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晶准医学:突破CTC分选瓶颈,布局多组学检测平台,解决肿瘤全病程诊疗难题

作者: 焦艳丽 2021-12-23 08:00
晶准生物(深圳)
https://www.cellomicsbio.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精准医疗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商 | 未公开 | 运营中
中国-广东
查看

2015年是精准医疗元年,美国和中国相继提出了“精准医疗计划”,推出全球精准医疗领域快速火热。其中,肿瘤液体活检作为精准医疗领域的核心技术,快速席卷了医疗健康产业。


2015年-2017年是国内肿瘤液体活检赛道最为狂热的时期,这期间新创立的企业无数,吸引了大批科学家自主创业,投身产业界。


香港城市大学杨梦甦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早在2000年就开始关注和开展肿瘤液体活检方向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杨教授团队在微流控芯片设计、细胞操控、肿瘤细胞靶向蛋白及靶基因标记和单细胞检测上有多年沉淀,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拥有多个专利。


肿瘤液体活检大热,杨教授在这一领域内也有多年沉淀,且曾参与创办过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包括香港的生物科技独角兽Prenetics。但杨教授及其团队并未跟随液体活检大流,急于创业。由于医疗领域相对保守,新兴技术需要进行充分的临床验证工作,因此,他们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技术验证工作,持续对技术进行打磨完善。


直到2018年,肿瘤液体活检市场迈入快速发展期,同时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实施进一步催生了精准诊断技术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创业环境日趋完善,此时杨教授团队的基础技术也已经研发成熟,故此,杨教授联合徐涛、邹恒和傅华阳一同创立了晶准医学。


其中,徐涛是清华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的双博士,2012年毕业后在一流科研机构和医学院从事转化医学工作;邹恒于2017年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傅华阳曾在知名IVD公司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分子诊断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经验。


晶准医学致力于提供全方位肿瘤液体活检解决方案,应用于肿瘤诊断全程管理,包括早诊早筛、辅助诊断、用药指导、实时监测等,公司的肿瘤细胞和基因检测专利技术可有效检测癌症,并获取精准蛋白及基因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最佳疗法。


依托创始团队在肿瘤液体活检领域20余年的研发积累,晶准医学成立后迅速完成了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跨越,其基于微流控技术纯化和分离特异性循环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平台,具有通量高、灵敏度高、消耗量低、敏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以及可控性强等特点,可作为新型有效的肿瘤诊断和预后工具,已经获得多家医院的认可。


多组学是肿瘤液体活检趋势,率先攻破CTC检测难题


自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2015年十大突破技术之一以来,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疗上广阔的应用前景屡受企业资本市场关注,热度不断攀升,近几年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肿瘤精准诊疗的突破口。


液体活检是肿瘤精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活检的重要补充技术,通过检测体液中的CTC、ctDNA和外泌体的数量,即可覆盖癌症诊断与治疗全过程,在肿瘤早筛、早诊、治疗及预后环节都有巨大的潜力,有望解决肿瘤全周期的诊断治疗难题。


随着患者人群不断增加,民众健康意识提升,全球肿瘤液体活检市场容量已达千亿级。“但中国肿瘤液体活检市场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血液中与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含量少,受干扰因素多,噪音大,因此液体活检技术门槛非常高。PCR、NGS等技术检测灵敏度有限,难以满足液体活检临床需求,急需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的手段。”晶准医学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邹恒博士告诉动脉网。


邹恒博士认为,多组学是破解液体活检诸多难题的一剂良药。“肿瘤液体活检的未来是多组学,并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检测维度。”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依靠单一组学存在较大局限性,多组学在致病机理研究、肿瘤标志物与致病靶点筛选,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上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其中,CTC是肿瘤液体活检最重要的标记物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临床信息,可用于肿瘤早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复发监控等。但由于CTC在血液中数量稀少,且受技术成熟度所限,CTC分离鉴定困难,灵敏度和特异性偏低,发展较为滞后。


晶准医学致力于搭建多组学检测平台,并率先以CTC作为核心目标检测物,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为CTC检测打开了一个窗口。


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通量高、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所需样本量少等特性,晶准医学推出了CTC分选设备,仅需4ml血液,耗时5分钟,就可快速、稳定、高效分选CTC,实现高纯度富集,98%高捕获率,90%高特异性,且细胞活性更高,完整性更好。


