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成功出海!传奇生物CAR-T产品获FDA批准上市之后,BCMA后继者如何破局?

作者: 王瑾瑶 2022-03-01 10:12

今日,传奇生物BCMA 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BLA)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这是中国首个获FDA批准的CAR-T产品,也是全球第二款获批的靶向BCMA的CAR-T疗法。传奇生物的cilta-cel商品名为 Carvykti,据悉定价为 46.5 万美元,略高于来自 BMS 的同靶点 CAR-T 疗法 Abecma,后者定价为 41.95 万美元。

 

前不久在BCMA CAR-T赛道上才刚传出了好消息,信达生物与驯鹿医疗共同宣布,美国FDA已正式授予两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全人源自体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CAR-T)注射液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cilta-cel的在美获批,标志着国产新药继PD-1后再次出海成功,同时也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BCMA靶点上。目前,BCMA赛道上还有哪些有力竞争者?他们背后是哪些国内外的创新企业在砥砺前行?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BCMA靶点与多发性骨髓瘤


BCMA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又被称为TNFRSF17或CD269。根据研究显示,BCMA在B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中起关键作用,主要在浆细胞和成熟B淋巴细胞中表达。目前,科学证据已表明,BCMA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存在过度表达,并呈现随着疾病加重而表达增加的特点,因此,BCMA可谓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理想靶点。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同时也是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第二常见血液恶性肿瘤。对于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类药物及烷化剂类药物。但是,这类一线治疗一般只能使大部分患者的病情稳定在3-5年,对于治疗有效的大多数初治患者来说,在经过疾病稳定期后,极有可能进入复发、难治阶段,多发性骨髓瘤因此被打上了“高复发率”、“无法治愈”的标签,而对这一疾病领域的药物研发也亟需破局。

 

BCMA靶点的出现,为变革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法带来了新希望,靶向BCMA的CAR-T疗法、ADC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疗法成为了治疗这一疾病的破局点。


BCMA CAR-T疗法最受关注,国内药企临床数据优异


CAR-T疗法因其显著的治疗效果一直受到业内追捧,而BCMA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理想靶点,把对BCMA CAR-T疗法的关注度推向了更高。

 

2021年3月,BMS与Bluebird Bio联合开发的、以BCMA为靶点的CAR-T细胞产品Abecma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耐药多发性骨髓瘤,成为了全球第五款上市的CAR-T产品,同时也成为了首款针对BCMA靶点的CAR-T产品。

 

虽然Abecma的上市历程略显波折,但这一结果令聚焦BCMA赛道新疗法的药企备受鼓舞,同时也加剧了该赛道的竞争势头。

 

目前,这一疗法在国内外企业中均有布局,在国内,进行BCMA CAR-T疗法研发的药企进展都较为顺畅,除传奇生物获批外,科济药业、信达生物/驯鹿医疗、亘喜生物、恒润达生等企业的临床研究进展靠前。

 

图片1.png

国内部分BCMA CAR-T疗法研发企业

 

传奇生物:cilta-cel / JNJ-4528


cilta-cel是传奇生物与杨森合作开发的靶向BCMA的CAR-T抗癌药物,此前曾凭借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达到100%客观缓解率的临床数据而惊艳业内。这是一种结构差异化的CAR-T细胞疗法,包含一个4-1BB共刺激结构域和两个旨在提高亲和性的BCMA靶向单域抗体。

 

2021年12月,传奇生物发布了关于cilta-cel的最新数据,其对97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的1b/2期CARTITUDE-1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总缓解率(ORR)高达98%,在21.7个月的随访后,完全缓解率(sCR)达到83%。同时,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61%,2年总生存率(OS)为74%。

 

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高有效率,也成为了传奇生物此次获批的基石。


信达生物/驯鹿医疗:IBI326/CT103A


紧随传奇生物cilta-cel之后的,便是信达生物与驯鹿医疗共同合作开发的IBI326,该药目前处于临床2/3期研究阶段。根据2021年ASH年会上展示的最新1/2期注册性临床研究结果,其试验共纳入79例受试者,在受试患者中,IBI326的ORR为94.9%,完全缓解/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CR/sCR)为58.2%,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反应有加深趋势。回输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PFS分别为78.0%、76.0%和71.0%,整体数据展现了IBI326卓越持久的有效性和优异的安全性。


