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数字疗法2022年会怎样?这11家业内企业这样说

作者: 陈鹏 2022-02-02 08:00

如果要评选2021年医疗健康行业的十大热词,“数字疗法”一定毫无疑问地会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个最早由数字疗法联盟DTA提出的概念在近年来火速蹿红,并从2020年开始在国内迎来加速发展。


2021年,国内最早且持续关注数字疗法的研究机构动脉网(微信号:Vcbeat)对该赛道进行深度挖掘,2021年4月,由动脉网主办的第五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举办了数字疗法创新论坛。作为国内最早专门针对数字疗法的论坛之一,获得了巨大的反响。随后,行业内各类学术峰会此起彼伏,代表国内数字疗法企业开始联合构建行业生态的努力。


除了数字疗法行业本身,也有更多诸如人工智能、医疗信息化、可穿戴、心理健康、神经及脑科学和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企业对数字疗法赛道予以高度关注。正因为此,2021年被称为国内数字疗法“元年”。


2021,数字疗法“元年”取得了哪些关键突破?


资本的涌入自不必谈,国内数字疗法行业在2021年还迎来了一些关键节点的突破。


首先,2020年底,成都尚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术康APP(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视频软件)因与医生处方结合,引发了较大关注。此后,2021年陆续有符合数字疗法定义的医疗器械获批。进入到2022年1月,数款数字疗法在短时间内连续获批。


与此同时,NMPA也对数字疗法现有的监管框架进行探讨。比如,NMPA技术审评中心专门撰文提到针对数字疗法分类界定,技术审评方面未来会在数字医疗监管框架下明确其监管要求。这都说明了监管机构对数字疗法开始逐渐关注。


同时,医疗机构也愈发关注数字疗法,并开始逐步应用到临床,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干预效果和留存率两个方面,数字疗法产品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这也被认为是2021年数字疗法迎来的关键节点之一。


其次,包括妙健康、微脉、数愈科技、梅斯医学、望里、良医汇、健海科技等国内数字疗法企业先后在2021年加入数字疗法联盟DTA。作为数字疗法概念的提出者,DTA对数字疗法的定义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并与各国医疗监管机构建立合作探讨数字疗法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行业的发展。


国内数字疗法企业的加入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数字疗法赛道在国内的火爆,以及DTA对国内数字疗法企业的认可。这也将加强国内数字疗法行业在全球数字疗法中的话语权。


再次,数字疗法具有多种形态和展现形式,可与服务和硬件结合。在已面世的数字疗法中还出现了诸如游戏和VR等新奇的数字技术。这无疑吸引了多行业的关注和参与。从人工智能到混合现实,从医疗信息化到可穿戴、心理健康、神经及脑科学和互联网医疗,再加上药械企业和保险支付,医疗健康领域几乎全行业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数字疗法如何与我结合”。


最后,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将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国务院还专门制定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作为数字经济的一环,火热的数字疗法也得到了各地的关注,并陆续开始制定相关的政策。比如,杭州已提出打造数字疗法产业园。另外,据动脉网所知,也有其他地方正探索数字疗法的先行试用。


尽管如此,数字疗法无疑还是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赛道。一直到2021年12月,行业头部企业Pear Therapeutics才完成SPAC上市。与此同时,各国的监管体系并未。一路狂奔的数字疗法企业也面临临床、监管、支付、推广等方方面面的挑战。


直面挑战,数字疗法2022年将迎来哪些趋势?


数字疗法的2022年是否会继续虎虎生威,将有哪些趋势?行业内又有何种看法。或者期许?动脉网就此也采访了数字疗法行业(排名不分先后)对“2022年国内数字疗法有哪些趋势,或者有哪些期许”这一问题的看法。为阅读方便,动脉网对各方观点做了不改变原意的修改。


橙意家人创始人兼CEO张丹:数字疗法已经有概念和方向,也在某些专科领域有了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给了正在布局数字疗法赛道的创业公司很多信心和借鉴,橙意在呼吸慢病数字疗法领域的探索与研发需要再聚焦一些、深入一些、扎实一些。我们首先关注的,就是产品的临床终点是不是有效,我们笃定所有的产品价值与商业模式一定要在证明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去讨论,包括具体适应症的选择、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临床治疗的目标与重点、向慢病管理拓展的边界等。橙意认为这都需要在真实的临床场景中通过严谨的临床课题研究来做数据验证,而不是说随便开发一款软件也能成为数字疗法。其次,数字疗法的商业模式还需要全行业的整体思考,同时也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由谁付费?解决谁的问题?服务闭环是怎样的?以呼吸慢病数字疗法为例,需要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了大量的沟通与协作,尝试不同的模式与路径,包括与临床的合作、与药企的合作、与互联网医疗的合作等,从而积累一些成绩和经验。或许再经历2022年的创新与突破,将为数字疗法是不是有真正的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这个问题提交一份答卷供行业参考。


