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1智慧医院创新白皮书》重磅发布,从近万人调研数据探寻智慧创新路径

作者: 张晓旭 2021-06-30 08:00

数字化浪潮正席卷各行各业,医疗健康领域也不例外。


在数字化趋势下,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智慧化成为医院立足长远发展的必选项。智慧医院既是服务于需求方(即患者)的主体,也是服务于供给方(即医护人员、医院管理者)的主体。与传统医院相比,智慧医院仍处于发展初期,医患双方的需求、思考、决策与行动,都会对智慧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产生影响。


为了更加清晰地探察智慧医院的患者需求、建设要点与发展趋势,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动脉网蛋壳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智慧医院创新白皮书》,白皮书访谈了20余位医院管理者和行业专家,并在7个城市调研了7803名就医用户,从不同角度思考医院智慧化建设,梳理智慧医院典型场景和案例,展现行业创新成果与发展趋势,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驱动与制约因素并存


当前,智慧医院的发展受到了政策、需求、技术等多重因素的驱动。


政策方面,顶层设计与落地建设衔接。国家着力推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源头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启动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传统的医院运营体系难以满足新阶段的政策要求,智慧化手段是优化资源配置、延伸医院服务链条的重要方式。


同时,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医疗体系抓住这一机遇,与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等领域形成协同,开始大规模智慧化。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则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制定了智慧医院相应模块的要求和标准,使智慧医院建设有更确切的规则可依。


配图01.jpg 

政策对智慧医院的驱动作用


需求方面,疾病谱变化、消费能力变化、消费习惯变化等带来新的需求。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占疾病总经济负担的70%以上。未来,医院能依靠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等方式对慢病患者进行全周期的管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健康消费意识比以往有了明显提升。居民对医疗服务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看好病”,还要“好看病”,以往“三长一短”的就医状态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医院需通过智慧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同时,移动互联网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基于移动终端的社交、购物、支付等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居民在其他领域享受到移动化带来的便利,培养了使用习惯,对医疗健康服务也产生了相应需求,倒逼在线医疗乃至智慧医院的建设与升级。


配图02.jpg 

常见功能类互联网应用的网民使用率,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技术方面,新基建带来新机遇。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不断加深,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效率更高,传统信息化时代积累起的海量数据将帮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巨大潜能。目前,互联网在医疗服务流程优化方面已有显著成效。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深入医疗核心,在医院管理、临床和科研等领域发挥作用。


此外,作为黑天鹅因素,疫情加速了智慧医院发展进程。作为智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医院突破了空间限制,其效率高、风险低的优势比以往更加明显,大量实体医院上线互联网诊疗服务;传染病预警、院感防控等环节的智慧化则对疫情防控的精准与高效形成有力支撑。疫情使医院管理者进一步意识到智慧医院建设的必要性,并付诸行动,进而加快智慧医院发展的整体进程。


当然,智慧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医疗信息化基础不均衡、信息孤岛、复合型人才不足等制约因素,需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持续突破。


需求指引建设方向


本次白皮书中,蛋壳研究院通过用户问卷调研和专家深度访谈,总结出智慧医院的六个建设要点、三个优化要点和一组创新要点。


>>>>

建设要点:解决用户就医全流程痛点,兼顾细分群体差异化就医需求


一是诊前选择困难,需用AI加人工高效匹配医疗资源。用户尚未开始就医就产生了一系列苦恼,苦恼于现场挂号人太多的用户占比最高,达55.7%,需通过多渠道的预约方式来解决。还有近三分之一的用户不知道选择哪位医生或挂什么科室。智慧医院可通过AI导诊工具解决偏模式化的问题,例如根据患者症状、发病部位等信息推荐科室;通过人工客服解决更灵活的问题,解答患者关于医院其他信息的疑惑。二者相结合,为用户高效匹配精准的医疗资源。


二是诊中多次无效折返耗时耗力,需优化就诊流程和空间布局。多次折返带来的不便在本次调研中有充分体现,47.1%的用户认为看病流程复杂、需要医院上下跑。这需要医院在建设时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比如,能在同一栋楼完成的流程,不设置在多栋楼;能在同一层楼完成的,不设置在多层楼。这对已经建成并运行多年的医院来说难度较大,但对于新建医院来说,空间布局应予以重点考虑。


三是院外医患沟通渠道少,需建立畅通渠道促进医患交流。43.5%的用户在看完病后还有问题想问医生;40.2%的用户在病情突然变化后不知该怎么办。沟通不便在特定人群中表现明显,例如,孕妇最大的困惑是小病痛不知道是否需要就医,老年人在看病结束后容易忘记医嘱。这些痛点可通过采用在线咨询、在线药事服务、互联网诊疗、健康科普等方式予以解决,对患者问题快速回应,辅助患者进行医疗行为决策。


四是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智慧服务需进行适老化改造。高达62.9%的用户经历过家中老人不会用手机挂号等服务的问题。医院保留线下传统窗口确实是应对“数字鸿沟”的方式之一,也可设计更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应用或产品,例如增加智能语音交互功能,减少手动输入的环节;设计符合老年人视力特征的交互界面,并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等。


