设备在医疗各环节的普及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加强医疗数据云平台建设,推广远程医疗模式,解决或减少由于医疗资源缺乏,导致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事故频发等现象。


四、智能医疗硬件服务群体


智能医疗硬件领域的制造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是创新化的智能健康设备,主要用于测试运动步数、卡路里、心率、体脂、睡眠等健康指标,主要产品是各种手环、运动计步器和智能秤等。智能健康类产品的主要用户是运动健康的人群,产品在外观设计上比较时尚,测量的生命体征数据不针对疾病。针对的用户群体是健康人群,主要解决他们的运动类、睡眠类和母婴类需求。CFDA在2015年7月也通知包括运动、血氧测量的这类产品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产品不用获得医疗器械认证,采集的数据不能作为诊疗依据。


另一种是传统医疗设备的智能化转型,产品主要涉及医疗级的应用,测试血压、血糖、体温、胎心、胎动、血氧等指标,比如智能化的血糖仪、血压计、体温计、心电仪等。这类产品的主要用户是医生、药师和用户,是针对疾病的监测,需要通过CFDA二类医疗器械认证。通过数据的收集,对用户的疾病进行干预,帮助慢病患者实现疾病的自我管理。主要针对的用户群体是慢病类、母婴类和老年人。


图6.png


五、2016智能医疗硬件企业布局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智能医疗行业的市场状况。根据IC insights的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医疗半导体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9%。而从2013年到2018年,医疗半导体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3%,2018年的销售额可以到达82亿美元。而这个数字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2013年之后的智能化穿戴设备的增长,智能硬件所需要的固态传感器和光学影像器件都算作医疗IC器件。无论是医疗级还是健康级的智能硬件,它们都对医疗IC器件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从2013年开始,智能硬件的销量呈爆发式增长,2014年国内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08亿元,2015年销量达到424亿。据估计未来几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和医疗健康相关的智能硬件(不包括以运动健身为主的手环、手表类产品)占比大概为5%,预计2016年市场份额将达到20亿。


用户使用模式


图8.png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从用户的使用模式来看,智能医疗硬件企业可以分成三种,C端用户产品需求、B端用户产品需求、B端用户服务需求。


C端用户产品需求类型:针对C端用户的产品细分为运动健康(主要产品:手环、手表、体脂秤)和慢病管理(主要产品:体温计、血糖仪、血压计)两种类别。这类产品的针对个人用户的需求而研发,企业的收入来源以产品销售和耗材销售为主,对产品的市场推广要求较高。针对C端用户的智能医疗硬件销售主要集中于线上销售,线下销售渠道匮乏,难以形成规模。


B端用户产品需求类型:针对B端用户的产品主要是慢病管理、急病治疗类产品。这类产品的研发针对药店、医生或者医疗机构的需求开发。大多数是原有的医疗器械型产品进行智能化升级,比如一些智能化的血糖仪和心电仪。这部分类型的企业不算多,占比为25%左右。而研发企业通过和医生的合作,掌握慢病用户需求,开发出适合不同疾病的患者所使用的智能化产品。同时为医生在诊疗时提供辅助决策和诊断,快速合理地掌握病人的连续病情。


B端用户服务需求类型:针对B端用户,提供智能化硬件、软件服务解决方案,收集医疗大数据提供慢病管理等服务,以便提升医疗结构的服务能力,并实现辅助诊疗。这类企业在为B端用户提供产品的同时,还会辅助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结合软硬件构建信息数据库,为医院对离院患者提供基础信息产品及服务。增强患者粘性,提高问诊质量。


这个领域的B端用户可能会有保险机构、药店和药企。通过和保险机构的合作,实现保险销售。同时通过智能设备收集大量的患者数据,帮助保险公司实现精准化定价和完善风控模型。而药企是智能硬件所收集的大数据的主要需求者和支付者。药企和智能硬件企业的合作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通过智能硬件的销售掌握患者人群,实现对症药品的营销需求。其次还可以收集患者数据,满足药品研发的需求。而药店通过和智能硬件企业的合作,掌握患者人群,实现药品的营销需求。


