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谷歌风投、OrbiMed等多家顶级投资机构,他们在海外投什么医疗企业

作者: 周秋寒 2021-07-04 08:00

如果你不能发明未来,第二好的选择就是投资未来。

——John Doerr,KPCB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发展、人口总量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健康观念强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各国医疗支出及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在此背景下,随着全球对于医疗的重视,医疗卫生支出总额近年来也稳步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医疗卫生支出总额由2015年的约6.8万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约7.3万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2.5%。根据IQVIA 2020年3月发布的《Global Medicine Spending and Usage Trends:Outlook to 2024》显示,2019年全球医药市场净收入达955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115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3.15%。

 

尤其是在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的大环境下,医疗发展迎来飞速地提升。特殊的环境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医药的刚需属性,核酸检测、mRNA疫苗、基因编辑等各种医药领域专业名词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药品集采、DRG/DIP支付等各种医改政策也时刻影响着医疗民生。

 

后疫情时代,世界因新冠发生格局变化,医疗也作为刚需不断地发展,各类医药新技术相继开花结果。中国作为医药强国和医药大国也在努力与世界前沿医药技术同步甚至计划在未来实现赶超。但目前面对生物医药等创新技术领域,中国还在努力与国外前沿水平看齐。

 

未来,我们该如何去触碰医药行业的天花板?医疗行业又有哪些新兴技术值得我们去发掘?让我们来看看过去一年半谷歌风投、OrbiMed等多家顶级投资机构在海外医疗领域都有哪些投资布局(机构投资数据由2020年1月1日截止至2021年6月20日,本投资数据根据动脉网数据库资料整理)。


医疗领域总计投资643个项目,其中领投项目117个

 

111.png

数家顶级投资机构近两年投资数据,资料来源动脉网数据库


以上数家机构投资阶段涵盖面广(包括早期、发展期、扩展期、获利期及其它等),成立时间跨度大(成立时间从1946年跨越至2011年)。

 

其中,综合性投资机构有10家(包括GV、NEA、Venrock、Kleiner Perkins、红杉、ARCH、Khosla Ventures、Polaris Partners、Novo Holdings、五源资本),投资范围涵盖不同领域、各个阶段和各个地区的互联网、软件、清洁技术、生物技术、医疗、媒体和能源等;

 

另外11家则是专注于生命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包括RA Capital 、Versant Ventures、F-Prime Capital、Atlas Venture、诺华风险基金、礼来亚洲基金、Flagship、OrbiMed、Alexandria、Casdin Capital、5AM Ventures)。其团队在投资、运营和科学专业知识等领域均拥有丰富的行业和业务开发经验。

 领投数目_副本.png

机构投资总数和领投数

 

以上机构投资总数数量范围为7~76个,其中投资项目总数在30个及以上的有9家机构,分别是OrbiMed、RA Capital、Casdin Capital、谷歌风投、Khosla Ventures、Polaris Partners、Alexandria、ARCH、Novo Holdings,对应投资项目数量分别为69个、76个、58个、59个、45个、40个、38个、32个以及37个,其余投资数量均在30个以下。以上机构领投数占项目总投数比值分别为9%、29%、21%、14%、24%、20%、0、19%、24%、26%、14%、9%、6%、7%、7%、20%、57%、21%、14%、11%、43%(顺序由上表从左依次向右)。

 

领投数达到十个及以上的有RA Capital、Casdin Capital和Khosla Ventures这三家,在5~9个范围内的有7家,其余领投数均在0~3个范围内。

 

融资轮次所占百分比_副本.png

融资轮次数量及百分比

 

通过将以上投资机构领投项目统计来看,机构投资轮次多集中于种子轮到A+轮,占总领投项目46%;B轮融资占30%,B轮以后融资占17%,未公开轮次融资占7%。由此可见,投资机构大部分倾向于早期投资,但不排除中后期的投资。


AI、免疫、基因、器械、健康及保险等为投资热

 投资领域及占比_副本.png

投资领域及占比

 

由上图可知,总计统计出36个细分医疗领域(一些交叉领域对统计数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医疗,免疫治疗及细胞疗法,健康护理(包含母婴)及保险等,抗体药物,基因领域,靶向治疗,神经疾病,核酸治疗(包含RNA治疗)这八大赛道较为热门,仅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医疗这一投资领域的数量就占比14%,八大赛道总计占总投资数量的比值高达72%,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

AI应用取决于已知数据,未来能否自主探索?


根据《Natrue》提供的数据显示: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大约是26亿美元,耗时约10年,成功率不到十分之一。而AI则可以在短短几天内从上亿个分子库中筛选出目标物,收罗相关医疗大数据信息学习海量知识,从而极大缩减创新药研发时间以及试错范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医学辅助诊断、健康管理、新药研发、康复治疗等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更加准确、更加快速的完成。不管是新药研发周期、成本,数据的准确度,AI治疗都有着令人称赞的前景。

 

AI所具备的广阔前景无意会吸引大量投资机构的注意:2020年2月谷歌风投投资医疗大数据服务商Verana Health;2020年2月F-Prime Capital投资AI辅助试剂选择仪器研发商F-Prime Capital;2021年4月红杉投资软件研发商Benchling......