五是特殊群体体验欠佳,医院设计需兼顾专业化和人性化。针对儿童就医问题,高达63.7%的家长认为医院人太多,孩子交叉感染风险高,也有家长反馈检查设备让孩子害怕、不配合。孕妇、老年人也存在卫生间、候诊区设施不佳,体验不友好的问题。在谈论医院的“智慧化”时,不应只是高精尖技术的应用,基础设施、设备、环境等都需要给予关注。比如为避免交叉感染,可将儿童保健区域(多为健康儿童)、诊疗区域(多为患病儿童)加以区分隔离。


六是职场人士就医时间难协调,互联网医院发挥重要补位作用。57.2%的职场人士认为看一个病跑几趟、请几次假是最大难题,以互联网医院为载体的诊疗流程能为职场群体改善体验。尽管目前线上只能复诊,无法初诊,但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结合,线上线下形成就诊闭环,可最大限度减少职场人士到院次数。


>>>>

优化要点:智慧服务需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全流程、分布式提升


近年来,医院相继推出的智慧服务已经让患者有一定感知。本次白皮书梳理出了诊前、诊中和诊后环节部分常见的智慧服务项目,并调研各个项目在用户中的渗透率和满意度。


诊前环节风险智能评估“双低”,解决患者实质问题才是价值标准。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诊前智慧服务中,手机预约挂号、智能预诊或挂号已有较高的渗透率,分别达76.7%、60.7%,两项服务的平均满意度也最高。这充分证明,为患者搭建便捷挂号渠道、及时解答挂号疑惑极其重要。


相反,疾病风险智能评估的渗透率和满意度都较低。疾病风险智能评估不能给出实质性的结果,也无法代替医生诊断。同时,疾病风险评估并非高频需求,无法像预约挂号那样每次都使用。因此,医院在开发类似系统时,需深入考虑患者的实质需求。


配图03.jpg

 诊前智慧服务的用户渗透率和满意度,数据来源:用户调研


诊中整体满意度较高,完善便民服务有助于提升就医体验。本次调研中,诊中智慧服务项目的整体渗透率和满意度较高,尤其是自助缴费、查询或打印病历、报告等服务,已成为智慧医院标配,在解决“三长一短”的痛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便民服务、院内地图与导航的渗透率和患者满意度均较低,仍需改进。便民服务在医院服务中属于外围项目,容易被忽略,但患者在医院的便利体验应该是完整的,便民项目也该受到重视。


配图04.jpg 诊中智慧服务的用户渗透率和满意度,数据来源:用户调研


诊后项目渗透率偏低,互联网医院、院外护理需重点加强。本次调研显示,诊后环节的手机提醒复诊、用药等注意事项的渗透率和满意度最高。这类服务中,医院扮演了更主动的角色,扭转了以往被动提供医疗服务的印象。但与诊前、诊中智慧项目的整体情况相比,诊后环节的渗透率和满意度相对更低,以互联网医院、院外护理为重点的智慧服务需进一步加强。


配图05.jpg

 诊后智慧服务的用户渗透率和满意度,数据来源:用户调研


>>>>

创新要点:具备优质、高效、健康、科技、人文关怀特征


在用户已有一定感知的基础上,我们调研了其对智慧医院的价值认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用户认为智慧医院能够使看病更加省时省力,能带来更人性化的就医体验,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是大势所趋。其余用户大多也对智慧医院价值给予了不同的正向评价。


配图06.jpg

 用户对智慧医院的态度,数据来源:用户调研


此外,用户对于进一步改善就医体验也有所期待。希望优化看病流程,减少跑来跑去的患者最多,为59.1%。希望增加周末节假日号源、诊后答疑和用药指导服务、看病流程指引与答疑服务等的患者也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结合前文的建设要点和优化要点,我们进一步总结出智慧医院的创新要点,即:优质、高效、科技、健康、人文关怀。


应用场景创新探索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 “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体系。国内医院已经在医院建设过程中逐渐向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及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的体系靠拢;也有一些科技企业例如京东方入局医疗领域,利用自身的智能化技术实力和赋能场景化应用能力,在智慧医院应用场景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在智慧医疗方面,大集成与互联互通是目前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患者就诊用药信息同步、就诊码一码通用、报告自助查询及下载等可提高就医体验,需依赖医院内部乃至跨医院各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及共享。另一方面的现状则是目前医院院内及院间互联互通实现难度大、数据质量低,造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2019年全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首次超过3级,获评7级的医院则仅有4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医院相比以往更加重视以电子病历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医疗建设,为下一阶段提升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新建的医院多在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大集成”的目标,打造统一的云架构;并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构建院内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各临床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同时,在智慧急救解决方案、一体化手术室、移动护理管理方案、输液监护管理方案和医生移动工作站等应用场景上做出了诸多创新探索。