主要产品类型


在智能产品中,最火热的领域应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如果产品仅仅是实现记步、睡眠和心率监测等功能,我们不纳入到智能医疗硬件企业的统计中。在健康级的智能医疗硬件中,手环、手表、体脂秤也是最重要的三种产品类型。


而在医疗级智能硬件中,最主要的产品类型为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由于慢病领域中糖尿病和高血压两种疾病所占比例非常高,所以对硬件需求较大。特别是糖尿病血糖检测设备的高毛利以及血糖检测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智能血糖仪成为最主要的产品出现在智能医疗硬件领域。2014年国内智能血糖仪市场规模达到5940万元,2015年,市场规模接近2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国内智能血糖仪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而针对医疗领域的智能血压计虽然没有后续的耗材供应,但是因为使用人群大,市场广阔,所以相关的制造企业也非常多。


企业问题分析


虽然已经经过了好几年的发展,但是目前智能医疗硬件行业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智能医疗硬件领域从厂商研发、投资角度来看很是热闹,但是真正的市场销售却不愠不火。首先,要实现“智能”,必须借助各种传感器前端收集到数据,然后经过“智能化”处理,为用户给出建议和结果预测。其次,是“医疗”作用,采集的数据必须精确,可以正确的诊断病情。最后,智能医疗硬件的设计要合理,适合使用和穿戴,能真正为用户带来好处。


智能医疗硬件的研发比普通智能硬件更难,而进入这个领域的大多又是初创企业,所以要真正做好以上三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目前,国内智能医疗硬件处于市场培育期,大部分企业都属于初创企业,在研发、生产、市场开拓中都会遇到相当多的问题。


首先,在研发环节上,由于智能医疗硬件产品技术性特点,技术研发投入较大,周期比较长。


其次,在资金方面,智能硬件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往往缺乏项目资金。企业创始者多为技术出身,在资金运作方面存在短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投资者。再加上智能硬件企业价值估算难度较大,无法确切的评估。


再次,在生产环节上,可实现的产品成本难以预估,可制造性也难预估,生产合格率以及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企业对供应链平台无法控制,认知度比较低,供应链平台和元器件供应上存在盲目性。


最后,在销售环节上,目前智能医疗硬件销售主要集中于线上销售,线下销售渠道匮乏,难以形成规模。在推广渠道上,智能硬件产品形态丰富多样,现有的互联网推广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智能医疗硬件产品的推广,推广面临困难。无法满足用户的售后服务,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售后保障。


六、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电子技术、软件、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使用使得智能医疗硬件领域迎来了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本来被国外大型公司把持,现在国产企业和初创企业都将获得了不少的发展机会。再加上目前国内智能医疗市场发展态势迅猛,在智能医疗及医疗信息化方面,除来自新医改的投入外,医院自身资本及VC、PE都将促使智能医疗硬件的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将突破40亿元。


智能医疗硬件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电子行业的发展。智能硬件相当依赖传感器、芯片、电池等硬件技术的发展,要实现便携化、简易化的产品形态,必将基于以上电子产品的进步。


数据服务模式的进步也会帮助智能医疗硬件的发展。针对用户使用智能医疗硬件所收集的数据,可以为他们提供病情的实时分析、实时反馈,收取服务费用。同时,企业也可以将医疗大数据销售给药企和保险公司,用于新药开发和保险精算服务。针对医疗机构也可以加入辅助诊断的解决方案,加强诊后管理服务。


版权声明

本报告为动脉网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有关商标和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所有权为原著者所有。没有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传递。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免责条款

本研究报告是基于动脉网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动脉网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该数据仅代表调研时间和人群的基本状况,仅服务于当前的调研目的,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基本参考。同时,动脉网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动脉网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动脉网不会因为接收人接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动脉网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股权,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筹资或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


注:我是动脉网作者刘宗宇,如果您是投资者对智能医疗硬件领域感兴趣或者从事智能医疗硬件创业寻求报道,欢迎与我交流,同时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相关公司线索,微信:q19930797,邮箱:liu.zy@vcbeat.top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