 

其中,曾投资过苹果、英特尔、吉利德、土豆等明星企业的老牌基金公司Venrock也加入了大数据的赛道,于今年2月投资了具有可定制的远程医疗平台公司Sitka。Venrock合伙人Bob Kocher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这样一支知识渊博的团队合作。我们将看到远程医疗在美国社区扩大专业提供商的接入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AI的应用取决于所构建的模型,构建模型的数据来源于已知的知识。怎样由人类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构建AI,变成由AI指导人类,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事物,这或许是未来AI更高的发展方向。

 

AI_副本.png

上述投资机构中,涉及大数据、AI、数字医疗赛道的布局统计


>>>>

上千个CAR-T临床项目,未来胜者几何?


细胞治疗分为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以及其它细胞治疗。其中免疫细胞治疗发展至今已是第六代CAR-T细胞治疗,它具有特异性高、疗效之久等优点。CAR-T细胞治疗近几年赛道火热,全球临床项目呈井喷式爆发。目前全球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共计6个,临床研究项目超千个。

 

CAR-T_副本.png

目前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但前期的研发费用加上个体化治疗的复杂性和培养细胞所具有的较长周期,注定了个体化CAR-T细胞疗法的价格不会太平民。目前个体化CAR-T治疗价格约在37.3万美元~4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8万元~304万元。拥挤的赛道、昂贵的治疗价格,未来开辟通用型CAR-T治疗必定会成为CAR-T技术发展的趋势。

 

此外,目前CAR-T细胞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为血液肿瘤领域,但是相对于占整个肿瘤市场90%的实体瘤领域,CAR-T在实体瘤治疗方面还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DNA复制应激途径、ecDNA肿瘤疗法等赛道初萌芽


热门赛道玩家过多所带来的拥挤化、同质化问题是企业想要继续走下去就必须解决的。相反,对于一些还未萌芽或者正处于萌芽期的“小众”新兴领域,或许才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

诺华、辉瑞、默克齐投FoRx,开发所有癌细胞都依赖的DNA 复制应激途径


2018年,《Cell》子刊发布:DNA复制时的应激反应可以诱导肿瘤干细胞的形成;2019年10月1日,第一家开发针对癌症DNA复制应激的药物管道公司FoRx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FoRx)成立;2020年4月,诺华创投、辉瑞创投、默克以及Omega和LSP齐投FoRx,加入DNA复制应激赛道。

 

基因组的稳定性直接关联到细胞是否发生癌变,其中,DNA复制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最容易致癌的过程。任何导致DNA损伤高水平发生的条件也都会引发复制应激(replication stress),这是基因组不稳定的来源之一,也是癌变前细胞和癌变细胞的一大标志。

 

复制应激是一项研究相对较晚的机制,几乎所有癌细胞都依赖复制应激的断裂诱导复制途径进行增值。正是因为复制应激在癌细胞中普遍存在,这也使得通过研究复制应激通路开发癌症药物存在很大可能。

 

三家世界头部医药企业齐投FoRx,也许正是因为看中了DNA复制应激赛道处于萌芽阶段的可发展性,以及DNA复制应激在癌细胞中存在的普遍性。


>>>>

RA Capital投资Boundless,开发针对染色质外DNA的精密肿瘤疗法


2019年11月,Paul Mischel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Circular ecDNA promotes accessible chromatin andhigh oncogene expression》,首次揭示了染色质外DNA(ecDNA)的结构与功能。该项研究表明,环状的ecDNA在肿瘤中普遍存在,同时由于缺乏着丝粒,导致不遵照孟德尔定律进行遗传。这样的特性,使得ecDNA是驱动肿瘤异质性的重要机制。

 

2020年8月,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在《naure genetics》杂志发表文章《Extrachromosomal DNA is associated with oncogene amplification and poor outcome across multiple cancers》,首次证实染色体外DNA促进了多种侵袭性肿瘤的生长。

 

该项研究使用来自3212名癌症患者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ecDNA扩增经常发生在大多数癌症类型中,但不在血液或正常组织中发生。与癌症不是由基于ecDNA的致癌基因扩增驱动的患者相比,携带ecDNA的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显着缩短,即使在控制组织类型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未来将有望利用此机制开发出针对ecDNA的精密肿瘤疗法。

 

2021年4月,Boundless Bio获RA Capital领投的B轮融资1.05亿美元,用于开发针对侵袭性癌症的针对ecDNA的创新疗法。Boundless Bio通过公司专有的Spyglass平台将ecDNA模型系统与定制分析工具相结合,查询癌症中的ecDNA,并揭示ecDNA驱动的基因扩增肿瘤中的关键治疗靶点,使ecDNA在癌症中发挥作用。该项技术有望为之前难以治疗的癌症患者提供变革性的新一代精密肿瘤疗法。

 

除了上述介绍的萌芽领域外,植入式神经接口产品、可切换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合成活检、扭转细胞老化、酶促DNA合成技术、改变蛋白质族群发现药物、系统间生物学、慢性衰老相关疾病细胞疗法等小众新兴领域也在逐渐进入投资机构的视野范围。


>>>>

IDG进入单分子检测赛道,单分子检测能超越化学发光技术成为主流吗?