妙健康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罗晓斌博士:整个健康行业将继续围绕患者为中心。在核心价值驱动下,2022年数字疗法行业必定更加欣欣向荣,将会有更多数字创新企业从原有角度促进推动数字疗法创新。传统药企与数字疗法公司合作会愈发频繁。数字疗法将继续在智能化、产品供需及创新营销的角度赋能药企,药企则可以继续支持数字疗法的创新迭代,形成良性循环。在政策监管方面,2022年针对数字疗法的政策法规和规范将进一步明朗。监管部门对上报流程及行业监管细则会有突破。我们也相信接下来数字疗法行业内会跑出高质量的临床结果。期待针对不同疾病不同领域,产出更有价值的临床结果,夯实数字疗法作为创新疗法的临床价值。此外,数字疗法商业化落地尝试及支付模式的创新会是今年行业关注的问题。支付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为行业带来更好地推动和促进;解决商业化应用,商业模式才能落地。最后,我们希望数字疗法行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持续健康发展;期待会有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人才参与进来;同时期待临床专家在传统医疗范畴内,持更加开放包容态度参与数字疗法的标准制定,验证科学有效性,多方助力数字疗法实现更多临床价值。


森梅医疗创始人兼CEO张敬:可以肯定,数字疗法在未来有很大的机会。我们森梅的基因就是密集临床接触的基因。在跟临床接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临床对这种项目很感兴趣,前提是你做得出来,并且真正证明效果,帮助他解决以往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希望行业的定义,或者标志性的框架能够越来越规范和成熟。但是,回到根本,数字疗法的疗效必须要得到证明,要得到学术认可。同时,我们希望行业能够跑出几家龙头,减少大家的质疑。2022年或许应该有几家公司能够跑出来,毕竟,即使在美国现在也不是很多。此外,我们希望这个赛道有一些好的商业模式产生,除了现有的一些模式,是不是还能有一些创新的地方。


尚医信息科技(术康App)创始人兼CEO雷震: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如何保障承担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和康复重任的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成为全球医疗系统的重中之重。为应对这一危机,监管迅速出台支持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随着这类服务的价值获得明确认可,数字疗法正从边缘走向主流。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相关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政府正大力支持数字医疗的发展,医疗机构有望在实践中接受并采用数字疗法,患者将获得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最终塑造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健康旅程。未来10年,我们将看到数字疗法通过提升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护理协调、健康管理,同时降低患者、国家医保和保险公司的支出,促进国家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数字疗法可以大幅减轻医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入院率、再入院率和减少不必要的急诊就诊;并可以让我们在提高医疗质量、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控制、降低医疗支出。这一点对于中国及其他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数愈医疗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凯申:我们看到了国家在2022年对于数字疗法这个新兴领域开始高度关注。开年第一个月,数字疗法行业就获批了医疗器械注册证。我们期待2022年国家对于该领域能够出台更明确的监管要求,帮助企业明晰注册路径;从而在移动医疗的时代帮助更多的患者在远程诊疗上能够获益。


微脉市场与数字疗法中心总经理应莉:数字疗法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临床试验的相关政策指引及清晰的分类界定等。但伴随国内数字疗法行业生态发展,未来一定会涌现更多优秀的数字疗法创新型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在发展及探索中形成符合国内医疗环境的数字疗法标准。在初始阶段,数字疗法必须以病人需求出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临床医生及相关MDT团队共同参与;关注医生在医疗健康服务中的需求与价值,使数字疗法获得医生认可及参与。在此基础上,数字疗法得以沉淀大量临床数据,通过连接医院电子病历和全病程管理服务体系上的真实世界数据去验证数字疗法的临床路径。我相信更多经循证医学验证有效的数字疗法产品将在公立医院中推行。同时,2022年在元宇宙概念的引领及循证医学的框架下,数字疗法行业将会创造出更便捷的人机交互健康医疗服务模型及相配套的产业链发展。这也会助推数字疗法的发展,为大量专病患者带去新的希望,并推动国内医疗健康服务“预防-治疗-康复”的一体化发展。


虚之实科技CEO康成:2022年趋势主要有三点。第一,数字疗法和元宇宙将开始融合,这会为数字疗法的普及带来非常大的提升。第二,数字疗法将扩展不同专科上的综合应用,由现在的非常单一病种扩展到丰富的病种。第三,药械企业会对数字疗法有非常深、非常迫切的需求。或许会从现在的观望进展到小规模试验的阶段。