科济药业:CT053


科济药业BCMA CAR-T疗法的候选产品CT053同样进展较快,并因其优秀的临床数据获得了FDA孤儿药资格和NMPA的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资格。在2021年ASH年会上,科济药业公布了CT053的最新研究进展,其数据来自于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的、开放标签的Ⅰ/Ⅱ期临床试验——LUMMICAR-1研究,共纳入14名受试者。

 

数据显示,CT053的ORR为100%(14/14),其中78.6%(11/14)的患者达到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并且有9例患者持续完全缓解及以上(CR/sCR)超过12个月,92.9%(13/14)的患者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为85.7%(12/14)。

 

除以上企业外,国内药企正在对BCMA CAR-T疗法进行着新一轮的创新,比如,亘喜生物正致力于研发靶向BCMA/CD19的双靶点CAR-T疗法,西比曼生物则从CAR-T药物制备工艺方面进行着创新,其候选药物C-CAR088在中国的IND申请已于今年获批。

 

已有产品获批上市,海外药企加剧BCMA CAR-T竞争态势


在国外,除了已经上市的Abecma外,Eureka、Poseida、Allogene等企业的BCMA CAR-T疗法值得关注,但目前来看,这些企业的候选产品大都处于初期临床阶段,需要更加详实的数据对疗法效力进行支撑。

 

图片2.png

国外部分BCMA CAR-T疗法研发企业

 

由Poseida Therapeutics设计开发的,是靶向BCMA的同种异体CAR-T候选产品——P-BCMA-101,根据2021年ASH年会上Poseida最新公开的1/2期PRIME临床试验中期结果,共有98名患者接受了P-BCMA-101的给药,该药展现出了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在所有患者中耐受性良好。同时,Poseida提出,P-BCMA-101与利妥昔单抗联合使用是目前观察到的最佳治疗方案,该疗法纳入了14名患者,其ORR为78%,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率(VGPR/sCR)为43%,在数据截止时的总生存率(OS)为100%。

 

而Eureka Therapeutics则是与Celgene旗下子公司Juno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靶向BCMA的CAR-T新药——JCARH125。目前,该药已进入1/2期临床试验阶段,但其最新数据仍然停留在2018年的第60届ASH年会上,试验共入组44名至少接受过三次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ORR为82%,在最低剂量组,ORR为79%,完全缓解率(CR)为43%。

 

Allogene在众多开发BCMA CAR-T疗法的公司中独树一帜,主攻同种异体CAR-T,其候选产品ALLO-715正处于1期临床阶段。众所周知,2021年10月,Allogene因旗下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导致患者染色体异常而被FDA叫停了全部CAR-T疗法试验,直至今年1月,其暂停才被全部解除。ALLO-715的临床数据因此备受关注。根据2021年ASH年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21年10月14日,共48名患者入组,其ORR为71%,46%的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CR/sCR在25%。

 

除以上公司外,还有Cartesian、Autolus等公司也在致力于新发多发性骨髓瘤CAR-T疗法的研发。


BCMA赛道百花齐放,ADC与双抗疗法正迎头赶上


目前,靶向BCMA的创新疗法并不局限于CAR-T领域,ADC疗法与双特异性抗体疗法也正在这一赛道持续地发光发热。

 

图片3.png

国内外靶向BCMA的ADC与双抗药物研发企业(部分)

 

靶向BCMA的ADC药物以葛兰素史克(GSK)最有代表性,其产品Blenrep已于2020年8月获批,成为全球首款被批准的抗BCMA疗法。

 

Blenrep的获批,是基于关键性DREAMM-2研究的临床数据,该项研究共入组了196例既往过度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接受每三周一次2.5mg/kg或3.4mg/kg剂量Blenrep治疗。

 