相比于上述统计的海外投资布局,国内也有一些初具萌芽的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小众的领域值得我们发掘。

 

如IDG于去年12月布局的单分子检测赛道。单分子检测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超灵敏的检测技术,与化学发光、酶联免疫等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高分辨率(飞克级别)、高灵敏度(其检测灵敏度是ELISA的1000倍)、低背景信号(10-100倍的动态检测范围)、低样本量(至少降低50%样品消耗量)、分析时间短(至少缩短50%反应时间)等优点,能在复杂样本中进行低浓度蛋白质的检测,实现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区分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

 

目前,全球范围内共计有6家单分子检测技术赛道的公司,分别是Quanterix、Merck旗下Singulex、光与生物、宇测生物、彩科生物、Mecwins。

 

国内单分子技术公司有光与生物、宇测生物、彩科生物这三家,相较于国外,国内企业起步较晚,其中成立最早的是彩科生物,成立时间为2018年,IDG于去年12月对该公司进行了A轮投资数千万元。目前,彩科生物的重点发展领域为多重蛋白检测领域,该公司拥有核心技术平台——超高灵敏度生物分子检测平台和多重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平台,以及Medivh系列试剂和设备产品。

 

虽然单分子检测技术相较于传统化学发光技术等具有“降维打击”的优势,但是目前市面上占主导免疫检测地位的仍然是化学发光技术、酶联免疫技术等。原因之一是目前传统方法就可满足检测需求,原因之二是单分子检测相关仪器较于传统检测仪器来说价格昂贵。

 

怎样解决单分子检测技术的可替代性以及成本问题,才是决定它能否大规模使用的根本原因。

 

成熟技术如果一成不变就是退后,在如今新兴科技如过江之鲫的医疗领域这无疑是自选淘汰。如何升级成熟技术、发现新兴技术,这才是能够跟上日新月日的医疗发展的唯一方法。但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往往伴随着质疑,从科研假设的提出到最后临床产品的转化也不断需要人们的坚持和资源的投入。

 

医疗,一个伴随人类永恒的刚需。和平年代它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民生之需,战争年代它是救死扶伤的生命之源。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涌现出新鲜的事物。

 

参考文献:

 

1.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经营数据分析及2021年趋势预测》.

2.《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

3.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4.DJ Mcgrail,CJ Lin,D Hui,M Wei,SY Lin.《Defective Replication Stress Response Is Inherently Linked to the Cancer Stem Cell Phenotype》.

5.宣泰医药招股书.

6.Hoon Kim,Nam-Phuong Nguyen,Kristen Turner,Sihan Wu,Amit D. Gujar,Jens Luebeck,Jihe Liu,Viraj Deshpande,Utkrisht Rajkumar,Sandeep Namburi,Samirkumar B. Amin,Eunhee Yi,Francesca Menghi,Johannes H. Schulte,Anton G. Henssen,Howard Y. Chang,Christine R. Beck,Paul S. Mischel,Vineet Bafna&Roel G. W.Verhaak.《Extrachromosomal DNA is associated with oncogene amplification and poor outcome across multiple cancers》.

7.其他:动脉网数据库,IQVIA分析,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中心,中检所,美国疾控中心官网,世卫组织,国家统计局.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周秋寒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风再起时,如何应对数字医疗新一轮浪潮?

阿里、京东、腾讯、百度、美团、华为忙“出圈”,医疗梦几时成真?| 2020年度盘点

药物递送白皮书:资本寒冬逆势火热、近3年吸金443亿,万物偶联最具想象空间?

《2023数字疗法白皮书》发布,行业进展迅速长期潜力看好

周秋寒

共发表文章190篇

最近内容
  • 基于独有iPS多谱系共分化技术平台,这家类器官企业如何快速搭建商业闭环?

    2024-03-20

  • 超85亿并购!阿斯利康完成

    2024-02-23

  • 千亿级CNS领域全面爆发,这家Biotech正在交出自己的答案

    2024-02-23

上一篇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系统出炉,年仅35岁的本土科学家已经打通产学研全路径

2021-07-04
下一篇

聚禾生物宫颈癌甲基化万例多中心队列研究阶段性揭盲

202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