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国内神经介入市场,未来谁主沉浮?

作者: 动脉网的小伙伴们 2021-08-25 18:15

引子:百舸争流千帆竟

 

身处中国医疗器械大变革浪潮之中,亲眼见证了我国医疗器械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器械带量采购、竞争日趋白热化、外资依旧把控着国内市场的绝对份额、资本热度高涨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

 

当前的神经介入赛道也犹如混沌初开之时的混乱,鱼龙混杂,让人眼花缭乱,犹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更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激烈,但大浪淘沙过后行业必定会回归正轨。最终让无数的参与者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兮。那么如何才能脱颖而出,便成为各大创业企业和投资机构需要深度思索的问题。

 

神经介入器械分为出血性、缺血性、通路类三大细分领域。出血性和缺血性器械基本为治疗类器械——支架、抽吸导管、弹簧圈等,且目前在中国均需进行临床试验;依据免临床目录,目前通路类器械在中国均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image.png

 

目前,我国脑卒中患病群体稳步增长,死亡危险因素高。2019年中国脑卒中患者就达148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1190万人,发病率为2.3百万例,预计到2030年发病率将增至2.7百万例;另据统计,中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脑血管病死亡的1/3,为死因顺位的第3位。

 

从中国神经介入市场规模来看,由2015年的2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19年的6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20%;预期到2030年将增加至489亿元人民币,2019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21%;从细分领域来看,中金公司预计到2030年中国神经介入高值耗材将达百亿市场规模。但按神经介入的手术数目计算,2019年我国渗透率极低,仅为2.3%,预计到2030年其将达35.8%。中国神经介入潜在前景广阔。另从神经介入细分领域的市场来看,其又具有其他赛道所不具有的特征——任何一细分领域均不占据主导地位,任一单产品也不占据绝大多数,市场规模分布较为均衡;由此来看,神经介入赛道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单一核心产品。


image.png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竞争:乱花渐欲迷人眼

 

从参与者来看,当前,我国神经介入竞争者日益增多,且竞争不断白热化。但是现实情况是,2020年国产头部(仅从资本市场角度定义的头部)神经介入企业—微创医疗、沛嘉医疗、归创通桥、心玮医疗总市场份额仅3.8%(心玮医疗招股书:2020年中国神经介入市场规模预计为73亿元),国产总的市占率仍不到10%。如,机械取栓分为支架取栓和抽吸取栓两种术式——据禾木生物招股书显示:目前,国内已上市取栓支架共有14款,4款由国内公司生产,除此之外还有3款国产支架处于临床试验当中,取栓支架竞争激烈,外资为主,且同质化严重,能解决的临床痛点较少;已上市的抽吸导管共有4款,1款为国内公司生产(2021年5月获批),除此之外还有4家国产企业处于临床试验当中,1家处于注册审核当中,当前国内抽吸导管基本为Penumbra公司所垄断。据有关统计信息,虽然有一众国产神经介入公司在做抽吸导管,但据了解国产抽吸导管系统仍旧主要依靠license in,已上市的国产第一款抽吸导管系统也是如此,自研产品依旧很难看到。


image.png


除此之外,神经介入中使用频率更高的通路类产品(耗材)——微导丝、微导管,因其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外资几乎占据97%以上的市场份额;虽然有少数几家国产企业的相关产品已有十来年的拿证历史,但在国内市场上基本很难看到它们的产品,产品影响力极低。我国神经介入依旧被进口品牌牢牢掌控,国产企业仍旧道阻且长。


image.png

 

通过分析对比神经介入器械的技术难度,以及医生访谈获悉,真实情况是:并不是不需要做临床的产品,其技术难度就比需要临床的产品低,相反神经介入通路类产品——微导管、导丝的技术难度远高于需要做临床的治疗类器械(取栓支架、密网支架、弹簧圈等),但治疗类器械的研发投入却并不比通路类高出多少。“真能做出微导管、微导丝的神经介入企业很不容易,神经介入其他管线产品自然也不在话下,产品质量肯定是很好的,会很愿意试用、采购它们的产品的”某主任医师说。


image.png

 

展望:大地谁主沉浮?