其中,医生移动工作站以其便捷高效在近年获得了医院高度重视。根据CHIMA在2019-2020年度对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36%的受访医院已经实现医生移动工作站的全面应用,13%的受访医院实现医生移动工作站的部分应用。此外,31%的受访医院计划建设医生移动工作站,在计划建设信息系统中占比最高。京东方医院的医生移动工作站是将企业内部开发能力与电子病历高度集成和互联互通结合的一大创新应用,医生可借助移动客户端跨越空间限制,方便地完成包括影像报告在内的各种报告的签发。


在智慧服务方面,“以人为中心,重塑服务流程”被认为是目前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准则。除了缺乏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就医流程运行不畅也是造成“看病难”的重要原因,尤其表现在挂号预约难、就诊流程繁琐、等候时间长、就诊秩序混乱、医生交流时间太短等方面。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对就医流程进行思考,设计流程时也尝试从以医院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换,并灵活引入智慧服务以提升患者体验。近年来,新建医院尤其重视对就医流程的优化,引入“一体化诊区”和“中心制医院”等先进理念,在智慧服务上做出了不少创新。以京东方医院为例,其门诊各层均设计了可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的一体化诊区,诊区内设置诊间、药房、采血处等单元。患者从挂号缴费、生命体征测量、候诊就诊,再到心电检查、检验采血、领取报告及取药等全流程均可在一体化诊区完成,极大缩短了无效流动的距离。


此外,各类智慧服务如智能导诊分诊、电子地图导航、智能排队、智能候诊、全流程二维码“一码通行”等,也大幅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配图07.jpg 

传统就医流程运行不畅,产生拥堵

 

配图08.jpg

 一体化诊区对就医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大幅提升患者体验


在智慧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在通过智慧手段实现精益管理。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与其他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国家陆续推出了相关政策提升医院管理水平。2021年3月实施的《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便将智慧管理纳入到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医院智慧管理的实现除了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也需要建设自身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目前,部分医院也积极探索各类创新应用,包括移动物资管理、中央药房、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管理者驾驶舱及CRM客户管理等。


以京东方医院自主开发的移动物资管理应用为例,只需手机扫描资产二维码,即可实现设备溯源、互借及移库等操作。系统上线至今,全院资产管理井然有序,也强化了医务人员的资产概念,使精益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在院外健康管理方面,打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包括疾病预防和康复在内的院外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正因如此,国家在刚刚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一些医院前瞻性地提出将院内医疗、上游疾病预防干预、下游慢病管理和智慧康养结合的“一体两翼”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并在社区健康管理、居家健康管理、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护理等应用场景做出了创新探索。


智慧医院呈现六大趋势


智慧医院的需求和落地在国内有着丰富的土壤。智慧医院的发展受到了政策、需求、技术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逐渐放开,新进入医疗行业的跨行业玩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综合各方观点来看,蛋壳研究院认为智慧医院在未来会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以标准化高效为目标的智慧管理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服务三大方面继续发展,并呈现出下面六个趋势:


1. 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应用将进一步得到普及

2. 数据驱动模式将推动更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式兴起

3. 智慧医院的在线化、移动化将带来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4. 以患者为中心的流程扁平化、集中化再造将极大提升就医效率

5. 智慧医院的外延化趋势将进一步凸显

6. 智能技术赋能将成为医院未来全面提升服务的驱动力


京东方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创新企业,致力于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自2013年进入医疗健康领域,京东方医工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探索出了一种“3+3+3”创新模式:整合“物联网技术、医工融合和医疗生态整合能力”三大核心优势,基于“以人为中心、生命数据、治未病”三大核心理念打通“预防-诊疗-康复” 全链条健康管理体系,并依托“数字健康、数字医院、健康科技”三大核心业务,向公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服务。其中,京东方医院业务目前已经遍布北京、合肥、成都、苏州等地,并形成了创新的智慧化分级诊疗体系,将高品质健康服务从医院本身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构建起“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健康照护模式,在助力健康中国的同时,为全球智慧健康产业提供了一条科技+医疗融合发展的崭新路径。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免费获取白皮书(内含详细用户调研数据)


小程序码.jpg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张晓旭

关注互联网医疗,欢迎来扰。微信:zxx317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2022数字医疗年度创新白皮书》发布,三大领域五大热点全面讲述数字医疗“中国故事”

对话京东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王东媛,如何构建智慧医疗新生态?

2023数字医疗年度创新白皮书:近百政策及审批昭示落地加速,半数融资关联人工智能

京颐科技李志:在医疗IT行业中等风来【隆门资本投资案例】

张晓旭

共发表文章222篇

最近内容
  • 聚焦商业化落地,微医和腾讯联手攻坚医疗大模型

    2024-03-26

  • 年收入535亿元的京东健康,正在走出舒适圈

    2024-03-21

  • 两会定调!医疗健康行业变化大

    2024-03-07

上一篇

融资总额超2.4亿美元,Kallyope专注开发肠-脑轴机制新药

2021-06-30
下一篇

国内独立临床检验市场将迎新变量,康圣环球正式招股

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