在2020 ASCO虚拟会议上,GSK公布了该研究的13个月随访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受中位治疗的患者中(n=97),2.5mg/kg剂量组的总缓解率(ORR)为31%(n=30/97),3.4mg/kg剂量组的ORR为34%(n=34/99)。在2.5mg/kg剂量组中,58%(n=18)的患者病情取得了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包括3例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的患者。

 

双特异性抗体疗法主要以BCMA和CD3为靶点,通过招募T细胞对BCMA高表达的骨髓瘤细胞进行杀伤。目前,尚未有靶向BCMA和CD3的双抗新药获批上市。

 

双抗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力曾经因为安进的AMG 420而大放异彩,2018年,安进公布了关于AMG-420的临床数据,接受最高剂量AMG-420治疗的5例患者全部获得了严格的完全缓解(sCR),这一数据展现了AMG-420的强劲疗效。但是,由于半衰期较短,目前针对该药的临床试验已经暂停。针对半衰期较短的问题,安进还推出了另一款靶向BCMA和CD3的候选产品AMG701,不过,CRS风险对这款产品的临床试验造成了阻碍,安进同样选择最终中止了该临床试验。

 

除安进外,杨森、辉瑞、艾伯维、再生元等药企均布局了BCMA/CD3双抗疗法,并且都有较为理想的进展。

 

杨森的Teclistamab进展最为迅速,已经于2021年底向美国FDA递交了关于该产品的BLA申请,有望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的BCMA/CD3双抗新药。根据2021年ASH年会上杨森公布的更新数据,中位随访近8个月,患者ORR为62%(93/150),58%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9%达到CR。

 

紧追其后的是辉瑞的elranatamab(PF-06863135),该药现已进入3期临床研究阶段,根据此前公布的临床1期数据,在共入组的30例患者中,接受每周215~1000 μg/kg有效剂量的20例患者总缓解率(ORR)为80%,其中6例患者达到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3例患者达到很好的部分缓解,另6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最高剂量组(1,000μg/kg)的ORR高达83%(5/6例)。

 

此外,艾伯维的TNB-383B在临床1期实验中,其ORR达到了52%;再生元候选产品REGN5458的1期临床数据则展示了所有剂量组中35.6%的ORR,其中,81.3%的患者达到了非常好的部分缓解。

 

除了国外药企,和铂医药、岸迈生物等国内创新药企业也已经在该赛道进行了布局,由此来看,BCMA/CD3双抗的竞争态势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临床数据看BCMA产品的疗效与安全性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BCMA固然是一个理想靶点,众多药企挤占BCMA赛道,也充分肯定了这一靶点的治疗潜力,但是,从目前临床数据来看,BCMA赛道显然还存在着不置可否的局限性:

 

首先,根据目前所有疗法的临床数据,一些疗法虽然已经获批上市或在疗效上十分显著,但是在安全性方面仍令人担忧。比如,GSK的Blenrep就曾因眼部副作用陷入争议,在其关键性DREAMM-2研究中,Blenrep会造成71%的患者出现角膜病变/微囊样上皮改变,而在DREAMM-2中国地区临床数据中,也有近四分之三的患者出现了角膜病变。由于眼睛相关的副作用在此前的药物中很少见,这一副作用引起了医生与研究者的担忧。

 

类似的眼部副作用,也出现在了阿斯利康靶向BCMA的ADC候选产品MEDI2228上。在其临床1期试验的不良反应中,58.5%的患者出现了畏光,其中17.1%的患者不良反应为3级或4级。因其试验的主要终点为评估安全性与耐受性,阿斯利康引用“安全性/有效性”作为停药原因,如今已将MEDI2228从产品管线中删除,不再推进临床试验。

 

此外,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作为CAR-T与双抗药物中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目前发生率较高。比如,传奇生物的cilta-cel虽然疗效惊人,但是在其一项1b期研究中,93%的患者出现了CRS,最为严重的一名患者因CRS而死亡。就算是BMS与bluebird bio联合研发且已经上市的BCMA CAR-T药物Abecma,也不能忽视CRS。根据其随访超过2年的最新数据,在128例Abecma治疗的患者中,CRS发生率高达84%,虽然大多为1/2级,但是仍然有5例患者出现3级CRS,1例患者出现4级CRS,1例患者出现5级CRS。

