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探讨医疗器械发展前沿方向,2020绍兴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作者: 姜思涵 2020-10-13 21:08
为真正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格局重构、促进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发展,10月12日,主题为内生力的2020绍兴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于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内成功举办。本次大会围绕着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两大话题,邀请到政府领导、院士专家、投资人、龙头企业高管、创新企业负责人及200+企业到场共同探讨医疗器械产业的前沿发展方向。


本次大会由越城区人民政府、绍兴市委人才办、绍兴市科学技术局、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绍兴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绍兴市越城区委人才办、越城区科学技术局、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越城区科学技术协会、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承办;北京澜峰资本、北大医疗创新谷、绍兴澜北投资、动脉网、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园区科协协办。


何浩挺.jpg

何浩挺|中共越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大会在中共越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何浩挺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何浩挺先生表示,“越城是绍兴政治文化中心,悠久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千年越医璀璨历史。绍兴聚力科技创新,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生命健康综合基地。同时,绍兴致力于构建高级创新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高质量抗疫保障、营造高品质创新生态,愿同各位伙伴携手为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而努力。”


顾涛.jpg

顾涛|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顾涛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就绍兴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围绕打造长三角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基地和医疗器械标志性产业链,加大对相关领域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开展精准合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


微信图片_20201013205237.jpg

医疗器械综合体创新飞地-北京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揭牌


入驻企业签约仪式.jpg

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驻企业签约仪式


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联合北大医疗创新谷,打破以往产业园区单一物理空间集聚的运营模式缺陷,探索以服务为核心的创新型园区运营,在大会现场200+参会人员的见证下进行了医疗器械综合体创新飞地-北京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揭牌,并为入驻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企业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2020年1月被评为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单位,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医疗器械领域入围的综合体,为医疗器械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基础环境和良好的政务环境,为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提供平台,助推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未来|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现状思考与展望


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尤其在国产替代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全球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医疗生态供给侧的核心资源,医疗器械在技术更迭下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但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全世界都处于成长阶段,依旧有很多需要不断提升与优化的版块,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全球健康服务体系都饱经考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樊代明先生在大会演讲中表示:“科学需要整体观,医学自然也需要。“他强调整体观+高度整合才能引领人类向正确方向发展。


樊代明.jpg

樊代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高度融合,需要产业内各环节协同推动产业发展。会上,知名医疗器械政策专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主编耿鸿武就当下医疗器械整体情况作了主题分享。他指出:“过去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着16%的整体增长速度,今年我们看到了医疗器械蓬勃发展的趋势,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的黄金十年正在到来。”他通过分析政策和热点问题,对未来的医疗器械做出了十点宏观性的判断,强调“只有创新才能真正的把握未来。”


耿鸿武.jpg

耿鸿武|知名医疗器械政策专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主编


创新是整体产业尤其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医疗器械国产化发展,但是国产自主创新还面临着医疗器械行业单品的批量较小、政策和资本对医疗器械创新的限制、医生对进口设备耗材的使用成习惯、复合型人才太少等主要问题。理实国际/创械圈董事长、理实国际大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王颖先生表示:“医疗器械的创新是从产品端到营销端的庞大的生态体系。”因此他特别强调体系化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需要政府、市场提供一系列的平台支撑来加快医疗器械的创新速度。


微信图片_20201013205201.jpg

王颖 | 理实国际/创械圈董事长、理实国际大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


同时,资本的助力也会加速产业的发展。国产替代不断兴起之后,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可观。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贺菊颖表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目前只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6,未来做大做强还需要走出去,而整体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第一是技术,第二是成本。在国家耗材带量集中采购的背景下,耗材价格下降,国产厂商想要在未来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更加注重多产品线布局,同时进行后续的迭代产品创新。


创新|新技术助推下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国家政府对医疗器械发展高度重视,提出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这些装备技术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的要求。为此,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当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重点。但,当下大部分医疗器械研发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海外,这就对整体行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明峰医疗总裁及研究院院长江浩川先生表示“国外疫情的不可控导致我们的供应链不稳定,所以自主非常重要。”开影医疗董事长孙兆昌先生则认为,“国内产品在CT方面,总体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个别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缺乏核心技术。”他表示,“产业想更向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核心部件的提升和发展是关键。”


江浩川.jpg

江浩川|明峰医疗总裁及研究院院长


孙兆昌.jpg

孙兆昌|开影医疗董事长


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先生提出:“我国的医疗配置水平低于全球水平。国内信息化在中型或者大型医院用得较多,国内第三方影像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比美国有着较大的差距,但也有很大成长空间。地域差别太大使得基层和乡村没有很好的诊断,对于医疗装备企业,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武少杰.jpg

武少杰|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


近年来,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治疗将高值耗材及体外诊断两大领域的发展推向高潮。海杰亚医疗联合创始人、总裁罗富良在现场就肿瘤治疗等方向就做了详细的分享。他称:“未来,肿瘤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局部+全身的方案,可能更多地会以微创消融和全身的生物治疗为主。”


罗富良.jpg

罗富良|海杰亚医疗联合创始人、总裁


挑战|国产替代下医疗器械的机遇与挑战


圆桌环节.jpg


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下,医疗器械又将如何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来自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肖治先生、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贺菊颖女士、同心医疗董事长、总经理陈琛先生、脉搏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阮成民先生、九泰药械总经理李强先生从多方视角就国产替代浪潮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进行了精彩分享。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贺菊颖女士就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做了总结:“医疗器械有些赛道还处于进口替代的阶段,部分赛道投资重点在领先性的创新。大型设备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对比高值耗材,大型影像设备也更容易走向全球,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脉搏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阮成民先生在论坛中表示:“中国企业已在技术创新的路径之上加速发展,虽然我们现在的部分创新还停留在‘拷贝’,核心技术发展依旧需要发力,但是近几年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环节已经有非常大的成长,中国技术跟国际技术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就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同心医疗董事长、总经理陈琛先生称:“未来几年,人工心脏领域最大的成长就是让病人真切的相信人工心脏的治疗价值,能够利用人工心脏让病人拥有有质量的生活。


如何推动医疗器械公司快速发展? 九泰药械总经理李强先生称:“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要经过四个阶段:研发、注册、量产、销售。CRO在研发和注册阶段的工作最多,但是器械的研发和药品的研发不一样,器械的种类太多繁多,学科跨度太大。第二个方面,行业混乱,人才缺乏。产业发展需要理清发展路径,将精力落实到实处,注意细节把握,推动产业发展。“


结语:2020绍兴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的背后,是绍兴建设医疗健康未来城市、构建创新性产业集群的重要环节。一场大会在政府引导、学术支持、企业齐聚的背景下,共同推动打造绍兴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姜思涵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姜思涵

共发表文章1篇

最近内容
  • 探讨医疗器械发展前沿方向,2020绍兴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0-10-13

上一篇

Zhaoke Ophthalmology Pharmaceutical nets $145M Co-led by Hillhouse and TPG Asia

2020-10-13
下一篇

联合中国志愿医生等组织 阿里健康为基层打造永不撤离的医疗“顾问团”

2020-10-13