圆心惠保副总经理张亮:首先,企业做产品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商业化,数字疗法的商业路径能不能得到验证是关键,谁能为数字疗法“买单”是业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例如在精神健康领域,由于服务的可及性和支付方的覆盖广度、深度都比较弱,数字疗法虽然能够获得一定体量的自费用户,但自费用户流失率高,导致公司营收的稳定性和体量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向B端业务转型,借助支付方来扩大营收。其次,目前来看,数字治疗的规模化和商业化的整体逻辑仍有待确定,数字疗法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弄清楚哪种业务逻辑会产生社会多方共赢的效果。第三,数字疗法已经成为医疗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创新趋势之一,市场将在未来5年迅速扩张。随着资金注入、科研投入加大及大众认知提高,数字疗法很快将深入更多病种的康复领域和临床治疗领域,并在抑郁症、孤独症等多个社会关注度很高的赛道发力。其发展速度取决于政府政策、市场教育、患者认知等多个层面。第四,后疫情时代将为数字疗法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为应对飞速增长的远程问诊、线上诊疗、产业数字化等需求,数字疗法具有的远程、便携、个性化的优势将在医疗保健中越来越重要,并成为冲击数字医疗行业的“深水炸弹”。第五,国内将建立并利用主动健康干预技术协作平台,数字疗法领域的国际化交流协作将进一步加深。第六,大部分数字疗法产品仍将处于设计与概念验证阶段,数字疗法的算法在小样本RCT中可验证其有效性,并申报上市,但随着在真实世界人群队列的快速扩大,它的算法也将不断优化。因此,针对这类本质上是软件产品的数字疗法产品,在其上市后如何对其更新迭代进行监管,也是行业未来面临的问题之一。


圆心医疗科技助理总经理汪凯:数字疗法经过几年发展,未来或将与更多的技术被应用相结合,应用在医疗仪器性能和辅助诊疗的优化层面,通过与临床应用相结合,逐步成为临床中的标配。对于患者来说,很大一部分慢病患者将通过数字化全病程管理,通过改善疾病管理方式,提高患者依从性;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达到更好治疗效果。在监管方面,数字疗法也或将纳入政府法规的监管决策。此外,更多的病种将通过数字疗法形成一种综合治疗模式,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式收集更多的真实世界的数据,充分发挥出数字疗法优势。最后,越来越多的临床认证转化将会发生,中国的数字疗法技术也将更多地去影响世界医疗。


昭阳医生CEO和创始人林昭宇:我们对2022年的数字疗法有两点期许。第一,我们期待在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受众人群广泛、需求巨大的疾病领域有更多创新性和普惠性的,且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循证医学理念的数字疗法能涌现出来,成为现有诊疗体系强有力的补充,真正让更多患者受益。第二,我们期待有关监管部门对数字疗法的界定、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有更清晰的指引,引导行业有序良性健康发展。


芝兰健康总经理高云龙:首先,预计2022年行业能到一个相对成熟的1.0时期。大多数垂直领域都能有较大规模的公司,包括数字疗法的CDMO、CRO、销售及分发平台都将持续涌现出一些企业。比如,通过聚集提供数字疗法CDMO全流程服务,可以快速帮助数字疗法开发需求方进行产品全流程的研发服务,涵盖从医学方案设计到研发注册,上市后产品销售及真实世界研究等全套流程,加速产品上市和医学价值产出。其次,数字疗法医学价值会持续产出,数据结合医学将会碰撞出更多的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疗法产品上市,背后严肃医疗的数据价值会持续增加。举例而言,在乙肝母婴阻断管理上,乙肝母婴数字疗法依据数据产出的多篇高分学术论文成为联合国相关疾病诊疗指南的依据,都是因为其创新的数据产生的医学价值。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陈鹏

医疗行业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可穿戴助推,数字疗法或迎来二次腾飞

万亿睡眠健康市场的终极解药?脑科学+数字疗法能否颠覆睡眠?

《2023数字疗法白皮书》发布,行业进展迅速长期潜力看好

《2022数字医疗年度创新白皮书》发布,三大领域五大热点全面讲述数字医疗“中国故事”

陈鹏

共发表文章202篇

最近内容
  • 史上最惨,损失已超50亿美元,医疗行业必须做好这件事

    2 天前

  • 互联网医疗巨头走到退市边缘

    2024-04-16

  • 8年提升1000倍AI性能,NVIDIA重注医疗

    2024-04-11

上一篇

医疗器械出口贸易额超千亿美元,海外市场成国内企业新增长点

2022-02-02
下一篇

半年融资12亿,这家小分子药企正面切入CNS领域

202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