此外,晶准医学也在研发甲基化、外泌体等多种技术,同步布局多种检测标志物,用多组学的力量推动肿瘤液体活检向前发展,赋能精准医学进步。


以临床为导向,全方位肿瘤液体活检解决方案


围绕肿瘤精准诊断临床需求,晶准医学定位于全方位肿瘤液体活检解决方案供应商,应用于肿瘤诊断全程管理,覆盖早筛早诊、辅助诊断、用药指导、实时监测,满足临床肿瘤精准诊疗需求,同时提升医院科研学术实力。


公司自主建立了CTC、NGS和数字PCR三大技术平台研发管线覆盖CTC检测仪、数字PCR仪、CTC-IVD及miRNA-IVD试剂盒等肿瘤早筛和精准诊断产品,通过挖掘转录组信息、蛋白组信息、代谢组信息,为肿瘤诊断提供精准的多样化临床信息。


5.png

提供肿瘤液体活检一站式解决方案


近期,晶准医学研发的“无芯片式”数字PCR平台通过了药监局的快速审批,有力解决了数字PCR成本高昂的问题。


传统的数字PCR系统需要使用芯片产生液滴,基因检测项目在临床的收费仅在200-300元之间,仅芯片耗材成本就要100-200元。高昂的成本导致数字PCR技术平台难以在临床落地。晶准医学采用“微针打印微滴”的技术,无需芯片产生液滴,将成本从数百元降至个位数,成功突破了数字PCR平台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目前,公司有多款基于该数字PCR平台的试剂盒正在报批。


此外,晶准医学还在布局单细胞检测技术、细胞体外培养技术、miRNA肿瘤早筛技术、甲基化检测技术等,打造肿瘤液体活检完整解决方案。


据邹恒博士介绍,目前,晶准医学首款CTC检测仪已完成NMPA注册及欧盟CE认证,目前已进行规模化生产,实现销售。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优势,晶准医学已经和国内40余家三甲医院签署了业务和科研合作协议,获得了临床的广泛认可,用户数量正在高速增长之中。


同时,晶准医学为了充分发挥深港两地的政策优势, 2019年初邀请曾入选福布斯中国「三十岁以下精英」的黄园和来自杨教授实验室的余玮健博士加入团队,在香港设置了研发中心和海外销售团队,建立了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业务模式。


此外,近期,在由中创产业研究院、毕马威中国主办,广东医谷承办的“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发展峰会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评选”活动上,晶准医学成功入选。


邹恒博士表示:“肿瘤液体活检行业正处于技术变革和临床应用爆发的前期,机遇巨大。”接下来,晶准医学将进一步完善肿瘤液体活检整体解决方案,让肿瘤尽可能在早期被发现,让治疗方案更加全面精准,监控更加及时,将公司打造为肿瘤液体活检领域的技术领先者,为实现肿瘤精准化诊疗贡献力量。


>>>>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评选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评选”活动由中创产业研究院主办,广东医谷承办。评选旨在培养大湾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促进生物技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粤港澳三地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清晰梳理和记录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推动本地区生物科技行业的发展。


该评选范围涵盖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与技术、医疗服务三个领域,将从创新技术、市场应用、资本三个维度,全面评估参选企业的技术创新度和未来发展前景,由政府机构、第三方研究、专业投资、医疗机构等评委专家团,在走访企业深入调研之后,评选权威创新企业名单,从而发掘大湾区生物科技未来独角兽,并展现大湾区城市群在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成就。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评选”自2018年举办首届评选活动以来,获得了政府部门、学者专家、媒体与生物科技企业的广泛关注与报道。

相关赛道 IVD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焦艳丽

医疗行业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VB100】第六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开启,在世界难题面前书写“中国故事”

肿瘤NGS第二增长曲线,臻和科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加速实体瘤MRD检测落地

千亿市场,解析国内最大消费级基因检测和癌症筛查基因检测平台的成功要素

多组学时代下,如何把握肿瘤早筛、单细胞、分子病理、真实世界研究发展新机遇?

焦艳丽

共发表文章374篇

最近内容
  • 服务500余家医院和科研机构,这家肿瘤病理企业如何从细节处打破同质化竞争?

    2024-04-08

  • 产业转化关键时刻到来,肿瘤病理临床专家详解mIHC临床落地应用

    2024-01-30

  • 国产测序仪行业研究报告:近30款产品宣布商业化,市场重塑窗口期!

    2024-01-17

上一篇

【首发】细胞基因治疗CDMO企业“源健优科”获数亿元A轮融资,祥峰投资领投

2021-12-23
下一篇

借DRG/DIP三年行动东风, “国新健康经验”复制推广再提速

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