 

此外,安进的双抗疗法曾经因疗效显著而备受关注,AMG420因药物半衰期短而终止研发,但是延长其半衰期的AMG701目前也处于暂停状态,据了解,AMG701在首个临床数据中披露,其CRS发生率在65%,其中9%的患者为3级CRS,虽然ORR已高达83%,但是由于需要优化FDA的安全监测和缓解措施,AMG701的进展已陷入停滞。

 

虽然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在尚无有效治疗方案的前提下,可以接受一定的安全性风险。但未来在进一步的产品研发过程中,安全性问题仍将会是产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第二,除了安全性外,BCMA的疗效目前并不稳定,一些候选产品在临床试验中展现的治疗效力并不理想。目前,最为见效的治疗手段还是BCMA CAR-T疗法,在国内,临床试验领先的企业其疗法的ORR均能保持在90%-100%之间,完全缓解率能维持在60%左右,最高可达83%。信达生物/驯鹿医疗与科济药业12个月的PFS能够保持在70%以上,而传奇生物更详细的数据表明,其候选药品2年的PFS已经达到了61%,2年的总生存率也高达74%。

 

有了国内数据的比较,海外药企的产品疗效却无法达到如此之高,其ORR基本在70%-80%之间,完全缓解率普遍在45%以下。就连已经上市的Abecma,其实数据也并不完。最新数据显示,中位随访24.8个月,其ORR维持在73%,仅有33%达到了完全缓解,好在PFS数据优异,18个月的PFS在65%,24个月的PFS在51%。

 

而在ADC疗法和双抗疗法中,除了辉瑞双抗疗法elranatamab的ORR达到80%外,其他疗法的ORR仅在50%或60%左右,Blenrep的ORR甚至只有31%,与 DREAMM-1临床研究中其ORR达到60%的数据相差甚远。

 

那么,这些疗效较为一般的候选产品,在安全性上怎么样呢?目前来看,这些药物的安全性似乎略有提高,以Allogene的产品为例,ALLO-715的CRS发生率在53%,均为1/2级;辉瑞双抗疗法elranatamab的CRS发生率虽高达73%,但是均小于2级;杨森Teclistamab与elranatamab类似,虽然CRS发生率在70%,但是均为1/2级,不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较为严重,发生率在65%,3级、4级则在40%。

 

由此可见,想要在BCMA赛道脱颖而出,众多药企不仅需要在疗效上下功夫,还需要确保更高的安全性,比如,革新药物的设计方式、开发除CAR-T、ADC、双抗之外的新疗法、改善药品制备工艺、挖掘BCMA在其他疾病领域的治疗潜力等。此外,目前很多候选产品还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后续的治疗效力仍需期待。

 

有数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在2017年的销售额接近14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近290亿美元。BCMA药物拥有着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在未来,期待有更多BCMA新药上市,为众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治疗希望,也期待BCMA靶点能够在其他疾病领域继续发挥潜力。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王瑾瑶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基于独有iPS多谱系共分化技术平台,这家类器官企业如何快速搭建商业闭环?

超85亿并购!阿斯利康完成

近600亿美元、超3000次出手,寒冬里最热的交易: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分析报告

【首发】先康达生命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加速推进实体瘤CAR-T细胞药物的开发

王瑾瑶

共发表文章150篇

最近内容
  • 【首发】篆码生物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推进原创超小型高效基因编辑器研发

    2024-04-16

  • 超25亿!这家减肥药赛道的新企业,完成今年来第二大融资

    2024-04-08

  • B轮融资获超亿元超额认购,这家企业如何突破神经系统疾病困境?

    2024-04-05

上一篇

【首发】蓝马医疗获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国内TILs赛道再添实力海归团队

2022-03-01
下一篇

共助肺癌早筛下沉基层,云鹊医、泰莱生物、点内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