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线健身App(美国Peloton和中国Keep)会是健康险公司的归途吗?

作者: 动脉网 2022-01-12 18:00

健康险公司的“健康管理”一直都围绕事后的被动应对,比如绿通、在线问诊、药品优惠等,却较少关注事前的主动预防,比如健身、饮食营养。虽有一些尝试,如每天走路1万步,可以加保额的这类轻应用,但也就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了。


既然“主动预防”是保险的终极目标,那么:

1)中国的Keep、美国的Peloton会长出自己的健康保险业务吗?

2)健身行业与健康险行业是此消彼长吗?

3)一款健身App有可能是健康险公司的归途吗?


最近读到Peloton(美国的在线健身App,被认为是中国Keep的鼻祖)招股书和年报,一方面感叹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有很多跨界到医疗和保险的思考。

 

Peloton的商业模式


Peloton成立于2012年,在2019年上市。一开始是卖高端版的动感单车,后来是跑步机等运动器械,再配上单车和跑步机前面的屏幕,播放自制的训练视频,现在已经是非常完整的产品和商业体系。


image.png 资料来源:Peloton招股书、幕哲说

 

Peloton一开始就是用硬件带软件的经营思路。这与国内Keep路径不同。


公司销售的动感单车等运动器械(Fitness Product),一台车3000美元左右。同时用户需要支付39元/月的会费(Subscription),从而享受训练时的教练视频指导。这是典型的Razor-Blade(电动剃须刀)模式。


图片2.png

 资料来源:Peloton招股书/年报、慕哲说

 

如果仅看商业模式的话,可以从三个方面评估:


第一,流失率。Peloton能将月流失率(churn rate)控制在0.6-0.7%,证明了其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成功。什么概念?就是1000个人买了单车并订阅了会员,第2个月有993个人仍然续订。


第二,单位经济性。Peloton的单位获客成本约1000-1200元,而根据其月流失率计算得到的终身收入(Lifetime Revenue)约6000元。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如果考虑订阅的相关成本,终身价值(Lifetime Value)约3500-4000元。这还没算第一次用户要付的硬件费用(3000元左右,毛利40-50%),可以说,Peloton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和有吸引力。


image.png

资料来源:Peloton招股书/年报、慕哲说


第三,可复制性。公司的规模化在2017年之前是个问题,因为毕竟搞了四、五年也就只有1万用户。但在2017年之后却展现出巨大能量,仿佛是验证完单位经济性之后,通过大量撒广告而瞬间突破,保持连续4年的每年翻倍增长,在2021年底达到233万付费用户。


图片1.png 资料来源:Peloton招股书/年报、慕哲说


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目标市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的市场总量(TAM)大概是6700万户,而其中真正可能的付费客群(SAM)大概1400万户,也就是说大概还有6倍多的增长空间。

 

慕哲的跨界思考

 

Peloton一直是国内Keep的学习对象。虽然有文化带来的健身习惯差异,但总体思路是相似的。现在的Keep也是靠实物+软件的组合销售,实物包括健身器材和营养食品。


>>>>

从保险的服务化,到服务的实体化


我们已看到保险公司引入了健康管理服务,但大多是“虚拟服务”。平安产险旗下的一款平安好生活App,从原来的走路打卡,进阶到了“奥运冠军吕小军”带头做体操、录健身视频。所以,保险跨界健身App的尝试已经开始了。


显然,这样的健身视频比较轻。Peloton的案例告诉我们,要由健身器材带动软件服务。App里放的,不如摆在家里看的。就算是医疗领域,Livongo也是凭借智能硬件(血糖仪和无限试纸)带App服务的套路,成功收获保险公司的订单和Teladoc的芳心。

 

>>>>

客人为什么坚持来——“快乐”强于“恐吓”


Peloton招股书里,对于如何吸引客户来和坚持健身,创始人讲了一个最硬核和简单的道理:健身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让人快乐。


而为了放大“快乐”这个元素,公司在2021年用于视频内容制作过程中“音乐制作和版权”一项支出就超过1亿美元,占订阅费收入的15%左右。(您可以脑补出跑动感单车时,配合节奏/韵律的私教的尖叫声。)


保险公司常苦恼于续保率低,除了从新单品质入手,是否也考虑一下存量客户的长期粘性如何从“快乐”角度激发,而不是“安心”和“焦虑”。买“保险”,能“快乐”吗,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另外,国内一家从运动康复的公司“术康”获得NMPA的医疗器械证,对标“医疗圈Keep”,那是否也可以考虑破一下“娱乐圈”?

 

>>>>

不是花钱锻炼,就是花钱看病


从个人角度来看,花钱锻炼和买保险(存钱看病)是同一种投入,要么用来主动预防(健身消费),要么用来事后吃药(保险消费)。所以常以此作为不买保险的理由。


从公司经营角度来讲,经常健身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率的常识,无需再证明。只不过,保险公司是否愿意为健身人群降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里就存在着一组矛盾,医疗也是如此,即,市场该往大里做,还是往“减量”做。


想象这样一种产品形态:每月30元的健身App会员费,要求每周打卡2次;做不到的话,就把一半的费用,自动挪到保费池(互助或商保),覆盖这类群体的医疗险费用。


这里有两层逻辑:第一,个人会觉得就算没用到健身服务,钱也没浪费,变自己的保费了;第二,与其变成“没用的保费”,不如赶紧去找我的线上私教(小哥哥/小姐姐)撸铁撸起来,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这种形态可以称之为“个人健康期望的绝对统一”

  

写在最后


做个预言:

1)寿险和健康险公司,会越来越多进入到“在线健身”领域(自建或合作都可能),甚至成为保险公司App的标配,然后就像Keep一样开始带货(运动器械和营养餐)。


2)在一些单病种(如心血管相关)的险种权益或理赔费用中,会加入此类“健身”服务(包括线上和线下),这会形成:保单带App服务、App服务带货,两个一起带更多保单的双循环。尤其是在“数字疗法”火热的当下,会加速这个进程。


3)互联网医疗平台也不会闲着,在线健身(包括撸铁、骑车,甚至是练脑)会渗透进其服务体系。如果够不上医疗资质,就当保健品卖就是了。


 PS. 本文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合理假设和商业推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邱琰

博斯腾科技公司合伙人,“幕哲说”公众号创始人,保险科技基金投资人

作者长期关注健康、科技、养老和保险生态,欢迎微信交流!


image.png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

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沉睡中的百亿市场,医疗数据要素市场化将如何撬动医疗数据?

海南发布数字疗法全球首个全周期产业支持政策,21条措施打造产业高地

超90亿元投资涌入数字疗法,明星资本都在怎么投?

上百家国内数字疗法企业都在涉足哪些慢病?“红海”“蓝海”并非绝对

动脉网

共发表文章7634篇

最近内容
  • 肿瘤早筛早治迈出重要一步,阿里健康携手中国抗癌协会启动“健康智医”行动

    8 小时后

  • 瑞金、微医深入共建“AI六病共管”,打开深化医改关键掣肘

    7 小时后

  • 拜耳Co.Lab上海正式启动招募入驻企业

    20 小时前

上一篇

云鹊医携手博尔诚、药明奥测共同推动胃肠癌早筛检测服务下沉基层

2022-01-12
下一篇

青竹中医:中医教育培训就业一站式解决平台,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

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