 

然而一众创业公司与资本经历碰撞之后,绝大多数均从支架或弹簧圈或抽吸导管切入到神经介入市场,或许是因为临床的产品更高端、更有吸引力,然而从财务角度考虑,其投入产出比极不合算。但或许这也导致了许多资本在神经介入领域迟迟没有出手,因为他们还没有看到一家真正能从基础开始做,愿意从通路类产品开始做,努力攻克神经介入最核心技术、且前期投入较临床少很多的公司。


从另一方面来看,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一众神经介入创业公司也在国产替代的逻辑之下开展创业业务。但理想和方向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国内神经介入器械公司往往更多是打着国产替代的幌子,仅仅从“代工1.0”向“代工2.0”进行了转变而已——最为典型的是导管,直接从国外进口半成品,然后在国内进行组装、贴牌、拿证,神经介入企业的发展思路依旧延续快速拿证、快速产品上市的策略,底层能力极大缺位。然而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产品的快速迭代,依旧走不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过往神经介入企业集体失败了,原因在于企业优先考虑更多产品上市和短期财务回报,而非实现产品质量的突破”,忽视底层技术、忽视产品质量,这一严重制约我国神经介入企业快速突起的关键因素日益明显。

 

正如某投资人所说“医疗器械属于迭代的概念,很少会出现颠覆性的一个器械,可以把之前的器械替代掉。所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公司来说,你要颠覆掉大的公司,难度比做新药的公司要大。现在很多高质耗材,不管是神经领域、心血管领域,还是骨科领域,要想超越美敦力或者强生,依然是很难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从经济成本角度来考虑,以通路类产品切入神经介入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或许为最优策略,公司拥有底层技术能力才是保持企业长青稳定发展的关键。

 

其次,我们预计我国医疗器械全领域的带量采购最终都会到来,神经介入在得到充分竞争之后也必将会引来带量采购。叠加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美贸易战加深、企业走出去等大环境,我们认为相关企业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三点:首先,产品迭代速度要更快,努力跑在集采之前;其次,加大底层创新投入,向无人区探索,着重研发创新医疗器械;最后,加快出海能力建设,加速扩展国际市场,主动拥抱更广阔的终端用户。相关企业做好这几点可有效规避集采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冲击。

 

最后,当前我国神经介入产品和市场本身的竞争才刚刚开启,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同质化较为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真正愿意沉下心来做的公司才拥有最终成功的机会。

 

那么,中国市场的神经介入公司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特征?综上来看,其应该有更为国际化的团队、国际化的战略眼光、深厚的国际化研发能力、丰富的国际化市场销售网,当然关键还需牢牢掌握底层核心技术,扎实做好基础建设工作,打牢企业发展地基。否则只能空叹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凯乘资本


关于凯乘资本


WinX Capital 凯乘资本是中国领先的大健康领域投资银行。创始团队有5位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金融博士,一线团队有平均10+年管理及投资并购经验,累计投资并购金额超过300亿元。总部位于北京及上海,覆盖3000余家活跃投资机构及产业集团。2020年被36氪评为“WISE2020中国最具成长力新型投行Top 5”,企名科技&新声创服“2020年度医疗健康领域最佳财务顾问机构 Top 4”

文章标签 医疗器械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的小伙伴们

医疗健康领域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7大类30多种血糖生态智能产品接入和数据融合,隐形头部企业糖动是如何做到的?

【首发】剑虎医疗获数千万元Pre-A融资,打造三维介电标测和脉冲电场消融一体化方案

国内首创全球第二!斑马测压输尿管镜获批,实时量化监测肾内压,预防肾内高压导致的严重感染

重磅 | 深睿医疗6大创新任务荣登工信部、药监局揭榜名单

动脉网的小伙伴们

共发表文章233篇

最近内容
  • 新光维医疗与波士顿科学再次携手并深化战略合作

    2024-03-26

  • 技术赋能,乘“数”而上!宁夏广电助力宁夏夯实医疗健康大模型数字底座

    2024-03-04

  • 宁夏构建西部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生态,引领医疗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2024-03-01

上一篇

中国原创药企杭州奥默医药完成B轮3亿元融资,奥美克松钠进入国内临床三期

2021-08-25
下一篇

潘文志、沈雳、葛均波:何为理想的医疗器械?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